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商局发展基层监管汇报

工商局发展基层监管汇报

近年来,*市局按照国家总局“四个转变”的要求,突出重点、创新手段、改革模式,持续深入推进基层基础监管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突出监管重点,促进职能到位。

工商监管千头万绪,但基层长期以来流传着一句话:“无照经营监管最难,食品安全监管最怕。”这几年,*市局从“最难最怕”的工作入手,着力打开基础监管新局面。一是无照经营监管建立了全员参与的治理机制。从工商监管“社会化”入手,着力构建“政府领导、工商牵头、部门协同、职责清晰、分工明确”的综合治理机制。市局制定并落实了“主动向政府汇报、部门联席会议、监管责任督查、定期专项整治”等六项制度,至少每半年一次定期向政府汇报无照经营整治工作,反映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争取政府重视和支持。全市县级以上政府都下发文件,成立了无照整治领导小组,由分管县(市、区)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组员,将无照整治工作整体上升为政府行为。海盐、桐乡等地县(市)政府还将无照整治工作列入对乡镇(街道)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将大量由于前置审批和其他部门原因造成的无照整治责任落实到相应部门,由工商牵头进行考核,开了全省之先河,取得良好效果。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卫生、环保、安检、消防、文化等部门按照前置审批事项,分段负责,各司其职,减少了推诿扯皮现象,改变了工商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形成了治理合力。海宁市局与电力部门合作,加强对无照经营和违法用电的协查监管,经营户申请用电需凭工商营业执照,无照经营将实行断电处理,目前该市已有上百家小企业主动到工商部门办理营业执照。今年以来,*市局将黑网吧列为无照整治工作的重点,充分运用已有的综合治理机制,与文化、公安、通信等部门协作,通过建立流量异常监测、黑名单等制度,加强对黑网吧的整治,也取得了良好效果。二是食品安全监管实现了首尾衔接的全程监控。食品安全是一条高压线,也是行政问责的风险区。这几年,*市局按照全省“三网”建设部署,坚持一年一个脚印,持续推进、持续创新,着力加强“批发市场——食品配送——食品经营户”整个流通环节的全程监控。坚持关口前移,强化源头管理,在全市所有食品、副食品批发市场和县以上中心农贸市场副食品交易区实行了商品准入制度,在*%的总、总经销、批发户中实行了进货、销货凭证“一票通”管理,入市食品有效过滤,能追根溯源。运用价值规律,完善配送体系,引导优质批发企业在全市建立了*个配送中心,与农村放心店、农村二级批发商、教育系统、供销系统形成配送网络,建立起扇形对接的城乡物流“高架”,放心店食品配送率保持了*%。加强资质清理,净化销售末端,结合“十小”行业整治和食品流通许可证发放工作,对全市小食杂店进行了全面清理,依法将*家不符合条件的小食杂店驱逐出市,督促*户小食杂店建立了台账制度。同时加快放心店向校园、社区、景区延伸,并实行星级评定、分级管理,使全市*家放心店生命力更加持久、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对低资质食品经营者形成了挤出效应,净化了食品经营环境。

无照经营、食品安全两大监管难题、重点的有效突破,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基层监管力量,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新兴领域的监管。这两年,全市工商系统在治理商业贿赂、打击非法传销、加强网络监管、破除市场垄断等重点领域都取得较大突破,这与基础监管工作做得比较扎实是分不开的。

二、创新监管手段,提升行政能力。

时代在发展,工商要创新。这两年,*市局在基层基础监管中逐步引入信息技术、深化信用监管,实现了监管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转变。一是开发协作平台,加强无照联合监管。去年以来,*市局在*进行试点,开发了无证无照销号系统。基层工商所将巡查中发现的无照信息及时录入该系统并传递给业务科室,业务科室确定处理方式和最后期限,属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由工商所负责处理并反馈结果,涉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进入抄告流程,移交其他部门处理。该系统的应用,实现了无照经营信息实时显示和跟踪处理,同时更加明确了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增强了无照整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分局设计开发了社区无照监管信息平台,社区干部可以登陆平台录入辖区无照经营情况,工商责任区干部通过该平台能全面、准确掌握社区无照经营情况,减少了监管盲点。工商对社区所反映的无照经营户检查结果、处理情况等信息都及时在该平台上公布,体现了“阳光执法”的内涵。二是建立综合管理系统,创新食品监管手段。*市局以经济户口综合监管系统为基础,自*年以来开发应用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综合管理系统。通过建立流通领域食品动态数据库,实时掌握辖区食品信息,跟踪监控食品流转动向,对问题食品实行黑名单管理。依托该系统,工商部门可以对下指令,在全市工商系统布置清查任务;对外消费预警,要求食品经营主体进行自查并限制问题食品销售,提高了食品安全监管的精确度和时效性。借鉴食品安全综合管理系统的成功经验,*市局于去年又联合电子商务企建立了“都市先锋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实行“电子商务配送”和“工商网上远程监管”两网合一,目前依托该平台参与食品配送的企业有*多家,配送的食品达*多种,辐射“放心店”和其他食杂店近*家。此项工作引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已将其纳入全市信息化普及村建设范围,并授权工商牵头开展农村电子超市(放心店)组织推广工作。三是深化信用监管,增强预警防范能力。这几年,*市局充分用好政府授权,逐步完善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持续推进了行业信用分类监管,增强了全市系统基层基础监管的预警防范能力。全市企业信用交互平台初步建成,已纳入银行、税务、劳动、质监、环保等*个部门信用信息*多万条,成为全市企业信用信息的交互中心和共享中心。依托这个平台,全市工商系统在*多个行业开展了信用分类监管。*分局对市区房地产中介行业实行信用监管,定期信用“红黑榜”,让无照中介难以生存而自动消失,a级以上中介企业比例由之前的*%上升到目前的*%。*市局在*旅游景区实行信用监管后,一些经营户由于销售假冒伪劣旅游食品被公开曝光,生意大受影响,主动到工商部门咨询如何提升信用等级。*分局在*青鱼干行业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将合同履约率、食品检测合格率等指标纳入信用评价的范畴,全面规范养殖、生产、销售三个环节,从源头上拧紧了食品安全的阀门。

三、改革监管模式,激发系统潜力。

系统的根基在基层,监管任务最终也要落实到基层。针对基层工商所任务繁重、综合监管等特点,*市局提出了改革县局对基层所的岗位目标考核、改革基层所监管模式、改进责任区干部工作方式“三改”要求,在基层工商所全面推行责任区监管。*年以来,一年一个重点,一年一项活动,通过举办责任区监管运动会、开展示范(优秀)责任区竞赛评比、出台责任区监管工作考核办法等措施,持续推进,确保责任区监管工作目标的实现。一是改革了县局对基层所的岗位目标考核。市局重新梳理了基层所考核项目,科学设定考核模块,逐步建立起“任务清晰、层次简化、重点突出、注重实效”的基层岗位目标考核体系。二是改革了基层所的监管模式。以“打破条线、建区包干”为思路,初步形成了“监管区域划分好、监管人员配置好、监管机制运行好、监管软件应用好、监管职能履行好”的基层工商所监管模式,适应了促进基层监管职能履行到位的需要。三是改进了责任区干部工作方式。为进一步落实责任区监管问责制,适应责任区属地综合监管的需要,*提出了“发现、掌握、反馈、处理”责任区干部工作方式改进的要求,并通过每季一次市县二级的责任区监管工作的实地督促检查,确保工作方式的改进、工作职责的明确、工作职能的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