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程序设计论文

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精选

程序设计论文

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1.提高学生职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创新实践教学综合改革,使学生有更好的条件学习和实践,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从而具备比较过硬的专业创新实践能力,在社会人才需要中具备较强的职业竞争力,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

2.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岗位角色,校企对接有效缩小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本着先进性和实用性优化程序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采用“2+1”模式,即将程序设计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在前两年完成,学生在第五学期主要进行企业顶岗实习的同时,完成辅助课程的学习任务,第六学期进行校外毕业实习,部分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岗位需要,并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更快地提升专业技能。

3.有助于营造职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程序设计类课程体系中职业核心课程选择典型工作任务,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改革,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教学中,教学方式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创新实践工作室使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实践项目训练,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完成企业项目。

二、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的程序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程序设计类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现状存在的问题、企业用人需求与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总结学习其他高职高专院校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的程序设计类专业教学先进经验和工作方法,探索实践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的程序设计类专业教学综合改革。

1.本着先进性和实用性优化程序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采用“2+1”模式。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既先进又实用,将程序设计类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在前两年完成,学生在第五学期主要进行企业顶岗实习的同时,完成辅助课程的学习任务,第六学期进行校外毕业实习,部分学生在企业完成毕业设计,使学生提前适应企业岗位需要,并通过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共同指导,更快地提升学生专业技能。这种“2+1”模式不同于普通学校实施的方法,“2+1”模式的实施使学生在顶岗实习的同时完成辅助课程的学习,学生便于及时与企业技术人员、学校专业教师沟通,及时提升专业技能。这与有些院校开展的前两年纯学习、最后一年纯顶岗实习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以顶岗实习项目为载体,创造真实的企业实战平台,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的程序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立足软件业,例如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专业,形成了“一线四平台”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线”是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着重培养移动嵌入式软件开发能力、移动网站开发能力和软件测试及运行维护能力。“四平台”指课程实践平台、项目实训平台、企业实战平台和创新创业平台。搭建“教、学、做、评”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平台,实现学和做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模拟软件公司工作环境,借鉴软件项目管理经验,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创建专业项目实训平台。

2.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程序设计类专业课程体系的职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按照基于工作过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选择典型工作任务,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设计和开发,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工作之前就知道自己该学些什么、做些什么和怎样去做,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基于工作过程的《JavaEE应用开发》课程设计主要包括:课程定位、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课程目标、教学组织、教学内容与能力要求、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与考核等几个方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和开发过程:首先对岗位进行分析,在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根据能力复杂程度整合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综合能力领域,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转换为课程,即学习领域。然后根据课程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其次是确定教学情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完整思维及职业特征分解学习领域为主题学习单元,在JavaEE应用开发课程开发中,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及实际开发流程,将真实的Web应用系统开发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本课程以“在线答疑系统”作为教学项目。再次是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综合采用了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多媒体演示等教学方法,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思想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3.教学方式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采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全部在一体化实训室中完成。模拟企业工作环境,组织学生分组学习、讨论,由学生分别扮演企业项目组中的不同角色,由项目经理根据组员完成系统规定的情况对组员打分,锻炼学生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管理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开展学生作品评析活动,从而融“教、学、做、评”为一体,融学校、企业为一体。

4.实施过程性考核作为程序设计类专业核心课程的考核成绩。考核方式以实操的熟练程度、任务的运行情况、项目的完成质量进行综合考评。根据课程的性质,程序设计类课程注重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考核,加大过程性评价成绩所占的比例,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考核,成绩比例为:学习态度10%,团队合作10%,阶段项目50%,创新项目20%,报告文档10%。

5.利用创新实践工作室平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为了能有效利用业余时间提升程序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我们创建了大学生创新实践工作室。工作室以教师为支柱,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目的,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兴趣爱好,组成学习实践小组,灵活合理地组织开展学习和创新实践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交流讨论、项目实践、经验总结、职业规划及头脑风暴等形式,对创新实践工作室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和拔高,让这部分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项目开发过程中,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增加项目开发经验。工作室学习小组每学期之初制订学习计划和实践项目,在教师的指导和团队的合作下,对企业进行技术支持,完成企业项目,保证学习实践的连续和深入,同时结合系部和学校组织的技能大赛,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实践氛围,带动其他学生参与专业实践的积极性。通过创新实践工作室,搭建一条学生与教师交流、学习的桥梁;激发程序设计类各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扩宽思维方式,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工程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提高了学生的高质量就业率。

6.校企合作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由企业专家来学校开展周末软件实训班、与企业联合举办软件开发知识竞赛、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等一系列形式,使学生较早掌握当前较流行的编程技术,为学生的程序设计拓宽思路,提高其创新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其职业实践能力。

三、改革效果

通过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的程序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通过比较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及规范的管理办法,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1.毕业生就业率得以提高。通过增强创新实践能力的程序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为学生择业和企事业选人创造了条件,学生整体就业得到了提高。

2.就业质量得以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增强,使学生在毕业时,职业技能比较好,更容易进入职业角色,大大缩短了毕业生试用期和职工的培训时间,学生更容易进入层次较高的单位就业,毕业生中有三分之一在二年级结束时就被多家企业录用。

3.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在各项创新实践活动中,有了不断前进的动力和学习的目标,学习的劲头更足,通过创新实践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职业创新实践环境,使学生有机会与实际工作环境进行“零距离”接触,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现场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对学生和企事业单位来说是双赢的好事。

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可持续发展;探究

一、前言

城市这一人工环境综合体,由地表自然、社会经济要素以及环境综合作用而形成;自然、社会经济环境诸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一个具有一定结构、功能和运动方向的有机整体,称其为城市系统。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不危害后代人和其它城市发展的前提下,以满足当代人的福利需求为目的,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通过规划、监测和调控等手段引导城市生态复合系统向更加和谐、平稳、均衡和互补状态的定向动态过程,体现了城市系统的一种状态或目标。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发挥地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作用也日益显著。

笔者试以公平、持续、协调、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来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实践,以桐乡市为例,通过三大目标规划有效解决桐乡市经济发展与环境容量之间的矛盾、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发展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寻求三大规划目标的统一和三大矛盾的解决,最终体现人的全面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又有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向高级阶段推进。

二、在规划设计中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措施

(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环境治理问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要营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优化经济结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城市生态系统的结和功能。为改善城市生态结构,促进物质良性循环和能量流动,必须改进城市的产业结构。

从解决桐乡市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角度出发,规划发展一批设施农业、示范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创汇农业,把“三高”农业和有机农业结合起来,规划多种生态农业模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农林立体结构生态经济系统,形成良好的水陆交换物质循环生态系统,农、鱼、禽水生生态经济系统,湿地综合利用开发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污水自净生态经济系统;以庭院为主的院落生态经济系统;多功能的农、副、工联合生态经济系统。在企业层面上要根据生态效率,通过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产品包装“绿色化”等措施,实现污染物排放的最小化;在区域层面上,按照工业生态学原理,通过企业问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企业间形成共生关系,建立工业生态园区。

从解决生产与生活之间的矛盾出发,重点规划档次高、辐射面广的专业市场,巩固和发展现有的家具、钢铁、木工机械等专业市场,培育和壮大花卉、汽车、装饰材料、家用电器、塑料、布匹、水产等新兴的专业市场,结合桐乡市规划开发建设高档商贸中心。规划和建设信息网络,形成辐射全国、走向世界的信息产业基地,加快以科技服务、社区服务为重点的服务业发展,形成覆盖范围广、服务水平高,渗透到各行业、千家万户的综合服务体系:合理规划房地产业,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综合开发”的战略,严格控制房地产用地外延扩展,消化闲置商品房,切实提高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改善市民人居环境;积极规划好旅游产业,要在特色旅游上下功夫,创立一批区域性特色“旅游品牌”,发展规模旅游,使之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

(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城市是一个由社会、经济、自然三个亚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通过人的生产与生活活动,将城市中的资源、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联系起来,形成人与自然、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与矛盾。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城市规划就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及其它相关的科学知识与方法,从城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城市资源环境特点和社会经济条件出发,调控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亚系统及其各部分的生态关系,合理规划城市资源开发与利用途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式,使之达到资源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进而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由此促进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利用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问题伴随着工业发展而加剧。在桐乡城市规划过程中,首先要使工业布局规划结合城镇规划,防止境外污染型工业向本市转移;要淘汰落后的工业技术,大力推广节约型资源、能源、原材料,减少污染性的工业技术和方法;其次是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再次要发展生态型工业体系,建立好重点工业园区。要建立健全农业环境保护机制,把保护耕地与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大力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创汇农业和“三高农业”。从景观生态角度统筹安排城乡园林绿地的系统规划,在保护优美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良性的城镇生态环境系统,建设具有水乡和基础景观特色的园林式现代化城市。

(三)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社会的可持续性。除了有效的经济增长外,可持续发展城市谋求的是在不同的利益团体中公平地分配社会资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要,追求社会的共同繁荣和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桐乡的发展现状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关键领域。人的因素至关重要,桐乡人具有强烈的发展经济意识。而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它是以人口为主体的立体结构,并与城市经济、城市环境等方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其中包括人口、文化、教育、卫生与健康、艺术、体育、价值观念和社会网络等。城市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做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规划。

首先,由于桐乡市的发展目标定位于中等城市,因此必须增加人口集聚,人口数量是确保桐乡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特别重视外来人口的管理,在规划中合理安排外来人口及流动人口的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其次,从人文生态角度出发,创造和谐、优美的人居环境,完善社区物业管理、社区供给与保障、社区教育、社区服务等多功能社区中心的结构规划。人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智力基础,大力发展先进的职业教育,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适龄人口接受教育的比例,引进人才,搞好科技开发、转化与应用。科学、教育、文化事业是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的诞生地、推广者和传承者,只有科学、教育得到发展,才能保证可持续发展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

三、结语

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软件类;人才培养;核心能力;能力培养

根据国家统计局9年统计数据,当年我国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开发等行业就业人员5万人,其中,%左右从事计算机软件相关行业,如软件系统销售、软件系统使用培训,甚至软件公司的内部服务,其工作实质上并非软件开发;15%左右从事软件系统的后期测试、代码维护等工作;只有不到5%从事专业的软件开发①。软件技术专业核心能力就是软件开发,也就是说,软件技术专业的首要培养目标就软件工程师。软件工程师具有独立的软件设计开发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款软件或其中某个功能模块的设计开发工作[1]()。软件开发工程师需要具备以下核心能力:软件项目管理能力、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能力、软件测试能力、数据库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实际项目开发能力等。软件开发工程师是我国目前急缺的一类人才,但目前这类人才培养存在短板。本文拟从一线教师的视角,谈一谈如何提升我国计算机软件类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一、我国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存在的缺陷

大多数普通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中,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一方面,社会急需大量的计算机人才,另一方面,高校计算机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并不能适应岗位的需求,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调查表明,当前企业中既有通用的软件、工具,也有根据自身特殊的专业需求和技术要求定制的操作平台。而大多数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其培养目标比较宽泛,针对性不强,只是提出了“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之类的目标,实际进行课程设置时,却没有根据具体的市场需求进行细化培养方向和目标。这样就使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脱节,不能实现有效的对接。这也是造成学生就业难,就业后适应不了工作需要的主要问题之一。

(一)课程结构不完整

任何专业、行业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反映在学校教育上就是培养不同专业、行业的人才就需要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在现代,学科高度分化、专业化、专门化,而实际工作能力却需要多学科知识理论的支撑。高校培养计算机软件类人才不能与短期培训一样,只重视当前流行的语言编程能力的培养,不应简单强调开设与编程能力直接对应的课程,而应当构建以培养编程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但不少高校为了使学生快速掌握编程能力,在尚未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相关前导课程时,第一学期就开设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而英语、数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等课程往往是分不开的,这就将计算机软件编程置于悬空孤立的境地[2](68)。这样做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计算机学科是从美国发展起来的,计算机编程语言通常都是英语,没有一定的计算机英语基础,连简单的计算机命令都写不出来,简单的变量也无法规范命名,大量本是自己命名的变量自己也很难弄清其含义。数学是逻辑思维的代名词,没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能力,就无法编制计算机程序,至多不过是大量命令的堆积,很难编制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程序。软件工程课程主要介绍软件开发的基本思路、方式和方法,为编程提供理论指导,没有理论指导,程序设计就是盲目的,工作效率低下。而成熟的软件产品是要在网络平台上运行的,没有基本的网络知识,就难以设计出适应网络环境的软件产品。总之,课程体系不完整导致学生相关知识体系不完整,严重影响计算机软件类人才的培养质量,导致毕业生实际工作能力不足,发展后劲不足。

(二)能力培养不扎实

在我们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过程中,只注重了计算机软件编程知识的学习,并没有去注重计算机软件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包括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需求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分析和设计、不可预期问题的处理等等,不能设计出一个巧妙的解决方案,就不可能成为我们所说的真正的软件工程师。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需要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到毕业设计,最后到专业实习,一步步地不断的积累经验,一点点地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就可以采用实例教学的方法,经常性地设置一些小的、合理的实践情境,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更快更好地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更加喜欢这个专业,进行主动的学习。

(三)教学脱离实际

教学理论向教学实践转化,回到实践、指导实践、接受实践检验、修正和进一步发展等等活动过程,其实就是我们近年来热烈讨论和实行的教学改革实验,同时也就是教学模式的生成过程。只不过我们一些同志一方面兴高采烈地赞赏和参与教学实验,一方面却又在那里消极议论:教学理论脱离实际。而没有把这两件事情联系起来,没有意识到:教学实验的兴起和教学模式研究的开展,正在切实地解决教学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国内外任何一个教学实验,无不体现了理论向实践转化和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例如,规模很大的自学辅导实验,就是根据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理论,学生应该作为教学主体的理论,学生学习具有个别差异的理论等,第一步提出教会学生自己读书以达到培养自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第二步设计特殊教材或自学提纲、课的类型、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和学生活动的安排。第三步付诸实施。最后,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进行分析评定。这样,有关的教学理论不仅转化为实际活动,指导教学获得实际效果,而且生成了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二、强化计算机软件人才核心能力培养的设想

计算机程序设计由两部分构成:基于某种编程语言的语法+算法。语法是基础,是基于某种编程语言的书写规则,按照既定的规则进行书写才能不被认为是错误的。算法是灵魂,是指一个问题的完成解决方案,包括对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设计、问题的解决处理,是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方面面,和具体的编程语言没有必然的联系,重要的是体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完善课程结构

在学校三年内的任何学期,学生都可以选择修习选修系列中的基础类、实用类、拓展类、第二外国语类等课程,以丰富学习内容,拓展学习领域,发展学习兴趣。成绩优秀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提前完成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获得参加考试的资格。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统筹规划学校三年内必修和选修课程的课时和学分,适当延长必修的时间,也可以通过修习选修课程系列中的基础类课程补习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确保达到毕业要求。在完成必修课程后,有升学愿望的学生可以在大二和大三年级继续修习选择性课程,为专升本作准备。学校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学习需要灵活设置和安排英语课程。因此课程设置要站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符合学生发展的策略和要求,灵活安排英语课程。教师应指导学生和家长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应根据其能力和意愿进行选课,并根据考试规定及时间安排,决定何时参加考试。

(二)上好专业基础课,打好理论基础

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专业基础课包括:信息技术、HTML5+CSS3响应式web开发、JavaScript程序设计、图形图像处理、数据结构、Java编程基础、MySQL数据库技术、Python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基础课主要指上面谈到的知识体系的底层支持,包括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思想。当学生有了牢固的基础知识以后,也会更加容易地突破自己的技术和成长瓶颈。我认为在技术领域里其实是不存在量变可以达到质变这么一说的。量变达到质变也是说只要我努力多写代码就能成为架构师,技术就会有一个质的突破,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即使你代码写得再多,如果不懂得背后的技术原理,不懂得科学的学习方法,不进行归纳总结输出,是永远无法达到质变的。所以必须学习和打牢基础理论知识,如果总是只学习一些浮于表面上的东西,当技术形式发生一些变化后,你会发现之前学习的知识已经用不到了,又得重新学习,而在技术世界里变化又是非常快的,所以很多人都迷失在不停的学习技术形式之中,这也是造成一部分人感到焦虑的原因之一。上层的技术实现都是有背后的理论基础作为支撑的,因为这些理论基础都是抽象和归纳,比如不管是Java还是其他的一些开发语言,只要只用TCP/IP协议,用的都是一样的原理,不同的只是技术实现形式上的差异,你只要打牢基础理论知识,抓住本质原理,不管它技术实现形式上如何变化,都能很快掌握它。上好专业技术课,首先要在课堂上重视。专业基础课一般都是低年级开设,所以上课的时候,要以日常化的形式去讲专业的知识,以讲清楚思想为第一目的。课下要布置对应的作业,作业以实践作业为主,难易程度稍高于课堂内容最好。其次,组织阶段性测试,让学生明白自己学习效果,及时查漏补缺,在不断进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三)强化综合实践课教学

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综合实践课包括:An-droid应用开发、Vue.js前端框架技术、SpringBoot框架技术、uni-app项目实战、JavaWeb项目实战。综合实践课程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是指人才培养方案中规定的、集中在一段时间进行的计入学分的专业性实践教学活动。加强综合实践是高职高专的特色之一,根据科目制定不同的实践课程,可以是阶段性实践课程,可以是学期学年实践项目,可以是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根据软件技术专业的特点,普通专业课采用一半理论一半实践,边讲边做的模式。把每个案例细分为多个任务,做出每个任务的详细说明和解决方案,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的项目可以单人完成,大的项目可以多人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完成。除此之外,还有专门的实践课,比如项目案例课,项目实战课,比如智慧医疗案例,包括远程探视、远程会诊、自动报警、临床决策、智慧处方等模块,每个模块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小项目,想完成整个项目需要一个月或者两个月的连续讲解和实践过程。组织学生从组团队开始,完善需求分析,分析功能模块,分析数据存储,实现代码,代码测试与,完成整个流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们对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前的论文答辩课,论文答辩的前期也是老师带少数学生做项目,也就是现代师带徒的形式。一个老师带领两三个学生,或者做企业的实际项目,以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论文的基础,或者带学生一起做科研,以高校科研作为学生论文的基础。

(四)因材施教,分类培养

针对不同生源的文化基础和特点,要因材施教。从备教材,到备学生,在具有一定招生规模的专业中实施分类培养。将培养方向分为技术提升型、技术应用型和现代学徒制型。技能提升型以继续提升学历层次培养为主,技能应用型以促进更好就业为目标,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合作的模式。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对未来的规划也不同,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每个学生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比如技能提升型,应该加大数学和英语等公共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和学习难度,尽可能地和专升本考试接轨,和本科的基础要求接轨,帮助学生在专科阶段为升学做好准备。而技能应用型和现代学徒制班,他们未来都是要毕业即就业的,就业就是他们的长期规划,但依然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制定短期目标,比如有些学生逻辑思维不太好,我们可以让他们学习图形图像处理,学习前端设计。有些学生基本功好又勤奋,我们给他制定第一学期,学习好一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假期开始依托“蓝桥杯”往年赛题,开始研究算法;第二学期根据学生的学期情况,推荐优秀学生参加比赛,还有部分学生达不到竞赛水平的,通过努力学习;第三学期还有机会,争取人人有事做,竞赛常态化。还有一部分学生,年龄小,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就要多和他们聊想法,观察他们的日常上课情况、作业完成情况,根据初步判断,为这些学生制定一个简单的基本能完成的小任务,让他们在实现一点点计划后,强化兴趣爱好和自信心,后期再跟踪这些孩子的心理想法,随时调整计划。按照“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从入校开始就有明确的目标,根据目标调整自己的学习重点,形成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取得较好的效果。

(五)实施“岗课赛证”融通一体化教学

“岗、课、证、赛”是指结合专业对应岗位设置课程,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相衔接,做到课程与考证相结合,课程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同时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工作岗位的实战能力。有目标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才能不断超越自己。通过“岗课赛证”融通一体化教学,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目标,使学生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期末考试,更是为了未来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课程和职业证书深度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使企业的新技术、新技能及时进入专业教学内容,进一步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同时职业院校教师要主动提升素质、积极融入实践项目。以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为例,有如下核心课程:用户体验设计、HTML5+CSS3、Java程序设计、JavaScript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移动应用开发、Vue.js前端框架技术、SpringBoot框架技术、微信小程序技术、软件测试技术、Android高级开发技术。根据分析,该专业对应岗位有以下几种:移动Web工程师需要以下课程:用户体验设计、HTML5+CSS3、JavaScript程序设计、Vue.js前端框架技术。Android工程师需要以下课程:用户体验设计、Java程序设计、移动应用开发。小程序工程师需要以下课程:用户体验设计、HTML5+CSS3、JavaScript程序设计、Vue.js前端框架技术、微信小程序技术。软件开发工程师需要以下课程: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pringBoot框架技术、Android高级开发技术。前端工程师需要以下课程:用户体验设计、HTML5+CSS3、JavaScript程序设计、Vue.js前端框架技术、微信小程序技术。软件测试工程师需要课程:软件测试技术。产品经理需要课程:用户体验设计。高职高专认可的比赛有: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移动应用开发赛项和世界技能大赛移动应用开发赛项,需要以下课程:户体验设计、HTML5+CSS3、Java程序设计、JavaScript程序设计移动应用开发、Vue.js前端框架技术、软件测试技术支持。世界技能大赛商务软件解决方案赛项需要以下课程:用户体验设计、HTML5+CSS3、JavaScript程序设计、Vue.js前端框架技术、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pringBoot框架技术支持。“挑战杯”和“中国软件杯”大赛需要以下课程:用户体验设计、HTML5+CSS3、JavaScript程序设计、Vue.js前端框架技术、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pringBoot框架技术支持。和本专业相关的证书有:华为的移动应用开发证书需要课程:移动应用开发和鸿蒙技术。联想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开发证书需要以下课程:移动应用开发、Android高级开发技术。腾讯的安卓应用开发证书需要以下课程:移动应用开发、Android高级开发技术。东软的JavaWeb应用开发证书需要以下课程:Java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SpringBoot框架技术。腾讯的微信小程序开发证书需要课程:微信小程序技术。工信部的Web前端开发证书需要以下课程:用户体验设计、HTML5+CSS3、JavaScript程序设计、Vue.js前端框架技术。由于计算机技能大赛的内容大都来自平时课程基础知识,但高于和难于课程基础知识,是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通过竞赛的选拔,可以带动一大批学生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为了掌握竞赛系统,也必须熟悉和掌握大赛系统的规则、题库,因为这些都有助于教学内容的改进、教学方法的更新,真正做到课程为岗位设置,课程为比赛和考证服务,实现“岗课赛证”融通一体化教学。培养计算机软件人才最根本的是要培养学生用程序设计的思维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设计开发出具有实用价值的应用软件。单靠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或编程技术课程等与计算机软件人才核心能力直接相关的课程培养不出这种能力,单靠知识理论灌输同样也培养不出这种能力。必须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相关知识理论,并通过大量实际训练,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软件项目管理能力、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软件测试能力、数据库应用技术开发能力、实际项目开发能力等核心能力,才能成为相关行业企业合格的、高质量的计算机软件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法国,高文超,张帆.面向应用与创新的计算机软件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7(11).

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专业开设的核心课程,高职计算机的程序语言教学,要从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型计算机人才的教学目标出发,分析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维护、一般应用系统的开发设计及相关领域的应用技术工作。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普遍关注和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l、教学课时少

与普通高校本科计算机专业相比,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导致他们接受较慢,学习困难;另一方面,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学制一般是3年,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语言的课时较少,这就导致了实际教学中存在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不够的情况。因此,教师只能传授最基础的程序设计知识,不能提高学生应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有些学生认为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既枯燥又无用,不如学习多媒体或网络的一些课程;有的学生是因为学习程序设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数学、英语基础,因而在学习程序设计时显得力不从心,不能掌握应用计算机解题的基本思维方式,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产生畏惧感,就知难而退了。

3、实践环节不能满足高职教学的要求

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技术应用专业,而且高职院校是以提高实践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然而,现今高职程序设计语言教材,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实践性教学内容不足,没有体现教材的实用性和职业性,不能保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能体现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缺少高职教育特色。

4、教学方法落后、考核方式单一

高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一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课上讲授加学生实验的形式,教师在理论课上常常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很少主动思维,编程题不能独立作答案。上机实验时学生仅仅是对书本上现有的一些实例进行编辑调试,一旦调试成功就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根本不能让学生掌握如何从一个实际问题人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也使教师和学生忽视实践课环节,舍本逐末。

二、解决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l、调整教学安排,改进教学内容,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高职计算机教育必须突出“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的教学思想,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程序设计语言课程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在课程的设置上针对课时少和学生的特点,可以在学习程序设计之初,先开设一个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PASCAL或FORTRAN等。适当增加其课时,使教师足以引导学生独立应用计算机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虽多,但程序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相同,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易于理解和掌握,学生一旦通过它掌握了应用计算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就可以触类旁通,很轻松地学习其他程序设计语言。

二是针对高职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普遍存在课时少的问题,教师要认真设计课堂知识结构,不必追求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使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应用性的特点。对易学、易懂的知识及一些基本概念有针对性地讲解,对难记的、难懂的知识少讲,与今后运用无关的、理论性过强的不讲,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将重点放在实际工程应用中需要涉及的知识和通用性较强的编程应用上来。

三是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为学生传授良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知识更新很快,尤其是软件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远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使学生认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新旧知识间构建起新的信息链接,形成新的知识与技能,终身受益。要精讲多练,因需施教。

2、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程序设计语言的重要性,如投其所好,向其讲解一些小动画制作、软件维护或网络应用的方法。其次,要帮助学生建立学好程序设计语言的自信,如在开课之初带领学生学习教材目录部分,说明进度和标记重点、难点章节,做科目介绍时给学生的压力适当,使其消除对计算机程序设计产生的畏惧感。对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多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有的放矢,并根据情况调整讲课内容、重点和进度。

3、解决实践性教学内容不足问题的措施

一方面在教材的选用上应尽量地选择带有大量实验内容的教材,以提高高职学生运用该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程和综合创新的能力。另一方面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自己设计实验课内容。而且,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具体来说可以设置两个实践环节,即课内实验与课程设计。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仅仅通过课内实验环节是很难达到预想目标的,为此在课程基本内容结束后应增加课程设计教学环节。

4、改进教学和考试方法

一是加强课堂互动,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可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由易到难,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完善程序设计。

二是精心设计教学实例。零散实例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但实例的内容不连贯,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教学内容。因此,还要设计一个规模较大的、典型的、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核心实例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该实例从小到大,随章节的发展开而逐步成长,呈现为逐步进化的多个版本。例如,在visualBasic程序设计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作为核心实例,贯穿始终,从而加深对该程序设计语言的整体理解。

三是将软件工程的思想融合到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从一开始就明确应用于工程开发的教育目的,以工程实践的方式,将软件工程的基本观念与课程的全部内容糅合为—体传授给学生。

四是采用书面考试、上机考试、课程设计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考核学生学习效果。书面考试可以侧重于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方面,以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上机考试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对给定的设计题目编出程序,并在计算机上调试通过,以此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快速编程能力;课程设计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布置一个稍大的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程序设计题目,由小组成员分工完成,目的是考核学生运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编程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叶幼林.对计算机C语言教学的探讨与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

[2]解晨光.关于高职高专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6,(8).

[3]袁锋.谈VB程序设计教学方法改革的几个转变[J].中国成人教育,2004,(2).

程序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独立完成课题的工作能力.

(2)对学生的知识面,掌握知识的深度,运用理论结合实际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运用水平,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进行考核.

2.要求

(1)要求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要求技术含量较高.

(2)设计或论文应该在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3)书面材料:框架及字数应符合规定

3.成绩评定

(1)一般采用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计分的方法.

(2)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的成绩给予评定.

4.评分标准

优秀: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熟练地综合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较高技术含量.

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严谨,结论合理,独立工作能力较强,科学作风严谨;毕业设计(论文)有一些独到之处,水平较高.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充分,符合技术用语要求,符号统一,编号齐全,书写工整.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正确,回答问题基本概念清楚,对主要问题回答正确,深入.

(2)良好:按期圆满完成任务书中规定的项目;能较好地运用所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并有一定的技术含量.立论正确,计算,分析,实验正确,结论合理;有一定的独立工作能为,科学作风好;设计〈论文〉有一定的水平.

文字材料条理清楚,通顺,论述正确,符合技术用语要求,书写工整.设计图纸完备,整洁,正确.

答辩时,思路清晰,论点基本正确,能正确地回答主要问题.

(3)及格:在指导教师的具体帮助下,能按期完成任务,独立工作能力较差且有一些小的疏忽和遗漏;能结合实际的某项具体项目的设计或对某具体课题进行有独立见解的论证,但技术含量不高.在运用理论和专业知识中,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论点,论据基本成立,计算,分析,实验基本正确.毕业设计(论文)基本符合要求.

文字材料通顺,但叙述不够恰当和清晰;词句,符号方面的问题较少i图纸质量不高,工作不够认真,个别错误明显.

答辩时,主要问题能答出,或经启发后能答出,回答问题较肤浅.

(5)不及格:任务书规定的项目未按期完成;或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未掌握.没有本人结合实际的具体设计内容或独立见解的论证,只是一些文件,资料内容的摘抄.毕业设计(论文)未达到最低要求.

文字材料不通顺,书写潦草,质量很差.图纸不全,或有原则性错误.

答辩时,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阐述不清,基本概念糊涂,对主要问题回答有错误,或回答不出.

对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要求

----论文内容符合任务书要求

1.对管理类论文要求: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是一定要有结合实际的本人独立论证的内容.

·要求论点明确,立论正确,论证准确,结论确切

·论证内容要求有调查研究,有统计数据,对统计数据要有分析,归纳,总结,

·根据总结得出结论.

·最后有例证说明

管理类论文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要领

增强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力量,达到概念明确,论证充分,条理分明,思路畅通,是写好毕业论文的关键.提高毕业论文行文的逻辑性,需把握以下几点:

(1)要思路畅通

写毕业论文时,思维必须具有清晰性,连贯性,周密性,条理性和规律性,才能构建起严谨,和谐的逻辑结构.

(2)要层次清晰,有条有理写毕业论文,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一层一层如何衔接,这一点和论文行文的逻辑性很有关系.

(3)要论证充分,以理服人,写毕业论文,最常用的方法是归纳论证,即用对事实的科学分析和叙述来证明观点,或用基本的史实,科学的调查,精确的数字来证明观点.

(4)毕业论文行文要注意思维和论述首尾一贯,明白确切.

(5)文字书写规范,语言准确,简洁.

2.对工程设计性论文要求:

·有设计地域的自然状况说明和介绍

·有原有通信网概况介绍及运行参数的说明

·有设计需求,业务预测

·有具体的设计方案

·有相应性能及参数设计和计算

·有完整的设计图纸

例如: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3.计算机类型题目论文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

·需求分析(含设计目标)

·总体方案设计(总体功能框图,软件平台的选择,运行模式等)

·数据库设计(需求分析,概念库设计,逻辑库设计,物理库设计,E-R图,数据流图,数据字典,数据库表结构及关系),

·模块软件设计(各模块的设计流程),

·系统运行与调试.

·附主要程序清单(与学生设计相关的部分,目的是检测是否是学生自己作的).

校园网,企业网等局域网设计

·功能需求

·对通信量的分析

·网络系统拓扑设计

·设备选型,配置

·软件配置

·子网及VLAN的划分

·IP地址规划

·接入Internet

·网络安全

例如:××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设计

1,开发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想

(1)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简介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用户需求

2,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

(1)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2)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3)系统开发环境简介

3,人事劳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具体实现

(1)数据库结构的实现

(2)应用程序对象的创建

(3)应用程序的主窗口

(4)菜单结构

(5)数据窗口对象的创建

(6)登录程序设计

(7)输入程序设计

(8)查询程序设计

(9)报表程序设计

4,总结

设计报告格式与书写要求

·设计报告应按统一格式装订成册,其顺序为:封面,任务书,指导教师评语,内容摘要(200~400字),目录,报告正文,图纸,测试数据及计算机程序清单.

·报告构思,书写要求是:逻辑性强,条理清楚;语言通顺简练,文字打印清楚;插图清晰准确;文字字数要求1万字以上例如:(1)A市本地SDH传输网设计方案

一,A市概况简介

二,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现状(或PDH传输网络现状)

1,A市本地网网络结构,交换局数量及位置,传输设备类型及容量

2,存在的问题及扩大SDH网的必要性(或建设SDH网的必要性)----需求及业务预测

三,A市电信局SDH传输网络结构设计方案

1,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2,设备简介

3,局间中继电路的计算与分配

4,局间中继距离的计算

四,SDH网络保护方式

1,SDH网络保护的基本原理

2,A市电信局SDH网网络保护方式的选择及具体设计

五,SDH网同步

1,同步网概念与结构

2,定时信号的传送方式

3,A市电信局SDH网络同步方式具体设计

六,方案论证,评估

(2)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一,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现状

1,A地区概况;人口,地形,发展情况

2,系统现状;现有基站,话务状况

3,现行网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①接通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②掉话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③拥塞率数据采集与分析

4,话务预测分析计算

二,A地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网络优化设计方案

1,优化网络拓扑图设计

2,硬件配置及参数的优化

3,基站勘测设计及安装

4,交换局容量及基站数量

5,传输线路的设计

三,网络性能及分析对比

1,优化前网络运行情况

2,数据采集与分析

3,拨打测试

四,网络优化方案评价

(3)A市无线市话系统无线侧网络规划设计

一,无线市话网络概述

1,A市通信网络发展情况

2,IPAS网络特点

二,A市本地电活网络现状

1,现有传输网络结构

2,传统无线网络规划

三,无线网络规划设计方案

1,A市自然概况介绍

2,总体话务预测计算

3,IPAS网络结构设计及说明

4,覆盖区域划分,基站数量预测计算

(l〉每个覆盖区话务预测计算

(2)基站容量频道设计

5,基站选址,计算覆盖区域内信号覆盖情况

6,寻呼区的划分

(1〉各个网关寻呼区的划分

(2〉各个基站控制器寻呼区的划分

7,网关及CSC的规划

(1)网关到CSC侧2M链路设计

(2)CSC到CS线路设计

四,基站同步规划

(4)A市GSM无线网络优化

一,GSM网络概述

二,A市GSM网络情况介绍

2.1网络结构

2.2网元配置

2.3现网突出问题表现

三,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及流程

3.1GSM网络优化工作分类

3.2交换网络优化流程

3.3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1无线网络优化流程

3.3.2无线网络优化流程的实际应用

四,网络优化的相关技术指标

4.1接通率

4.2掉话率

4.3话务量

4.4长途来话接通率

4.5拥塞率

4.6其它

五,无线网络优化设计及调整

5.1网络运行质量数据收集

5.2网络质量优化及参数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