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烟草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烟草企业人才培养总结

*卷烟厂制丝车间作为烟草企业基础生产加工部门,主要承担企业全年烟丝生产保供任务。车间现有员工*人,拥有*kg/h叶丝线、*kg/h梗丝线、*kg/h膨胀烟丝线三条生产线。

从去年以来,车间紧密围绕企业“争创一流”的总体目标,以关键岗位“复合型”人材培养为切入点,立足实践,广泛搭建形式多样的学习平台,将企业长远发展与员工个人成才有机结合,通过实施“1+2+3+4”人才培养新模式,对人才培养流程和考核机制不断进行创新,在车间人才培养方面逐步探索出一条新路,为企业管理创新注入一股新活力。

一、生产车间关键岗位“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背景

(一)随着行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车间一线岗位人才培养问题日益凸现,主要基于以下四方面因素:

1.关键岗位人才空缺对生产造成影响:一线技术含量高、与产品质量关系密切、培养周期长的关键岗位,当面临员工请假、休假、调岗、离职、出差等情况时,此时车间必须有其他员工填补空缺。尤其在《员工带薪年休假管理办法》出台以后,每位工作满1年员工都享有每年最少5天假期,如果不未雨绸缪,及时培养出岗位“后备人才”,当岗位面临后备人才匮乏的情况,势必对车间生产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2.一流企业对一流员工队伍的需求:企业在“争创一流”过程中,对员工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员工不能只满足于掌握单项专长,而应转变观念,增强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在生产实际中成为“多面手”、“万金油”。同时,车间通过培养更多岗位人才,才能真正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企业技术进步与流程再造的要求:近几年来,各卷烟生产企业技术改造的速度加快,技改后,生产作业流程随之变化,原有岗位会出现合并重组,这就需要有掌握不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涌现。

4.员工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按照国家局指导思想,烟草行业跨省重组,组建大企业、大集团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郑州、新郑卷烟厂联合易地技术改造项目的确立,企业更高层次联合重组迫在眉睫。面对新一轮的岗位竞争,广大员工迫切要求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关键岗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施基本模式和主要做法

在培养模式方面,车间从学习理念、环境、机制、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形成“1+2+3+4”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即:“树立一种理念,营造两种环境,建立三种机制,运用四种方法”。

(一)树立一种理念,转变思维方式

面对行业竞争的新形势,车间对员工进行合理引导,教育员工要终身学习,并在车间内部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把工作的过程看作学习的过程,把学习看作工作的一部分,使工作和学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思想上转变员工思维定势。

车间党支部开展“四个一”读书活动,发放《没有任何借口》、《你在为谁工作》等针对性很强读物,使员工观念有了根本转变。同时为发挥榜样带动作用,车间多次组织先进技师、优秀青工进行现场经验交流,通过优秀员工先进示范作用,激励人,带动人,为全体员工提供仿效的榜样。

(二)营造两种环境,丰富学习载体

为给员工学习与交流提供平台,车间先后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入手,有效营造两种学习环境。

1.在硬件环境建设方面,车间先后为专业维修人员,建立学习室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学习室包含学习区、资料区和讨论区,资料区设在电修室和设备室,可方便员工自由查阅技术图书资料;讨论区则成为“创新活动专区”,可方便员工交流学习经验,开展创新活动;另外,车间还与郑州轻工业学院联合组建河南省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建立烟草生产过程工业网络实验平台,并印制该平台《试验指导书》等学习资料,丰富了电气专业人员对监控画面制作、PLC在线编程、网络组建等方面学习内容,该实验平台项目在全国烟草企业中尚属首家使用,该项目也于*年顺利通过河南省科技厅的成果鉴定。

2.在软件环境建设方面,车间以“知识共享”立足点,组织专业维修人员收集设备相关资料,建立设备维修经验库;车间还组织牵头,结合职工兴趣爱好,开展各种学习论坛与读书活动,以此拓宽职工知识面。如成立新闻写作团队、电脑爱好者协会、工艺攻关小组等。通过广泛交流使员工对如何学习有了全新认识,营造出共同进步的新局面。

(三)建立三种机制,规范考核流程

1.为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车间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对员工竞争上岗、学习培训情况、工作创新等多方面内容进行明确规定。先后制定《人员竞争上岗管理办法》、《学习培训管理办法》、《制丝车间绩效考核方案》三种机制,车间还以维修工段为试点,推行维修工分级管理,把考核成绩以百分制形式进行月度汇总,并与员工全年的工作业绩进行挂钩,以此对员工进行分级管理(级别从A+档到F档),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制度保障。

2.为规范人才考核流程,车间还以三种机制为保障,不断创新管理形式,加大员工绩效考核力度。为每位员工建立“制丝员工学习档案”,设计员工培训学习分册,对员工全年参加培训次数和情况进行考核统计,针对员工学习工作情况进一步挖掘岗位的后备人才。

(四)运用四种方法,注重培养实效

1.扎实开展员工‘内培外训’。员工培训内容更趋多样化,在内部培养方面,为了不影响企业生产工作,车间敢于借助专家‘外脑’,聘请美国AB公司、西门子公司等技术人员、郑州轻工业学院教授来车间定期集中授课,讲述前沿技术领域的相关应用;另外,在外出培训方面,企业组织开展针对性强的外出培训,参加外出培训后归来的员工,必须把所学内容再进行内部培训授课,由此使更多员工充分受益。车间定期开展“每周一课”,如变频技术、网路技术、PLC应用技术、机械制造等专门培训。

2.有效开展操作人员‘订单式’培训。所谓‘定单式’培训,就是结合生产需要,车间有针对性地对生产操作人员进行现场培训授课,主要采取“机旁示教”和“兼职培训员”两种形式。在“机旁示教”中,车间挑选关键岗位分包维修工通过现场集中授课方式,讲解设备的结构、性能、原理和操作基本技巧,使岗位操作工对关键维修技术都有所了解。另则,车间还指定设备管理人员、技术骨干担任兼职培训员,对参训员工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考评,这种“以点带面”的学习方式,有效丰富了现场操作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3.开展维修工“AB角结对子”活动,即两名维修工一组结成对子,并制定详细学习计划书,师徒之间必须掌握对方所承包设备维修技术,通过师徒优势互补,实现共同进步,逐步形成了“老、中、青”三层梯队技术力量,防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断档。

4.建立现场操作人员轮岗机制,即“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工序交叉人才培养方式。在横向培养中,车间要求叶段、烘丝段、梗丝段、四掺加香段中控工相互学习交流,中控工必须熟练掌握各工艺段中控操作技能。另外,要求中控工至少要培养1名本地操作工掌握中控操作技能,每位本地操作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该岗位中控操作;在备用工中挑选两名素质较高的培养对象,使其在实际中掌握关键岗位(切丝机操作,烘丝机本地操作,香料厨房操作、膨化电控)的操作技术。

三、关键岗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施的效果

关键岗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在生产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在员工素质、后备人才储备、企业技术进步等多方面产生了明显效果,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技术保障。

(一)提高了员工整体素质

1.通过此项管理方法实施,丰富了广大员工在不同岗位上实践能力,为车间储备充足的岗位人才,有效解决车间人才缺失的困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学习理念在制丝车间成为员工自觉、自发、自愿的行为,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员工素质有了较大提高。仅*年一年,车间共完成厂级创新成果12项;在职业资格证书取得方方面,*年车间培养高级以上技术等级资格员工11人,其中一人取得工程师资格,四人取得维修技师资格。在全国“泰山杯”烟机设备维修职业技能大赛中,车间两名选手还获得SQ34切丝设备第三、第四名好成绩,并被推荐为“行业技术能手”,取得我省烟草行业同工种比赛历史最好成绩,

(二)丰富了后备人才储备

关键岗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创建与实施,使车间后备人才培养逐步走向正规。在关键操作岗位,一个岗位每班次至少有三人会操作关键岗位设备;在关键技术岗位,培养了多名操作技术能手,弥补了关键岗位操作人员不足现象,完全达到了车间人才培养目标。以下为车间关键岗位后备人才培养对比表:

(三)推动了企业技术进步

1.员工参与车间技术革新、劳动竞赛、科技攻关、设备改造等活动积极性空前高涨,车间员工结合所学知识,勇于开展工艺创新活动。其中《松散回潮安装烟饼分离机》、《提高切丝质量工艺创新》等新工艺新技术已在制丝工艺生产中得以运用,为车间工艺生产解决了大量的实际难题。

2.技术创新项目水平和档次得到大幅提高,团队革新项目硕果累累。车间广大员工依靠团队优势,开展了多项节能革新活动,其中《车间滚筒类节水节电改造》、《车间照明智能改造》、《提高加料机水分CPK值》、《干冰烟丝膨胀伺服系统供电改造》、《整改1线真空回潮机返抽控制》等14项革新活动已经应用于车间生产中,对企业的“提质降耗节能增效”起到了作用。以下为车间技术革新项目数量对比表:

3.群众性QC小组活动得到蓬勃发展,为更好加快技术成果转化速度,车间把技术革新与成果申报紧密结合,并把该项作为员工成才量化考核指标。由于成绩突出,车间有多个QC课题获得“省优”、“国优”等称号,*年制丝车间第五QC小组《减少贮叶柜故障维修时间》成果,获得“国优”称号,维修工段电工班获得部级“质量信得过班组”荣誉称号。通过QC活动,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学技能、练技术、比贡献”的学习氛围更加浓厚,为企业创造出巨大效益。

(四)营造了员工和谐氛围

通过“复合型”人才培养,进一步增进员工彼此间的了解,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更有助于员工认识本职与其它工序联系,从而理解本职岗位的工作意义。

生产车间“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建与实施已成功在现场管理中得到运用,有效促进“1+2+3+4”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和发展。面对新的目标,车间将以“自我加压敢为人先”为信念,紧跟时展步伐,在员工成材培养方面谋求新发展,一步一个脚印,矢志不渝向更高层次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