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卫生局计划

卫生局计划

对20*年工作,该局响亮提出了新的目标任务: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92%以上;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20/10万,孕产妇死亡率≤25/10万,婴儿死亡率≤12‰,卫生监督覆盖率为100%,血吸虫病保持传播阻断标准,争取10个乡镇卫生院顺利进入国债建设项目圈,巩固“农村示范中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合格县”创建成果,整合村卫生室建设,引进外部医学专业人才和招聘医学大专以上毕业生100名左右。今年,该局将着力于以下五大体系的建设:

加强卫生财政保障体系建设

努力将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医疗保障、社区卫生等工作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提高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充分发挥财政支撑作用,逐步建立通畅有效的卫生财政保障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做好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防治工作,降低传染病发病率。完成公共卫生监测设备一期装配任务,提高全县人群免疫水平,确保全年无急性血吸虫病例发生。全面完成血防机构改革,实现血防站与五医院顺利分离。加强孕产妇系统和儿童系统管理,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全面启动农村妇女病免费普查普治工作。加大卫生执法力度,确保食品安全,净化医疗环境。

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不断完善医院内部管理。认真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年”活动。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追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以优化管理、提高质量、提升服务为抓手,努力实现“和谐医患、和谐卫生”的目标。20*年,全系统要评选出“德艺双馨”的“十佳好医生”和“十佳好护士”,并给予重奖。紧缩单位财务政策,合理支配资金,压缩非生产性开支,制定消赤减债目标,努力建设“节约型”医院。加强业务监管。严格执行医疗技术项目、从业人员、医疗技术、医疗设备等要素的准入审批。严禁医院或科室对外承包,严厉查处院中院、科中科。全面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工作,不断健全医疗纠纷调处机制,确保医疗纠纷调处的公平性、合法性。加强卫生行风建设。弘扬正气,狠刹不正之风。建立健全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监督制约机制,为构建健康和谐医患关系奠定良好基础。

全面实施人才强卫战略。领导班子带头学习业务、法律以及科学发展观等知识,着重提高促进科学发展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统筹协调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着力解决人才紧缺问题。通过采取“三个一批”缓解当前人才紧缺的现状。即送出去一批:选送100名左右优秀年轻卫技人员到上级业务单位进修;请回来一批:对退休或内退人员实行返聘;引进来一批:全年引进100名医学院校毕业生充实到各医院。建立卫技人员培训基金,鼓励新进人员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对新引进到乡镇卫生院的大专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在头2年内每人每年补助6000元。鼓励在职卫技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举办各种业务培训班,培训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全面推行人员聘用制度,通过竞争上岗、双向选择、岗位交流和末位淘汰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具有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

巩固提升农村卫生发展水平。全力争取中央财政对我县10家乡镇卫生院的国债项目建设,争取省、市、县配套资金到位,促进乡镇卫生院改造全面升级。摸索建立农村卫生发展长效机制,确保村卫生室建设的连续性。探索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构建“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城镇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社区卫生服务与新推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有机衔接,初步建立城镇社区卫生服务平台。

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充分发挥中医在疑难疾病、慢性病、治疗成本低等方面的特色与优势,使中医药在缓解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中医工作实施“三名三进”工程,即建设名院、创建名科、培养名医;中医药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中医院要巩固“省级中医示范医院”的创建成果,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专科建设和急诊急救能力建设。乡镇卫生院要加大“省级中医示范卫生院”的创建力度,鼓励中医药人才深造,对有特殊贡献的中医药人才重奖。

加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围绕“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新农合”目标,推动新农合深入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建立稳定长效的筹资机制。降低筹资成本,扩大覆盖面,争取让农民全部跨入“看病报销族”。二是建立新农合监审平台。确保网络正常运行,使医院新农合管理和县农合中心管理同步网络化、信息化,降低运行成本,实现网上监管。三是逐步推开新农合补助医院垫付方式。今年将在人民医院等10家定点医院首度推行医院垫付医疗费用试点工作,确保新农合能救民于病困之时,真正方便于民。四是进一步加强监管力度。严禁滥抬药价,严禁挂床住院,套取新农合基金。实行阳光服务,让参合病人的医疗消费明明白白。四是完善调整新农合政策。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从20*年开始,新农合基金筹集由现行的50元/人提高至100元/人,国家财政投入由20元提高至40元,按照配套投入比例,省级财政投入24元,市、县级财政分别投入由原来的4元增加至8元,增加一倍。逐步降低起付标准,对大病和重病人群的补助政策给予特殊倾斜,提高农民受益水平,努力打造群众真正满意的“民心工程”。

创新药品供应体系建设

创新药品管理和使用办法,有效减轻医药费用负担,缓解群众看病贵问题,逐步凸显医院服务的公益性。争取上级领导重视和多部门协作,由政府牵头,财政、卫生、物价、药监、劳动保障等部门配合,以居民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建立基本用药目录,政府实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制度,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渐进式改革策略,逐步探索一条“医药分开”管理的改革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