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建理论的创新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党建理论的创新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党建理论的创新

,我们党在领导全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历史进程中,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原理,从新时期执政党建设所面临的崭新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创新,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和党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十七大以来党建理论创新成果是多方面的,从理论的内在逻辑上看,大致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奠定认识基础

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前提和基本依据。十七大在党执政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艰辛探索的基础上,对党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对党的历史方位的正确认识,是十七大以来党的建设理论创新的认识起点,成为我们党十七大以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问题的根本依据。

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自*年党成立以来就始终坚持而且永远不变的根本性质。*多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这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根本属性。从党成立到现在,我们党始终强调加强党的建设,说到底就是要通过党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使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维护、实现和发展自己利益工具的根本性质。但是,党的建设从来是在不断变化的复杂国际国内环境中进行的。我们党成立后,曾经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环境下进行党的建设,建国后,又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进行党的建设。就是在执政条件下,也经历了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的执政环境,向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执政环境的历史性转变。我们党自身建设的经验教训也反复证明,在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只有首先认清了这些历史条件的变化,才能深刻地把握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

十七大对党的历史方位的判断表明,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对自身作为执政党的角色和执政环境的变化有了理性的认知。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刻认识到,由于党的地位和环境的变化,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的特点与执政前相比、与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相比、甚至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都有了很大的不同。首先,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执政党。*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们党已经由一个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的党。实践证明,领导夺取政权的党和领导执掌政权的党在一些重大问题上有着根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生存环境不同。前者处于地下、非法状态;后者则为公开、合法的状态;二是奋斗目标不同。前者为夺取政权而奋斗;后者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而奋斗;三是社会基础不同。前者扎根于特定社会不满阶层,后者广泛代表社会各阶层利益;四是活动方式不同。前者为大轰大鸣的群众运动,后者强调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其次,我们党已经是一个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执政党。*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我们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从受到外部封锁到对外开放,意味着党要接受来自国际形势变化的影响。特别是*世纪*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后,随着冷战结束、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国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曲折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各种思潮相互激荡,这对我们党领导的事业和党的建设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意味着党要接受来自国内形势变化的挑战和考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随着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在给我们党领导的事业带来带来巨大活力的同时,也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突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确定理论主题

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在于明确党的建设的主题。党的建设有了明确的主题,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和思路。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们党对党的先进性问题深刻认知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理论命题。基于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在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中的主题地位的深刻认识,同时也是基于对不断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的战略思考,同志突出强调,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始终是我们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根本性建设。

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邓小平、都高度重视党的先进性问题,在这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特别是新世纪新阶段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对党的先进性问题获得了清醒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归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十七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同马列主义创始人和我们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同时又以新的思想观点和时代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思想。

*05年1月,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的讲话中,第一次鲜明提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新命题,强调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既是一以贯之的,又是与时俱进的。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通过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展的潮流和我国社会发展进步的要求,反映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使各级党组织不断提高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使广大党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使我们党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之后,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年来加强先进性建设的宝贵经验。这就是:第一,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展同步伐。第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第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第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第五,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些宝贵经验来之不易,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具有长期指导作用,必须十分珍视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强调,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历史使命和中心任务,进一步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一,要紧密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二,要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三,要紧密结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第四,要紧密结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实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的这些重要论述,全面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特别是先进性建设的经验教训,深刻阐明了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条件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目标任务和实现途径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初步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的一个重大创新成果。

三、强调围绕保持先进性加强党的建设,为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绘就系统思路

在十七大以来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党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这个问题,在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的理论观点,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系统思路。

第一、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进一步明确了党的建设的价值取向。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原则问题。加强党的建设,首要问题是要解决“为谁建设”的问题。只有明确“为谁建设”,“怎么建设”才会有正确的目标和方向。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十七大闭幕不久,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去西柏坡重温“两个务必”的教导,提出: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正为民掌好权、用好权,做到夙兴夜寐、勤奋工作。*年*月*日,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他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要紧的。指出,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具体地说:一是必须落实到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顺应时展的要求、反映人民的意愿;二是必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三是必须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努力把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阶段性任务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的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结合起来。这些重要思想,赋予我们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以新的时代内涵和特征,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执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

第二,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一步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重点内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是执政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途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着眼于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十七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明确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重点,并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完整思路。反复强调,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成效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体现到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上来;必须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年召开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个指导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决定》在认真总结党执政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我们党治国理政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强调要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全党要紧紧围绕上述任务,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建新机制、增长新本领,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使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执政方式更加科学、执政基础更加巩固。

第三、提出党的自身建设一系列新论断,丰富完善了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基本思路。十七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在党的自身建设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和论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党的建设的基本思路。比如,在党的思想建设方面,提出了关于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思想;关于党校工作要贯彻“艰苦奋斗、执政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事求是”二十字办学方针的思想。在党的组织建设方面,提出了关于牢固树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正确政绩观,建立和完善科学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制度的思想;关于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思想;关于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的思想;关于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关于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广大基层干部,加强城乡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思想。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提出了关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思想;关于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思想。在党的制度建设方面,提出了关于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做到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人的思想,等等。这些重要思想,反映了时代和实践发展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丰富了党的建设理论。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党建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

党建研究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共中央组织部

企业党建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天津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