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浅析制约快速发展的不利因素

浅析制约快速发展的不利因素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区域经济发展较“九五”时期已明显加快,不论是工业经济、城市化建设、城乡居民面貌以及沿海经济都有了长足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这是有目共睹的。那么,赣榆近些年的发展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与山东邻郊的日照市比,速度不够快,改革发展彰显的活力不够强,持续快速发展的后劲不够大的根本原因在哪里呢?笔者在实际工作中认真分析了赣榆自身内在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变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一、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有顶天立地的工业项目支撑

虽然近几年县委县政府花大力气动员全民大招商,争取一切可利用的激励政策,引进了一些工业项目,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是就已运行的企业质量看,一是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大都是粗放型、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对拉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不明显;二是低投入、高收入的项目少;三是工业税收过亿元的大项目不多。从赣榆实际看,目前急需高科技含量的,一项投入几十亿元、税收过亿元的工业项目落户赣榆,以缩小与外地发展的差距。

二、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必须要全面思想大解放

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左右实践。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慢,关键看一个地方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是否活跃,是否紧跟时展的脉搏,思想解放,大胆实干至关重要。这些年来,县委就领导干部思想解放问题做了一些工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借鉴外地的经验,找出自己不足,已经起到很好的作用,可以说县级中层以上的干部思想解放有了明显的改变,看到了自己的短处。但就全民思想大解放仍有较艰难的工作要做。比如机关工作人员、教师队伍、全县离退休干部、离岗退养人员以及广大的农民群众,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时展的要求,周边发展的态势,自身存在的不足,他们不一定都知道,只知道看身边的、眼前的,带来的后果是思想固步自封,小富即安根深蒂固,没有开拓精神,没有冒险意识,所做事业总量不大,所以赣榆到现在都没有自己的身价亿元的大老板、企业家也就自圆其说了。因此政府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紧跟形势、加快经济发展速度方面必须在学习、借鉴、宣传、引导上下大力气,把全县百万人民的精力和注意力引向时展上来势在必行。

三、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有良好的政务环境

环境决定发展。抓环境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更是发展县域经济的保证,政府职能部门能否真正为企业创造发展环境,能否真正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能否为企业创造性开展服务,是执政能力的具体体现,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快慢。当前我县一些部门和单位至今对优化投资和发展环境的认识不到位,对营造经济环境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认识不清楚;一些单位和部门摆不正管理与服务的关系,服务意识差,有的甚至把管理等同于收费,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乱检查、乱培训、乱评比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单位将国家和部门的权力个人化,部门利益至上的倾向严重;还有一些部门办事程序繁琐,工作效率低下,一些具体办事人员作风简单粗暴,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而在参观考察周边的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时发现,它们也都有县域工业开发区,入驻企业数不胜数,它们的政府职能部门不是照本宣科、被动服务,而是主动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法律和政策服务,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因此,政府职能部门是主动服务于企业还是被动服务于企业是决定县域经济发展快慢的重要因素。只要职能部门主动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一个企业或是一个地区就前进、就发展,小企业可以发展成大企业,死企业可以变成活企业,无项目可以变成有项目。否则,一味照本宣科,在命令下服务,在督促下工作,就会停滞不前,就不能充分发展。与参观的县市相比,我们应在如何提高政策水平,如何主动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下工夫、做文章。用周边县一位县委书记的话说,“在堵车的时候,骑自行车钻车缝走,也比等路通行乘车到达目的地快”,就是只有为企业主动服务,创造性开展工作,用足用活国家政策,打造良好的政务环境,才能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有一批高科技人才队伍

县域经济发展的快与慢、在前进道路上是"乏力"还是"后劲"倍足?这与人才息息相关,人才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县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干部队伍和各类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人员队伍中,他们在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人才队伍建设上还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人才队伍总量相对不足,综合素质偏低、整体效能不高,人才的结构不能适应建设经济强县的要求。同时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在各方面还不能为高层次的人才提供优越的条件,缺乏对人才的吸引力,人才引进比较难,虽然引进了少量的高层次人才,但远远不能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想改变这种局面,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目标,围绕建设“十有”“六化”新农村的要求,根据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创新人才吸引机制,本着“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不求所有,但求所为”的原则,实施积极的人才引进政策,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短缺人才,建立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数量充足、适应建设经济强县要求的科技人才队伍,积极培养适应当前我县经济发展的紧缺人才和精尖人才。同时认真落实人才工作的有关政策,激励人才发奋工作,为加快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