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级文化工作总结

区级文化工作总结

以“创先争优”为抓手,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围绕区委中心工作,以“创先争优树典型,齐心协力谋发展”为主题,将行政工作与党建工作相结合,在推进文化事业与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文化系统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了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互联网平台”等新媒体形式开展学习,深入推广开放式党组织生活,增加党员的参与和互动,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图书馆党总支一线党员团员佩戴党徽团徽,向读者亮出自己的身份,接受监督,并以“四个统一”、“首问责任人制度”等工作要求,为读者提供平等、热情、耐心、周到的服务。通过开展“我为党旗添光彩”、“图书讲坛下社区”等主题活动,扩大公共文化窗口的社会影响,努力塑造文明窗口的服务形象。文化市场管理所党支部严格贯彻文化市场各行业的相关法规条例,以“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认真履行行政事务执行职能。

加强文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局党工委非常重视区域内的文化人才建设,对于可以利用的各类文化人才平台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支持。由文化馆牵头建立文化志愿者队伍,深入街道、居委会,指导帮助社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提高社区文化活动的水平。全年志愿辅导员达170人次,辅导艺术团队131支,共辅导44238人次。有6个团队的演出在市级同行业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积极利用文化创意平台,支持1933老场坊与戏剧学院、话剧中心合作,为学生、戏剧爱好者搭建展示才华和创作的平台。认真做好文化领军、拔尖人才的选拔工作。高度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将其纳入年终对基层单位的考核内容。利用到市有关部门挂职、区各条线培训、到旧改一线做志愿者和局团委换届的契机,为青年干部提供各种学习、锻炼的机会。结合中共四大纪念馆的开馆,图书馆总分馆制的进一步实行,重新调整提拔了6名中青年干部走上了管理岗位,为四大纪念馆的建成、对外开放,文化馆与文化艺术馆的合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继续加强对文化领军人才俞志清的宣传扶持,利用各种机会充分发挥其特长,为小品走出,走进央视搭建更大的舞台。

加大文化宣传力度。

继续发挥舆论的宣传和导向作用。开办“中共四大纪念馆”网站,加强“绿土地”网站、“文博”网站的建设,继续编辑《文化报》、《文化》简报、《扫黄打非》简报,及时反映整个大文化建设的工作成绩和经验,及时向市文广局、区委宣传部和区委办、区府办上报活动信息。利用图书馆、文化馆展厅、剧场等平台,开展书画、科普、非遗文化等展示和讲座,共142场次。

围绕中心,做好公共文化服务。

围绕区旧改工作,创排大型情景剧《告别最后的棚户人家》,在我区及市群艺馆和外区演出10场。成功主办戏剧小品节、第十一届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小品大赛、第九届“德律风”公民道德建设小品比赛和友好城区小品邀请赛。参加在崇明举行的“四区一县”元宵书画笔会。与市合唱协会共同举办第三届市无伴奏合唱比赛。参与主办魔幻嘉年华。拓展社区文化中心的服务功能,在川北社区文化中心试点“卡拉OK大家唱”项目。成功举办社区文艺团队夏季展演。创作音乐、舞蹈、戏剧类5件作品参加“之春”群文新人新作比赛。小品《调解明星》喜获文艺创作优秀单项成果奖;小品《回家过年》荣获中国人口文化奖•舞台艺术类三等奖,全国总工会金奖;欧阳佳音合唱团荣获第七届世界合唱比赛银奖。与区纪委、区委宣传部共同主办风清气正——区廉政文化书画展,并在区机关、嘉兴社区文化中心和四大纪念馆进行展出,获得良好评价。成功举办迎春书画展暨书画院成立20周年联展、中华筷箸文化展、朱明德画展、益民食品一厂历史巡展以及共和国将军书画展等。图书馆继续保持十三项主要业务数据荣居全市区(县)公共图书馆第一名。其中,读者持证量29976张,书刊借还数2132598册,图书入藏量506051册,均列全市区(县)公共图书馆第一。全年开展各类读书活动、专题讲座312场,参与人数18840人。其中有“三八”节纪念活动、科普图书进社区大型活动、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彩虹屋奇妙之旅”少儿系列活动等,科普讲坛共举办讲座39场,听众人数5475人。图书馆推出“星期四课堂”,累计参加课程的读者为82人,共教授课程15场次。图书馆积极引导鼓励志愿者参与举办志愿者特色活动,年共招募志愿者184名,总服务时间1777小时。配合虹镇老街旧区改造,为“梁惠英人民调解工作室”送书并建立文献专柜。全区完成菜场书屋26家,配送图书17500册,书架52个,实现我区标准化菜场内菜场书屋全覆盖。

坚持特色,挖掘宣传历史资源。

积极参加中共四大纪念馆建设工作,圆满完成文物征集、布展和开馆运行,获中央、市、区领导高度肯定,每天接待300人以上。截止至年12月31日,中共四大纪念馆共接待31953人,团体626批次。举行“左联”五烈士牺牲80周年纪念活动。召开区文博会议,总结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对多伦路名人故居遗址、遗迹重新进行梳理。加强文物安全管理,和相关部门合作推进文保执法工作。编撰完成《文化的33个镜头》。在《新民晚报》副刊“十日谈”发表石库门口述历史系列文章。完成“宋氏老宅”街区保护概念规划研究。

发展文化产业,文化市场管理基本有序可控。

稳步推进国家音乐产业基地建设,推动足球场演出项目落地和多伦路公益文化演出,扩大区域文化影响。成立文化商会,团结、凝聚民间文化力量,民营文化产业成绩斐然,民营文化企业新文化传媒集团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民营剧团带头人肖雅获等四部门联合颁发的“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并赴京参加十八大展演,利用文创资金鼓励原创动画片“逍遥游世界”。参与第二届北外滩“财富与文化”论坛筹备工作。牵头用好文创基金,支持文化创意园艺术节汇演、第六届“B-BOYINSHANGHAI”国际霹雳舞大赛、肖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成立十周年演出活动,以及魔幻嘉年华活动。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统计和文创项目资金申报工作,支持1933空中舞台演出活动超过70场次,名牌效果得到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