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二

经济社会发展报告二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稳健

初步核算,全区实现生产总值4801.98亿元,增长13.5%,同比提高0.3个百分点,增幅为1995年以来最高。自2002年以来,经济增速连续五年超过10%。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人民币,达到10240元。财政收入完成568.08亿元,增长19.5%。

(二)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48.0亿元,增长7.1%;农业增加值达到1031.93亿元,增长6.5%。粮食总产量1539万吨,增产23万吨。全区年产值超过500万元的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发展到765家,带动农户300多万户。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3370家。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初见成效。

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595.83亿元,增长20.1%,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3.2%,提高2.2个百分点,升幅为近10年来最快,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6%。制糖、汽车、冶金、电力、化工、建材及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持续发挥重要拉动作用。年主营收入超30亿元的强优企业发展到13家,其中柳钢集团突破2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88.1亿元,增长38.3%,增幅提高27个百分点。

全社会货运量增长10.3%,邮电业务总量增长18.4%,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4%,房地产增加值增长11%,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3%。第三产业增加值1887.82亿元,增长12.1%。

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22.4∶37.1∶40.5调整为21.5∶39.2∶39.3,二产比重上升2.1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50%。城镇化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

(三)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重点建设继续加强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6.03亿元,增长2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全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95.13亿元,增长31.1%,其中基建投资1170.11亿元,增长29.9%;技改投资372.28亿元,增长35.5%;房地产投资369.98亿元,增长29%。在城镇投资中,工业投资824.23亿元,增长46%;基础设施投资792.40亿元,增长23.1%;民间投资1026.25亿元,增长50.4%;企事业自筹资金769.39亿元,增长43.9%。

金桂林浆纸一体化一期等93个自治区统筹推进的重大项目实现新开工,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工程启动建设;148个市级层面统筹推进的重点项目实现新开工。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一期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亿元,占总工程量的96%,二期26个实施项目全面建设。龙滩水电站下闸蓄水,洛湛铁路广西段等续建重大项目进度加快,百色水利枢纽等37项投产或部分投产。全年有12个重大项目获国家核准批复。防城港企沙钢铁、北海林浆纸、防城港白龙核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四)开放合作步伐加快,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和第三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成功举办。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全面展开,并被列为国家“十一五”西部大开发率先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为重点的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得到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东盟国家的广泛认同。全年区外境内到位资金615.42亿元,增长48.5%;实际利用外资7.67亿美元,增长20%,其中直接利用外资5.03亿美元,增长33%。外贸进出口总额66.74亿美元,增长28.8%,其中出口35.99亿美元,增长25.1%。对东盟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8.27亿美元,增长49.1%。

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和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推进;631万农村公办中小学校学生免交学杂费。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推进,自治区农垦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清理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工作深入开展。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政府投资代建制试点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小学教材、成品油及煤电价格联动等价格改革取得新成效。财税、劳动和社会保障、土地、粮食流通、交通、水利以及社会领域改革扎实推进。

(五)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加快推进,“人才小高地”建设成效明显。全区所有县市区全部通过自治区“两基”评估验收,“两基”攻坚任务提前一年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由上年的15个扩大到40个。1.6万个5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全面完成。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人口自然增长率8.34%。,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全区接待入境旅游者167.64万人次,增长14.8%;国内旅游者7399.7万人次,增长14%;旅游总收入达到366.2亿元,增长20.3%。其他各项社会事业都取得了新成绩。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7.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63万人。城镇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城镇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均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城市居民享受最低保障58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99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2771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0.8亿元,增长14.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3%。新解决10万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减少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43万人;重建水毁民房3.1万户。自治区为民办八件实事全面完成。

(六)节能环保工作加强,生态建设力度加大

全区“十一五”单位生产总值节能降耗目标和重点企业节能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市各有关部门和企业,并签订责任书。治理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取得成效,重点污染源治理得到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开展。我区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16家企业累计节约能源50万吨标准煤以上,超额完成国家任务。主要河流水质状况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达标。

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抗灾能力不强;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偏少,持续增收难度大。二是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市场需求约束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工业保持快速增长难度大。三是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难度大。四是出口贸易方式单一,出口商品结构层次低,竞争力不强,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规模难度大。五是运用市场手段筹资建设的办法仍较少,项目前期工作滞后,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和项目建设持续性难度大。六是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社会保障能力较弱,扶贫开发任务还较艰巨。此外,经济社会发展还有不确定和难以预见的因素。

二、*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具体到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切实做到“六个坚持”:一是坚持强基础、推两化,就是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我区加快发展的主导方向和核心战略,不断增强工业对发展的主导作用、城市对发展的带动作用。二是坚持增投入、保重点,就是要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扩大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后劲。三是坚持降消耗、提效益,就是要以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为重要抓手,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提高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四是坚持抓改革、促开放,就是要深化各项改革,努力构筑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保障,抢抓机遇,深化开放合作,着力构建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新格局,不断拓展发展空间。五是坚持兴科教、求创新,就是要深入实施科教兴桂和人才强桂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和整体竞争力。六是坚持重民生、建和谐,就是要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为着力点,加强社会建设,改善人民生活,优化发展环境,保持社会安定。

根据全区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提出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建议: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2%,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财政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2%;外贸进出口增长13%,其中出口增长11%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3%以内;城镇新增就业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6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以内。

三、*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工业化城镇化。

1.加快工业发展,巩固工业主导地位。按照加强基础产业、壮大优势产业、打造支柱产业的要求,加快振兴产业。全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好于上年;工业投资完成1000亿元以上。(1)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新开工建设百色铝加工及配套、来宾铝板带及原铝配套、柳钢冷轧板带、柳柴动力发动机、玉柴柴油机滤清器、北海林浆纸一体化、华劲纸业竹浆纸一体化一期、柳州明惠生物质能源产业开发、贺州金源稀土试验性开采及应用、梧州联溢氯碱化工、贵港芭田公司复合肥、扶绥东亚糖业精炼糖、防城港益海大豆浓缩蛋白生产加工、玉林燕京啤酒生产线扩建、来宾一品鲜生物科技、梧州春燕纺织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2)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实施柳特汽车提升配套件生产能力、昊华南方(桂林)橡胶公司搬迁及产品改造提升、南丹南方冶炼锌铟技改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完成技改投资400亿元以上。(3)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着力抓好一批重点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选择若干基础条件较好的工业园区,有针对性地吸引国内外大集团大公司,促进园区规划设计、建设开发、招商引资、管理运营一体化。(4)培育壮大强优企业。重点在矿产冶炼、农产品加工、汽车、钢铁、工程机械、医药、海洋、建材、林业、化工等行业,培育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国内外市场有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力争新创一批中国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以及广西名牌产品、著名商标。(5)进一步完善产业布局。抓紧柳州等老工业基地改造提升,加快推进南北钦防沿海重化工业布局和桂林高新工业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百色、河池资源型工业基地建设和培育发展接续产业,加强来宾、崇左糖业及锰工业深加工基地建设,加快形成梧州、贺州、玉林、贵港承接东部转移产业基地,促进“一轴两廊”工业发展格局的形成。

2.加快推进城镇发展。着力抓好中心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和一批地级市及县城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给水系统扩改等项目,重点开工柳州外环路、百色拉域大桥、防城港污水处理厂一期、河池污水处理厂一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县城以上增加日供水40万立方米,污水集中处理能力15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36.5%提高到46%。抓紧做好城镇和乡村规划编制工作。深入持久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

3.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交通运输、金融、商贸、信息、会展、社区服务等服务业。加快推进一批大型物流园区和沿海沿边内外贸一体化专业市场项目建设,重点开工玉柴南宁国际物流中心、柳州生产资料物流中心一期、梧州同舟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贵港国家储备糖库等项目。大力推进旅游强省建设。

4.加强工业化城镇化支撑保障能力建设。加快建设连通东盟国家和周边省份、区内重大产业基地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新开工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力争500公里,建成通车300公里,重点开工湘桂铁路(广西段)扩能改造、田东至德保铁路,岑溪至筋竹、百色至隆林、桂林至兴安、阳朔至鹿寨高速公路,铁山港商贸码头,南宁机场飞行区扩建、河池民用机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强电源及电网项目建设。开工装机容量规模60万千瓦,新增装机600万千瓦,到年底拥有发电装机规模达1900万千瓦。加快推进运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继续抓好桂林、柳州、南宁三个国家信息化试点城市建设。

(二)着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促进新农村建设

1.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继续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农业投入。粮食播种面积50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1550万吨。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建设农业基础科研设施,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继续实施种养业良种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以及旱作农业和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行业协会,推进区域性大型综合农产品批发市场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推广农业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快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工程。

2.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民合理扩大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发展畜牧、水产养殖业。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3.继续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水利方面,重点完成一批重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防渗加固干支渠道800公里,新增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00万亩。道路方面,重点建设通乡油路3340公里,通村公路3500公里,到年底基本实现全区民族乡通油路。能源方面,重点建设农村沼气池20万座;农村中小水电新增装机30万千瓦,启动实施无电村屯通电工程建设,新解决无电村屯通电农户4.5万户。教育方面,继续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启动农村初中改造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中小学校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卫生方面,改善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础设施。人口和计生方面,加强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文化方面,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民族生态博物馆建设工程、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以及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同时,继续搞好以工代赈工作和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支持国定贫困县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和较少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

4.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大力扶持县域工业集中区发展,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向县城和重点镇集聚。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培育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三)着力扩大投资规模,促进重大项目建设

1.更多地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1)积极争取银行扩大贷款投放。一是加快构建有效的金融支持体系。整合区内城市商业银行资源,抓紧组建区域性商业银行。吸引更多国内金融机构和外资银行在广西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二是进一步加强政银、银企合作。坚持定期举行投资项目推介会,支持银行早期介入项目前期工作,协调、协助业主落实承贷主体、担保等贷款条件。三是加快推进重点行业和优质企业整合,通过组建集团公司,接受银行大额贷款扶持。四是抓紧落实已列入国家开发银行政府信用贷款项目的用款工作。(2)大力促进资本市场融资。一是积极推动农垦糖业、南宁水务集团、柳钢集团、同济医药集团、广西三环企业集团实现境内外市场发行上市,继续做好已进入辅导期的桂林广陆、桂林三金等企业上市推进工作。二是做好南化集团、阳光股份、桂林旅游等已上市企业定向增发工作。三是抓好柳州城投公司企业债券发行方案申报工作,在基础设施、电力、资源开发等行业再选取一批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入债券发行额度申报程序。(3)大力培育和引进投资主体。一是构建新型投融资主体。加快在重点领域成立以行业投融资为基础的专业化投资公司或跨领域的综合性投资公司,积极推动组建中外合资投资公司。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在我区进行产业投资基金试点。三是积极吸引和扩大社会投资,建立公共公用产品的合理投资补偿机制,采取政府特许经营、出让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股权或经营权等多种方式,盘活政府投资存量。(4)努力争取国家资金。按照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围绕加强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基础教育和公共卫生、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结构调整,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5)积极整合政府性投资资金。有效使用地方财政预算内投资和各类专项建设资金,形成合力,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办好自治区确定的大事。

2.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1)继续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新开工。初步计划,今年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新开工重大项目86项,其中实施项目71项,备选项目15项,总投资规模1387亿元,年度投资155亿元。市级层面新开工重大项目160项,总投资275亿元,年度投资60亿元。进一步完善项目选择、滚动、责任、激励工作机制,出台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新开工考核奖励办法。强化重大项目土地使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建立新开工重大项目管理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土地、林业、信贷、环评、节能、规划、技术、安全、项目核准或备案等各环节的协调,为项目开工创造良好条件。(2)加快在建重大项目建设进度。自治区层面和市级层面续建重大项目共589项,年度投资460亿元,其中自治区层面投产或部分投产项目48项。加强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解决项目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业主努力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确保一批重大项目按计划竣工投产。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稽察,确保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安全。(3)全面启动自治区50周年大庆项目建设。按照大部分项目必须在2008年大庆前建成使用的要求,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8.75亿元,其中民心工程18类项目完成投资15.4亿元;重大公益项目完成投资3.35亿元。

3.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强项目储备。充分调动业主主动开展前期工作的积极性,加强项目论证,加大汇报衔接力度,加快落实建设条件,力争一批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储备制度,继续在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建设以及能源、水利、生态环保、节能降耗、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超前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抓紧开展前期研究。

(四)着力推进多区域合作,促进全方位对外开放

1.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加快沿海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完成一期会战收尾,加快推进二期项目建设,加快二期备选项目前期工作。积极推进港口后方集疏运体系以及南宁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抓紧企沙工业区、钦州港工业区、铁山港工业区、南宁区域性物流商贸基地和海关特殊监管区规划建设,加快中石油钦州千万吨炼油工程、金桂林浆纸一体化一期等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快防城港企沙钢铁、防城港白龙核电、北海炼油厂异地扩能改造、沿海化工、沿海修造船等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动南北钦防城市群建设。实施加快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全面开放开发若干政策意见。编制完成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系列发展规划。抓紧研究提出北部湾(广西)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积极申报列入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尽快挂牌运营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抓紧启动北部湾发展银行策划组建工作,积极探索并努力争取建立北部湾产业投资基金。

2.加强与东盟务实合作。继续举全区之力办好第四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研究制订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行动计划,力争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取得突破。认真筹备和办好第二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加快推进中越共同构建“两廊一圈”进程。启动研究广西与印尼产业合作及重大项目合作工作。抓紧开展我区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相关工作。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工业园区和国际商贸区、北海出口加工区、中越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外向型园区建设,抓紧建立中国-东盟青少年培养基地。

3.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和利用外资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发展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深化两广合作,推进与西南各省市经济协作,积极拓展与江苏、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的经贸合作,积极主动地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推进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继续规划和储备一批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切实做好重大外资项目的协调、跟踪和服务工作。争取一批新项目列入国家借用国外贷款规划。

4.扩大对外贸易,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鼓励机电产品、高技术产品,特别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扩大出口。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施电子口岸和“大通关”工程。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境外投资。

(五)着力深化各项改革,促进体制机制创新

1.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快和规范推进企业国有产权改革。大力推进政企分开、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规范推进企业关闭破产。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制度。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系。

2.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依法行政和科学管理机制。积极开展行政效能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效能及增强政府执行力、公信力。全面推进政资、政企、政事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推进政府职责、机构和编制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定化。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政府决策机制。重点推进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试点。

3.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调整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和核准权限,完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加快政府投资管理办法、自治区本级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管理暂行办法、重大建设项目稽察办法等的立法进度,扩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试点范围。

4.加快推进价格改革。突出深化电价改革,合理确定我区总体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水平。尽快出台适当降低富余电量销售价格方案,合理制定龙滩水电站投产后下游电厂新增电量上网电价。大力推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抓紧研究大用户直购电试点和建立局部专用电网方案。继续深化成品油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合理制定和调整政府定价目录药品价格,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对收费公路试行货车计重收费改革。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成本监审。

5.加快健全促进全民创业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放宽民营资本准入的投资领域。加快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和信用制度。积极开展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一条龙”服务。坚决整治各种乱收费等违法行为。

6.切实抓好其他领域改革。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启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抓好财税体制改革,加快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体制改革,深化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稳步推进供销合作社、土地、涉外经济体制、现代市场体系、市政公用事业等其他各项改革。

7.完善统筹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自治区改革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强化重要改革的跟踪督查。

(六)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1.加快推进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深入推进和全面完成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重点抓好制糖、木薯深加工、现代中药、有色金属等行业核心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配套技术,以及先进的节能和环保技术攻关。完善创新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建设。继续支持桂林、南宁、柳州、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科技园区加快发展,开工建设柳州(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加快实施一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切实落实国家和自治区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积极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对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技术引进的引导和支持。加强创新人才培养,着力抓好“人才小高地”建设。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学普及工作,加快推进广西科技馆新馆建设。

2.强化节能减排工作,扎实推进生态广西建设。切实落实和严格执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能减排工作,重点抓好华润水泥(贵港)余热发电、台泥(贵港)水泥生产线及余热发电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全年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5%,重点耗能企业节能量25.7万吨标煤。建立固定资产投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严格执行环评制度。组织开展规划环评试点工作。继续抓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防护林、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工程,以及重点江河、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污染源治理、环境安全监控体系等一批环保项目建设,重点开工世行贷款广西新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南宁凤凰纸业环保技术改进工程、亚行贷款南宁城市环境改善工程、来宾垃圾焚烧发电厂等一批重大项目。

3.严格建设用地管理,节约集约用地。认真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统筹安排好建设用地,加大存量土地盘活力度。继续推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进一步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同时,做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

4.完善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和补偿机制。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排污、垃圾处理等环保收费的改革,适当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并扩大征收范围,加大污水处理费征收力度,建立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提高用水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的水价机制。

(七)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1.巩固教育优先地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落实,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着力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阶段上学难问题。重点支持面向农村学生的中等职业教育,加强重点高职学校建设。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和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继续实施一批高等院校新校区建设工程,重点开工鹿山学院二期、桂林市交通技工学校扩建、钦州学院扩建、南宁师专专升本崇左校区一期等一批重点项目。高等院校计划招收本专科生14.6万人。

2.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步伐,新增27个新农合试点县,以县为单位新农合覆盖率由36.7%提高到61.5%。加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开工建设广西妇女儿童医院。

3.大力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着力抓好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城市重大文化设施以及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快推进广西民族博物馆建设,积极推进广西文化艺术中心前期工作。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开工建设广西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第十一届全区运动会。

4.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重点促进“零就业家庭”成员和“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统筹做好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失地农民就业的指导和服务。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进一步完善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的机制和办法,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5.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医疗工伤保障体系及政策,逐步建立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建立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切实落实军烈属优抚政策。继续完善农村“五保户”供养制度。全年城镇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30.6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222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335万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0万人,农村特困群众纳入低保94万人,供养农村五保对象38万人。

6.切实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综合治理。严格控制政策外生育。抓好基层计划生育服务设施工程建设。切实做好老龄工作。

7.完善社会管理。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健全城乡社区管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抓好基层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和禁毒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监狱布局调整。认真解决土地征用、库区移民、环境污染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视并着力解决安置归难侨农林场面临的突出问题。加强应急机制建设。积极支持驻桂部队和国防建设。

8.继续加强扶贫工作。全面启动第二批1165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力争新解决1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减少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50万人。切实做好库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继续推进兴边富民行动。

9.认真抓好为民办十件实事。开展大石山区五县(都安、大化、马山、天等、隆安)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建立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健全五保户供养制度,实施农村特困农户茅草房改造工程,加大对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子女资助力度,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新建20万户沼气池,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设立艾滋病防治事业基金。

(八)着力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促进又好又快发展

1.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强政策研究,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鼓励发展的重点,因势利导,用好用足国家鼓励发展的政策,不断提高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加快自我发展的能力。

2.搞好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及时分解落实年度节能降耗、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加快建立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加强对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检查和经济运行的监测预测。加强煤电油运衔接。

3.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合理调整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着力提高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强城镇商贸设施建设,促进完善农村流通网络。完善廉租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大力培育消费热点,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促进和引导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深入开展市场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活动。

4.稳定市场物价水平。继续执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进一步完善蔗糖价格联动政策,落实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的政策措施。适时适度疏导价格矛盾,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农资、燃料、主要工业品以及重要居民消费品价格的监控,进一步完善价格异常波动应急机制。大力整治教育、医疗、农民建房、进城务工、就业培训以及影响低收入群体生活的价格和收费问题。加强价格监督检查。

5.强化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建立年度规划执行情况评估报告制度。继续做好专项规划编制。开展主体功能区划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做好重点领域、重大产业、重大项目等的规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