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质检调研情况总结

质检调研情况总结

200*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国质检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依法行政、严格把关”为己任,以“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目标,全面履行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两大职能,经受了一系列考验,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加快了质检事业的发展步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贡献。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打好食品安全攻坚战。根据国务院的规定,质检部门从200*年1月1日起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安全监管的职能。在开展普查、摸清底数的基础上,质检系统主要采取了五项措施。一是全面实行食品生产加工市场准入制度。已对28大类370种食品实施市场准入,占食品总数的70%(还有155种食品将在200*年全部实施)。获得市场准入的食品生产企业共52713家,清理无证生产企业有31744家。二是以巡查、回访、监督抽查、执法检查等监管手段,加强对生产企业的监管,实现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早发现、早控制和早处理。三是重点整治小作坊,采取集中整治、关停并转,联合经营、集中检验,帮扶引导、促进发展的措施,规范小作坊的生产经营秩序。四是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2005年全国共查处无证生产及违法生产食品案件6000多件,端掉食品黑窝点327个,查处假冒伪劣货值金额4.1亿元。五是按照“统一管理、分类监督、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总体要求,建立了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目标明确、任务清楚、措施具体、责任到人。

针对一些国家的动植物疫病疫情,国家质检总局高度重视进口食品安全问题。一是严格市场准入。对出口国的兽医服务、残留监控、动物疫情等状况进行评估;商签双边检验检疫要求和卫生条件议定书,对进口企业实行注册登记和进口检疫审批。二是严格检验检疫。200*年共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2474批(同比增长3.0%),对不合格进口食品实施严格退货、销毁、无害化等处理。三是实施重点监控。200*年质检部门对肉类、水产品和奶制品等实施了重点监控,共从美、韩、泰的产品中检出大肠杆菌0157、呋喃、镉等近100批,暂停了国外22个肉类生产企业对华出口。及时实施风险预警,严厉打击非法进口食品的行为,共对13个国家了食品进口禁令。

(二)坚持从源头抓质量。质检部门不断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名牌产品评价、免检和出口产品免验、原产地域保护等评价机制,提高了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取得显著成效,全国开展质量兴市的市县达到900个,海南在全省开展了质量兴省活动,辽宁省也准备在全省开展质量振兴活动。200*年被评为中国名牌的925个产品,创造出11229亿元产值,起到了明显示范效应;96大类产品、2500家企业的免检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地理标志即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工作为服务“三农”做出重大贡献,受保护的450多个产品产值达300多亿元;实施缺陷汽车召回制度,有21家汽车制造厂家进行了32次主动召回,涉及车型36种,召回车辆34万多辆。认证认可工作不断开拓新领域,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稳步推进。建立企业质量档案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已在江西、山东等省进行了试点。

(三)促进对外贸易发展。质检总局采取了三管齐下的办法。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出口机电产品和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监管,加强出口产品的认证工作。通过大力推行检验检疫大通关,缩短通关时间,减轻企业负担,便利企业出口。二是严格进口商品的检验检疫。通过对进口敏感产品设置不同准入门槛、严格标准等措施,限制进口产品的品种和数量,保护国内重点、敏感产业,配合我国经济、外交大局。三是积极对外交涉,妥善解决贸易磨擦中有关检验检疫的问题,努力为出口企业创造好的环境和条件。200*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质量明显提高,玉米、水果出口增加;同时克服禽流感疫情的影响,保持冰鲜禽肉供港澳、熟制禽肉出口的较好势头。熟制食品对美国出口的商谈也已进入最后阶段,有望实现突破。

(四)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在总结抗击非典等突发事件经验的基础上,质检部门形成和完善了一整套应急机制。200*年,苏丹红、甲醛啤酒、孔雀石绿、猪链球菌、孔雀石绿、PVC保鲜膜、雀巢奶粉碘超标、光明奶、输韩泡菜等突发事件一个接一个。质检部门根据已有预案,快速反应,措施有力,妥善应对,监管有效,经受住了考验。比如,国内媒体炒作的甲醛啤酒事件,引起日韩等国采取限制措施。质检总局及时检测并公布我国产啤酒中甲醛含量符合安全标准,促使日韩官方很快承认中国产啤酒是安全的。

需要特别提及的是防控禽流感,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国务院和全国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指挥部的指导下,质检总局作为监管检疫组的牵头单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要求,与各有关部门一起,认真开展工作:一是认真配合有关部门对疫区的封锁,严防疫区的禽类及其产品运出封锁区;二是加强市场和加工企业的监督管理,严防不合格和病死家禽流入市场和加工环节;三是开展以农资和防控物资为重点内容的检查整顿活动,严防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等扰乱市场秩序和造谣惑众等社会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四是加强对禽类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严防检疫不合格禽类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五是停止疫区禽类及其产品的出口和加强非疫区出口产品的监管,严防疫情的传出;六是确保交通运输畅通,严防疫情通过运输工具等途径蔓延扩散。同时,各级质检机构落实扶持政策,免除出口禽类及其产品的检验检疫费用,利用技术、信息、人才优势,帮助企业出口。由于严格管理,我国1000多家出口禽类养殖场、加工厂没有发生禽流感疫情,供应港澳的1万多批近2500万只活禽全部检疫合格。

(五)着力维护公共安全。除了狠抓食品安全,妥善处理各种食品安全突发事件,有效引导消费外,质检部门还着力抓好国门安全和特种设备安全两项工作。在维护国门安全方面,加强了疫病疫情、有毒有害物质和外来有害生物的监管,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环境保护的疫情严防死守。特别是加强了对外来有害生物的监测力度,扩大了监测范围;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的检验监管工作体系,坚决防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境内,严密防控生物、化学和核辐射产品从口岸进入我国,认真做好口岸应对突发事件准备工作。200*年在出入境人员中共发现传染病9000余例,其中艾滋病525例;截获有害生物18万多批次(比上年增长36%),有害生物2684种,其中一类有害生物12种;截获有毒有害物质295批。

在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方面,加快构建动态监管体系,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基本形成,信息化网络建设取得新进展,监管到位率较大幅度提高,200*年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总体平稳,特种设备事故率连续五年下降。通过与企业、检验机构签订安全责任状,进一步落实了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和检验技术把关责任,同时通过目标考核,落实各级质监部门的监管责任。全国已配置安全监察人员7517人,聘用安全监察协管人员6.8万人,29个省(区、市)初步建立特种设备数据库并与国家数据库互联,动态监管体系进一步健全;有27个省级质监局制定了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1个省级局开展了应急演练,提高了应对特种设备突发事件的能力。

(六)构建技术贸易措施体系。质检总局充分发挥全国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统一协调作用,密切关注国外技术贸易壁垒新动向,研究对策,并指导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适应国外技术标准。采取符合WTO规则和国际通行惯例的设置门槛、提高标准、加严检测、预警通报、严格准入等手段,构筑我国技术措施体系。加强与国外质检领域的磋商与合作,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努力促进扩大出口。200*年,推动实现活羊出口科威特,共出口活羊7万多只;恢复猪肉出口蒙古、新加坡;促使日本放开第二批18家出口蔬菜企业;出口沙特、黎巴嫩、马来西亚、巴基斯坦牛羊的检疫问题得到解决。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200*年,纳入国家重要项目的“金质工程”进展较好。检验检疫大通关进展顺利,与港务、民航实现了信息互通、共享,与海关总署建立了更紧密的关检合作机制。整个质检主干网的建设初步成形,实现了大部分质检机构的联网,目前正加紧全网建设。办公自动化、质检部门的政府门户网建设和视频会议系统陆续开通。这些信息化手段大大提高了质检部门的办事效率,减轻了企业负担,仅报检报验的电子化即可为企业节约经费4亿元以上。

(八)加强技术基础建设。现在全国质检系统共有部级重点实验室188个,系统内国家产品质检中心总数达到128家;建立了首个“全国实验室资源数据库和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数据库”,对社会免费开放,形成了资源信息共享平台。认真落实国务院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节约型社会部署的具体措施,加强标准、认证认可、计量等技术基础工作。并推行了一批涉及人身安全、环保、节能节水节材标准;开展了森林认证、节能节电节水认证、体育服务认证、能效标识认证,进一步适应经济发展对认证认可工作的新要求;建立了新一代量子计量基准,计量基、标准的国际比对和国内比对工作稳步推进;开展了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管理状况调查,组织制定了重点耗能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标准。

(九)深化各项事业改革。一是深化监管模式改革。围绕提高监管效率,运用质量许可、质量认证等手段,实行监督检验、型式试验、备案和登记注册等新的监管方式,推进监管模式转变。二是推进实验室和技术机构改革。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围绕搞活机制,增强活力,盘活资产,提高事业单位自身发展能力的目标,加快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聘任制,加大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力度。三是鼓励各科研机构在完成好执法把关任务的同时,面向市场,扩大技术服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强自身实力。四是加快职能转变改革,坚决把不该由行政机关管的事交给协会和企事业单位。

(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中央的要求,扎实深入地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全系统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各级质检部门建立和完善了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把行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彻底治理乱收费、乱发牌匾、乱办班、乱评比、乱执法等行为,全系统共清理了8万多块牌匾,砍掉了500多个培训班。并认真落实质检系统行风建设“八严禁”,进一步树立质检“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其中有7个直属局、分支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13个直属局、分支局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