首页 > 文章中心 > 干部培养体系

干部培养体系

干部培养体系

干部培养体系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措施

团学干部作为高校基层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与组织者,在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上发挥着重要的导向作用[1]。在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的道路中,团学干部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影响巨大,通过团学干部来引领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一、正确认识团学干部培养的重要意义

1.培养高素质的团干部是共青团组织的基本职能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团干部是共青团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推动共青团事业取得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党的群团工作会议要求,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要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坚定性、群众性。其中,政治性是灵魂。这一基本属性决定了共青F必须把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团学干部,作为自己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职能。

2.团学干部是共青团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学生骨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也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组织者。

在共青团的各项工作中,团学干部发挥着带领引导作用、组织管理作用、桥梁助手作用、榜样表率作用,是共青团联系广大青年的桥梁和纽带。

3.团学干部是校园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

高校共青团组织凭借鲜明的政治属性和组织优势,对学生开展政治引领、价值引领和成长服务。团学干部通过组织开展各色的校内外活动,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作用,在培养学生公共生活政治实践素质、社会交往社会融入能力、 创新创业创造精神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 完全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目前团学干部存在的问题

1.团学干部思想政治素养有待提高,能力不足

新媒体由于其信息及时、开放自由、交互性强等特点,符合当前学生追求自由,个性开放的特点。多种形式的新媒体冲击着大学生的生活,影响着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使得现阶段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跟不上社会发展水平,削弱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力,造成部分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容易受到网络上不良思想观念、价值观念的影响。这不利于团学组织在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职能的发挥 [2] 。

2.团学干部培养内容不成体系

面对共青团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团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培训覆盖面不广、力度不够;培训内容针对性适用性不强,培训形式不够丰富;培训效果缺乏有效检验,重使用、轻培养,培养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培训 “一刀切”、管理制度不健全等。

三、促进团学干部培养的有效途径

“五位一体矩阵式”团学干部队伍培养体系是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共青团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凝缩出来的团学干部队伍培养体系,是根据系统性、针对性、差异性的原则,以开展“迷你课堂”系列培训为主要载体,以多横多纵立体网格式为切入方式,始终保持和增强团学干部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以组织建设、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和创新创业为依托,对不同层面的以及不同工作职责的团学干部开展针对性、系统性的培养。

1.思想政治武装团学干部头脑,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团学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依靠力量,在学生群体中起到重要的引领及影响作用,团学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要有明确且坚定地政治立场。

(1)组织团学干部通过例会以及定期理论学习、报告会等的形式,学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团纪念活动精神等,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先进性,发挥榜样带头作用。

(2)通过团学例会、部门例会,在学院会议室、党团活动室定期组织学生骨干进行学习交流并分享感想。进一步理解及加深学习精神的精髓,入脑入心。

(3)结合党团重要纪念日及革命先进事迹,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我们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活动、爱国主义教育观影活动、学习长征精神系列活动、一学一做系列学习活动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强思想意识,引领广大学生,牢牢把准政治方向,不忘初心跟党走。

2.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促进团学干部技能提升

以“迷你课堂”为抓手,主要根据不同类别的团学干部的不同需求,针对性的对团工委学生会各部门部长、副部长、部委,各团支部委员、各社团负责人等学生骨干进行培训,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引导团学干部加强基本业务能力的提升,对各部门各层面的工作所涉及的基本业务能力进行培训,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开展服务。包括公文写作、办公软件、活动策划与组织等。

(2)引导团学干部加强拓展能力的提升,主要对团学干部应具备的各方面能力进行强化,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社交与礼仪、摄影与新闻写作、演讲与口才等进行技能培训。使得团学干部能力得到补充性提升,更好的服务学生。

(3)引导团学干部领导力的提升,在团学干部群体中,筛选一小部分干部通过对其进行执行力、心理素质、统筹协调能力、思维格局等方面的培训,打造出一支高精端队伍,在团学干部群体中发挥领导带动作用,从而更好协调开展活动。

3.推动从严治团新步伐,完善制度管理

要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团学干部队伍,必须加强团学干部的管理制度的建设,纪律是学习的保证,没有纪律约束就像一盘散沙很难达到培训的目的。

(1)根据团学干部的实际情况及需求,我们为团学干部量身定做团学干部工作日志,明确工作职责,明晰工作流程,使工作更加条理化,制度化,方便各项工作的开展。

(2)要求各部门制定部门工作月历,并制定团工委学生会工作月历,明确各阶段主要工作,使得各项工作计划性开展,充分准备,有的放矢。

(3)制定团学干部管理、考核工作制度,对团工委、学生会各部门及所有团学干部进行阶段性考核,评比部门之星及干部之星,强化纪律意识。各部门制定各部门工作管理及考核指定,促使负责工作的有效开展。

(4)定期召开团学工作例会(主席团例会、团学干部例会,部门工作例会、部门委员例会),并丰富例会形式。

4.构建文化,搭建心与心的桥梁

构建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团队的内驱力,有助于提升团学干部归属感、自豪感、参与感及成就感,提升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通过仪式教育、办公文化熏染及活动交流三个方面构建动科学院团学干部队伍家文化。

(1)仪式教育:举办团学干部聘任大会,增强仪式感及自豪感,提高团学干部责任及担当意识,全新投入到工作岗位中。并通过新任全体学生联谊见面会,增强团学干部的归属感,使团学干部迅速融入团学组织大集体中,提升组织凝聚力。

(2)办公文化:为团学干部工作提供基本保障和便利,可以进一步强化归属感。同时在办公场所内布置三个主题文化墙。传承墙,制作动科学院团工委学生会“群英谱”中;榜样墙,对团学干部及部门考核,将周期的部门之星及干部之星展示在榜样墙,提高榜样引领作用;文化展示墙,将各部门创意照、工作照等展示在这个版面,共同组建团学大家庭,构建团学组织家文化。

(3)活动交流:邀请专业素质拓展团队为团学干部开展素质拓展活樱提升团学干部凝聚力及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团学交流文艺、体育活动,各部门也积极营造自己的部门文化,形成了一直不仅具坚定的思想意识、较高的业务能力、较强的组织纪律性的队伍,更形成了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富有团队文化的高素质队伍。

5.依托实践平台,对团学干部进行进一步的培养

通过以上四个部分对学生的培训培养,提升了学生干部的理论基础,树立了规矩意识,营造了文化氛围。同时,通过组织部门工作活动、团学干部积极自发组建社会实践干部队伍、通过承担学院及学校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开展等,积极为团学干部搭建实践平台,使得团学干部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和提升,实现对团学干部进行的进一步培养。

四、工作总结

高校团学干部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涉及影响因素较广,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实现对团学干部的进一步培养。在共青团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思想政治引领为核心,依照共青团四维工作格局,坚持立德树人,继续完善团学干部培养体系,注重学生干部培养供给侧,从严治团,努力培养出一支能够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坚定不移跟党走的学生骨干队伍,凝聚青年,开创共青团工作新局面,做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

参考文献:

干部培养体系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学生干部;系统化培训;路径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67-2

高校是知识的摇篮,是优秀青年的集中地,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要阵地。作为大学生中的骨干力量,高校学生干部是联系学校党政领导与广大同学的桥梁纽带、是辅导员的左膀右臂,协助学校进行教育管理工作。他们在校园文化建设、规章制度执行、学生管理、服务和发展中发挥着组织凝聚和模范带头的重要作用。加强对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一、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系统化培训建设的必要性

(一)解决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及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要性已被普遍认可,但由于培养方案不够完善,给当前各高校学生干部培养工作及学生干部自身成长和发展带来一定困扰。1.在高校制定学生干部培养方案时,大多会将激励方案、评优考核方案等纳入其中。在激励方案中,短期的加分鼓励比重较大,这不仅易导致学生干部参与学生管理的动机不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更会影响学生干部长期工作的积极性与热情;2.学生干部培训课程较少且缺乏系统性,宣传力度不够,培训方式陈旧,大部分高校学生干部无法真正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学生干部的培养内容有待扩充,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3.在实践中,有些学生干部工作方式单一,办事机械,做法被动,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探索完成工作的最佳途径和创新工作思路;有些学生干部以自我为中心,过多的关注个人利益和前途,缺乏大局意识,严重影响了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和队伍形象。

(二)创新当前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模式,满足提高学生工作质量的特殊需求。目前,一些高校在对学生干部的培养问题上缺乏稳定性和连贯性。现阶段各高校虽然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干部进行过培训,但缺少统筹规划,没有系统的培养体系。这不但消磨了学生干部们的时间,影响了整个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而且对学生干部成长也不利。1.高校各级学生组织及其直接管理部门很少有学生干部培养规划思想,喜欢使用具有显性能力的学生,不喜欢培养有潜在能力的学生,长期以来一直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现象。学校应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干部的目的,即不仅是为了让他们在学校期间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党和国家输送更多的人才;2.在培养方式上,往往只对学生干部进行零散式的培养和实践中的岗位短期教育培训。而这些培训工作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培训方法倾向于灌输说教,比较陈旧老套,缺乏生动性和实效性;教学内容偏重于理论学习,比较空洞抽象,缺乏针对性和个性化;教育形式侧重于课堂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比较刻板单一,缺少了吸引力。从而使学生干部的教育培养机制不灵活、目标不明确,进而导致学生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感到迷茫和困惑。这不但影响学生干部个人素质的拓展,更使学生组织的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学生组织的整体战斗力也因此有所下降。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客观需求。高校学生干部是祖国未来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与骨干精英,是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是学校改革发展的参与者、学校各项活动稳定开展的维护者,是学生中的先进分子。在我国的大学生群体中,学生干部的基数是很大的,如果把在各种学生组织中的学生干部凝聚起来,就可以为广大青年学生树立榜样,去影响和带动另一半学生,使得广大青年学生共同进步。把他们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从而更好地去引导青年学生发奋成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我们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高校学生干部系统化培训体系建设的目标及原则

高校学生干部系统化培训体系的建设就是为了能够进一步完善学生干部培训体制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机制,明确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工作方向,增强学生干部的组织管理能力、凝聚力、战斗力,树立责任感、团队意识和大局观,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的整体素质,进而打造出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干部队伍,发挥学生干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建设完善高校学生干部系统化培训体系,深觉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体系要有可行性、实践性。高校学生干部系统化培训体系建设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共青团的指导,始终为学校的中心工作和学生们的成长成才服务。重视学生干部的素质建设,完善学生干部的制度建设,健全学生干部的思想建设,都凸显了对于学生干部指导工作的重要性。这些都是我们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积累下的宝贵经验,为整个体系的可行性和实践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体系要有导向性。以往的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内容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方法滞后;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的不健全等。这些因素都使得整体的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学生干部体系的建设应主要从:树立以学生为本的高校学生干部建设的价值观、树立以成长成才为目标的高校学生干部建设的任务观、加强对于学生干部培养的重视程度和投入力度、加强学生干部们对于工作意识的重视程度、加强学生干部们自身能力这五大方面出发,为学生干部们的全方位培养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进而能够在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培养出有自己目标和理想并且不动摇的优秀人才。

(三)体系要有动态性。高校学生干部系统化培训建设必须有着其动态性的变化,总的来说可以从其创新性和人才的流动性两方面着手。可以将教育培训和实践讲解相结合,组织培养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有层次的去培养人才,进一步筛选出不同类型的人才并对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就人才的流动性而谈,学生干部们的任职时间是有限的,其人员变动是很迅速和巨大的,因此要在短时间内加强学生干部们的能力和树立明确的观念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体系制度。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要能够把制度和体系完善了,体系的动态性将为学生工作注入一股股新鲜的血液,让学生干部这个群体时刻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三、高校学生干部系统化培训建设的构建路径

针对学生干部培养长久以来存在的各类问题,应围绕学生干部实际需求构建差异化、多元化、分层次、系统的培训体系。采取分小组集体研讨备课、教学设计、试讲等方式提升授课老师水平和授课质量,推行互动式、小班制教学并辅之以实践活动等提升培训质量。

学生干部系统化培训体系由理论学习和课外实践两部分组成,其中理论学习包括理想信念、自我认知、领导能力、业务能力、技能训练等五个课程模块,各模块下设相应课程若干;课外实践包括工作经验交流、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工作实践等三方面。培训对象包括学生党支部书记及党支委干部、本科生班团干部,团学组织各级干部,辅导员助理等。根据学生干部工作性质、岗位职责及晋升阶段,实行“普遍培养――重点培养――精英培养”分职能、分岗位、分层次的小班制互动交流培训模式。

(一)根据学生干部所在不同阶段,将培训学生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阶段,对学生进行阶梯式、渐进式培养。根据学生干部不同的工作岗位和职责安排不同的课程,因材施教。为达到最佳培训效果,所有专题课程均采用“小班教学”模式,初级班教学规模控制每班在50人左右,中级班规模控制在每班35人左右,高级班规模控制在每班20人以内,努力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和互动的最大优化。

(二)构建科学可行、全面覆盖的理论学习专题及课外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理论学习:分为理想信念、自我认知、领导能力、业务能力、技能训练等五个核心课程模块,各模块下设相应课程若干。

理想信念: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作为当代青年的崇高使命和责任,明确学生干部职责,全面了解学校、学院的发展历史、现状及未来规划,提高学生荣誉感、责任感。课程包括:《当代中国与当代青年》、《校情与院情》。

自我认知:引导学生认知自我,探索个人性格、兴趣、能力及价值观,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规划发展目标,并制定实施计划。课程包括:《兴趣认知》、《性格探索》、《价值观导向》、《基本能力》、《目标规划》。

领导能力:在具备业务素质和工作必需技能的基础上,着重提升学生干部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包括目标管理、会议管理、时间管理)等全面的领导才能。

课程包括:《领导你的组织走向卓越》、《激励团队成员变得高效》、《科学决策让组织方向明确》、《让表达更清晰,让沟通更有效》、《达成团队共识与团队文化》。

业务能力:基本掌握班级、团支部、党支部、各个学生组织日常工作开展方法,为全面能力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包括:《党支部工作务实》、《大学班团干部职责与实务》、《新生如何做好团学组织干事》、《校园活动策划与开展》、《校园活动前期宣传与后期报道》、《班风学风建设的方法与实践》。

技能训练:根据学生干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设置相应的技能培训专题,使其掌握日常工作中基本的公文写作、新闻采写、文稿编辑、摄影及办公软件应用技能。课程包括:《公文写作》、《新闻稿件采写与技巧》、《如何做好一名学生编辑》、《校园新闻摄影培训》、《办公软件培训》。

2. 课外实践:包括工作经验交流、团队素质拓展训练、工作实践等三方面。(1)工作经验交流:定期开展学生干部经验交流会、学生组织工作研讨等各种交流活动,拓宽工作视角、创新工作思路;组织学生干部走访兄弟院系及其他高校,加强与外界交流与联系,共同学习和探讨学生干部工作、成长和发展的经验;(2)团队素质拓展训练:组织学生干部开展团队素质拓展训练,激发个人潜能,培养乐观的心态和坚强的意志,提高沟通交流的主动性和技巧性,树立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的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心理素质;(3)工作实践:针对不同培训内容的学生,增加实践环节。例如:班团干部举办一次班会;党支部书记组织一次民主生活会;学生组织学生干部策划并开展一次校园文化活动;宣传学生干部策划一次新闻采访活动并在校内公开媒体发表等。在实践结束后,及时提出自己在工作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的帮助。

(三)制定相应制度,完善体系,监督实施质量。1.专题负责制度:各专题均设置组长一名,组长对本专题课程建设全面负责,带领团队成员选定讲课内容、制定教学大纲、讲义撰写、PPT制作,开展课程研讨,并对团队成员上课进行监督指导;2. 教师准入制度:要求任课教师能独立完成教学任务,并在试讲考核合格后方能开课;3.专家考核制度:学生干部培训计划大纲由学院领导、专家团队具体审核,组织任课教师进行试讲,对试讲课程进行考核并提出整改意见;4.学生考勤及结业制度:各教学班均配备专门的考勤人员,对参训学生干部进行签到,凡无故缺席1讲课以上者取消结业资格,完整参加所属等级的全部课程均可获得相应等级的结业证书;5.学生反馈制度: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工作实践报告书”和“工作实践反馈书”及时调整教学大纲、教学方式,保证培训效果;6.质量跟踪制度:课程结束后,要求学生填写教学质量跟踪调查问卷,将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任课教师。

参考文献:

[1]罗军.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1-8.

[2]韩江河,顾丽敏,鲍怀义.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1,(04).

[3]叶意群.当前高校学生干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0,(06).

[4]陈慧华.高校学生干部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5]江广.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中国科教博览志,2005,(2).

[6]胡志华.以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意义及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5).

[7]宋蕾.论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8.

干部培养体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校 借鉴管培生模式 创新机制

一、目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学生干部管理、选拔、任用、考核、绩效评价等机制不完善

部分高校对学生干部选拔、任用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规范和制度,主观随意性较大,没有公开、公正、公平竞聘,指定或选出的学生干部缺乏群众基础,民意支持率低,竞聘形同虚设。加上考评体系不到位,学生工作做好做差一个样,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积极性。

(二)学生干部培养定位模糊,与实际脱节,没有与时俱进

有的高校领导认为学生工作由辅导员或团委等专兼职老师负责管理就行,学生干部只是协助,学生在校时间短,等培养出来就毕业了,不值得花太多时间、精力,对学生干部培养缺乏长远规划。另外受费用开支等条件限制,培养模式老套、简单,不能适应现代大学生干部队伍建设需要。

(三)部分学生干部自身素质不高,受就业影响,急功近利

部分高校学生干部自身素养不高,领导能力一般,不能起到示范、表率作用,热衷于搞活动、赚人气、评优拿奖、入党等,为毕业就业做铺垫,功利性突出。

二、企业管培生教练模式的特点及启示

(一)管培生项目简介

管培生是企业自主培养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的人才储备计划,通常是在公司各个不同部门实习,了解整个公司运作流程后,再根据其个人专长安排,最后通常可以胜任部门、分公司负责人。训练对象一般是毕业1-3年之内的优秀大学生,主要是应届毕业生。管培生项目是以培养企业未来领导者为主要目标的特殊项目,让未来的领导人能够大致经历团队管理和协调、大项目管理、市场运营和客户管理、专业知识和专业背景的挑战,以期让他们得到足够的锻炼[1]。

(二)管培生项目制度价值

该制度有助于增强企业对最具领导潜能的人才吸引力,并有助于将其打造成最优秀的领导人才,使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力。中小企业的管培生制度可以更快地对企业的业务产生战略性的影响,因其规模较小,管理经验丰富,只需2-3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通过该制度迅速造就一批优秀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提升企业的领导力,促进企业快速、健康地成长。

(三)“管培生”项目教练模式

该项目一般包括培训和实践两个部分。培训部分一般包括领导力培训、企业文化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等;而实践部分则会安排在公司的核心部门,以跨部门轮岗的形式,让培训生较为全面地接触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以海澜集团“凤凰计划――管培生”项目为例,随着海澜集团业务的迅速发展,公司对领军型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集团于2010年3月提出实施战略性人才专项培养工程――凤凰计划,以培养领军人才为目标,以引进高精尖人才为重点,以2-3年的在职学习为特色,培养企业未来接班人。

1.选人之道事关成败

选拔的标准概括为12个字,即“悟性好、反应快、肯吃苦、能忍耐”。再辅以多轮笔试面试,选拔出最优质、最合适的应聘者。

2.强化人文教育,奠定职业发展基础

集团开发了人文教育方面系列课程,主要课题有心灵、人性的真相、人生的真谛、工作的本质、企业的本质等,通过训练,让学员切身感受苏商创造精神、企业亲爱精诚的团队文化,激发人的潜能。

3.训练无边界思维,有效引导心智模式

在设计培训内容时着眼于对人的思维和心智模式的引导,在培训中注重对无边界思维的训练,要求学员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冷静分析问题,跳出当前的被预设的人事边际,在边际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知行合一,实行双导师制

企业实战派师资占60%,外部学院派师资占40%,引进南大商学院的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等核心课程,弥补学员基础理论方面的不足。为了让学员能在实战中迅速成长,还实行双导师制。一是心灵导师;二是工作导师 [2]。

(四)管培生培养流程

1.了解领导人才成长的规律;

2.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清晰定义未来的企业领袖,建立成功领导能力模型,为管培生项目工作提供方向;

3.建立为期2-3年的管培生开发体系;

4.根据成功领导能力模型,挑选企业需要的具备高层管理潜能的人才;

5.根据每个管培生的特点,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开发方案;

6.对每个管培生每个阶段的训练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开发方案进行调整;

7.逐步完善整个过程,根据各种反馈信息,及时改进管培生的各项工作。

(五)管培生招募、应聘

管培生的招聘对于学生专业素质可适当放宽,更看重综合素质,主要包括事业心、领导力、快速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与说服能力、外语能力等。筛选的流程非常严格,共有简历筛选、笔试、小组解难讨论、行为面试、商业案例模拟、小组面试等6个步骤。

(六)管培生教练模式启示

该项目培训目的和定位是明确的,即培养企业未来的领导者(储备人才);培训的模式、流程和方法是科学、系统、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跨部门轮岗,实操项目,有目的地按照个人素养,量身定制培养体系,提升管理能力,达到预期目标;领导的重视、支持,挑选有潜质的高潜能人才,技术+管理的复合式培养是该项目成功的关键,对我们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三、科学化、系统化建立和创新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

(一)理念决定成功

首先,高校领导要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科学管理、追求卓越、创造完美”的管理理念,在学生干部培养过程中,始终贯穿人文关怀、尊重知识、思想自由、个性化发展、创新变革等主线,允许有不同的声音、想法和做法出现;其次,专职辅导员不能按照自身“从学校来、到学校去”的所谓经验,把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看作是培养“大型活动”组织者那么简单,而是要培养学生干部的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和处理危机能力等,使之成为多功能的复合型领军人才。

(二)筛选决定成败

筛选出一流的学生储备干部或候选人决定着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成败。借鉴海澜集团“凤凰计划―管培生”案例,高校筛选学生干部候选人的流程必须严格按以下步骤:

1.简历筛选;

2.笔试;

3.随机分组解难讨论;

4.行为面试;

5.学生工作实战案例游戏模拟;

6.小组面试。

另外,对学生干部培养应更看重综合素质,强调的是学生干部应具有远大目标、强烈事业心和永不服输的精神,更加注重学生干部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三)教练模式、培养流程的标准化是成功关键

1.推行理论培训与实操相结合的教练模式

借鉴管培生项目经验,制订系统、完整的项目培训计划,开发符合高校人文实际的培训课程,理论培训部分包括领导力训练、校园文化、岗位职责、管理沟通、语言表达等内容;实践部分则应安排在高校学生工作的核心部门,以跨部门轮岗、挂职锻炼等形式,让学生干部候选人较为全面地接触高校学生会、班级党团或行政工作的各个方面,得到多层次、全方位的历练,并评估其角色定位。

2.制定科学、系统的培养流程

第一步,精心设计培养课程、实训项目;第二步,建立成功学生干部领导力模型,树立标杆,清晰定位;第三步,建立和开发培养体系,设定培养期限为3-6个月,由相关学工部门领导、专职辅导员、在职资深学生干部等担任教练;第四步,制订个性化的开发方案;第五步,评价、跟踪学生干部成长过程,及时调整或淘汰。

3.按学生干部岗位特点,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

班团干部培养采用起点式,系统化训练后直接上岗试用,再正式聘任。学生会、团委的中高层干部培养采用复合式,管理+技术型的复合人才从基层逐步晋升。社团学生干部可以采用导向或空降式,重在提升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

(四)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学生干部管理文化

高校在形成学生干部培养体系、机制的同时,要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学生干部管理文化。即指校园文化的梳理、凝练、深植、提升,突出管理,把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理念和机制融入校园文化,并把校园文化上升到一种管理文化。它涵盖了校园文化设计策划、办学理念、校训精神、师生行为规范、文化传播与认同、价值观等,牵系高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如发展战略、决策、组织、人力资源等,并通过有效地指导协助各个层次提升各自的价值,从而实现整体价值的协同提升。

(五)创新是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永恒主题

一是思维创新。高校要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允许学生思想和创新自由,还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要求,建构全新的思维模式,培育有危机感、使命感、服务意识强、勇于创新的现代学生干部;二是技术创新。整合高校现有资源,投入科研经费,对学生干部培养开发上实施技术改造,形成有自主创新、自主知识产权的培养体系;三是组织创新。采用全新的聘任制和竞选办法,导入绩效评价体系,提升学生干部组织工作管理水平;四是制度创新。把学生干部培养的创新活动制度化、模块化,形成科学的培养体系,从而培育出更多视野开阔、富有领导力、创新能力的学生干部。

参考文献:

干部培养体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学生干部 领导力 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81-02

高校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既有着普通学生的诉求和愿望,又有别于普通学生,他们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得力助手,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成为祖国未来建设的后备力量。因此,加强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培养意义重大。

一、领导力的基本内涵

领导力(Leadership)这个词汇于19世纪中期出现,此后,许多专家学者对其概念进行了不同的表达和定义。在习惯上,人们把领导力定义为:领导者通过一系列行为的组合,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与利益相关者一起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1]

从以上定义中,我们不难看出领导力的本质核心就是影响力、内聚力,是对他人的影响能力。培养学生干部的领导力,其目的在于激起学生干部内在的潜力、热情和信心,积极发挥影响,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使他们具有影响他人能力素质。

二、高校学生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作为一名合格大学生干部其最基本要素就是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学生干部通过自身的榜样力量去吸引、感召、引导周围同学。

科学文化素质。求知欲强,喜欢探索是大学生群体的基本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干部有较深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合理的知识结构。一般来说,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干部会更有自信,也更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威信。

能力素质(领导能力)。学生干部要想出色地完成学校老师交给地各项工作任务,就应不断增强领导才能,提高能力素质。

人文修养素质。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干部要具有开朗的性格、谦和的态度、博大的胸怀、得体的礼仪等。

三、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培养途径

下面,结合学生干部实际,对学生领导力培养框架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依托自我学习,通过自身成长培养领导力

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之间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地位,只是各自分工不同,承担的责任不同。作为学生干部应加强学习,使自身具有良好的修养,用人格和品质去影响带动周围的同学。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作为学生,本职是学习,只有把自身的学习搞上去了,才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承担社会工作,服务同学。有些学生干部往往处理不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出现工作能力强、学习成绩差,或是工作能力不强、学习成绩不好等现象。二是要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绝大部分的学生工作需要在课余时间完成,这就决定了学生干部必须要有强烈的奉献精神。三是要灵活运用工作方式方法。同学们性格各异,广大学生干部要根据其特点采取合理的工作手段与方式。四是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创新。几年前的一些工作模式、活动形式也已不适用于今天的学生工作,或已调不起同学的兴趣。学生干部来自学生群体当中,对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最为熟悉和了解,学生干部要加强学习研究,创新设计出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学生活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制定科学有效的学生干部培训计划,依托课程讲授培养领导力

学生干部的培训成效如何,直接取决于培训内容的设计。为此,我们结合学生干部的工作内容,遵循学生干部的成长规律,以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需求等为基础来科学制定培训计划。

整个培训计划应根据高校学生干部的培养目标,贯穿于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层次的培训,突出重点、细化梯度。在培训的内容上,紧随时代的发展,紧贴高校学生工作的实际,应涵盖知识培训、技能培训和素质培训。培训内容既可以是如何制定工作计划、如何决策问题、如何解决矛盾技巧等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培训,也可以是拓展视野、交流研讨等启发式培训。在培训的方式上,采取素质拓展训练、小组活动法、角色定位演示法等,充分调动学生干部的参与积极性。据了解,目前国际上学生干部领导力项目的开发研究已近三十年,并已形成较为系统的学生领导力培养体系。

(三)建立科学完善的领导力评价体系,借助考核督促提升领导力

领导力是无形的。因此,建立一套较为完善的领导力水平评价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评价体系可由几部分构成,如个人素质评价,工作绩效评价,同辈评价,教师评价等要素,教师、普通学生、学生干部均是评价主体。学生干部在评价体系的督促下不断查找差距,自我反思、自我改进。

(四)以学生组织、学生社团为平台,通过广泛实践培养领导力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在总结其成功经验时都谈到,学生时代的课外活动对其自身成长的影响巨大,对其领导能力的培养作用很大,担任学生干部其间获得的无尽的实践经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学生社团活动为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笔者认为,高校要充分利用学生组织、学生社团这个平台,加强对学生干部的领导力培养。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的指导,制定完善的选拔、考核制度,定期对学生组织的干部进行考核,注重学生干部的梯度培养,帮助学生社团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五)以危机事件处置为契机,通过经验积累来提升领导力

虽然危机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但仍然会有一些前兆,这就需要学生干部具备危机意识,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近年来,校园危机频发,当危机发生后,学校会聚集各种资源和力量投入到危机的应对中去。学生干部作为一支主力军,冲在最前线。通过一次次危机事件的有效处置,广大学生干部的观察能力、信息捕捉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都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翁文艳,房欲飞.当代美国大学生领导力教育成功经验分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

[2]葛莹莹.高校学生干部领导力培养初探.科技信息,2009

[3]姚会彦等.刍议高校校园危机视阈下学生干部领导力的发挥.中国农业教育,2011

干部培养体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学生干部 培训 高校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养,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干部培养方面或模仿普通高校,或因袭陈旧经验。模仿导致脱离实际,因袭造成创新不足,两者都制约了高职教育的发展。与普通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相比,高职院校最终的培养人才要以职业型为导向,其在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周期更短,学生干部的培养难度更大,学生干部所面临的工作对象更复杂。培训,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中的重要环节,所存在的价值更加突出。

一、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现状

根据对于276名高校学生干部有关培训模块的调查中,只有47.1%的学生干部接受过系统的、相关的培训,在接受过培训的学生干部过程中,20%左右的学生干部能保持一学期一次的培训频率。由于学校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基本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周期性,所以在培训的覆盖范围方面以及培训的频率方面,高职院校差异不显著。但值得注意的是一般本科院校的培养周期为三年,培训周期为两年。由于高职院校学制为三年,培养周期为两年,培训周期仅为一年。培训时间的限制性要求学生管理工作者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培训设计更加科学、有效。

通过资料整理收集,设计问卷,问卷要求被访者对干部培训的组织安排、培训内容等进行0-10分的评价,0分表示非常不满意,10分表示非常满意,其统计结果如下:

调查表明,本专科学生的培训满意度无显著差异,经过访谈,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如果学校已确定进行学生干部培养项目,设置学生干部培养课程,培养内容相对统一;另外,专科学生培训范围较窄,能参与培训的学生将是其中的佼佼者与本科学生干部无显著差异。在培训满意度调查中显示,学生干部对于培训形式的生动性有较高的期待,而现有的培训形式很大程度上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不难发现,受访学生对于培训对学生干部本身以后的工作和个人成长的影响程度的满意度较高,而这正是学生干部培训的真正意义。

二、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内容需求调查以及相关设置

在学生干部培训内容的设置过程中,同样需要满足学生干部自身的需要。为了更好的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内容设置,对相关人群进行了调查研究,按照培训内容的需求度,对各项内容进行打分。

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纵向比较而言,根据调查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在学生干部培训内容中,最希望得到的是社会技能方面的培训,其中,最需要的是沟通协调方面,其次是危机处理方面。究其原因,主要由于学生干部本身的主要工作或者主要能获得的能力提升是沟通协调方面。同时,也可以发现,受访者对于人文素养的需求处于较低的水平,与之矛盾的是,经过对于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访谈认为,学生干部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这样更能体现学生干部的先进性。对于人文素养的培训,虽然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成效,但对于学生干部的隐性胜任力的提升是有极大的帮助的

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与本科院校学生干部横向比较而言,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对培训的整体需求高于本科院校的学生干部培训需求。根据对学生工作管理专家的访谈,结合统计结果,有大致几方面原因。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干部的学习动力相对充足。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受社会认可度不高,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信心不足。而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是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依然对自己的学业以及职业规划有很清晰的定位,学习动力相比较而言比较强。

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体系还无法满足其学生干部的学习需要。在前文中提到,自从团中央开展学生骨干培养项目以来,各类本科院校相继成立团校、学生干部培养学校等等,对于学生干部的培养日趋完善,本科院校的学生干部培训体系已经很大程度上满足其学生干部的成长需要。然而,经过对多所高职院校的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的访谈,认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管理方面还不是很成熟,需要有科学更有针对性体系去支持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培养过程。

通过基于胜任力因素的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对于培训需求的横向比较,可以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干部依然有足够的学习以及个人成长的动力,这就需要去进一步完善学生干部培养方案。

三、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载体分析

在培训形式中,最受欢迎的是以社会实践为载体的系列培训,占被访者的94.77%。学生干部更希望能接触社会,希望能学以致用。在问卷的有关培训的开放性问题中,高职院校的学生建议,在形式上,开设企业模式的培训,多进行社会实践;在培训的需求内容上,以提升学生干部能力为主,需具有针对性,能学以致用;在培训的时间上,建议加大对学生干部的培训频率。

经过对一些学生管理工作者的访谈,通过访谈后的整理、总结、分析以及后期的实践经验,大致分为以下三类载体:

(1)以党校团校为载体的课程式培训。党校团校为载体的课程式培训指的是学校党委、团委有专门的工作小组,对学生干部进行培养,进行课程安排与设计。比如2007年5月,由团中央发起成立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之后,各个地方团委、地方高校,先后成立了省校两级的干部培养学校。这类载体的优势在于使学生干部培训的体系更加健全,培训覆盖面较广,能让学生干部更有群体归属感,在课程内容方面,更可应用不同的载体吸引学生。而在于在培训时间安排上、组织上、课程的设计、以及培训师资上还有待提高。

(2)以网络教育为载体的自主自助式培训。为了更讲求培训的效率,一些学校选择将培训的课件上传至网上,供学生下载自学,并且以博客、BBS、易班等作为平台进行交流。这类培训影响力、覆盖面达到了更广的范围,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信息量,并与时俱进,利用信息化的平台传播先进文化。然而,自主自助式的学习要求学生有较高的主观能动性,其培训的效果有待提高,更需要培训考核的配合与监督。

(3)以实训实践为载体的探索式培训。很多学校的干部培训项目中,都有社会实践环节。每到寒暑假的时候,各个学校都会组织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训对于实际工作的摸索、操作、总结,实践对于社会的熟悉了解,使学生干部的培训更有实用价值,促动学生干部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主动学习,培训效率较高。然而,访谈中也发现,对于实训实践环节的不完善,实训实践环节的成本较高,培训的辐射面较小。

每一种载体都有其的优势,关键是在使用载体对学生干部进行培训的过程中,要符合学生特点、学校发展、社会需要。

四、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方案设计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安排应该统筹规划。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学制的特殊性,三年的学制,半年以上的实训课程以及顶岗实习一些项目,给学生干部培训的统筹安排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这就更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统筹安排学生干部的培训组织,利用好学生干部在校时能发挥最大作用的一年半时间,做好培训工作。

高职院校学生干部培训内容以及载体须符合学生干部特点与需要。根据管理学中培训课程开发模型,对于培训内容的确定常常来自于培训需求调查,其调查对象除了学生之外,还有学生管理工作者、以及学校的实际需要。就对学生的个人成长而言,培训内容制定的是否合理,对学生干部的影响相当大。培训的载体需要多样化,死板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而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佼佼者,学生干部而言,他们对培训内容和载体的选择将会更加高。

(项目来源: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项目编号dxz09015)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