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长效沟通机制

长效沟通机制

长效沟通机制

长效沟通机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管理 园长与教师 沟通

园长对教师的管理沟通是幼儿园管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在实际工作中,这一重要的管理环节却常常被忽视。从学术研究角度分析,国内对园长管理沟通的研究偏少,这说明我国在园长与教师的管理沟通的重视方面存在不足。为了保证幼儿园能够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做好对园长与教师管理沟通有效性的分析至关重要。

一、管理沟通有效性的意义

管理沟通起源于企业管理工作,其对企业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升促使其进入到越来越多的行业当中成为管理者管理行为的重要表现,幼儿园的院长管理就是其中之一。在幼儿园管理过程中,园长管理沟通的有效性会直接影响其管理工作效果,如果管理沟通效果好,那么管理行为可能会事半功倍,如果管理沟通效果不好,那么管理行为则有可能事倍功半。有效的管理沟通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条件一为管理者的信息能够传递到既定对象,即园长传达的信息能够准确传递给教师;条件二为所传递信息能够被既定对象充分理解,即园长所传达的信息能够被教师充分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充分理解与达成一致存在本质差别,所以教师与园长的意见达成一致,并不代表其满足了管理沟通有效性的条件。从管理沟通效率角度分析,如果沟通能够满足信息交流需求,那么其就有效果。如果沟通能够以较低成本、较快速度实现沟通目标,沟通管理就是高效率的。从幼儿园发展角度分析,高效率的管理沟通十分重要。

二、提升管理沟通有效性的具体对策

1.实现对管理理念的转变

园长作为幼儿园的管理者,其想要提升园长与教师的管理沟通效果以实现幼儿园管理效果的提升,就必须要先实现对自身管理理念的转变。

第一,园长要认识到沟通是一个管理过程,而并非管理结果。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园长常常将沟通视为传达自己决策的方式,这种管理理念是极为错误的。因为教师也是幼儿园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思想、意识对于幼儿园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园长要将与教师沟通作为管理的一部分内容,而不只是对管理结果的传达。

第二,园长要充分尊重教师,与教师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工作关系,因为园长与教师都是幼儿园当中的工作人员,虽然工作性质有所不同,但工作目的是相同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园长与教师的关系是相互协作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下,园长在与教师沟通时应以合作者、支持者和服务者的态度与去教师进行交流,激发教师参与沟通的主动性,共同商讨和解决幼儿园的管理问题。

2.积极提升语言沟通技巧

语言是一门艺术,在沟通时恰当的语言技巧有助于实现沟通效果的提升。在与教师沟通过程中,园长想要实现管理沟通效果的提升,那么就必须要积极提升自己的语言沟通技巧。

首先,在沟通之前园长要做好准备,明确沟通目的及想要达到的沟通效果,与此同时还要做好对沟通教师的了解,制定符合教师的沟通方案,为沟通有效性做好准备。

其次,园长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氛围,因为在沟通过程中氛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沟通结果的实现程度。

再次,园长要在沟通过程中建立起与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管理,经常倾听教师的意见,来掌握教师的诉求,并以此来完善自己的工作水平,在保证沟通效果的同时,也为自己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支持。

最后,原则要对沟通结果进行及时确认,以保证沟通结果能够得以落实。

3.建立科学恰当的沟通机制

建立科学恰当的沟通机制也是帮助园长实现与教师管理沟通效果提升的重要方式。以简易的沟通行为为例,园长应建立起“告知机制”和“反馈机制”。其中“告知机制”是园长将所要传达的信息内容告知给教师,让教师能够充分掌握和理解园长所传达的信息。“反馈机制”则是教师对园长所传达信息的反馈,这一环节能够让园长掌握和了解教师心中的想法与诉求,是实现管理沟通效果提升的重要环节。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从幼儿园的管理机制角度考虑,园长做好对教师管理沟通对于提升幼儿园管理效果与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沟通管理过程中,园长不仅要给予教师充分的尊重,还要保证自己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得当,让教师能够在沟通中感受到来自于园长的认同感,帮助教师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为幼儿园长久、健康的发展提供最充足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长效沟通机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校沟通 现状 原因分析 有效沟通 策略

家校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有效动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家校沟通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沟通中,仍然长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本文就目前家校沟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对如何有效沟通进行了探究。

1.家校沟通的现状

调查发现,目前家校沟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沟通观念淡薄。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责任,至于家庭,只要把孩子照顾好,健健康康的就够了;②沟通频率较低。少数家长只在开学时与老师交流一次,以后就再也没与老师交流过;③沟通方式简单。当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家长会;二是家校联系卡;三是电话联系等;④沟通落实不力。个别领导重视不够,只顾抓学生的安全和优生率,轻视家校沟通这一"催促剂";部分老师和家长填写《家校联系卡》只是为了应付,敷衍搪塞。即使有热心家长反映了情况,但学校最终没有落实,久而久之,使家长的沟通积极性下降。

2.家校沟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认识欠统一。

不少家长对教师角色认识存在偏差,产生"责在校方"思想,导致出现"推卸沟通"现象。部分老师认为,家校沟通虽重要,但会导致麻烦,加上每月的收入又较低,所以消极思想应运而生,工作得过且过,责任心不强。另外,学生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在生活中因为家校沟通不当致使一些学生出现事故,弄得老师们苦不堪言,名声扫地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当今不少老师也就非常注重"安全","明哲保身"的观点也就把家校沟通给予"抹杀"了很大一部分。少数学校领导认为,各项管理工作只要跟上,教育教学质量就会稳中有升,只要绝大部分学生能学得好,在有影响的各项竞赛活动中能为学校争光添彩,争创特色学校,平时不出安全事故,也就是领导有方了;对于家校沟通,就不必花费过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2 渠道欠畅通。

目前,"留守学生"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大群体。在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期,剩余劳动力为了生活而奔波劳碌,孩子只有依靠着老人或亲戚朋友照看,于是"空巢"现象与日俱增。据统计,我省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学生"共有270万,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人数的27%,个别地方甚至达到50%以上。另外,在很多时候也出现沟通时间不稳合现象:老师休息时家长在上班,家长休息时老师在上班,致使沟通时间不稳合,让老师与部分家长失去了"面对面"的交谈机会。

2.3 主体欠支持。

不少学校的老师在家长会上常常公布排名,使得名次不好的学生家长很没面子,学生常把家长会说成:"今夜有暴风雨。"如果学生违纪了,有的老师也要求学生请家长到校,这样做,绝大多数的结果是学生回到家没有轻松的。所以,众多学生只有选择故意阻拦,在家长和老师面前说假话,隔断两者之间的沟通,因为他们懂得,只有"断桥"才能让自己过着轻松的日子。

2.4 社会欠合拍。

由于对物质崇拜的热度上升,产生"读书无用"思想,导致出现"忽视沟通"现象。究其成因,有三:一是"进厂不离乡,腰包照样胀"的满足感作怪;二是"暴富者不读书,读书者不暴富"的反差效应;三是"少读书易就业,有文凭就业难"的负面影响。以上因素,是部分家长产生"读书无用"实用主义思想的土壤。家长连读书都轻视了,难道不出现"忽视沟通"的现象吗?

3.家校沟通的策略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第一是家庭,第二是老师,第三是集体,第四是孩子……如果这些起教育作用的雕塑活动有始有终,行动得像一个组织得很好的交响乐队一样,那么它产生的将是多么美妙动人的作品。"成功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和谐一致的教育。正因为如此,我认为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3.1 统一思想,更新观念。①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走出教育的误区;②帮助家长掌握教育规律、教育方法,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③培训领导和教师,教育学生,转消极思想为积极思想。

3.2 广开门路,多管齐下。①举办家长学校。对家长宣讲有关家庭教育的理论和经验;②建立家长委员会。可按班级或学校成立,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这也是共同研究学生教育的机构;③召开家长会。它是指导家庭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学校与家长进行协调,共同教育学生的主要途径之一;④进行家访。它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补充手段,可在特定环境下进行;⑤书面指导。主要有:家校联系卡、通信联系、通知书、《学生素质报告册》等;⑥电话联系。急事可以通过电话与家长联系,这样比较及时、简便;⑦开放日制度。学校每月定期向家长开放一天,家长可以在这一天到学校参加有关教育活动,和老师、同学交谈,研讨教育孩子的方法;⑧家教咨询活动。学校在咨询日可请教育专家、模范教师分门别类地面对面地咨询,解决家长的教育难题;⑨通过网络联系。可以在学校与家长之间建立起一架桥梁——"家校通"。它就是教师通过互联网将学生及学校的信息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家长再用手机短信将信息回复至教师电脑上的双向信息交流平台。可将学生、家长、学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有效连接,同学们只要携带一张有编号的"学生卡"即可实现这一功能。家长只要通过可连入Internet的计算机或注册过的手机就可进入家校沟通平台查询孩子在校的各项表现,及时获取老师的留言和通知,同时也可以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和自己的想法及时反馈给老师。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家校沟通,将是未来家校合作的发展方向。

长效沟通机制范文第3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提出,“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推进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规范董事长、总经理行权行为”,“董事长、总经理原则上分设,党组织书记、董事长一般由一人担任”。在国有公司董事会决策机制下,划分了董事会、经理层的体制层次,从组织机构上对重大事项决策、决议执行进行了分工,对企业权力进行了配置。这套机制运转过程中,分别代表董事会的董事长和代表执行层的总经理无疑是董事会有效运作的关键。如果董事长与总经理职权配置恰当,机制运转协调,那么董事会作用发挥明显,治理水平随之大大提高;如果董事长与总经理职权设计存在冲突,易造成董事长、总经理工作上的矛盾,进而引起董事会运行效率受损,这方面不乏前车之鉴。因此,合理设置国有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的职权,恰当设计运作机制,其实就是抓住了企业决策中“关键节点”,就抓住了建设高效董事会的重点。

决策、执行辩证统一

国有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一般由组织人事部门直接任命。法律上,董事长的法律地位只是董事的范畴,其职权没有具体的规定,也没有限制性规定。这样,分设的董事长与总经理往往存在职权划分和工作顺畅关系的问题。如果把董事长仅作为董事会的召集人/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将很难达到对董事长需要承担经营业绩责任的要求,难于完成对董事会决议执行的过程监督任务,不符合企业文化和公司治理实际需要,无法发挥企业长期形成领军人物至关重要的治理作用,也无法使董事会决策与经理层执行做到无缝衔接。如果董事长职权范围没有相应的限制,大权独揽、事无巨细管理日常经营,无疑是回到了“一把手”体制老路:这方面反面教材很多。一个中央企业董事长说,董事会和经理层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最重要的是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责不要交叉。

企业经营管理、治理运行过程中,决策和执行实质上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往往董事长参与了执行事务,总经理在董事会上或者日常经营中进行了决策或参与了决策。这种情况下,为减少董事长与总经理的矛盾和冲突,体现权责对等的治理理念,应该对董事长的执行、总经理的决策进行制度流程的设计,从而使公司治理结构中关键岗位之间的工作顺畅,对保障董事会协调运作奠定基础。

各有侧重一领一执

2016年,新一轮国企改革进入“落实年”。国企改革十项试点启动,包括落实董事会职权试点等。我国国有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般分设,应该明确各有职权侧重,分清体制层次,一个“领”、一个“执”。

所谓董事长的“领”,董事长成为董事会的领军人物。主要体现在:一是董事会工作“领导人”。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决策组织,要实现有效运作,必须依靠董事长。董事长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董事会运作上,召集和主持董事会会议,组织制订董事会运作的各项制度,初审拟提交董事会表决的方案或事项并适时提交董事会讨论和表决等。董事长恰当地安排会议,鼓励和引导各位董事充分发表意见,对于董事会运行效率、决策质量以及决议的落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反,如果董事会不能按时召开,需要董事会表决的重大事项得不到及时审议;董事长习惯“一把手”决策方式,不习惯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董事对所讨论的议题缺乏充分的信息材料;议题更多是管理细节,决议内容主要是项目等,董事会决议效果和决策质量大打折扣。因此,董事长应具有董事会组织领导能力,对治理体制深刻认识,博襟,极具责任心和使命感,当好董事会领导人。

二是作为董事会确定企业战略发展大方向的“领航人”。董事会对企业发展战略的领导权,是完成战略引领任务的主要途径。确定企业的战略方向,是董事会集体智慧、集思广益达成重大共识的结果。要完成这个任务,需要董事长领导董事会来完成。定企业的战略方向,要懂得未来发展趋势、把握企业经营规律、抓住发展机遇、防范各类风险,每位董事可能都是某一方面的内行,董事长更应是战略思维的行家,要从海量的、不确定的信息中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通过领导董事会确定企业战略方向,提升董事会战略决策质量、完善董事会战略决策功能,使董事会体现出应有的团队价值。

三是开放对话和沟通机制的“领路人”。开放对话是获得相关方面信任理解的基础,有效沟通是提升董事会决策效率的保障。董事长一般是法定代表人,处在公司对内对外委托的重要位置,是公司内外经营信息的交汇点,具有最多信息获得优势。董事长应对外与公司利益相关方主动沟通;与各类董事、各个董事积极沟通,会内讨论,会外多方式沟通,使各方面认识上形成一致,取得集体智慧基础上的共识;董事长与总经理的经常性沟通,是董事会与经理层沟通的重要途径。一个央企董事长说,董事长应该是沟通能手。在一个央企董事长看来,“制度是靠人写的,但再怎么写也写不明白决策层和经理层如何协调配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三个关键词:沟通、支持和信任。”

四是督促与检查董事会决议执行情况的“领头人”。董事长就董事会决议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对违反决议的行为,要求执行部门予以纠正。特别是董事会闭会期间,董事长履行董事会授权行使的职权,督促和检查董事会决议实施情况并向董事会报告。一个央企董事长认为,董事长要加大和管理层的沟通,不必等出了问题再去说。

总经理的“执”,总经理在执行性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侧重于战略管理、执行力。据《公司法》第五十条规定,总经理的八项职权比较明确,主要是主持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享有董事会决策的参与权。

健全协调运行机制

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职权及有效行使构成了公司治理中的基本权力框架,还要健全协调运行机制。

首先,要建立与董事长职权设置相匹配的责任追究与免责制度,基于公司经营实际合理界定董事长职权,通过制度进行固化,需要董事长承担的其他责任,相应赋予其他职权。

其次,推进落实总经理人事任免权,保障对经理层的领导权,保证执行效率。一个央企董事长说,董事会选聘总经理,副总经理应该是总经理选,因为是总经理搭班子,董事会只是把关。

再次,建立对总经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明确与其职权配置保持对等一致的责任追究,让总经理自己明白具体任务和可能承担的责任。同时,要解决好薪酬、短期激励、长期激励问题,提高其积极性。

长效沟通机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内部管理;小沟通;大麻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4-0019-02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从故事情节上看,就是一个名叫李雪莲的普通农村妇女,在一场假离婚变成真离婚的家庭变故后,为了洗清自己的冤屈,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打官司、不断上访。《人民日报》刊发访谈文章称其为一则社会寓言,“这则寓言想说的道理便是,官员不担当就是腐败。”这个观点固然没错,但从另一个角度探析,我们也看到了由于立场不同,利己思想作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缺乏倾听、缺少信任,“小沟通”没处理好而带来一系列“大麻烦”。

电影是对现实的影射。如同电影中的法院院长、县长、市长一样,现实中,不少企业管理者也被“小沟通”没有很好解决带来的“大麻烦”所困扰。重视“小沟通”,有效破解沟通难题,让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和谐共进、各个“零件”有效运转,对企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一、小沟通,大作用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之所以称小沟通,是相对企业战略、规划、发展愿景等被视为头等重要的大事而言的。企业内部的沟通工作虽然每天都在进行或发生,但很少有企业将沟通问题摆到跟企业战略、规划、发展愿景等同等的地位,也鲜见有企业设置专门负责沟通工作的部门。沟通二字于不少企业而言,很多时候是“有名无分”。松下幸之助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是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可见,沟通看似小,实则对企业十分重要。当前,人本理念已经成为企业治理的重要理念。而要创建一个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和谐企业,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沟通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利器”,用好这个“利器”,能起到增进理解、改进工作、帮助决策等大作用。

(一)有效沟通有利于增进理解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化,不少企I原有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受个体的差异、思维方式和习惯的不同,所处位置不同,改革产生的阵痛影响等,使得企业内部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难免产生矛盾和隔阂。对大多数企业来说,管理层或者说领导班子采取竞聘上岗、末尾淘汰、降本增效、奖优罚劣等新举措,其出发点肯定是为了适应形势变化,推动企业更好更快发展,但如果个体或小群体仅从个人得失出发,以一己利弊考虑,对企业的政策、对领导做法难免不理解或不满,这种不理解或不满很容易转化为积怨,此时如果对其视而不见,不及时沟通化解,积怨就会积少成多,积小成大;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错误的观点就会汇聚演变,转化成一道埂或一堵墙。这时就要通过沟通,彼此及时交换意见,消除隔阂和误解,增进理解和感情,达成认识上的统一,进而转化为行动上的一致。

(二)有效沟通有利于促进企业和谐

对企业来说,和谐意味着较好的环境和秩序、更低的交易成本、更融洽的内部关系。不少企业为构建和谐采取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举措,但任何企业都一样,在发展的进程中,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满足所有人的愿望,也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做得尽善尽美。所以,不能否认的是,尽管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员工的不理解甚至班子内部的不认同现象并没有绝迹,部门与部门之间因本位主义出发造成的不和谐音还是或多或少的存在,距和谐企业要达到的理想境界还有一定差距。这种时候,就需要沟通来让不同的个人或群体有一个正常的渠道,去表达自己,去交流,从而达到和谐。因此,为了消除不和谐音符,也需要沟通来助力。

(三)有效沟通有利于企业领导作出正确决策

作为处于决策层的企业领导,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而且事务繁忙、思维转换快,往往可能因疏于与下级沟通而忽略处于执行位置的员工所处的境地和所站的角度位置,作出的决策也可能得不到员工的认同。只有建立有效的沟通制度,领导层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员工,并俯下身来,保持一种平等的心态,更多地强调员工的重要性、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作用,并通过沟通体察民意,才能充分考虑利与弊、远与近、亲与疏,三思而后行,做出正确的决策。

(四)有效沟通有利于企业各职能部门改进工作

一个企业就如同一台机器,要维持高速有效的运转,各职能部门的作用都不可小视。但由于分工的不同、各部门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一般企业所属部门有从事管理的、有后勤服务的、有搞市场搞开发的,不同的部门有不同的部门负责人,要想让他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有效的沟通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只有有效的沟通,才能使各职能部门在遇到问题时换位思考,多想别人之不易;同时,也使各职能部门增进了解,清醒地看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改进工作,并从利益共同体的角度出发,与其他部门打好配合,为大局而共同努力。

二、小沟通,大学问

沟通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需要灵活应变的技巧、良好的氛围,需要睿智和诚心,需要换位思考,不同的语言表达、沟通背景和沟通方式,沟通的成效可能与预期大相径庭。可以说,小沟通里也有大学问。

(一)沟通关乎文化

企业的沟通效率高低,往往不是因为沟通的形式和过程,最为重要的问题是企业是否具备无障碍的沟通文化。如果企业组织或中高层领导不能够构建和谐的文化体系,员工选择不沟通或虚伪沟通是必然的,也是明智的。有的企业员工对沟通持消极态度,认为“说也白说,不如不说”,所以难开金口,在需要沟通时保持沉默。如同《我不是藩金莲》里的李雪莲,认为牛都能读懂、相信自己,而市长们却怀疑自己,所以她宁愿听牛的,也不愿听市长的。沟通的文化要使愿意沟通的人达到“诚心”、“开心”、“放心”的境界,才能保证有效沟通的开始。而要达到“三心”境界,沟通文化的承诺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应该体现在组织行为上,并经过了多数员工的沟通验证,员工才能够认同企业的沟通文化。这必须是一个需要长期营造氛围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企业用心去做大量工作,特别是要在让员工“说了不白说”、“沟通必有结果”上下工夫,逐步营造一个较好的沟通文化氛围,员工的参与热情高了,也慢慢会变得“口直心快”。

(二)沟通关乎保密

沟通的环境是要求遵循一定原则的。这些沟通原则包括沟通保密原则、真实性原则、充分性原则等等,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沟通保密性原则。一旦这个环境被破坏或不被遵守,沟通市场就失去了沟通思想“公平交易”的原则,沟通者获得的不是“通”,而是“痛”。这是显而易见的。比如,某个员工出于责任心在沟通过程中对某位领导提出了看法或建议,希望改进工作,但第二天这意见就“地球人都知道”了,其结果肯定是,参与沟通的员工会永远记住被蛇咬之痛,在今后的很长时间内甚至永远闭上自己的嘴,噤若寒蝉。如果参与沟通的强势一方不能谨守保密诺言,就会永远失信于人。

(三)沟通关乎心理

做沟通工作,一定要避免本位主义,多作换位思考,知道对方所思、所想、所虑,更容易达到效果。沟通实践表明,网络沟通是一种最快捷的方式,一方面,员工只要登陆,随时可以上网发表自己的看法,提出建议,另一方面,相关管理部门回复快,解决问题及时,有问必有回应。但要知道,因IP地址具有可追溯性,网络沟通是有所保留的,员工可能并不敢也不能将所有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比如,设沟通信箱,也要考虑职工的顾虑,信箱要放在不显眼或是不会被监控到的位置。沟通是多层次的,职工更期盼的是企业领导与自己直接进行沟通,因为他们还是担心自己的意愿或想法经过“中间机”转换后会被放大或缩小,被贪污或歪曲。对员工的这些心态,管理者应该经常作换位思考,分析原因,找到对策,改进沟通工作。

三、小沟通,大工程

良好的沟通如同济一样,起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作用。但对一般人来说,沟通真还是个有难度的“活计”。对一个企业来说,要解决沟通难题,管理者得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用心、用情、用技,多方着力,构建多角度、全方位沟通的长效运行机制。

(一)抓好渠道畅通工程,方便职工参与

沟通的实现有赖于良好的机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正式的沟通渠道。沟通渠道可以有很多种,但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最受员工欢迎,可能要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定。比如,企业可以在内部局域网专设职工建议、疑问与答复栏目。通过这个栏目,职工如对企业的改革发展有好的意见和建议、对企业里采取的工作举措存在疑问、对改善生活工作条件有呼求,可以登陆企业内部局域网提交上去,管理者及时让员工在短时间内得到答复。有的企业也可根据情况设领导接待日,企业主要领导定期于百忙之中抽出一天或半天专门用于接待员工,面对面听取员工意见,心与心真诚沟通交流。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主题恳谈会、文件沟通、网络沟通等多种渠道,方便更多的员工参与到沟通中来。渠道畅通工程,是有效沟通的首要环节。

(二)重视制度建设工程,形成长效机制

沟通工作如要想持久取得正面效果,必须建立起沟通工作的长效机制,需要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沟通制度,明确规定内部沟通的目的、原则、内容、方式、程序等。沟通制度中对内容的设置是尤为重要的一环,得站在提升沟通层次的角度,将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发展目标的提出、发展重点和发展途径的确定提出建议,对企业自主创新、高技术产业化、精细化管理等工作提出建议,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项予以询问或提出意见等,列入沟通的范围,这样就可避免沟通仅仅停留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当然,具体的沟通方式和渠道可灵活多样,怎么有效怎么来。此外,要有具体的保障措施,确保沟通制度落到实处。

长效沟通机制范文第5篇

1.护士长如何与护士进行有效沟通

1.1护士长要善于和各种不同意见的人进行沟通。护理管理是艺术,是技巧。管理艺术是管理者在运用管理理论进行管理实践时,所表现出的个人行为态度与行为方式。一位富有管理艺术的护士长,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善于做思想工作,抓住护士的心理,即使批评对方也能接受,达到预期的效果;善于交往,能够与各种不同意见的人沟通思想;善于明察秋毫,辨明是非,具有敏捷的思维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能及时发现问题,做出正确的决策,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护士长。[1]

1.2护士长要增加与护士沟通交流的机会。护士长在八小时之内的工作大多在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护士则忙于按岗位职责、规章制度、法规条例等完成病房的具体工作,下班后各自回家,护士长与护士几乎没有时间沟通,即使沟通也仅限于工作方面的事。护士的不愉快、不顺畅、挫折、痛苦等也只能埋在心里,或者仅在护士之间交谈。护士的很多心理活动和思想情绪,甚至合理要求,管理者往往难以把握,这对护士长开展工作极为不利,同时护士的问题和压力也得不到及时发现与解除。因此,护士长要增加与护士交流的机会,进行有效沟通,让护士感受到和谐的人际关系,心情舒畅,减轻工作压力。[2]

1.3护士长与护士沟通的技巧。首先要确立沟通的主题;其次是时间和地点的安排;三是发出合适的邀请;四是充分了解被邀谈话者的性格、态度、气质、经历、文化及对这次谈话的可能反应等。其次要善于激发下级的谈话愿望,护士长需注意态度、方式、语调等,并开诚布公,使下属愿意谈出自己的内心愿望。启发下属讲真情实话,真诚地、及时地、慷慨地赞美下属;讲究策略,顾全面子,间接批评下属;面对分歧,正确对待,巧妙地拒绝,勇敢地道歉,力争双方满意。另外要掌握发问技巧,善于抓住重要问题,首先要为发问创造良好的气氛,建立彼此间的融洽关系,其次要多提开放性、引导性的问题,尽量避免提出诱导性、歧视性的问题。善于将谈话集中在主要内容及急于解决的问题上。

2.护士长与患者的沟通艺术

尊重患者是沟通的基础在与患者的沟通中,首先是礼节式的沟通,要得到患者的信任的关系,让患者乐于沟通,才能达到有效的沟通。其次关键是与患者由礼节性的沟通上升到陈述事实的沟通,彼此间建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并在此基础上以自身审慎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情操去感染患者,使沟通逐渐上升到较高层次[3]。护理工作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在面对护患的沟通的问题上,首先要更新观念。通过有效沟通与护理,将患者对患病的痛苦经历减轻到最小,帮助其在痊愈后建立一种健康的生活模式以及形成良好的心态。与患者沟通还要抓准机会。细心地观察每个患者的心理变化,选择时机和患者交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自我保健等。这样既消除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又抓住了与患者沟通的契机。因此,只要凡事多“察颜观色”就能抓准机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适宜的沟通。

与不同文化层次的患者进行沟通。由于护理对象往往来自五湖四海,年龄的差异、文化程度的不同,所以在护患沟通中要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抓住契机和患者进行沟通。在护理中,即使面对相同病种的患者,由于文化程度的不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差距非常大。这是因为,文化层次高的患者,大多经常阅读自身所患疾病的书籍,容易接受患病的事实,能够主动积极地配合护理,对每日非常敏感。然而,对文化程度低的患者,由于其对疾病认知的缺陷,往往表现出对于治疗护理的不理解,对每项治疗护理操作的疑惑紧张,甚至渐渐产生焦虑、恐惧的悲观心态。而我们需要解决的就是在与患者沟通中,了解患者情绪上的变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亲切的口吻给予针对性的讲解有关的医学知识,引导患者参与讨论,制定护理计划,从而使患者树立良好的战胜疾病的信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回答患者提问题时,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切勿给予模棱两可的解释,否则容易引起患者的不信任。只有专业的护理知识武装,配以亲切的态度,才能事半功倍的达到有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