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农机化服务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县农机化服务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县农机化服务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2006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这一关系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目标。农机部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部门之一,如何在新形势下,抓住机遇,服务“三农”,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大局,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

一、××县农机化发展现状

1、“十五”期间××县农机事业主要成就

分析我县农机事业的形势,首先是要明确我县农机事业的发展现状,明确在什么样的起点上进行发展。为此,简要地回顾我县农机的发展现状。

到2005年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2.5万千瓦,农机装备总值达到6371万元。“十五”期间,我县农机事业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得到了发展:

一是农机基础建设成就瞩目。以实施购机补贴、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工代赈等项目为依托,在农村机电提灌、人畜饮用水、乡村机耕道建设、新机具推广运用等方面,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全县现有乡村道路1152公里。全县502个行政村中,目前已通乡村公路的村有378个,占行政村总数的75%。特别是2002年农机部门管理乡村公路建设工作以来,全县动工修建73条381公里,占总里程33%以上。共投入资金3800多万元,其中各级财政导向补助资金、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等项目驱动资金430万元,引导和带动农民投资3370万元,完成土石方460万立方,农民投工投劳120万个。

二是农机化水平取得新突破。农机社会化服务的范围得到拓展,作业服务质量得到提高。机耕作业、机械脱粒、农机运输得到较快发展。全县农机提灌有效灌面12万亩,农机化承担了农村60%的提灌、70%的植保、80%的脱粒、90%的运输、95%的加工。

三是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出台,确定了农机主管部门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执法主体地位,明确了职责,规范了行为,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治保障。

四是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有了新突破。主要是在机耕方面,通过多年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基本上找到了适合我县地理条件的机型,这就是以合盛牌为代表的微型耕整机。05年在实施购机补贴项目中,耕整机械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同,推广了156台,是“十五”期间推广最多的年份。此外,电动风车、小型机动脱粒机等适用机具也得到了较大的推广。

五是农机化助农增收成效显著。全县农机行业从业人员达1.5万人,农机社会化服务总收入超1.8亿元,农机化为农民创造纯收入人平达到45元。农机在增强农业抗旱救灾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投入不足,政府扶持力度还不够;二是乡镇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不健全;三是农机化整体水平还不高,某些环节还比较薄弱;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还比较低,市场化社会化服务规模还很小,不能适应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

二、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发展环境分析

1、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农民、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我国全局的根本性战略问题。从2004年到2006年,党中央连续出台了三个1号文件,2004年的1号文件,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着力点,提出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两减免三补贴”的扶持政策;2005年的1号文件,则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着力点;2006年的1号文件,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到统筹城乡发展的新高度,实施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更加深入、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解决“三农”问题。这三个1号文件,由农民、到农业、再到农村,一脉相承,有延续性,又有新发展,标志着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建设进入到一个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更高的阶段,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确定的“五句话、二十字”总要求,头一句就是“生产发展”,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要内容,而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业机械的助推,同时,新农村建设也必将大力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使农机行业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中央1号文件中,关于农业机械化的提法在“十五”的基础上又进了一步,更加具体,要求也更高。“十五”提的是“推进农业机械化”,今年1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为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对农业的扶持,2006年国家在加大对“三农”财政支持的同时,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也在加大。具体讲,2004年中央财政的购机补贴资金为7000万元,2005年为3亿元,2006年增加到6亿元。充分表明党中央把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现代农业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加上2004年国家颁布的《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总体上看,党和国家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现代大农业,解决“三农”的全局出发,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是我们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2、农民对农机化认识不断深化提高

我县属于盆周山区县,受地形地貌的限制,农业生产环节发展机械化一直是个薄弱环节。长期以来,农机部门也一直致力于农机科技推广,努力寻求适合我县的农业机械化道路。在农村中,一大批老式农具,如提水用的龙角车、戽水篼,碾米用的碾子、磨子等,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到目前为止,总体上我县的农机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机电提灌、农业副产品加工、机械植保与脱粒、农用运输等各方面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农业机械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农民日常生活和农村经济建设之中。我县通过实施2005年国家购机补贴项目,促进了耕作机械的推广运用,对农机化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推动,也使广大群众对农机化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农业机械不仅简单地为农民提供了一种生产工具,而且是拓展了农民增收的手段和渠道,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建设新农村,我们的责任

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要冷静分析,理清思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战略中发挥农机部门应有的积极作用。

1、积极主动,当好参谋。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农机部门一是要立足于当前。结合农机的工作实际,从当前的工作抓起,从能够做的事情做起。二是要着眼于长远。要认真分析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制定“十一五”农机发展规划,认真理清当前、近期、中长期发展思路,谋划发展措施,把新农村建设中农机的目标任务具体化。特别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既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又要坚持实事求是,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从××县的情况分析,属于盆周山区县,境内地形地貌复杂,浅丘、深丘、山区纵横交错,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市属于后进之列。我县农机的发展和新农村的建设,都要立足于这个实际来统筹谋划。我们的观点是,在机遇面前不能忘记自身的困难,不能脱离自身的实际,提出好高骛远的目标;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不能消极等待,错失发展的良机,要积极而为,努力奋斗!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作好汇报争取重视,向省市业务部门积极争取支持。同时加强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把全体职工的思想、精力都统一到发展农机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

2、认真实施“十一五”农机“111213”工程,加快农机发展

××县农机“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思路,归纳起来就是实施“111213”工程。即:在“十一五”规划期间,通过实施攀西项目、以工代赈、扶贫等项目,突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11”指新建整治乡村机耕道1100公里,基本实现村村通;“12”指新建改造电灌站120座,新增有效灌面19.5万亩,恢复灌面16.7万亩;加强农机科技推广,推广耕整机500台,播种机、栽秧机100台,植保机械20000台,微喷灌等节水灌溉3000亩。“13”指发展农机总动力达到13万千瓦;规划总投资2.3亿元,到2010年全县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

“十一五”期间我县农机化的发展重点:

一是农机科技推广和培训。主要是农业生产过程中育苗、播种、栽插、病虫害防治、科学施肥、脱粒、收获、农副产品加工等农业机械的示范、推广运用和技术培训,以及我县林竹资源加工机械的推广,粮食产品深加工机械的推广等。通过推广新机具,提高农机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促进农民增收。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重点是加强机电提灌、节水灌溉、农村道路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农业基础。

3、开展农机基础调研

一是开展全县机电提灌设施的普查工作。掌握全县机电提灌站的技术状况、使用情况、管理情况。为政府提供加强管理和建设的措施建议,充分发挥提灌设施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二是开展农机户、农机专业户、农机大户的典型调查,了解当前农机户在干什么、想什么、盼什么,了解他们在经营使用农机具方面有什么困难,希望得到什么帮助,进而为确定工作重点、转变机关作风、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能提供决策依据。三是开展乡村机耕道建设管理的专题调研,分析当前乡村道路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解决的措施,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4、加强科技推广培训,促进农民增收

我县于2005年实施了国家购机补贴项目,并圆满完成了项目任务。农机科技推广工作,农民是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农民群众来开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机科技工作的主要措施是“宣传-培训-服务”。

一是抓好宣传,就是加大农机科技的宣传力度。借助成功实施购机补贴项目的契机,以典型为宣传重点,引导群众树立购机-经营-服务-增收的思路,拓宽群众的增收渠道。要继续开展农机科技下乡活动,面向群众开展宣传工作。

二是抓好培训,开展“服务进农家,培训到田间”活动。重点是对05年购机补贴的农机户,组织开展集中的操作维修技术培训。由于大多数购机群众对机具性能和操作维修技术缺乏,我局在06年将把培训作为重点。保证每个购机户都掌握技术,充分发挥机具的效益。把培训从课堂转移到田间地头,改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实效。

三是抓好服务。认真做好购机补贴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包括:监督有关农机经销供应商落实售后服务,保证购机群众在机具配件供应、故障维修等方面无后顾之忧。

5、积极争取项目

项目是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农村战略目标提出后,中央加大了对“三农”的支持,而这种支持又多以项目的形式出现。为此,我们要高度重视项目的包装、论证、申报工作,积极争取各类项目的实施。一是农机基础建设方面的项目,如乡村道路建设,在新农村建设中是一个重点,中央也安排了大量的资金和项目。希望上级能加强乡村道路建设项目的衔接,争取进入国家和省上的大项目之中。二是农机科技推广方面的项目。主要是争取国家购机补贴项目县、农机装备项目县、农机化先行县等项目。通过2005年实施购机补贴项目,我县广大群众对当前农机部门推荐的机型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不少群众在机耕的思想观念上发生了较大的转变。2005年推广的机具发挥了较好的使用效益,广大群众购机积极性调动起来了,纷纷要求继续解决购机补贴,为今后推广农机新机具营造了较好的舆论宣传氛围。

6、指导乡镇搞好农机发展规划

农机化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的共识。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各乡镇“十一五”规划的情况,指导各乡镇制定农机化发展规划。从我县的实际出发,重点是发展机耕、农副产品加工、运输等方面,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得到快速发展。

7、坚持不懈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和行业管理

按照《安全生产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全面贯彻落实有关拖拉机登记管理的规定,依法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加强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督促落实安全责任制。以开展农机安全村、农机安全“五进”活动等为载体,抓好农机安全长效机制的建设。二是抓好拖拉机的年度检验工作,严把培训、考试、发证和检验关。三是加强安全检查,及时查处和整治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四是加强农机市场整治工作,强化农机行业管理。按照有关农机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加大整顿和规范农机市场秩序的力度,加强青饲料切碎机、微型电动水泵等农机具的质量检查监督,加强农机维修点管理,适时开展农机市场的专项整治活动,保障农民群众利益。

8、抓好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结合乡镇事业单位改革后人员变动的实际,对乡镇农机站负责人组织一次管理业务培训,提高乡镇农机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二是结合实施农综项目,继续抓好对乡镇农机站的业务指导。三是继续积极主动地向县委县政府领导汇报工作,争取有一个好的结果。四是积极探索建立面向“三农”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机站提供扶持和帮助,以农机站为主体,指导建立抗旱服务队、机耕作业服务队、打井服务队等,多渠道寻求生存发展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