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范文精选

电力系统分析

电力系统分析范文第1篇

一、应用型电气专业电力系统分析教学中

面临的主要问题

1.课程理论较多

电力系统分析中的理论内容过多,虽然涉及面较广,但系统性不强,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在课堂中难以与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解,且难点较多,学时较多,学生负担较重。由于内容枯燥,学生在课堂上难以提高学习兴趣,难点不能理解,致使学生失去学习的耐心和信心;而且公式较多,数据参数较多,且其中大多源于工程实践,逻辑性和系统性不强,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进行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在学习时往往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2.教材内容陈旧

教学科研也紧跟时代的步伐,更新速度较快,但一些高校的教材内容仍然处于21世纪初的水平,并没有融入最新的科研成果,比如对于电力系统分析中计算机计算与仿真方法、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ACTS)的基本原理、高压直流输电系统(HVDC)等方面的内容不够重视,不能融入最新的内容。

3.教学方法单一

具有大学教学资格的老师大多为年龄较大的教授或硕士人才,教学时间较长,早已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风格,仅对教学内容进行抽象的推理和理论分析,很难使学生对所授内容产生兴趣,而且电气专业在实际中的操作性较强,仅仅靠理论的学习完全不够。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的教学,需要与科技、与网络相结合,在进行电气专业电力系统分析的教学中结合网络技术,在进行理论授课的同时播放视频或展示图片,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

二、应用型电气专业电力系统分析教学模式的改革

为了提高电气专业电力系统分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分析教学的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程教学,本文就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改变教学模式,采用多途径教学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为了提高学生对电气专业电力系统分析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堂学习的效率,采用不同的途径进行教学,如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网络互动式教学,通过网络授课,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介绍电力系统分析专业最前沿的成果及应用,帮助学生了解其应用,有利于加深对电力系统专业的理解。

2.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巩固相关理论

电气专业电力系统的学习内容相对较为抽象,且电力系统与其他控制系统不同,常常较复杂,如电路图的绘制,电力系统中的时间控制,与其他设备的连接和控制,时间的预算,参数的设置,数据的分析等等,学生很难凭空想象,而且课本知识大多为平面图,与实际操作相差甚远。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播放相关设备的实体图,也可以带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边参观边讲解,还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对电力系统掌握系统的、全面的认识。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及时补充更新内容

近年来,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被广泛利用,采用多媒体的教学可以节省教学时间,可以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重点和难点内容的讲解。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播放视频、图像,结合声音、影像等一系列措施,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理解教授的内容。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对最新的科研成果进行展示,及时对更新的内容进行补充,有利于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电力系统分析的成果,加深对电力系统分析这门课程的理解,提高教学的质量。

三、小结

电力系统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用型;电力系统分析;教学改革;实践

一、引言

应用型本科是以本科教育办学定位为标准,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高校新型教育模式,既强调“实践能力”,又强调“创新能力”。电力系统分析作为电气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如何来体现应用型本科特色,培养技能型和岗位型人才,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素质”;二是“能力素质”。知识素质主要表现为:专业知识面要宽泛,专业知识深度不宜过高,公式和定理的推导、证明适当省略,注重结论的应用性;能力素质主要表现为:强化操作技能和规范,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应用型本科《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突出应用特色,注重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学改革目标,并围绕地方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突出应用型特色作为教学改革的前提,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改革的目标。《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作为电气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不但有大量的理论概念和基本计算,而且工程应用实践性较强,对该专业的课程体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线性代数、电路基础、电机与电气控制、电力电子等课程的总结,也是工厂供配电技术、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装置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在电气工程专业教学和应用型本科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近些年,随着电力系统行业的智能化程度的快速发展,对电气工程专业应用型学生培养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也就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提出了更高的定位,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电力行业建设的需要,不能体现应用型教育的发展特色。

二、《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浓:《电力系统分析》课程部分内容抽象、公式多、计算多、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学生学习缺乏兴趣,“教师教”和“学生学”都很困难。

2.教学内容没有与时俱进。电力系统行业更新速度较快,教材中的内容虽然也在不断有新版本出现,但无法充分体现近十多年来本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前沿动态。

3.教学方法、手段和形式单一。多媒体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普及。首先,现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在教学上理论性强,内容上有大量的矩阵计算和矢量电路图形,所以用传统的板书教学,形式比较单一,教师也必须在课堂上占用大量时间进行公式推导和画图,教学效率较低,教学效果偏差;其次,《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工程实践较强,实际的电力系统结构和运行方式仅靠讲授来体现,无法更直观、更形象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不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应用型本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偏重于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缺少实践环节。

三、《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思路和方法

(一)教学思想的更新

在教学思想上,必须牢固树立“突出应用特色,注重实践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以应用型本科教学为培养模式。在教学形式上,摆脱单一化的形式,让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参与实际系统开发,提取系统的运行数据和拓扑结构。培养学生面对工程实践的应用能力。促进教学研究互相结合,使学生更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为了适应应用型本科教学,针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所应体现的知识和能力素质,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作了调整和优化,并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修订人才培养设置,压缩理论学时,增加实践内容,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所以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让学生实际参与整个电力系统的构想、设计、运行和优化,使学生的实际工程训练能力得到提高。

2.增加辅助教材,充分了解学科前沿。

在选用课程的教材时,采用规划教材为主,增加辅助教材编写。通过辅助教材可以全面了解本行业国内外的科研成果。重点是将理论内容穿插在实践课中讲授,让学生从实践中去深入了解目前本行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这样能有效的巩固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同时考虑到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为本地区的电力行业服务,在电力网介绍和潮流(包括简单潮流和复杂潮流)计算讲解的时候,多以实际电网系统运行状态为例,实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3.增加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一个综合性实践教学,把知识点进行整体性回顾。《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包含两个课程设计:一是潮流计算方面,它是电力系统很重要的计算,根据给定的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确定稳态运行时各参数的一种计算,可以分析研究电力系统规划和运行时的各种问题进行检验和预知。通过这个课程设计,学生对稳态分析过程有一个全面性的了解,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是短路计算方面,为了避免发生短路而正确选择和设计系统上的电气设备和继电保护装置,通过进行短路计算可以降低发生短路的后果,让学生对发生短路时遇到的各种问题提前进行分析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教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传统的板书式教学很难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用讲授法根本无法描述清楚实际电力系统具体运行情况,学生理解上也存在困难。为了提高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吸引学生兴趣,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1.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配合板书教。

首先,在公式推导时沿用板书教学的优点,吸引学生主动思考,整个推导过程全程参与,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理解;其次,在讲授比较抽象的内容时结合多媒体演示,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用多媒体结合板书教学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仿真模拟教。

为了使电力系统潮流变化等进一步形象化,呈现动态的变化过程。用计算机仿真动态模拟教学可以更生动直观的表达,还可以将仿真软件直接贯穿到学生的课程设计中,在对知识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同时,增加学生熟练话的程度,全程参与工程实践,这是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效果。

3.网络教学。

为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包括教学大纲、教案课件、电子教材、参考资料、实践指导、习题集及答案、授课视频等,通过公共账号上传到网络,让学生提前预习、熟悉和了解,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后还可以有效的复习回顾。另外,为方便学生学习,还设置了在线辅导、答疑和网上自测等网络交流平台。教学资源上网后能较好地解决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是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有力支持。

(四)培养学生的工程创新能力

为让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根据内容不同,让学生通过自愿组织成立学习小组,每小组全程参与教师的科研内容,利用查阅资料、提出方案、实验数据分析处理、论文撰写等环节,使学生不但能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拓宽了工程实践视野,提高了工程创新能力。从现在开始,培养他们独立动手的工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应用型本科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十分抽象,且电力系统的控制,十分复杂、宏观,学生无法凭想象来建立起知识体系。

1.组织学生参观周边发电厂、变电站以及一些工矿企业的电力设施,并邀请电力行业一线工程师讲课,定期安排学生实习,让学生对电力网、控制系统、变电站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助于对理论教学的展开;

2.其次,通过加大《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实验,尤其是与实践密切联系的等值电路、潮流计算和对称电路以及不对称电路计算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本计算方法的应用;

3.另外,建立电力系统仿真实验室和实验台,通过对电力系统的动态模拟仿真,灵活的设置故障条件,分析稳态和暂态行为,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将实践教学结合软件仿真进行实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可以更直观、生动地阐述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使电力系统分析不再是抽象的理论,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四、总结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作为应用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只有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形成有应用型特色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美燕.专升本转型背景下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以电气工程学院为例[J].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5,27(2):92-94.

[2]朱晓萍.应用型本科电工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8,(118):83-85.

[3]陈瓂华“.电力系统分析”多媒体教学实践与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194-195.

[4]刘世林,张晓东.应用型本科“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J].课程教材改革,2013,(44):87-88.

电力系统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改革探索;实践能力

0引言

“电力系统分析”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主干课,分为电力系统稳态分析和电力系统暂态分析。涉及的主要内容有潮流计算、频率调整、电压调整、短路计算和稳定性分析,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综合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工程实践性,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培养起着重要作用[1-2]。基于“电力系统分析”的重要作用和课程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为其设置了课程设计环节,一方面有助于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电力系统分析”的主要教学内容里,潮流计算属于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内容,主要研究电力系统的稳态运行情况,是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的基础,因此潮流计算是电力系统中应用最广泛、最基本和最重要的一种计算[3-4]。为了突显潮流计算的重要作用,“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的内容就是要求学生通过Matlab编程完成给定网络的潮流分布,但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并没有加深学生对潮流计算的理解。故本文对“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传统课程设计的现状

(1)课程设计内容与实际脱离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起步较晚,大部分教师都是青年教师,缺少行业背景和工程实践能力。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设计大部分是由本系老师承担,这就导致了课程设计的选题内容相对单一,理论性较强,但与工程实际相差较远。为了克服这方面的缺点,适应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定位,新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将一部分的课程设计替换为实验操作,但考虑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特点以及没有与之配套的实验室,故仍采用课程设计的形式完成实践教学。(2)学生重视度不够目前,“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是由指导教师给出设计题目,学生根据给定的网络和各元件的原始参数,对网络进行化简并得到其等值电路,为了减少人工手算的工作量,选择的网络一般比较简单,然后根据化简的等值电路求出网络的节点导纳矩阵,最后通过Matlab编程求出网络的潮流分布,得到各母线电压和各线路的功率。一方面由于设计过程比较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另一方面学生人数较多,教师指导不到位,导致学生重视度不够,抄袭现象比较严重。(3)课程设计时间安排紧凑“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一般安排在理论课程结束之后的1-2周这段时间内,但此时大部分课程都已结课,马上面临四六级考试和期末考试,学生大都将精力放在学习上。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复习,一般都是每个班集中连续做几天课程设计,由于时间安排比较紧凑,学生容易疲乏,大部分学生都是草草了事、简单应付,导致课程设计的教学效果较差,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

2课程设计的改革

为改变传统课程设计的现状,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依托现有的实验平台,“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在设计内容、实施方式、指导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2.1课程设计内容的改革。传统的“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学生根据给定网络和原始参数计算得到所需的数据,然后通过Matlab编程完成相应的设计任务,然而所需的手工计算较多,学生的关注重点大都在Matlab编程上,不能真正理解潮流计算的意义。为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减少手工计算工作量,提高学习兴趣,利用长沙同庆电气信息有限公司的TQXBZ-III多功能继电保护实验台对“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的内容进行了改革。此实验台主要用来完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相关实验,但利用其提供的电力网信号源控制系统软件可灵活组态各种结构的电力系统且比较接近电力系统实际[5],实现可视化电力系统潮流分析,将传统的“手工计算+Mat-lab编程”改变为“手工计算+实验系统仿真”。潮流计算网络结构图,如图1所示。A、B、C3根母线上分别接有负荷L1、L2、L3且通过断路器可灵活控制负荷的投切,B母线还设置有容量为30Mvar的补偿电容器。电力网信号源控制系统界面,如图2所示。将图1所示的网络图搭建在界面右侧,通过运行可直观看到负荷变化对网络潮流的影响和投切电容器对网络潮流的影响等,有助于学生对仿真结果的分析,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减少了许多冗杂的计算,增加了课程设计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切除电容器时网络的潮流计算结果和投入电容器时网络的潮流计算结果,如图3和图4所示。图中的三行数据依次为有功功率(MW)、无功功率(Mvar)和电流(kA),母线处的数据为电压(kV),图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都是母线流向线路的。

2.2课程设计实施方式的改革。传统的“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的实施时间一般为理论课程结束后,但此时大部分学生会将精力放在期末考试的复习上,无暇顾及课程设计。为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在讲授潮流计算的理论知识时就将课程设计的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带着目的学习,待潮流计算的理论知识讲授结束后便正式开始课程设计,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学习电力网信号源控制系统软件或Matlab软件,有效完成课程设计的任务。理论课程全部结束后,给学生几天时间整理课程设计报告再统一答辩提交,不仅能使学生加强对课程设计的重视,也能使学生在答辩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

2.3课程设计指导方式的改革。我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数较多,但教师相对较少,故课程设计一般由任课教师一人指导,由于指导教师工作量较大往往造成指导不到位的现象。为此,“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的课程设计在指导方式上进行了改革,将课程设计的指导工作分配给2名教师,每人负责2个班级,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大概为30人,指导教师除了在实验室进行指导外,还建立了“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的学习交流平台,指导教师可以将学习资料上传,方便学生随时查阅,有问题时可以及时联系指导教师,也方便了学生之间的交流。

3总结

“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对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我校“电力系统稳态分析”课程设计存在的问题,在设计内容、实施方式、指导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不仅巩固了潮流计算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潮流计算的理解,还训练了学生的建模仿真能力,有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石赛美,黄肇.“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J].福建电脑,2018,34(11):84-85.

[2]徐志伟,丁旭东,姜燕.基于应用型本科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6):90-91.

[3]杨徉,莫礼平,彭丽.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设计与潮流计算综合实验设备相结合的研究[J].科技视界,2018(6):15-16.

[4]杨艳.基于电力系统潮流计算方法的基本介绍[J].科技资讯,2019,17(25):28-29.

电力系统分析范文第4篇

船舶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的提出与实现

由上文可知安全状态和警戒状态是电力系统运行中的两个相对的状态,目前船员只能通过经验来识别这两种状态。但是随着船舶电站容量显著增大,电网规模庞大,结构更趋复杂,不同区域之间的互联更加紧密,设备故障波及范围扩大,影响系统稳定的因素和不确定性因素增加,船员已经难以根据经验来判断当前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状态。简单地说,船舶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则可以帮助舰员实现对整个船舶电力系统的安全监测,有效区分安全状态与警戒状态。静态安全分析在船舶电力系统整个功能实现的过程中的作用愈发重要,但是在船舶电力系统静态安全分析方面的研究几乎为一片空白,研究意义非常重大。根据船舶电力系统自身的特点,预想事故分析包括预想事故集定义、预想事故扫描与排序和危害度评估等部分。在预想事故集定义时,由于船舶电力系统在不同工况下运行方式差异较大,

当其运行方式、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时,影响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的故障会发生变化,因此事故集合中的预想事故也应发生相应变化。这就要求预想事故分析所定义的事故集中的元素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的。目前陆地电网电力系统由于规模比较大、线路多等原因计算机软件还不能做到完全自动选择故障。而船舶电力系统是一个小型的独立电力系统,发电单元和线路相对较少,有条件做到完全自动选择故障。同时单重元件的开断仍有可能对系统产生有较大危害的故障,所以N-1扫描式的故障选择对于船舶电力系统来说是首选的预想事故集定义方法。陆地电网实现预想事故扫描的方法目前主要难点在于解决速度与精度矛盾。前文提到船舶电力系统的发电单元和线路相对较少,可以有条件实现在对预想事故快速扫描的同时实现单故障详细分析。但是船舶上的空间相对有限,无法放置大型计算机使用过于复杂的算法来进行精确的计算,因此应该利用电力系统的实时信息选择一种复杂度和精确度都合适的直接法来选择能够危害系统正常运行的预想事故。在对预想事故扫描之后需要对这些事故对系统所产生的危害按照一定的行为指标进行排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得出预想事故一览表。然而目前为止并无权威的行为指标来定义预想事故的危害度。

陆地电力系统对危害度的考量侧重于功率和电压的过载情况。船舶电力系统作为一个小型的独立电力系统,负载的供电路径较少,失电的概率比陆地电网大得多。同时推进负载等重要负载就是船舶的生命,一旦推进负载失电将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全船失电或者推进负载和重要负载的失电是不能容忍的。另一方面,由于设备与线路留有的负载裕度较大,即便出现过载和越限,暂时也不会出现较大问题。综上所述,船舶电力系统的预想事故危害度行为指标应当按全船失电、区域失电、发电机过载、区域过载危害性递减的排序方式来评估。对于同一负载,失电故障应当跟负载失电前的功率与负载的额定功率之比为有关。失电前的功率占额定功率越大危害程度应当越大。评估与决策建议是通过定义船舶电力系统静态安全裕度的行为指标,来对目前正在运行的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做一个全面的评估,并对供配电管理和负载管理提出决策建议。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安全裕度的阈值设定来判断当前电力系统运行的状态。但是目前静态安全裕度概念并没有被提出。静态安全裕度作为当前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评价,各预想事故的危害度自然是需要考虑的一方面。而推进负载作为一个重要负载是船舶的生命力所在,需要有一定的功率储备来保证推进负载。同样的,一些船舶的重要负载也需要一定的功率储备,一般来说,功率储备多则安全裕度相对较高。

结语

电力系统分析范文第5篇

当前,电力能源的作用越来越大,而电力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故此,为了提升自身竞争力和运营质量纷纷选择建立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重点探讨这方面的内容,文章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分析,同时也阐述了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设计

近年来,电力企业也开始关注如何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来建设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这也是提高电力企业竞争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重要因素。笔者在本次研究中重点探讨这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从中得到借鉴。

1.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分析

1.1提供统一格式的信息

提供统一格式的信息对于现阶段电力企业的管理层是非常重要的,这会对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继而影响管理层的决策。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可以根据管理层的要求来进行信息分类工作,同时也可以明确业务固定流程,最终实现信息和功能的统一化。由于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所使用的信息标准和编码规则是统一的,故而该系统可以轻松实现查询和分析过程。另一方面,使用统一规范的方式也可以切实保障信息不回重复录入,从而使信息决策速度得到显著的提升,最终实现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1.2实现对业务信息的实时监控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实现对业务信息的实时监控,工作人员可以借助该系统来办理电力营销业务,同时将业务信息迅速传递出去。与此同时,也可以使用该系统来实现快速查询业务的功能,并且实时监控各类业务信息,最终实现业务办理质量和速度的提升。如此一来,电力营销服务水平也就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此外,使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还可以迅速发现用电问题并且及时解决问题,从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1.3全面、系统地保存电力用户信息

借助于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电力企业可以将所有客户的档案信息储存下来,同时打印相关报表和凭证。这种信息保存方式比传统手写方式的效率要更高一些,而且存储质量也更好。电力企业可以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来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做好系统内部资料文件的备份、更改和补充工作。此外,电力企业还可以安排专人来管理这些宝贵的电力用户信息,当需要查询这些信息时,就要按照查询档案资料的流程来进行查询,这样就可以切实保障电力信息安全与稳定。

1.4为电力企业提供准确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

通过电力营销管理系统,电力企业还可以获取准确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当管理人员需要决策时,这些信息就会成为最宝贵的决策依据,有助于决策层开展准确的决策。另一方面,决策层还可以据此来了解电力企业实际运营情况以及各项业务的开展情况,从而根据企业运营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的决策,最终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提高客户服务质量。

2.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原则

第一,要能够集中管理。所设计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必须要拥有良好的数据传输能力,从而更好地收集电力营销过程中的数据信息,继而提高企业各部门管理效率和质量;第二,要具备超前性。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为了当前的电力营销所设计的,同时也需要符合未来电力营销的实际情况。故此,在设计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时要对未来电力营销状况进行预测,从而使本系统可以在未来电力营销过程中继续使用;第三,要具备可靠性。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一旦建成,将会是电力企业的核心运营系统,如果系统出现故障,那么将会对电力企业造成沉重的打击。在建设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时要选择高质量的设备;第四,要具备完善的功能。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提高营销服务质量,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要全面实现无笔化办公,同时建立起完善的系统功能;第五,要具备灵活的虚拟网。在现阶段,电力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很多,为了切实提高这些系统的工作效率与质量,电力企业在设计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时要做好虚拟网的划分和配置工作,从而实现电力营销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提升。

3.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3.1系统的开发与组成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最早于1995年开发,后来经过数次升级后,至今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系统模式。当前最常用的系统版本是WGDGL2003,该版本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很好地处理复杂的运算数据,同时也具备抄表录入以及校对功能。如此一来,工作效率提升的同时,操作也变得更加简便。自从该系统问世以来,为无数的客户提供了优质的信息服务,同时也对用电用户的需求进行了预测与评估。

3.2系统的功能及流程

为了切实保障原有资源,同时也为了延长系统使用寿命,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得是开放性系统。为了切实保障业务处理流程以及电费计算流程,该系统需要切实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业扩报表为首要目的,以电能计量和电费计量为中心工作。如此一来,就可以实现不同系统互为载体的目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对新时期业务的发展与变化,增强系统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

3.3基于互联网服务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

互联网服务是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一种服务体系结构,主要负责接口定义、方法调用和其他应用。互联网服务已经广泛应用到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构架中,同时也借助于分布式体系结构实现了横向集成、纵向集成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与相关联的子系统之间的整合与应用。

4.结束语

总的来说,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及其设计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蔷,彭坤.电力营销管理如何提高实效性[J].经营管理者,2016(1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