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妇科肿瘤论文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精选

妇科肿瘤论文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1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从2009年5月~2014年12月入住我院的65例妇科肿瘤患者接受手术前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65例患者中患恶性肿瘤22例,包括子宫颈癌8例,卵巢癌11例,子宫内膜癌3例。良性肿瘤43例,其中子宫肌瘤为31例,卵巢良性肿瘤12例。年龄为24~68岁,平均(35.4±2.9)岁。经病理学检查均确定为肿瘤患者。

1.2方法

65名患者术前经腹部超声检查,手术后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检查前患者应大量饮水,使膀胱适度充盈,以便能够显示子宫底部。选用3.5MHz的宽频凸振探头,探头频率为4.5MHz,对腹部进行纵、横、切等多平面、动态扫查。主要检查子宫内膜的厚度、子宫的大小,包括子宫附件区域的形态和结构;判断是否有盆腔肿物,肿物的来源,观察肿物的形态、大小、边界、后方回声、内部回声以及与子宫、附件等解剖结构的关系。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时要仔细探查肿物周边及内部的血液情况和性质。为避免遗漏象卵巢畸胎瘤、卵巢冠囊肿、子宫浆膜下肌瘤等较高位置的病变,在进行超声检查时,一定要加大扫查的范围,尤其是膀胱过度充盈时常常将病变向上推移,容易漏诊。进行超声检查时由于探头距离子宫、卵巢等结构比较远,只能选用频率较低的探头,另外超声声束要经过腹部肌肉层、皮下脂肪层等结构,声波衰减较大,分辨力比较低。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患者的不同体型,灵活选择宽频探头中的不同频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图像的质量。

2结果

初步了解盆腔内部的情况,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声象图表现有所差别。良性肿瘤的声象图表现:(1)肿瘤的轮廓清晰、形态规则。(2)有光滑完整的边缘。(3)包块为液性或以液性为主的混合包块,实性肿块为少见。(4)实性包块内的回声规则均匀或集中。恶性肿瘤声象图表现为:(1)肿物外部形态不规则,实性居多。(2)肿物内部回声杂乱无章且强弱不均。(3)混合型包块的囊壁呈乳头状突起,不规则,且分隔厚薄不均。(4)浸润到周围组织时,肿物的边界不整齐、轮廓不清楚。(5)大多恶性肿瘤都伴有腹水。经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的血流频谱,测血管阻力RI≤0.4即可判定为恶性。按统一标准检测血清肿物标记物,CA125≥35u/ml和(或)CEA≥5ng/ml和(或)AFP≥10ng/ml判定为阳性。本次回顾的65例患者的术前超声资料与术后病理检查相比较的结果表明,恶性肿瘤28例检出25例,检出率为89%。良性肿瘤37例,检出34例,检出率为92%。

3讨论

妇科肿瘤是严重影响着妇女的生活和工作,更是对女性生命健康造成威胁的疾病,尽早诊断及治疗对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有着重要的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妇科肿瘤的诊断方面有着其独特的优点,其操作简便、易行、无创伤、无辐射、且费用低,可以极大地保护患者的健康,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方法。在妇科肿瘤诊断领域超声的价值包括:发现肿瘤、鉴别肿瘤性质、引导穿刺进行活检、肿瘤手术前的肿瘤评估分期及肿瘤患者的手术或放疗、化疗后随访,其广泛应用于妇科肿瘤的临床诊断。综上所述,在妇科肿瘤的检出和鉴别良恶性病变诊断中,超声诊断的准确率高,与此同时还能针对患者肿瘤的血流情况进一步做动力学分析,为患者的临床诊断和以后的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宁海燕 王岩 单位: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人民医院

第二篇:妇产科肿瘤临床治疗问题分析

1当前妇产科肿瘤临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

1.1妇产科肿瘤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妇产科肿瘤患者的皮肤存在一系列的反应,主要表现为患者皮肤表层出现一系列的过敏反应,同时皮肤表皮出现发红症状,但是在放射性治疗后会得到有效缓解。这是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治疗时都会出现的一般反应,所以患者无需担心。面临这种情况时,及时与医师取得联系,做出相应的治疗策略。

1.2缺乏专业的医护人员

在对妇产科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由于医院缺乏专业的医护人员,这样就使得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缺乏科学的治疗和护理。所以必须要引进和培养专业的医护人员,加强对患者的治疗与护理,促进患者的恢复。

1.3医疗服务能力有限

妇产科肿瘤临床治疗工作是一项系统长期的治疗工作,尤其是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建设相关的基础设施。同时进行妇产科肿瘤的检查、诊治以及后期的住院治疗,都需要专业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技术人员来进行操作。但是由于很多地区经济较为落后,缺少足够的医疗设备来开展相关专业的医疗服务水平。甚至很多地方的医疗机构只能进行简单的X射线检查,不能够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

2解决当前妇产科肿瘤临床治疗中问题的对策

2.1引入新型的临床医疗观念

由于实际的妇产科肿瘤临床诊疗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应用循证医学方法开展妇产科肿瘤临床研究评价。通过循证医学将实际治疗中无效的治疗方案否决掉,在保证方法可靠的前提下找寻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以及措施等。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治疗方案,应用经过科学验证的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以一种严谨、慎重的医疗态度为患者制定临床诊疗计划。

2.2明确妇产科肿瘤治疗服务体系涉及的相关机构职责

建立健全完善的妇产科肿瘤治疗医疗服务体系,明确体系中涉及的相关机构职责,各级医疗机构负责妇产科肿瘤患者病情报告,及时将患者的病情资料汇报给上级的医疗机构或者是相应的卫生部门,从而形成相应的妇产科肿瘤应急处理预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协助登记妇产科肿瘤患者相关信息,并且根据上级医疗机构制定的治疗及护理方案对于妇产科肿瘤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有能力开展临床治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要制定妇产科肿瘤临床治疗预案、妇产科肿瘤治疗规划管理、妇产科肿瘤治疗医护技术指导等工作。

2.3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技术

微创技术最为当今临床肿瘤治疗的先进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妇产科肿瘤治疗中。通过在腹腔镜下对患者行卵巢癌再分期,利用小范围手术技术将患者盆腔主动脉旁受损的淋巴结进行检查以及处理,从而在尽量降低患者痛苦的前提下,提高手术疗效。同时很多患有妇产科肿瘤的患者有着较强的生育要求,而采取传统的放化疗技术很可能使得这些患者失去生育的能力,而通过微创技术可以对于早期发生病变的宫颈细胞进行切除,避免受损部位的肿瘤细胞向周围扩散,从而保留患者的生育器官及生育功能。

2.4采取放化疗新方案

放化疗技术作为当今临床医疗中有效地消灭病变细胞的有效手段,在肿瘤治疗中得到广泛地运用。但是其弊端也是十分明显的,放化疗过程中不仅会消灭病变细胞,也会对健康细胞造成较大的损伤。而通过采用放化疗新方案,将新的化疗药物运用到临床治疗中,在消灭病变细胞的同时,降低放化疗对于健康细胞的损伤。根据肿瘤细胞的发生原理,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采用单药或联合用药的方式。如PVB方案,采取顺铂、长春新碱及博莱霉素等药物混合治疗妇科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3结语

妇产科肿瘤具有潜伏期长,发病危险性大等特点,给广大女性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临床妇产科肿瘤治疗存在的问题,就引入新型的临床医疗观念、明确妇产科肿瘤治疗服务体系涉及的相关机构职责、引入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技术、采取放化疗新方案等方面对解决妇产科问题进行分析,旨在为提高妇产科肿瘤临床疗效提供参考。

作者:仇翠平 单位: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

第三篇:剖宫产术妇科良性肿瘤临床治疗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58例剖宫产术中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其中初产妇37例,经产妇21例,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7.1±2.3)岁。8例产妇在入院后即可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余孕妇根据常规方法通过产前B超检查,16例妊娠期合并子宫肌瘤,15例合并卵巢肿瘤,20例同时存在子宫肌瘤与卵巢肿瘤,其他患者未检查到显著异常症状。

1.2方法

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应根据子宫肌瘤大小、所处位置、数量、性质进行合理处理。合并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肌瘤直径一般在1.0~11.0cm,大部分处于子宫前壁、侧壁及宫底,有的则在基底部较宽大、边缘无清晰性的肌壁之间等位置。患者实施肌瘤剔除术,若肌瘤存在数目较多则可实施子宫切除术,若产妇出现严重内科疾病、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等情况,为了确保产妇安全性通常并不会在剖宫产过程中实施子宫肌瘤剔除术。妊娠合并卵巢肿瘤通常会对妊娠及分娩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在剖宫产术中通常实施卵巢肿瘤剔除术,有的患者卵巢囊肿蒂扭转时使得卵巢出现坏死症状等往往实施患侧附件切除术或双侧附件及子宫切除术,根据患者情况实施卵巢楔形切除及成形术。

2结果

58例患者手术后采取抗炎、促宫缩、对症支持等治疗,均恢复正常出院。

3讨论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46例,年龄23~35岁,其中1例为经产妇,45例为初产妇,14例患者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其他32例患者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

1.2方法

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对患者的合并妇科肿瘤的类型、诊断方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临床处理措施予以总结分析,从而得出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的有效处理措施。

2结果

本次研究中患者的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的肿瘤类型为卵巢肿瘤与子宫肌瘤。14例患者为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其中3例患者为浆液性囊腺瘤,3例患者为黏液性囊腺瘤,8例患者为良性畸胎瘤;32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患者中,19例患者为壁间型肌瘤,13例患者为浆膜下肌瘤。对患者的诊断方式予以分析,其中24例患者是在手术过程中发现,22例患者是孕期通过B超检查发现。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7.83%,22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其中,6例产后出血,5例胎膜早破,3例先兆流产,活跃期停滞与早产各2例,瘤体破裂、头盆不称、胎儿窘迫、胎位异常各1例。在患者的临床处理过程中有32例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了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子宫成功保留;有12例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了卵巢肿瘤剥除术;有1例患者在妊娠32周时出现了卵巢肿瘤体破裂处的急腹症,在对患者实施卵巢肿瘤及患侧附件的切除术之后,在手术周实施了保胎治疗,并在患者妊娠35周时为患者开展了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胎儿成功娩出后为患者开展盆腔淋巴清除术、阑尾切除及子宫全切加大网膜等方面的治疗,并在手术之后为患者开展定期的化疗;另外1例患者在实施剖宫产术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卵巢肿瘤,通过快速冰冻病例切片诊断患者为畸胎瘤上皮腺癌Ⅰa期,为患者开展了肿瘤及患侧附件的切除。

3讨论

对于孕产妇来说,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是其高危因素,孕产妇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对孕妇的妊娠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瘤体的破裂,随着患者妊娠子宫的增大,对于卵巢肿瘤会产生一定的压迫作用,特别是在分娩、排便、弯腰等一些腹压突然增大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瘤体的破裂,引发出血现象;②难产,对于嵌顿于盆腔中的卵巢肿瘤来说,对于胎先露的下降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很容易引起梗阻性难产;③早产或者是流产,对于一些比较大的卵巢瘤来将,会对子宫的正常增长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容易引起患者早产或者流产,对于恶性的卵巢肿瘤,需要在实施治疗性手术的同时终止患者的妊娠,这也会导致患者的早产或者流产;④卵巢肿瘤的扭转,随着患者的妊娠的发展,子宫的增大会将卵巢推入到腹腔中,会导致卵巢肿瘤的活动范围增大从而引发蒂扭转。在临床诊治的过程中如果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很难被发现,但是如果在患者的孕早期为患者开展盆腔检查诊断,并为患者开展B超检查,能够有效提升检出率与诊断准确率,为了有效降低患者的漏诊率,积极为患者开展孕早期的B超检查是非常必要的。临床上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积极采取各种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妊娠期的妇科肿瘤患者,如果没有表现出相关的临床症状,通常不需要实施特殊处理,但是如果患者的中晚期肌瘤出现了红色变性,并伴随有腹痛症状,则需要积极为其开展相关的保守治疗,对于分娩期的患者应该将剖宫产指征放宽。本次研究中,妊娠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临床处理过程中,32例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了子宫肌瘤挖除术,患者的子宫成功保留;12例患者在开展剖宫产术的同时实施了卵巢肿瘤剥除术;1例患者在妊娠32周时出现了卵巢肿瘤体破裂处的急腹症,在对患者实施卵巢肿瘤及患侧附件的切除术之后,在手术周实施了保胎治疗,并在患者妊娠35周时为患者开展了剖宫产术终止妊娠,胎儿成功娩出后为患者开展盆腔淋巴清除术、阑尾切除及子宫全切加大网膜等方面的治疗,并在手术之后为患者开展定期的化疗;另外1例患者在实施剖宫产术的过程中发现存在卵巢肿瘤,通过快速冰冻病例切片诊断患者为畸胎瘤上皮腺癌Ⅰa期,为患者开展了肿瘤及患侧附件的切除。

4总结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收治的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产妇40例(观察组)与无妇科良性肿瘤产妇4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最大年龄40岁,最小年龄21岁,平均年龄(28.7±3.3)岁,其中子宫肌瘤21例,卵巢囊肿17例,子宫肌瘤合并卵巢囊肿2例,平均分娩孕周(38.5±1.7)周;对照组最大年龄39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7.9±3.5)岁,平均分娩孕周(39.1±1.8)周。两组产妇一般资料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产妇均选用剖宫产术分娩,其中观察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切除妇科肿瘤,具体手术方式如下:给予产妇腰麻与硬膜外联合麻醉,选择腹壁横切子宫下段进行剖宫产术,随后将子宫切口缝合。患者子宫切口缝合后,对子宫前后壁、双附件进行详细探查,确定肌瘤位置与类型,确定手术方案。无蒂浆膜下肌瘤以及肌壁间肌瘤患者,给予缩宫素20U,静脉滴注,并给予垂体后叶素8U稀释后多点注射于肌瘤周边与子宫肌层交界处,沿着肌瘤地纵轴切开表面,使用组织钳对肌瘤进行牵拉、剥除,使用可吸收线间断性缝合两层,关闭瘤腔;带蒂浆膜下肌瘤或黏膜下肌瘤患者,需先将蒂剪短,随后再进行肌瘤切除术,并于肌瘤基地部缝合。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等,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患者术后进行复查,观察治疗效果,并记录两组新生儿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两组产妇均术后1周内安全出院,胎儿存活率为100%,观察组产妇术后复查未发现残余肿瘤,疗效确切。

3讨论

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疾病并不常见,一般是在产科查体或进行剖宫产时发现,或因肿瘤破裂、扭转发生急腹症时发现并进行诊断。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妊娠合并良性肿瘤发病率为0.08%~2%,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生率为0.3%~2.6%,合并卵巢囊肿发生率为0.08%~0.9%,多发于21~30岁女性。在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进行动态检查是发现良性肿瘤最简单、有效途径,且随着妊娠子宫不断增大,进行B超检查是疾病确诊的重要手段。在传统治疗观念中,认为行剖宫产术中进行肌瘤切除,易增加术中出血量与感染率,甚至对于出血严重患者需进行子宫全切除,增加了手术风险,因此不建议在进行剖宫产术中切除肌瘤。但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发现在进行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可有效避免分娩后患者子宫缩复受子宫肌瘤影响,且可减少术后出血量与产褥感染情况发生,同时也可避免肌瘤继续发展。但在剖宫产术中进行肌瘤切除术时需要准确评估肿瘤数目、大小、性质以及位置等,确定适应证。通常下述情况可选择在剖宫产术中进行子宫肌瘤切除:①带蒂或大部分突出浆膜下的子宫肌瘤;②肿瘤直径<5cm,且靠近子宫切口的壁间肌瘤或黏膜下肌瘤。妊娠合并卵巢囊肿一般无明显症状,与无妊娠的卵巢囊肿患者相比,因激素水平、解剖结构以及血管分布的变化,增加了卵巢肿瘤破裂与扭转的风险。卵巢囊肿随着产妇子宫增加而不断增大,可限制子宫增长,晚期产妇易发生早产、流产现象,因此有效的治疗干预是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内容。在处理妊娠合并卵巢囊肿时,既要保证母婴安全,又要兼顾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可根据肿瘤形态学、大小以及多普勒血流特点给予个体化治疗。由于妊娠合并卵巢囊肿发病率极低,对于部分持续无症状患者可采取期待治疗,但需进行严密监测,定期进行B超检查;对于无并发症症状、无恶性肿瘤迹象产妇可选用剖宫产时或产后治疗。因妊娠期卵巢囊肿易出现蒂扭转扩破裂现象,所以需确定肿瘤有无良性转为恶性后,再进行剖宫产术,并在肿瘤切除后给予病理学检查,确定治疗的安全性。通过本次观察可以看出,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新生儿生存率均为100%,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产妇术后复查未发现残余肿瘤,所有患者均在术后1周内出院。

4总结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中治疗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王华莉单位: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妇产科

第二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共收治分娩孕妇5028例,其中进行剖宫产术的孕妇有2018例,占40.1%。在2018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中,有1084例患有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47例(50.5%),妊娠合并卵巢肿瘤525例(48.4%),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12例(1.1%);孕周31~45周,平均孕周37.5周;孕妇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8.9岁。

1.2方法

在剖宫产手术中根据患者所患妇科良性肿瘤具体情况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术方式。例如对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患者行肌瘤切除术、子宫切除术,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行卵巢肿瘤剥离术、单侧附件切除术、双侧附件切除术、卵巢楔形切除及成形术等。

2结果

经过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之后,1084例患者中,有480例患者行子宫切除术,手术优良率为95.0%,并发症发生率为4.4%;240例行肌瘤切除术,手术优良率为84.6%,并发症发生率为5.0%;251例行卵巢肿瘤剥离术,手术优良率为88.0%,并发症发生率为5.2%;31例行单侧附件切除术,手术优良率为83.8%,并发症发生率为16.1%;11例行双侧附件切除术,手术优良率为81.8%,并发症发生率为18.2%;50例行卵巢楔形切除及成形术,手术优良率为86.0%,并发症发生率为6.0%;21例行卵巢壁活检术,手术优良率为81.0%,并发症发生率为4.8%。

3讨论

妇科良性肿瘤主要包括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由于良性肿瘤的临床表现特征不很明显,很多都是在手术或者其他的一些特殊情况下才被发现。一般来说,在剖宫产手术中发现的几率最大,因此这就要求产科医生在行剖宫产手术的时候,要根据产妇肿瘤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法,既要保证产妇和婴儿的安全,又能有效治疗其妇科良性肿瘤。在本文的研究中,术前经盆腔检查和B超检查证实,在所选择的2018例行剖宫产术的孕妇中有1084例患有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其中妊娠合并子宫肌瘤547例,发生率为50.5%;妊娠合并卵巢肿瘤525例,发生率为48.4%;同时合并子宫肌瘤和卵巢肿瘤12例,发生率为1.1%。对此,在行剖宫产术的时候给予有针对性的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1剖宫产术中对子宫肌瘤的处理

首先手术之前要对患者的肿瘤大小、数目、部位以及性质等进行评估,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制定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其次在剖宫产手术中行子宫肌瘤切除术的时候,要先行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然后再行肌瘤切除术。术中要尽可能沿包膜分离肿瘤核,并进行结扎或缝扎血管止血,这样可以减少分离时切除过多组织,从而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对于切除肌瘤数目较多或肌瘤较大的患者,术中要常规放置腹腔引流,及时排除渗液,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其他的激发感染。

3.2剖宫产术中对卵巢肿瘤的处理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4篇

1.1一般资料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妊娠合并妇科良性肿瘤患者,年龄22~43岁,平均年龄(29.76±5.54)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65±2.66)周,排除凝血机制障碍、严重内外科合并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为连续硬膜外麻醉,切口在下腹正中,子宫下段横切口,在胎儿娩出后宫体内肌内注射缩宫素20U。观察组患者在剖宫产术结束后同时进行肿瘤剔除术,在对剖宫产切口进行缝合时,子宫娩出腹腔,对子宫肌瘤的大小、数目、位置进行观察,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切口,行剔除术。在剔除子宫前,将缩宫素20U注射入基底部及肌瘤四周,将肌瘤分离并剔除,采用1-0可吸收线对肌壁瘤腔进行缝合,之后褥式锁边缝合,在缝合时注意不留死腔。观察无活动性出血后,将子宫送回腹腔,对于渗血的针眼部位,采用细丝线缝合或者用纱布按压,术后常规静脉滴注抗生素3d,肌内注射缩宫素10U,2次/d,共3d。参考组患者剖宫产术后根据产妇恢复情况进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量,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恶性恶露持续时间。

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4h阴道出血量与参考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恶性恶露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发生率在0.3%~2.6%左右,其中合并卵巢肿瘤几率为0.08%~0.90%,而21~31岁的女性为疾病的多发人群。通过妊娠早、中、晚期对肿瘤进行动态检查对于明确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通过早期诊断能够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目前临床关于剖宫产术与子宫肌瘤剔除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传统临床认为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进行肌瘤剔除极易导致感染、出血等现象的发生,不利于患者康复。然而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进展,学者发现在剖宫产术中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有效避免了分娩后子宫肌瘤对子宫修复的影响,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床褥感染率明显降低,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有效阻滞了肌瘤的继续发展,具有较大的使用价值。然而并非所有患者均适合在剖宫产术中行子宫肌瘤剔除术,若操作不当极易引起产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在手术前,医护人员需要对肌瘤数目、大小、部位及性质等进行全面准确的观察,从而对肌瘤综合情况进行评估,严格掌握适应证,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治疗。在手术操作中为减少损伤的发生,医护人员要严格手术操作,尤其是存在出血倾向、肌瘤较大的患者,需要常规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之后再行肌瘤剔除术,在对瘤核进行分离时,尽量沿包膜进行分离,同时结扎血管以止血,在手术中减少对过多组织的剪切,从而减少术后出血的发生。对于肌瘤数目较多或者肌瘤体积较大患者,术后尽量腹腔引流,从而保证渗液能够及时被排出,有效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在妊娠期,卵巢肿瘤可出现破裂、蒂扭转等,偶尔可对盆腔产道进行阻塞,而临床判断其良性或者恶性难度较大,因此在进行剖宫产之前需要对卵巢肿瘤的情况进行评估,观察是否出现破裂、扭转或者恶性情况等,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

妇科肿瘤论文范文第5篇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妇产科于2011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1678例妊娠期产妇,将其中在妊娠期同时患有妇科肿瘤的245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28.3±6.7)岁。产程37~41周,平均产程(39.7±1.2)周。将未患有妇科肿瘤的1433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1~44岁,平均年龄(28.2±6.4)岁。产程37~41周,平均产程(40.9±0.9)周。两组对象的年龄跨度、产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统计两组妊娠期产妇的剖宫产率、妊娠并发症、胎儿并发症、胎儿生存率等情况。以此来明晰妊娠期产妇合并不同妇科肿瘤的处理方法,及其妊娠结局。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主要肿瘤类型为子宫肌瘤占[63.67%(156/245)]和卵巢癌占[31.02%(76/24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剖宫产率达到100.00%(245/245),而未合并妇科肿瘤的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23.94%(343/1433)。两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7.35%(18/245)、胎儿并发症4.90%(12/245)、胎儿生存率95.92%(235/24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9.07%(130/1433)、胎儿并发症3.77%(54/1433)、胎儿生存率97.35%(1395/1433),两组胎儿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大,我国妇女的生育年龄也在逐渐提高。生育妇女的身体素质下降,内环境紊乱,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的产妇数量不断增加。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加强妇科肿瘤的诊断,及时发现,以便制定治疗计划。在不影响妊娠的情况下稳定肿瘤或者通过剖腹手术在妊娠过程中处理所患肿瘤。本次实验,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主要肿瘤类型为子宫肌瘤占63.67%(156/245)和卵巢癌占31.02%(76/245)。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患者的剖宫产率达到100.00%(245/245),而未合并妇科肿瘤的对照组产妇剖宫产率为23.94%(343/1433)。观察组妊娠期合并妇科肿瘤产妇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7.35%(18/245)、胎儿并发症4.90%(12/245)、胎儿生存率95.92%(235/245)。对照组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为9.07%(130/1433)、胎儿并发症3.77%(54/1433)、胎儿生存率97.35%(1395/1433),两组胎儿生存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