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妇女协会新农村建设交流

妇女协会新农村建设交流

*市地处滇中。全市辖八县一区,有常住人口221万人,其中妇女人口108万人,农村妇女劳动力51万人。*市各级妇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省妇联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党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市、烟草兴市、工业强市、农业稳市”战略目标和“三优一特”(烟草、矿电、旅游文化产业和县域特色经济)经济发展思路,以全面启动生态城市建设为契机,以培养新型女农民为重点,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村妇女投身于经济建设,结合*妇女发展实际,探索出了“妇联+女能人+协会+农户+产业(基地)”的工作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广大农村妇女在参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现将我们的工作特点和经验介绍如下:

一、主要成绩

各级妇联努力在培养人,凝聚人,塑造人上下功夫,呈现出“乡乡有协会,村村有能人,姐妹互相帮,妇女齐致富”的工作局面。*市妇联于1989年在全省率先成立女能人协会,截止*6年6月,全市八县一区有县区级女能人协会15个、妇女农业科技专业协会29个、科技指导中心4个;全市有76个乡镇,建立各种农业技术协会89个,拥有会员3637人;全市有657个村居委会,共有妇女带头人12461人,建立种养业示范基地33个,辐射带动农户12519户。在全市妇女带头人中,年总收入上百万的有36人,上千万的有9人,上亿元的有1人;妇女种养业基地和协会联系带动妇女最多的有500人,最少的有10人。参与各类基地和协会组织的农村妇女*5年最高收入3万元,最低收入600元。

*市妇联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区域性特色及农产品优质化工程,加强与“双学双比”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协调配合,依托妇女学校(妇女之家)、党校、技校等阵地,组织妇女参加农函大学习,开展多种形式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科技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通过全市各级妇联的努力工作,目前,全市共有妇女之家469所、培训基地228个。五年来,全市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12428期,培训妇女人数121万人次,其中:妇联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960期,培训妇女28万人次。全市90%的农村妇女掌握了一门以上生产实用技术,有8924名妇女获得了农函大证书,13877人获绿色证书,2901人获得女农民技术员职称。全市获得县区级以上党委、政府和妇联以及“双学双比”领导小组表彰的农村妇女有1492人,其中:获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提名奖和全国“双学双比”女能人荣誉称号获得者11人,获得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荣誉的3人,获省级“双学双比女能人”称号的有18人,市级表彰的有203人,她们已成为引领农村妇女参与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的骨干队伍。到*5年底,全市妇联系统共创建巾帼科技示范村70个,其中省级12个,市级10个,县级58个。创建“三八绿色基地”11个,面积为3876亩。创办农村妇女为主的经济实体289个。创建巾帼社区服务中心8个。输出妇女劳动力14258人,年人均增收9296元。其中市妇联*1年创建的“巾帼社区服务中心”,每年帮助农村剩余劳动力*0余人就业。建立“美在家庭”活动试点30个。全市有7万多户五好文明家庭受到各级各部门的表彰。*市妇联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协调单位。

二、主要特点和经验

多年来,*市妇联通过抓能人,建协会,创基地,带农户,促发展,使“妇联+能人+协会+基地+农户”的工作模式已逐步完善。

1、以女能人为着力点,培养妇女带头人。

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和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实现。各级妇联组织在对农村妇女开展普遍的文化、技能、法律等知识培训的同时,发现农村女能人是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建设的精英,她们在农村勤劳致富的行为具有榜样作用。为了发挥她们的带动作用,我们以农村女能人为着力点,把培养女能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坚持“吸引一批、扶持一批、服务一批、树立一批”的原则,努力把她们培养成为勤劳致富的带头人。一是政治上关心,提高她们的思想觉悟。通过向她们宣传党的知识,动员她们入党、加入女能人协会,激发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二是强化学习,提高素质。针对发展需求,加强培训,组织参观考察,为提高她们的创业能力创造条件。三是热情服务,积极支持。各级妇联发挥“双学双比”成员单位的优势,为她们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等支持,扶持女能人发展。四是表彰先进,推广典型。各级妇联以“三八”节为契机,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她们的先进事迹,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倡导广大妇女学先进、赶先进。

2、以协会创建为平台,组织妇女增收入。

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化参与程度,各级妇联建立了女能人协会,支持女能人创建各种基层妇女科技协会,通过协会网络,联系广大农村妇女,调动积极性,发挥主力军作用。各级妇联积极争取政策、协调资金,为各级各类协会,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发挥能人效应,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来,各级妇联积极争取、协调投入工作经费262.45万元。投入项目资金2819.54万元。创建巾帼科技示范村、基地、协会、实体等587个。各县区已形成了女能人协会带动农户发展的各类工作模式。

“女能人协会+品牌+农户”模式。市妇联为支持女能人发展,协调经费32万元帮助农村妇女李丽春创建了高仓妇女花卉协会,扩大优质鲜切花种植面积,创出“中阳”知名品牌。建立科技推广基地,辐射带动周边400余户农户种植花卉。基地由30亩发展到123亩,年收入达到120万元以上。高仓村已成为花卉种植的“巾帼科技示范村”。李丽春也获得了全国十大农民女状元提名奖。澄江县妇联扶持提古“妇女蔬菜协会”,引导妇女种植反季蔬菜,促进了妇女增收。

“女能人+培训基地+农户”模式。通海县女能人董琼的“通海县碧琼刺绣厂”是妇联的巾帼社区文化项目培训基地。该基地不仅负责周边妇女的刺绣技术培训,还创造了“学员加工+刺绣厂收购”的通海模式,使广大妇女不离乡、不离村,利用闲暇时间增加收入,为生活宽裕创建了条件。江川县妇联创建的“巾帼标兵联谊会”,扶持罗四焕、杨江萍创建林果培训基地,培训基地带动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峨山县大龙潭乡在全国“三八绿色工程”示范基地的影响下,又创办了橄榄甸、以他斗两个“巾帼科技培训基地”,带动全乡种花椒376亩。

“女能人+协会+公司”模式。华宁县妇联支持下岗女工张丽琼创办了“宁州香”食品加工有限公司,又依托公司建立了草天箐妇女养殖协会,大力发展妇女养殖业,既为公司提供了绿色食品加工原料,又带动了27名养殖女能人的发展,形成了女能人之间大带小、上带下、层层带动、多方互惠互利发展的华宁模式。

“女能人+协会+项目”模式。新平、通海、元江三县妇联实施“巾帼社区文化”项目,依托女带头人和项目,挖掘妇女民族民间巧手工艺,吸引了2万余名妇女参与民族旅游文化产品开发,促进农村妇女剩余劳动力就地发展,增加收入。三个项目点的妇女人均月增收100元以上。

3、以小额信贷做支撑,帮助妇女创产业。

在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中,市妇联针对女能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扩大生产规模,需要大量的生产原料。农村妇女增收致富需要解决生产周转资金,需要产品销售渠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市妇联牵头运作了农村小额信贷扶贫项目,为女能人和农村妇女搭起了信息沟通、技术支持和产品销售的桥梁。链接了生产一条龙的每个环节,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两年来全市累计运作资金1600万元,使2081户、8743人直接受益。

易门县浦贝乡妇联依托女能人李素仙创办的云南易门恒源食品有限公司,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用小额信贷帮助当地妇女种植辣椒、大豆,由公司统一收购、加工销售。该企业每年带动500余户农户种植辣椒、大豆,成为能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引领妇女走定单农业路子,既促进了当地豆豉产业的发展,又增加了种植户的收入,还保障了小额信贷资金的安全回收,降低了资金运作风险,创造了妇联小额信贷链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工作模式。

4、发挥女能人效应,促进社区创平安。

家庭的文明、和谐是社会文明、和谐的基础,是妇联的传统工作,也是妇联发挥作用的优势所在。各级妇联在平安创建中发挥女能人和妇女自治组织的作用,组织动员全市女能人协会积极捐资助学、扶贫济困、救灾、修路、关爱弱势群体、促进公益事业开展,用行动回报社会。据不完全统计,5年来,全市女能人为公益事业投入资金高达193.7万元。

针对和艾滋病的突出问题,市妇联以家庭为阵地,全面落实省妇联“拒绝、抗击艾滋,建设家园,共创平安”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目前,全市成立了妇女禁毒防艾宣传教育机构119个,妇女志愿者2373人,面向妇女、面向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和咨询服务,组织女能人开展关爱救助工作。北城镇的女能人王秀珍多年来用自己的企业为97名劳教及吸毒人员提供就业机会,为社区平安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城关社区的农民张齐英等众多农村文艺活动女能人,在“平安家庭”和“无毒家庭”创建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宣传作用。康井社区的妇女组织建立了初(高)中毕业生、吸毒人员家庭互助的“家庭联谊会”,互帮互学效果较好。各地在深化“美在家庭”创建活动中,积极推动社会治安和村容村貌的改善。

今天,云南妇联参与新农村建设及平安创建工作现场会在*召开,是对*各级妇联组织、广大妇女的激励和鞭策。我们将以这次大会的召开为契机,学习其它地州的经验,继续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全国妇联和省妇联的要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充分发挥女能人、协会、家庭和各族妇女的特殊重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