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13 17:36:31
仿古建筑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混合结构;混凝土;木作;石作;瓦作
引言
仿古建筑在当代的营造过程中,设计方式主要有木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以及混合结构[1],其中木结构最能还原传统建筑的精神及时代内涵;钢结构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因其材料属性的问题,在建筑外观仅能做到形似,在触感及细节上仍与木结构有较大差距。混合结构是以综合协调设计水平与造价成本的双重因素为目的,采用两种或以上的结构混合设计,主要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与木结构的混合。本文以江山春好项目中的苏式仿古厅堂建筑为例,通过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对比,详细分析仿古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与木结构的混合设计方式。江山春好项目为蓝城集团传统合院类住宅产品,风格主要为传统苏式风格,合院共77套,总建筑面积为3.95万平方米。项目中轴线设计为四进院落景观轴,其中在第二进院落设计苏式传统厅堂,在项目期间主要用途为客户接待,后期作为业主服务用房。该厅堂前后均有院落,且厅堂四周布有廊轩,厅堂外观为歇山式屋顶,黑瓦乌柱,四周作戗角;正间前后开门,柱间均为落地窗,廊柱上部悬有挂落,下部设有半栏。建筑层数为一层,面阔五间(含廊轩),总面阔为20米,正间面阔为6.4米,次间为4.75米;总进深为11.1米,内四界深为7.5米,廊轩与落翼均为1.8米;檐高为4.5米。厅堂主体及屋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廊轩、檐椽及戗角为木结构(图1)。
1厅堂传统外观营造
“凡园囿立基,定厅堂为主,先乎取景,妙在立南”“堂者,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2],厅堂在传统园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园林建筑与风景构图的核心,同时也带有堂堂正正、高大敞亮的外观特点。在苏式营造中,厅堂的檐部高度较普通平房更高,因在内四界前后设轩,规模更大,结构与装修较其他类型建筑更为复杂。传统歇山厅堂是家庭活动的主要场所,经常与附属房屋形成高低错落、富于变化的空间形态。四面环布廊轩的四面厅外观稳重舒展、灵动通透、朴素淡雅,更能与周边景观形成有机联系而融为一体。传统歇山厅堂屋面采用四坡落水,屋面作向上反曲优美的曲线,在廊轩转角处的屋面作向上弯曲的戗角。厅堂内部与廊部经常用轩,并根据室内外的不同布局调整轩的高度,在起到隔热、防尘的作用同时,让室内外空间形象丰富、主次分明。大木作方面,通过扁作或圆作的梁架形式完成屋面举架及室内外空间的划分;小木作方面,檐下装饰通常在正间安装长窗,如果是四面均有廊轩的情况下,边贴同样安装固定窗,同时在檐下布置挂落及半栏。
2厅堂混合结构方式设计
厅堂采用混凝土结构及木结构设计时,往往由混凝土结构承担结构安全部分的功能,而外观特点由木结构进行补充。一般将木结构用于混凝土结构,在掩饰混凝土结构的同时,也达到复原传统建筑风格的目的。在混合设计过程中,处理的关键是保证木结构与混凝土结构的牢固搭接,同时还要依据混凝土结构的布局对木结构的传统营造方式进行调整。
2.1混凝土主体
为保障建筑的外观效果,结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屋面提栈及歇山的构造处理。传统厅堂主体结构依靠柱、梁、桁、椽形成整体,在举架的过程中逐步完成提栈和歇山处理,项目案例中的提栈与歇山两部分设计方式主要是通过混凝土结构的方式按照古建筑外观进行设计(图2)。2.1.1提栈。传统厅堂正贴中,内四界步柱架设大梁,大梁架设金童柱,金童柱支撑界梁,界梁再置金童,内四界分别由步桁、金桁及脊桁支撑各类屋椽[3]。提栈设计一般按脊柱七算,童柱六算,步柱五算。混凝土结构的部分主要为正间及次间的内四界范围,采用框架结构,共设混凝土柱6根,框架柱置于内四界内侧,用斜梁方式完成屋面的提栈,提栈比例自高往低分别为0.55、0.5、0.45。在提栈方面,混凝土结构较传统木结构简单很多,屋面仅靠纵向斜梁及横向长梁便可以完成提栈设计。如果室内有装修,屋顶便可以不再进行处理;如果内部仿古要求较高,还可以将梁构造形式参照举架方式进行设计或者将梁重新按木作装饰处理。2.1.2歇山传统歇山设计上,主要有顺梁及趴梁两种做法,在单层苏式歇山处理上常采用次间拔落翼的设计方式。以川童、川桁、双步、柱构成该部分结构,另外梁架与童柱间嵌山花板作为外墙,同时在歇山屋面斜交处设计老戗以作戗角。混凝土结构在歇山处,按照歇山墙体造型设计现浇墙身,在面阔方向外侧柱处外伸0.9米,作现浇折板,同时斜坡面外挑1米,另外混凝土屋面延山面在柱两侧外挑1.9米,均在外挑板面预留上翻梁作为木作结合处的固定。
2.2台基
台基是基础的露明部分,一般外表面石作,包含侧塘石、阶沿石、磉石、鼓磴,以阶沿石外侧边线的下檐出要缩进相应距离[4],防止雨水溅入。在传统做法中,分别用砖砌磉墩与栏土作为基础。在项目案例设计中,石作仅用于廊轩,柱下基础设计地梁防止沉降,因室内地面高程设计原因,取消侧塘石,在混凝土垫层上施工阶沿石,磉石与阶沿石相同厚度,然后布置鼓磴(图3)。
2.3木作
木作对于传统建筑风貌的保持是最关键的因素,木作与混凝土的结合是仿古建筑设计的关键点。为尽量保持传统建筑的装饰功能及结构样貌,将廊轩的檐下空间作为木作的设计重点,按传统古建的营造结构方式展开设计。传统廊轩的营造也有多种方式,木作的结构构件主要有廊柱、轩梁、云头、廊桁、檐椽等。装饰廊轩顶部空间经常采用鹤胫轩、菱角轩、船篷轩等方式[3],当出檐过多或规制较高时,还作云头挑梓桁的营造。在项目案例中,将廊轩内空间形式按照船篷轩进行设计,木作按照卯榫做法进行施工(图4),同时在材料选用上,柱、梁、枋、椽均选用优质老杉木,挂落、雀替、半栏选用菠萝格,材料均需做好防白蚁与防腐处理方可使用。2.3.1木柱。廊轩内的廊柱及步柱均不承担主体荷载,共设计檐柱24根,步柱12根,因步柱仅作装饰使用,高度矮于檐柱,柱顶仅满足船篷轩施工即可。廊柱紧贴外挑混凝土檐板梁,步柱紧贴混凝土柱外侧,分别在柱顶部用螺栓与主体结构固定连接。木柱在进深方向为轩梁预留榫眼,面阔方向依次为连机、木枋预留榫眼。柱在后期施工中,还应考虑到木材容易开裂的缺点,对木柱进行包麻处理后,方可进行腻子与油漆施工。2.3.2木梁(枋)。在进深方向,采用扁作形式,于廊柱与步柱间设轩梁,轩梁背上设置双斗,双斗间距离为廊轩距离的1/3,双斗上承荷包梁,梁上再承圆形轩桁,在轩梁上设计花卉雕刻。在面阔方向,廊柱间设置廊枋、夹堂板、连机、廊桁,廊枋上设计回字纹雕刻,步柱间仅设置步枋。在廊柱外侧通过蒲鞋头承云头以架设梓桁。在传统设计中,轩梁底口一般与云头底口一致,案例中因混凝土挑板底梁原因,云头底口高度较轩梁底口高,云头底口与船篷轩弯椽上口一致。同时传统设计一般将弯椽固定于廊桁与步枋上,在案例中调整为固定于廊坊与步枋上,且步枋与廊坊高度一致。2.3.3船篷轩。船篷轩是按照轩椽的外形定义的。在传统建筑中,其轩椽一般由顶部弯椽与两侧的三弯椽组成,需在廊桁与步枋预留方形回椽眼以支撑椽头。在项目案例中,将回椽眼按均匀间距布置于廊枋与步枋上,轩椽一端固定于轩桁,另一端插入回椽眼。廊枋下端设计挂落,轩椽上按照细望砖设计,望砖需按轩椽曲面磨平处理,同时还应将望砖边线刨边直缝,保证望砖覆盖严密美观。2.3.4檐椽(飞椽)与发戗。传统屋面椽包含脊椽、步椽、檐椽(飞椽),分别由脊桁、步桁、檐桁承托。在框架结构特点中,步椽及脊椽均已取消,仅保留檐椽(飞椽)用以维持古建筑外貌特征。另外传统营造中,檐椽由步桁及檐桁承托,对于出檐较多的情况再布置梓桁。在项目案例中,檐椽由外挑屋面、檐桁、梓桁承托,檐椽按照单根方式固定,分别在檐椽根部及飞椽连接处用螺栓于现浇屋面固定,同时用钢钉将檐椽分别与檐桁与梓桁固定。传统做法中,老戗由相交的步桁及檐桁承托,用千金销固定嫩戗与扁担木,在老戗周边放射状布置网椽,同时通过弯里口木均布立脚飞椽。在项目案例中,整个发戗部件中老戗、嫩戗及网椽预制完成后,在现场固定安装。老戗的固定在根部由通常钢压条及膨胀螺栓固定,中部采用膨胀螺栓固定,同时交接的檐桁也参与承托。待预制构件安装后,在网椽及飞椽上作望板及卷戗板(图5)。为保护网椽及檐椽构件,檐边作遮檐板,发戗作弯遮掩板。为解决防水问题,檐椽及发戗施工前应在混凝土屋面满铺防水卷材,待檐椽及发戗固定完成后,在檐椽与飞椽上部铺设望砖,发戗部分的网椽上满铺望板,立脚飞椽上铺卷戗板,最后满铺丙纶防水布,同时用砂浆作保护层。2.3.5外檐装修。传统外檐装修主要包含门窗、挂落及栏杆。在项目案例中,挂落及半栏按照传统营造方式进行设计,门窗考虑节能等因素,材料采用铝合金型材,于中空玻璃外侧参照传统样式布置网格形状,且门窗比例均按照传统比例进行设计。门窗周边仍按传统方式分别于步柱傍设置抱柱,步枋下侧设置上槛,铝合金门窗与抱柱进行固定,用封口板对交接处进行装饰(图6)。
2.4瓦作
厅堂屋面选用小青瓦屋面,筑脊形式采用黄瓜环脊,四周作戗角(图7)。2.4.1青瓦屋面。小青瓦屋面底瓦采用大瓦,盖瓦采用小瓦,檐边还有花边瓦作盖瓦收头,滴水瓦作底瓦收头,铺设时底瓦大头向上,盖瓦大头向下,底瓦搭盖处外露一般不大于1/3,盖瓦搭盖处外露一般不大于1/5。在传统营造中,为解决防水及粘接屋面瓦的问题,在椽子上铺望砖或望板后,一般用纸筋灰作为粘结材料粘接屋面瓦[5]。在项目案例中,屋面设计需考虑节能及防水,混凝土坡屋面在防水及防水完成后,做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为保证木构与混凝土交接处的防水及坡度,檐椽上部望砖的防水保护层需与混凝土屋面防水保护层保持齐顺,同时采用1∶2∶4的水泥白灰砂浆加水泥重的麻刀卧浆为粘结材料铺设青瓦屋面。2.4.2筑脊。歇山厅堂一般九脊,分别是正脊、竖带及戗角,各自又有不同种类做法。在项目案例中,屋顶选用回顶形式,不用正脊,采用黄瓜环瓦做成黄瓜环脊,前后竖带环通形成环包脊,戗角按照内戗发戗样式设计。黄瓜环瓦同样分为底瓦与盖瓦,黄瓜环瓦的底瓦与小青瓦底瓦搭接,黄瓜环瓦的盖瓦与小青瓦盖瓦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小青瓦长度的2/3,粘接材料与小青瓦一致,同时保障脊的边线齐平。竖带采用不设花篮座,与戗根相接后,直接转为戗角的形式,由脊座、滚筒、瓦条、盖筒组成,同时侧边由望砖叠出披水,并用石材作博风板及悬鱼装饰。戗角按照砌筑戗座、滚筒、瓦条、筒盖、勾头的顺序形成戗角。待青瓦屋面及筑脊完成后,对屋面瓦及屋脊进行喷漆处理,让屋面颜色均匀。
2.5构件尺寸
传统营造的构件遵循相应的制度,无论是木作还是瓦作都有遵循的尺寸要求,但在现代仿古建筑设计中,因为结构形式及构造方式的变化,传统的尺寸变化关系不能完全套用。结合传统建筑的常规尺寸,将项目案例中的构件设计详细尺寸及要求进行汇总(表1)。
3结语
江山春好项目中的仿古厅堂设计在把握传统厅堂建筑营造特点的前提下,充分将混凝土结构与木结构做好衔接,对过程中的木作、石作、瓦作等传统营造进行深化设计以便于与混凝土结构更好地融合,同时利用现代的保温及防水技术解决建筑节能与防水问题,这些设计方式都能为类似的仿古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仿古建筑设计在传统街区改造、传统住宅、历史文物修缮中还将经常遇到,需要设计者根据不同项目的要求展开不同方式的设计,重点是把握建筑的外观精髓,充分利用现代的技术措施使仿古建筑的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达到充分展现传统建筑形象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锡玖.中国仿古建筑构造与设计[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7.
[2]计成.园冶[M].南京: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
[3]候洪德,侯肖琪.图解《营造法原》做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4]梁思成.梁思成全集(清式营造则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仿古建筑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商业街仿古建筑建筑风格
1现代商业街以及仿古建筑在我国的发展与结合
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在各大城市开始现代商业街的建设,世纪之交我国迎来了商业街发展的高潮,集休闲、购物、餐饮、运动等多元化需求为一体的商业模式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一站式的消费理念逐渐被人们接受。2000年以后商业街得到迅猛发展,商业街的设计构造及其运营理念都有了质的飞越,商业街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成为一个城市对外展示的名片,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城市的活力和繁荣程度。到现在,商业街在我国的数量据粗略统计已有200条左右。在数量上的急剧增加,加大了城市对商业街风格的要求与审美,在人们不断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借鉴的同时,人们开始注意到中国传统建筑与世界建筑风格的迥异和它的包罗万象,博大精深,具有单体建筑功能,木架构体系建筑群组布局,廊院式组合的中国传统建筑让人耳目一新,加上社会积极倡导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古代建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迅速的到人们的支持喜好,也使得使得各大城市纷纷效仿,由此掀起了仿古建筑设计的高潮。而在商业街中加大仿古建筑的建设力度,建设现代商业模式与传统文化气息相结合的商业街成为各大城市的奋斗目标,成为商业街对外宣传的亮点,提高的商业街的含金量和文化底蕴重要手方式。
2在世界多元建筑风格下的中国仿古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是指建筑设计在内容和外貌方面所反映的特征,主要在于建筑的布局,构成,艺术处理手法方面,建筑风格的不同主要来源于文化底蕴的不同和差异,中国的古代建筑以宫殿建筑为例,具有平面严谨对称,主次分明,飞檐,雕梁画栋的特点,从结构艺术上都体现着古代的中庸儒学思想,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也大都模仿古代宫殿,楼塔等类型的建筑风格。不可否认的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被迫打开国门,遭受到列强的压迫和摧残,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打击,向西方学习成为人们反抗压迫的诉求,传统文化被否认乃至肆意破坏,中国效仿西方的政治体制,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甚至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在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的道路上,传统文化也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毁坏,以北京的四合院老胡同为例,在四合院的废墟上立起来的是一栋栋高楼大厦,如今古老的四合院所剩无几,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中,中华传统文化为何受到人们冷眼热讽,中华传统文化是否毫无价值可言,答案显然不是,单独就建筑风格来说,中国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其所包含的理念思想,其所体现的美学艺术就值得我们深究传承,然而如何研究并传承正是我们现在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
3商业街仿古化的发展潮流和必然性
仿古建筑在商业街中的发展应用,为商业街注入了新的活力,完全的仿古商业街也成为商业街设计的一种类型,并很大程度上受到地产投资者的热衷。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商业街的空间布局角度观察,仿古建筑已经形成一个或几个街区,主要以轴线的形式分布,和商业街的商业活动相结合相依托而延生到后巷乃至片区,可以加大商业街的空间面积,更大程度上集中更多小商小贩,与大型的购物商城相呼应。
(2)商业街自身文化底蕴的挖掘和开发,商业街具有休闲娱乐的要素特征,本身具有一定意义上旅游要素,通过传统仿古建筑的庭院楼阁,画廊雕刻等为文化设施打造了更为丰富的体验,获得了更多的人气。同时作为文化展示体验的功能得到了极大的强化,使商业街真正成为一个城市的文化人文中心。
(3)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年轻人准求追求新奇成为大势所趋,中老年人群更喜好节奏平缓,内涵较深的休闲项目,仿古建筑同时满足了这两者的分级化要求,更大程度上迎合了更多消费群体。
(4)仿古建筑满足高端消费者游的高消费品味,高端的消费场所也日益与仿古风格相结合,甚至出现高端高端休闲的配套服务与休闲项目,包括各种茶馆,影剧院,等各类娱乐设施。
4商业街仿古建筑的设计思路和建筑方法
商业街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商业利益,仿古建筑的设计应用也只是为了更好的达到商业街的经济效益。所以建筑设计的首要考虑便是商业街功能的的合理性,让建筑布局能最好的满足商业活动和消费者购物的要求;其次考虑成本因素,当然成本也制约着空间布局的规划实施;另外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包括消费水平,可签约的商户,人口流动比率等来设计规划门面数和门面大小布局;还要考虑仿古建筑的内涵及意义,是否盲目升班赢他,是否与当地文化相关联,所传承的文化底蕴是否得到当地人的喜好,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仿古建筑的吸引力,让商业街成为当地的文化经济中心。真正意义上的仿古并不是表面的建筑设计,有时独特的风景场景便能给人怀旧的情怀,例如老房子,老牌坊,古井等。商业化的建设需要用好这些因素,否则盲目扩建拆除只是适得其反,对老街区老房子拆除重建是商业街建设施工的重要内容,但保留部分旧街道旧文物旧建筑,或者仅仅对旧建筑外部加以修理,内部结构加以优化往往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可以大大节约施工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5商业街仿古建筑发展的问题和措施
仿古建筑风格完全照抄照搬,与周围地域特色格格不入。很多开放商看到仿古建筑带来的经济效益,盲目模仿生搬硬套,最终只是东施效颦,不仅没有吸引消费者引来的反而是吐槽;为了仿古建筑牺牲功能配置,造成商业街旅游休闲娱乐功能不足,甚至出现基础设施欠缺的现象;建筑风格过度商业化,本来是为了仿古,却只有了表皮没了内涵,严重缺乏本土内涵和历史文化底蕴让消费者并不能留下深刻印象。如何避免这些问题,首先要探讨这个区域是否适合仿古建筑,仿古建筑并不是适用于任何地域,要与当地特有的文化相结合才能发挥仿古建筑的作用,要做到真正的以文养街,以情养街才能让商业街的活力源远流长;加强商业街的统一组织布局,如今为了模仿古建筑,很多商业街的古建筑单独零散布局,呈现业态杂乱,功能划区不合理,缺乏商户的现象;加强仿古建筑技术的发展,目前很多仿古建筑采用的钢筋混领土的原材料构架,相比以前的木质结构,屋顶的瓦片设计不科学,容易出现漏水严重的现象;注重道路的设计与规划,仿古建筑占地面积大,设计不科学可能影响道路通行,高峰期造成人群拥堵现象;注重风格的创新,继承展现传统建筑风格的同时,融入其他建筑风格,创新风格模式,引领建筑风格潮流。
6结语
传统仿古建筑的风格与现代商业的发展,是文化时间差异的交流碰撞,利用好中国特有的古代建筑风格,不仅可以给商业街带来巨大的经济空间,也能促进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发展,让其成为世界建筑风格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陈小力,曹蕾.浅析商业街中的仿古建筑设计[J].江西建材,2014(17):36.
[2]周曙,汤微.商业街改造中的仿古建筑设计探析[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3):105-106.
仿古建筑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特殊性
1引言
中华民族有着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惟一一个拥有5000年文明而不曾中断的国家。悠久的历史赋予了我们丰富的文化遗产,构成了独特而灿烂的文明景观。它不仅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迄今我国已有29处文物古迹、历史名城和自然景区被列人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意大利、西班牙之后的第三大遗产国。还有100多个项目被列入遗产预备清单中,居全世界首位,已经成为遗产大国。遗产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对待文物古建筑必须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单位应当制定专项的总体保护规划,文物保护工程应当依据批准的规划进行。”然而,目前的现实是,绝大多数的古建筑在消防方面均没有较完整的规划。以山西省为例,共有木制结构古建筑18118处,宋、元以前的地上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的72.6%,其中部级文物保护单位有119处。这么多的古建筑,除平遥古城的消防规划正在编制中外,其余的还没有一个做出消防规划。
当前,尽快科学、合理地对古建筑做出消防安全保护规划,将古建筑的消防专业规划纳入总体保护规划,已显得刻不容缓。
2古建筑群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众所周知,消防规划主要包括消防安全布局、消防站、消防通道、消防给水、消防通讯、消防装备等内容。笔者通过对古建筑消防工程项目的审核,认为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不应套用一般消防规划中的常规做法,而应根据古建筑群特有的消防安全现状,把握好其消防规划的特殊性。
2.1建设小型适用型消防站
2.1.1消防站建设的迫切性
《消防法》规定:“距离当地公安消防队较远的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承担本单位的火灾扑救工作。”在山西,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在内的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群,均未建立专职消防队。一旦发生火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扑救。1998年以来,山西省发生古建筑火灾21起,大多由于距离消防队较远,没有得到及时扑救,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直接经济损失达553万元。珍贵文物的损失无法用数字估量。2003年3月,大同市广灵县文庙发生火灾。由于该县没有消防队,水源缺乏,导致文庙大殿付之一炬。有鉴于此,加快古建筑群消防站的规划和建设,非常重要和迫切。
2.1.2消防站的建设要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小型适用
古建筑群大多为毗连建造的木结构或砖木结构的三、四级耐火等级的建筑,耐火性能极差,火灾荷载大,防火间距严重不足,一旦发生火灾,火势会迅速蔓延扩大。
针对古建筑火灾的蔓延特点和当前消防警力紧张的实际,笔者以为,古建筑的消防站规划和建设要考虑:(1)不应套用《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中规定的消防站的布局以接到报警后5min消防队到达责任区边缘和保护面积为4—7km2的要求。应在不破坏古建筑群整体格局的前提下,将到达的时间减到最小。如在应县木塔修缮工程方案中,将消防站站址选在距木塔约1500m处,设计为消防队接到警报后5min到达木塔,责任区最大面积为4km2。笔者认为,这样的方案就不合理。国家之所以在当前警力相当紧缺的情况下,拟批准应县建公安消防站,主要是出于保护应县木塔的需要。所以,该消防站应以保护应县木塔为主,可以兼顾县城的火灾扑救需要。(2)可以建公安、企业专职、兼职等多种形式的消防站,人员数量也要切合实际。(3)消防站的建筑面积也不一定要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的规定,可因地制宜,不要建大而全的消防站,宜小型、适用。(4)消防站的建筑形式可不拘一格,不一定非是红色的大门和现代式样的建筑,可以设计为仿古建筑,与周围的古建筑群格调相协调。
2.2消防器材装备要立足古建筑火灾扑救的实际
2.2.1消防车辆配置应与消防通道相适应
古建筑群普遍存在消防通道不畅的问题。例如,平遥古城最窄的通道还不足1m。在消防车辆的配置上,除配置普通的消防车外,还要配置适合其街道通行的小型消防车。做规划时不能按照常规的思维,一定要让消防通道来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反而应该让消防车辆尽量适应古建筑群消防通道的需要。如,平遥古城和五台山风景区都购置了1辆小型水罐消防车,以适应当地实际。
对建于高山深谷之中,依山而建,道路崎岖坎坷,或建于城区,但设有门槛、台阶等而使消防车无法通行的古建筑群,其专、兼职消防队可以不配置消防车辆,应配置手抬机动泵、推车式灭火器等适用型的器材装备。
2.2.2消防器材的配置必须立足于减少火灾扑救时的水渍损失
古建筑群的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又有大量的壁画、彩绘、泥塑、文字资料等特别贵重的历史珍品。因此,扑救此类古建筑火灾时必须减少水渍损失,要研发和配置适合扑救古建筑火灾所需的水渍损失小、节水型的灭火装备和抢险救援器材,如高压脉冲水枪等,以达到既节约用水又减少损失的目的。
2.3消防供水要因地制宜
2.3.1建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
古建筑消防水源严重缺乏。山西省119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前一阶段的专项治理,目前也只有39处建有消防水源,仍无法满足火灾扑救的需要。部分有水源的古建筑群,如平遥古城,也存在消防管网覆盖区域小,供水管径小,供水压力、流量达不到灭火要求等问题。
制定消防规划时,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要结合古建筑群的地形特点,设不同类型的消防水池和消防泵房。在消防车能够到达的地方,应修建供消防车取水用的设施。灵石县王家大院、忻州的唐代建筑佛光寺结合古建筑依山而建的地形条件,在山坡的较高处修建了高位消防水池,建成常高压消防给水系统,满足了灭火需要。
2.3.2消防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满足灭火救援的实际
在一时还不可能建大量消防站的情况下,大部分古建筑距离消防队较远,或因地形等条件的限制,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在短时间内无法到达。因此,在室外消火栓的规划建设上也不应按照120m的间距和150m的保护半径布置。古建筑必须立足于自防自救,其间距应能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古建筑内为宜。如:三多堂在每个院落安装3个室外消火栓,代替室内消火栓。无法设置消火栓系统的,采用手抬机动泵串联远距离供水灭火。应县木塔将室内消火栓移至室外设置,称之为室内消火栓外置,并设有明显标志。五台山在室外消火栓处设置启泵按钮,以便火灾时使用。
2.4古建筑的开发利用和消防安全布局应合理
古建筑之间以及部分古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普遍存在防火间距严重不足问题,特别是坐落在城区的古建筑尤为突出。如,太原的崇善寺,地处成片民居包围之中,有的已只有一墙之隔,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将会形成火烧连营之势。
规划时要将古建筑群内的危险源逐步搬迁,影响古建筑消防安全的周边建筑,应下决心列入拆迁计划。如平遥古城内的工厂、学校等已列入规划予以分期迁出。大同市将与善化寺距离太近的民房拆除,使隐患得以消除。
古建筑群进行开发和利用也应有科学规划,应该建立在保护的基础上,在相应历史、文化背景下进行。庙宇或者类似历史建筑,利用时应该参照它在古代时的使用功能,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赞成的利用方式。不能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就会带来安全隐患。“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遇真宫被出租并用做一家能容纳700人的武术学校。2003年1月19日,遇真宫主殿因照明线路敷设不规范并疏于管理发生大火,最有价值的主殿三间共236m2建筑全部化为灰烬,周边文物也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2.5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应列入规划,但不应破坏其原貌
2.5.1维持原貌、确保重点
大部分古建筑既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又有相当大的火灾危险性。如何使它们免受火灾危害,也是消防规划的重要内容。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措施必须列入消防规划,这是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与一般的消防规划所不同的重要特点。应将古建筑按重要性分为不同类型的保护等级,有重点地分别采取不同的消防技术措施予以保护。
《文物法》规定:“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所以,古建筑的消防技术保护原则应是在不破坏古建筑原貌的基础上,确保消防安全。
2.5.2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部级保护单位的砖木结构和木结构建筑应设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但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不切合实际,古建筑内不宜设固定消防给水设施。以山西应县木塔为例,该建筑始建于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距今948年,高约67.3m,是现存塔身最高、年代最古老的木结构佛塔。其独特的价值就在于它是工艺精湛的全木结构的建筑,如按建规的要求设置喷淋和消火栓系统,就会破坏其原有的价值,失去了保护的意义和初衷。在不宜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古建筑群,宜增加推车式灭火器的配置数量。
2.5.3古建筑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避雷设施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保护古建筑的有效措施,但消防技术规范恰恰没有规定古建筑要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998年4月4日凌晨,山西省临汾市尧庙广运殿发生特大火灾,火灾发生半小时后,值班室的人员还未发现,致使砖木结构的广运殿及殿内尧王等泥塑像9尊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451.17万元。如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被及时发现,损失将会减到最小。
避雷设施也是预防古建筑火灾事故的有效手段,大多文物古建筑防雷设备不够完善,雷击事故时有发生。2004年4月26日,山西运城稷山大佛寺遭雷击发生火灾;2002年9月7日,应县木塔遭雷击,所幸未引发火灾事故。
2.5.4加强用火用电的规划
对部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主要建筑禁止设置电气线路。其它古建筑内不符合要求的电气线路,应严格按照电气安全技术规程要求做出改造规划。
加强古建筑周围居民的用火管理。确定为宗教活动的建筑,对点灯、烧纸、焚香的场所和方式均应做出规划,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2.6古建筑的消防管理措施要更加完善
目前,古建筑在消防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安全保卫人员短缺,业务素质低,自防自救能力差,督促文物古建筑单位整改火灾隐患的手段单一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对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做出规划,予以完善,也是其不同于一般消防规划的重要特征。
2.6.1完善法规体系,明确消防安全责任
《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则》规定:“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工作由文物古建筑的管理和使用单位共同负责。”不仅如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古建筑消防管理的法规体系,明确各级政府、使用单位、管理单位、消防监督部门等各自的责任。
2.6.2古建筑的保护要立足自防自救
古建筑火灾蔓延迅速,其保护必须立足自防自救。要规划建立多种形式的消防组织,特别是义务消防组织。要制定切实可行的灭火预案,且要切实加强演练。
古建筑大多被城镇或乡村所包围,应和周边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开展有针对性的消防联防机制。
2.6.3拓宽筹资渠道,加大消防投入
《文物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文物保护事业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国家用于文物保护的财政拨款随着财政收人增长而增加。国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等的事业性收入,专门用于文物保护,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挪用。”
对古建筑消防保护的经费要列出规划,安全投资渠道要多元化。对部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不一定非要当地政府投资,象山西这样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国家应予以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同时,也可以允许民间资本参与古建筑消防保护,或从旅游收入中按比例提取资金等多渠道筹资,以保护全人类的共同遗产。
3结论“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1)必须将消防规划纳入古建筑群总体规划。古建筑的防火技术保护、开发利用、消防安全管理等也应作为规划的主要内容。
(2)古建筑群的消防规划编制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古建筑的特殊性和历史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仿古建筑设计范文第4篇
选取第二级评价指标作为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综合评价的基本指标。要获得第二级评价指标的得分,只有通过对第三级评价指标综合评价得到。对每个第三级评价指标确立评价标准,并针对每个指标专门进行评分。需要设计各方人员进行讨论,对指标进行具体量化,制定统一的评价标准[3]。以采暖空调系统耗能的定量评价为例,如表2所示。
2实例验证
根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技术应用情况E11,节地与室外环境E21,节能与能源利用E22,节水与水资源利用E23,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E24,室内环境质量E25,全寿命周期费用E31,安全生产水平E41这8个指标对下面4个绿色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评价。根据上述指标评分方法,得到评价指标得分值,汇总列表5。
3结语
本文将全寿命周期理论及灰色关联投影法应用到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中,首先建立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评价指标体系,扩展了传统建筑设计方案评价体系的维度,可实现对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全生命周期的总体评价。
仿古建筑设计范文第5篇
由于建筑群落存在潜在的垮塌风险,已经不能满足文物建筑日常的使用及安全,结合市政府全面整治保护历史街区,恢复文物建筑原有的历史风貌,因此需对该街区建筑进行有效的修缮维护。在修复工程中采用的原则是修旧如旧,尽量保持原有的形制及结构,尽量保证本体原料不变,坚持运用传统工艺施工,保持文物与本体环境的协调。这次修复的主要是院落群中的27号院,27号院修复工程包含原杨爱源公馆(四合院)和西跨院(旧警察所),现修复方案按两院合并考虑,整体实施。修复后布局为四合院+西跨院。正房为两层带檐廊(柱式),东西厢房为二层挑檐廊(垂花),南房为一层半挑廊(假);西跨院北屋为两层,南屋为一层半;其中四合院一进院东西厢房同为两层但不做檐廊,二进院东西厢房二层通过穿山廊与正房檐廊相连。
二修复过程中所考虑到的防火设计
要求对于古建筑而言,由于采用了木质梁柱、木屋架,火灾荷载高于现行的国家标准规定的火灾负荷量,起火后对建筑的危险非常大。古建筑中的木材,历经几十年、上百年的风干,材料的含水率很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干材,因此极易燃烧。一旦起火,火势将沿着整栋建筑的柱、梁直至屋顶而燃烧起来。古建筑的梁、柱、椽等构件,表面积大,木材的裂缝和拼接的缝隙多,大多数通风条件比较好,发生火灾后火势蔓延快,燃烧猛烈,极易形成立体燃烧。
1耐火等级的设定
古建筑多采用木质结构,其耐火等级低,多为三、四级。所以当我们在做修复工程的时候对于防火方面不能把标准定位过低,古建筑的使用时间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考虑到院落旧址所在地块界限尺寸有限,加大防火间距势必破坏建筑群的整体性,因此我们将建筑的耐火等级定为二级,等同于目前低层商业及多层建筑的耐火等级要求,东西房与两个正房的防火间距均为6m以上,这样在保证了整体的同时也满足防火要求。
2建筑防火分区的设定
现代建筑防火分区的划分是防火安全体系最重要的基础,也是防止火灾蔓延以及人员疏散的安全保证,是保证结构安全的枢纽。因此,通过火灾危险性的分析我们对27号院落中根据实际的距离大小来划分防火空间,形成物理性的防火分隔,再以此空间的间隔,规划设置各项防火措施及设备,达到防火安全目的。在27号院落里面的两个正楼一、二层建筑面积为100m2~200m2左右,按照现在的防火标准可设为一个防火分区。在楼下均设有一层地下室,我们将每个地下室划分为不大于500m2两个防火分区,并且每个防火分区中均设有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和垂直疏散口,以此来符合现在制定的防火设计规范和要求。在地下室建筑组团西侧和南侧均设有消防车道,在西跨院和四合院设计有室外消火栓,每个房间配置两个干粉灭火器。这样在防火设备上就含有移动和固定两种灭火设备。
3建筑材料的使用
古建筑原先所使用的材料很难达到现在的防火规范标准。对于古建筑的修复,首先在保证结构的安全和坚固的基础上,所使用的材料还要采用必要的防火措施来满足疏散和救火的要求。原有27号院落群的主体建筑采用的是砖木材料,根据多方探讨和研究决定在修复院落群建筑原貌的同时要积极运用现今成熟的工程技术和材料做法,因此院落的主要屋面和楼板采用基底材料,墙体基底则选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砌块,这些材料的使用使得整座院落的耐火性能基本达到现今砌体建筑的水平,同时在建筑里还砌筑有砌至梁底的防火墙,并在木构件的表面涂刷防火涂料,从而为发生火灾时人员的安全疏散和救火留有一定时间。为保障安全疏散过程中人员的安全和尽量地延长逃生时间,在建筑中设置防火门成为必备的逃生和防火设施。会馆建筑里设置有双扇乙级防火门,管井门为丙级防火门。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