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二оо年三月二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主要内容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九届十次全会、市第十次党代会以及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总结分析200*年农业农村工作形势,研究部署200*年农业农村工作。这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市委农办、市农业局、林业局、水利局、气象局五个单位的领导分别就各自职能工作进行了总结和部署,我完全赞同,请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我要强调的是,各县(市、区)、各单位在抓好面上工作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1-2个亮点,如翁源的花卉产业和林业体制改革等。我相信,只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真抓实干,200*年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下面,我仅从“三农”工作的宏观方面谈几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农业农村形势,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

200*年是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很不寻常、卓有成效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市政协的高度重视下,克服了超百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的影响,赢得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保持稳定的良好局面。据统计,全市农业增加值达*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3.4%;农民人均纯收入39**元,增长*.4%。农业农村的好形势,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也为改革发展稳定全局提供了重要支撑。

近几年,我市的农业农村形势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这几年中央制定的农村政策好。从2004年开始到现在,党中央和国务院每年都发了一个指导农业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和工作力度不断深化和加大,全市较好地贯彻和落实了国家政策,较充分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因此,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自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四年制定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党中央全面分析农业农村形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央的4个一号文件各有其主题和侧重点,既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支农政策体系,又有效地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当前我市农业农村确实出现了多年期盼、十分难得的好局面,但也面临着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农业基础不牢、农业装备落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农业农村仍然处于艰难爬坡阶段。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认识,把思想统一到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上来,坚定不移地按照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来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要坚持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丝毫不能动摇,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任务丝毫不能放松,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丝毫不能减弱,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丝毫不能松懈。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扎实工作,切实解决“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民稳定增收依然困难,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依然滞后”的突出问题。

二、全面把握农业农村深刻变化,以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科学指导农业农村工作

在中央加强“三农”工作新举措的推动、经济社会宏观环境新变化的带动和长期积蓄的内在力量的驱动下,农业农村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就总体而言,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突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业功能不断拓展,效用不断延伸,内涵更加丰富,显示出崭新的面貌、巨大的潜力、广阔的前景。农业不仅具有食物保障、原料供给和就业增效等经济功能,而且具有生态保护、观光休闲和文化传承等社会功能,农业对社会的影响更加深刻。农村经济结构深入调整,传统的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农村以农业为主的格局正在改变,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村二三产业等非农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比重不断上升,城乡工农互动融合不断加深,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更加广泛、更加重要的影响。

二是农村社会结构快速变动。随着农村劳动力上世纪80年代的“离土不离乡”就地转移和进入90年代以后的大规模跨区域流动这两次浪潮,农村人口结构急剧变化。农村常住人口中老人、儿童、妇女所占比例大幅上升,老龄人口比重高于城市,一些地方房屋空置率逐年提高,村庄“空心化”开始显现。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组织形式趋于多元。农村分工分业不断细化深化,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日渐减少,越来越多的农户具有兼业特征;农村非公经济组织快速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组织大量产生。随着“农业四税”全面取消,乡村治理方式发生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开始转变,工作方式开始调整,更加需要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村民自治制度更加健全,村务公开得到普遍实行,期盼农村经济社会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三是农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得到解放,观念得到更新,视野得到拓宽,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日益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发展致富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普遍提高。农民要求平等参与发展进程、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渴望不断增加收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过上宽裕生活;农民要求更多地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更加注重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农业农村的这些深刻变化,说明当前和今后农业农村工作的压力与潜力更大,目标与要求更高,责任与任务更重。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这个大趋势、大环境、大变化,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以长远眼光谋划农

村发展,以全局意识统筹农村发展,以科学态度抓好农村发展,因势利导建设现代农业,顺势而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抓住重点,以建设现代农业为着力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年是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和市党代会精神的第一年。做好今年农业农村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意义十分重大。年初,中央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第4个一号文件的主题,进一步指明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根据有关要求,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增加值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为此,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突出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首先要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实现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推进现代农业的“排头兵”。要继续落实好农业部《关于鼓励和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和我市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的有关规定,县(市、区)要集中财力和创造条件支持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着力引进国内外知名产业化龙头企业。同时,要在产业化基地建设上实现突破。突出抓好农业七大主导产业的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建立优势产业带和产业群。要加快发展“一村一品”,着力培育品牌产业和产品。要加快农业现代化示范园区发展,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项目向园区集聚,尤其要在产业化服务建设上实现突破。要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抓好市级30家农业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点。要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要加快新型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

(二)要突出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新农村,重心在基层,发展靠基础。要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构筑建设新农村的环境基础。重点加强农村规划、农田水利、农村公路、农网改造等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扎实推进森林生态市建设,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加强水利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省人大“基本农田水利建设、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机电排灌、水库移民”四个议案的实施;加快推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建设,重点抓好乐昌峡和湾头水利枢纽工程以及市区防洪堤二期工程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早日建成;加快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建设,逐步解决我市110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年内新建沼气池4万个;加强气象“三网一系统”建设,不断提高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能力。要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扶持200*年重建家园新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统筹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统筹考虑城乡公共资源分配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要把财政新增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重点投向农村。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基础。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加强农民培训,既要提高农民种养水平,又要提高农民外出务工就业能力,年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万人。

(三)要突出加强乡村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对文化服务的需求愈来愈强烈,对文化消费水平的要求也愈来愈来高。当前,农村文化娱乐生活缺乏,农村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必须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当务之急是要加强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建设文化、娱乐、健身设施和活动场所,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着眼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进一步加大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加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确保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紧密结合农民群众致富需求,鼓励文化机构提供更多的农村文化产品,普及推广农民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的通俗读物。发动农民群众采取自编自演、自娱自乐的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中的新人新事。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破除迷信,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

(四)要突出促进农村和谐发展。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发展社会事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支持力度。继续搞好开发式扶贫,实行整村推进扶贫方式,分户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扶贫措施,提高扶贫开发成效。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五保户等弱势群体,继续扶持完成农村五保户危房改造。进一步完善农民外出就业的制度保障,做好农民工就业的公共服务工作,加快解决农民工的子女上学、工伤、医疗和养老保障等问题。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深入开展平安农村建设,建立农村应急管理机制,保持农村

安定有序。

四、加强领导,以扎实有力的措施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加强“三农”工作,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着力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着力营造建设新农村的和谐氛围。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用主要精力来抓农业农村工作,对于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协调研究。在制定发展规划、安排资金投入和研究重大政策时,自觉地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优先的位置考虑。分管领导要全身心地扑在“三农”工作上,尤其是县(市、区)和乡镇两级领导,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农业农村工作上,紧紧围绕农民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急、所需,深入基层,搞好指导协调和督促落实工作,及时解决农业农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全市各涉农部门要科学制定全市农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行业规划,做好综合协调工作,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为契机,明确服务“三农”的职责,调整工作思路和力量配置,把服务职能延伸到农村,不断提高服务“三农”的水平,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保护“三农”的浓厚氛围,为农村小康建设和农民致富多做实事、多下力气、多创实效。

(二)深化改革,求真创新,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措施。一是继续推进农村综合体制改革,正确处理精简机构与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关系,妥善安置分流人员,确保农村基层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理顺县乡财政财权事权关系,增强基层财政实力。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完善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长效机制。扎实推进林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统筹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等改革。二是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支农惠农的各项政策。对中央和省的支农政策,我们要研究透、争取够、使用足、配套好。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和支持。各级财政要按中央的要求,增加预算内支农资金。涉农部门要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金融部门要改善服务,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投入。要加大各项支农资金的整合力度,以规划整合项目,以项目整合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注意总结和推广“一事一议”办公益事业的好经验,鼓励农民筹资投劳、热情参与投身新农村建设。

(三)改进作风,努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和能力。200*年是“效益年”,各级各部门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切实为“三农”服务。要切实加强涉农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责任感,将服务农业、服务农村、服务农民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乡镇干部绝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抓农业税费的收缴上。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基层干部也从催粮收款中解脱出来,为基层干部、基层政府重塑形象创造了条件。现在的问题是,要针对农村实际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目前关键是要把各项支农资金和惠农政策用好、用活,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行政和社会监督,确保农民群众得到实惠。要切实转变作风,努力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和农民致富多办实事,促进和谐韶关建设。

同志们,200*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同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各项任务,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召开!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科学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科学生活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

领导科学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