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争创党员小康之家活动思考

争创党员小康之家活动思考

为进一步增强农民党员的党性意识,提高农民党员“双带”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的带头作用,去年以来,*县在全县广大农民党员中深入开展了以“树立新形象,建设新农村”为主题的“党员小康之家”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

一、严格创建标准,彰显“党员小康之家”先进本色

制定科学合理的创建标准,是开展“党员小康之家”创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为此,县委在紧密联系农村发展实际,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参照《全县农村小康建设规划》,研究确定了“党员小康之家”十条创建标准。主要是要求拟创建户有一个以上收入稳定的致富项目,本人至少掌握一门职业技能或一项实用技术,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中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较好;全年家庭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家庭恩格尔系数低于35%,用于文化、娱乐、教育的费用占全年收入的20%以上;家庭人均砖木结构或混凝土结构住房面积25平方米以上;厨房实现燃气化或电气化;拥有手机、计算机、彩电、冰箱、汽车(或摩托车)等现代化通信、娱乐、交通设备。在明确创建标准的同时,严格评选程序,坚持对“党员小康之家”实行动态管理,不搞终身制,其荣誉称号有效期为一年。按照党员个人申报、村党支部初审、乡镇党委验收、县委组织部审批的程序,每年6月份由乡镇党委组织进行评选,“七一”进行隆重命名和表彰。去年以来,全县共集中组织“党员小康之家”评选活动两次,评选出“党员小康之家”525户,并两次召开全县性的命名表彰大会,对部分“党员小康之家”进行了大张旗鼓的表彰和奖励。

二、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党员小康之家”创建质量

为确保“党员小康之家”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使整个活动有活力、有保障、有成效,县委根据活动开展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一是教育培训强能力。通过夜校、主体班次、观摩学习、电化教育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对农民党员进行系统培训。两年来,全县共创办农民党员夜校326个,举办各类专题培训班500多期次,邀请专家指导39人次,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万余份,组织党员种养户赴山东和兄弟县市参观670多人次。二是典型示范激活力。县委有规划、有步骤地对率先致富、群众评价较好的农民党员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同时,将部分优秀“党员小康之家”的先进事迹编印成册,下发到各村供全体党员学习;组织召开了3次全县创建“党员小康之家”经验交流会,15名先进典型现场介绍了经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考核监督增动力。将各乡镇党委开展创建活动情况,作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创建“党员小康之家”的具体成效作为年终评议农民党员的主要依据,表现突出的优先推荐为受乡镇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特别优秀的无职党员列为村级后备干部进行培养。同时,县乡党委坚持每季度对活动情况进行一次集中督查,村党支部每月召开一次创建活动议事会,确保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

三、发挥示范作用,突出“党员小康之家”创建实效

“党员小康之家”创建活动搭建了农民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在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是在带头致富上发挥了示范作用。在“党员小康之家”创建活动开展过程中,全县共培训农民党员2.5万人次,2000多名农民党员掌握了一门新的致富技能,300多名农村党员找到了新的致富途径,农民党员个人致富能力明显提高。二是在带领群众致富上发挥了帮扶作用。通过开展“党员小康之家”创建活动,广大农村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责任感不断增强,带富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据统计,在开展活动期间,全县共有2054名农民党员主动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使5000多名群众掌握了致富技能,1200多名群众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500多名贫困群众实现当年脱贫。三是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上发挥了表率作用。活动开展以来,全体参与创建活动的农民党员共先后引进和发展各类经济项目720多个,引进资金3200多万元,引进并推广适用技术80多项,引进各类人才110名,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同时,党员本人和党员家庭在计划生育,维护农村卫生、抵制封建迷信,倡导文明生活等工作中都能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并以自觉的行动来感染和带动周边的群众,促进了农村良好社会秩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