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争创教育强区工作意见

争创教育强区工作意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区教育水平和质量,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根据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活动的通知》(咸政办发[]143号)要求,现就我区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我区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工作的指导思想是:紧扣“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加快改革,注重创新,整合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为中心,努力构建现代化创新教育发展的新模式,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建设文明大区目标提供优质服务。

二、创建目标

到年,我区实现创建教育强区的主要目标是:

(一)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教育强区目标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上成立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文另发),全面抓促此项工作;各级党政领导必须亲自抓教育,逐层签定目标任务书,严格工作目标考核,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

(二)坚持依法治教。要进一步健全教育执法和监督要机制,并使普法宣传、教育工作经常性开展,特别是学校法制教育要达到规范化标准,进一步营造依法兴教氛围。

(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制定推进素质教育的区域性方案,抓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课程新体系及考评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在小学三年级以上开设英语课;中小学普通开设体育、音乐、美术、国防教育等课程,并通过劳技课程,积极开展智力扶贫活动。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劳技课程,积极开展智力扶贫活动。落实“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为改善办学条件奠定基础。对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行业务办学或教育部门与有关部门、企业单位联合办学的体制。积极发展职业教育,采取联办、民办等形式,在辖区发展30所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的大中专学校;大力创建20所省、市级优秀学校;加强跨省、跨国学术交流和联合办学工作,扩大职校的办学规模;按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多办骨干龙头专业,常设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网点,加强管理,扩大规划,使教城乡新增劳力上岗前都能接受职业培训,并使职业教育的效益直接、高效地服务于全区经济建设。推进全区燎原计划的实施,全面发展成人教育。进一步完善和老师继续教育三者并重的成人教育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办学,建立、完善有利于其发展的运行机制;到年,力争使辖区社会力量办学单位总数突破60所,创建市、区名星学校35所;采取有力措施,创建省级示范成技校3所,年均培训实用技术人才3.6万次,使成教工作切实在为农致富、为人才就业、为社会发展等方面提供层次、水平较高的服务,并出效益,在促进城乡经济发展中担当主力军。

(四)坚持“三教”统筹,促进协调发展。基础教育要靠抓改革、兴科研、促管理、促质量等举措,不断提高档次和水平。到年要创建省级示范幼儿园3所,市级4所,15所;创建示范小学15所,示范初中7所,文明校园38所;新建城郊高中1-2所,基本普及高中教育,使实践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以上;创建省级重点高中3所,力争创建部级重点高中1所。职业教育要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使之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需求相适应,逐步使中等职业教育与高中阶级教育比例在50%以上;努力创建市重点职校1所,争创部级重点职校1所。成人教育要促使培训内容与全区发展经济的主要项目相吻合,保证镇(办)、村农技校的办学面达到100%,创建省级示范成技校3所。全区要不断加大市级教育强镇(办)的创建力度,力争创省级教育强镇3个,在此基础上,要结合沣河新区建设,调整、规划城区学校布局,使各类学校布点趋于合理,基本形成层次结构、规模比例及专业比较完善的教育体系。

(五)全面巩固提高“两基”实施水平。使全区适龄人口小学和实践的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8%经上;学前三年级幼儿园入园率达60%以上;适龄人口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10%以上;区内青壮年非文盲在95%以上;区内职工年培训率在20%以上;青壮年农民的获技率在90%以上,使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达8年以上;每万人口中拥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在180人以上。

(六)努力改善办学条件,通过抓危房改造、扩建文体场地和强化部室建设、加快信息网络建设等专项工作,实现全区中小学无危房;30%以上学校达到省颁“普实”标准;在文化设施、器材配备上50%以上小学、初中达到国家I、II类标准,90%达到国家III类标准以上,高中达到I、II类标准;借助区政府网络中心的信息平台和电子政务工程,使中心小学以上实现信息网络校校通,至少每12个班一个微机室,中学每校配设一个多媒体教室,高中全部建成校园网,并接通互联网,各校均有供教学所需的信息库,以上部室、设施必须完善管理制度,并提高使用率,发挥最大的设备效能。通过以上工作保证各类学校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教育手段现代化,教育工作信息化,并逐步在全市乃至全省处于领先地位。

(七)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到年,完成中小学教师的学历达标教育任务,使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9%和97%以上,高一层学历分别达到20%和10%以上;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在92%以上,教师进校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达到国家规定任职资格的占到90%以上;教师收入平均高于公务员,无拖欠工资现象;各类学校校长的岗位培训率近三年累计达90%以上,教师的进修培训率要累计达到80%以上。全区选拔培训800名区级、300名市级、70名省级、50名部级骨干教师,培训一批教育管理和教学专家,并通过深化“四制”改革、完善“三级动态”管理,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不断提升总体水平。

(八)依法确保教育投入。按“以县为主”管理体制,保证形成以政府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积极筹集社会资金;在高中阶段全面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健全教育经费纳入全区年度预算、单独列项、定时足额拨付的工作机制;对教师工资继续实行区设专户管理、发放;对教育重点项目仍采取“一事一议、统一安排,重点解决”的办法,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

(九)教育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要不断加快教育综合改革步伐。完善公物采购、校内分配制度和办学体制等工作上改革创新举措,并使改革出成绩、出效益,实现各项工作全面与时俱进。另外,按市政府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逐步实施企业学校的改制工作,站在“大”的角度,全面规划教育事业,为建设物质、精神、政治文明大区奠定扎实基础。

三、主要措施

(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办学体制。

全区教育事业要按照“稳定中间(义务教育)、放宽两头(幼教、高中教育)”的思路,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办学模式,形成以公办学校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基础教育特别是高中教育要逐步实行政府、企事业、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办学体制。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及社会各方面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基本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事业单位、行业组织为主体,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地方统筹、条块结合的办学体制;基本形成职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运行机制。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在民办学校土地征用、基本建设、校办企业、教师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方面应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设立社会力量办学表彰奖励基金,对有突出贡献的办学者进行表彰奖励,逐步提高民办教育在全区教育体系所占比重,使民办教育事业得到较大发展。

(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确保教育事业的顺利实施。

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逐步达到规定目标。采取多种措施突破基础教育投入“瓶颈”问题,确保做到“三个增长”。要求区、镇两级财政要按规定比例,保证每年将相应的新增财力用于教育。积极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多元投资保障各类教育发展的教育新机制。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逐步实施教育成本分担机制。对校办产业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增强学校自我发展活力。教育、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行政收费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收费行为,实行校务公开,切实管好用好教育经费,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政府将逐年设立校舍危改、教育科研、信息技术、继续教育等专款,拓宽投入渠道,保障教育事业发展。

(三)层层分解规划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落实各项工作任务。

区教育局要紧密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完善教育工作的具体方案。要求各类学校要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确定工作重点,明确工作任务,层层分解目标,落实工作环节。各镇(办)要对创建工作统一安排,加大投入,加强督查。各有关部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目标责任管理办法和相应的奖励制度,加大督办力度,确保规划目标的全面实施。

(四)建立的效的督导评估制度,切实加大督查力度

由区教育局及区、镇教育督导机构加大教育督导工作力度,对创建区教育强区工作实施全程督导。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实际,参照省颁条件和标准,分别制定评估标准和工作方案,建立健全检查督导评估制度。要坚持以“两基”巩固提高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创建教育强镇(办)为龙头,以高中标准化建设和教育信息化为突破口,三教协调,相互促进。要依法行政,严格管理,实行“督政”与“督学”结合,对发现有问题的地方和学校,提出整改时限要求。对普遍性或重大问题,要重点督导,加强研究,使出对策,保证创建工作全面实施。

四、组织和领导

区政府成立创建省级教育强区工作领导小组(文另发),全面抓促此工作。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创建教育强区工作,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安排,及时研究创建工作,解决有关问题,层层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工作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定期了解工作情况,督查督办工作进程。

教育、督导、从事、财政、计划等部门,要明确目标,加强协作,落实责任,注意发现和研究创建工作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为领导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第一手材料。

各镇办在保证本级教育投入的前提下,要采取切实措施,在促使村级给学校投入工作上下功夫。另外,还要千方百计动员干部群众为创建工作捐资,为按期完成创建目标奠定基础。

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创强争优”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头等大事,从严、从细、从实、从高标准化、现代化的角度,规划学校建设方案,要对照省颁教育强区标准逐项落实创建任务,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装备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