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长政府总结会讲话

市长政府总结会讲话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面临国家实行严格控制投资规模,更加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调整加工贸易出口退税率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形势;承受着既要及时解决日益增多的社会矛盾,又要确保经济持续快速稳健增长的压力;面对各项建设任务繁重,改善民生要求提高,新增硬性支出项目多,而资金严重短缺等困难;经受部分县区暴雨成灾,自然灾害频发等考验。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及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市第五次党代会及市委五届三次和四次全会精神,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迎难而上,发愤图强,勇于应对新形势、新困难和新压力,及时完善发展思路,落实工作措施,坚定不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践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坚定不移打造一流发展环境;更加注重打基础、谋长远,更加注重集约发展、提高效益,更加注重保护生态、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更加注重关心民生、促进和谐,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可喜成绩,全面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年,全市生产总值332.3亿元,比上年增长(下同)20.7%,增幅居全省第二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2.6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9.6亿元,分别增长4.9%、33.1%和11.7%。三大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8∶47.5∶35.7调整为15.1∶51.9∶33.0,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比重提高了4.4个百分点。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16亿元,增长20.89%;五县一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部突破了1亿元,其中4个县区超过2亿元,全市完成税收总收入30.84亿元,增长25%。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城乡居民收入等增长目标依期实现。全市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健快速发展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年来,我们突出抓了以下十方面重点工作:

——全力加快以园区建设为重点的工业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积极培育和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促进市直和县域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519.5亿元、增加值164亿元,分别增长45.1%和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6.4亿元、增加值148.4亿元,分别增长48.8%和38.9%,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286家增加到370家,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由上年的2家增加到6家。大力推进市高新区二期建设,投入2.6亿元,基本完成了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县区工业园建设步伐加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积极争取产业转移工业园省级认定,*(*)、**(*)2个产业转移园已通过省政府认定,其它5个产业转移园正在加紧申报工作。全市“一区六园”已完成开发建设57.13平方公里,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7.5亿元、增加值86.9亿元、税收入库4.6亿元,分别增长50%、40.9%和29.9%,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5%、增加值的58.6%、各项税收的15.4%。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先后组团参加了第四届泛珠洽谈会和会、*经贸合作交流会、*经济技术贸易交流会、广东——马来西亚经贸合作交流会、广东旅游文化节泛珠三角旅游招商会、*与*北县域经济投资论坛等重大经贸活动。在*市成功举办了*投资环境推介会。实行重点产业招商和工业项目挂钩制,全市签约、开工、竣工项目共376个,总投资额461.01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92亿美元,增长23%。大力培育主导产业,手机产业发展迅速,实现产值45.44亿元,增长130.4%。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全市个体私营企业5.33万户,比上年增加4519户;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204.8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大力优化“大通关”环境,促进外贸持续快速发展,全市进出口总额15.57亿美元,增长56.3%,其中出口总额8.95亿美元,增长60.6%,增幅居全省第一位。积极推进新丰江水库至珠三角地区管道直饮水工程,并争取了省发改委拨款同意进行项目预可研。

——扎实推进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支农惠农力度,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全市农业总产值81.1亿元、增加值50.1亿元,分别增长5.7%和4.9%。全面完成省下达的粮食生产考核指标,确保了粮食安全。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市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由上年的125家增加到150家,其中新增部级1家、省级3家,带动农户14.63万户,户均增收2226元。新增各类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1.86万亩、农业标准化示范区6个。切实做好动植物防疫工作,确保了全市无重大疫情发生。新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99个,其中连平县增坝村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典型。扎实推进“五改五有五提高”工程,全市92.4%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新建沼气用户4500户、无公害卫生厕所5000座;新建村卫生站25个,全市1229个行政村实现了有卫生站和调解员的目标;新建村文化室100个、农科信息网19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点)75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4个,新办“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88个。完成了列入省人大议案的51宗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7宗农村机电排灌议案工程建设,建成投产水电站35个,风光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近期可建成发电。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被省评为一等奖。完成投资5.5亿元,建成城市防洪堤111.83公里,完成中型水库加固工程2宗。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其中发放种粮综合直补4510万元、能繁母猪补贴635.2万元。“千村脱困”政策全面落实,1117个贫困村参与市高新区富民工业园建设获得投资分红款1200多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认真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加大移民房改工作力度,加强移民生产就业基地管理,切实解决库区移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移民人均纯收入3027元,增长9.74%。采取干部驻村、实用技能培训、龙头企业带动、劳务输出、智力扶贫等方式,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农村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减少到3.48万户、17.67万人,分别下降22.8%和22.6%。

——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第三产业。充分发挥我市生态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政府主导,完善基础设施,强化市场营销,提升旅游形象,加快旅游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建设旅游强市的若干意见》,完成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成功举办*市第四届客家文化旅游节。东源、*县分别被省评为“广东省旅游强县”、“广东省旅游特色(温泉)县”。市区翔丰国际酒店被评定为五星级饭店。万绿湖国际会议度假中心及自驾车旅游营地、**旅游区等一批大项目正在开发建设。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客源市场得到有效拓展。全市共接待入市游客622.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6.9亿元,分别增长24.4%和20.8%。房地产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开发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商品房投资额15.49亿元,销售金额21.57亿元,分别增长23%和109.5%。金融与保险业健康发展,各项存款稳步增长,各项贷款余额比年初增长32.1%,加大了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农村信用社改革顺利推进,城市信用社退市工作有序进行。商贸流通、运输仓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食宿餐饮以及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服务业继续发展,城乡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1亿元,增长20.4%。

——进一步加快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3亿元,增长31.5%,增幅居全省第四位;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5.9亿元,占28.3%。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年度完成投资34.9亿元。千方百计争取一批高速公路提前规划立项或动工建设,其中广河高速公路已于去年底开工,河紫、汕昆、广赣高速公路有望提前动工建设。筹集资金5.5亿元,改造国道10公里、省道50公里、县乡公路75公里,基本完成县通镇公路建设任务;新开通农村客运班线22条,行政村通班车率从原来的55%提高到70%。东江航道整治工程进展顺利。全力推进*电厂建设,完成投资15.9亿元。建成投产7宗输变电工程,新增35千伏及以上主变容量31万千伏安、输电线路130千米。4个趸售县供电企业管理体制改革顺利完成。新增本地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6.7万户和17.5万户。党政机关内网传输平台、电子监察与行政审批系统建设顺利完成,“网络到镇、信息进村、应用入户”的农村信息化建设进展顺利。

——努力提升以创建“五个城市”为重点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水平。成功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省文明城市和省园林城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进展顺利。“客家古邑·万绿*”的城市形象新定位在社会各界引起良好反响。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净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了市中心城区和灯塔盆地概念性规划、城区中心区控制性详规及城市交通干线网络等专项规划,组织了一批重点城市规划项目的修编工作,中心城区规划面积从50平方公里扩大到250平方公里,拓展了城市发展空间,提升了城市规划建设档次。市政、园林和环卫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市区西环路建成通车,黄沙大道、*大道市区段改造全面完成,新江路、宝源一路等改造工程基本完成。市广电中心、市七寨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了11个建制镇总体规划修编和88个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规划修编工作。经营城市理念进一步提升,政府对土地及其它城市资源的收益有效增加。

——大力加强以生态建设为重点的环境保护工作。市生活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使用,城南污水处理厂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规排放企业。抓好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严把引进企业的环保限制门槛,强化了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的责任考核,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以上。积极推进林业生态市建设,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林业生态市的决定》。在全市范围内暂停了速生丰产桉种植、新的木材加工企业审批和万绿湖环湖路建设,并完善了有关管理规定。完成造林灭荒50万亩,营造生物防火林带653.5公里,森林覆盖率由69.7%提高至70.7%。切实加强林木采伐、加工流通管理,木材加工企业由原来的1000多家减少到311家。大力开展无森林火灾乡镇及无重特大森林火灾县区创建活动,严厉打击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确保了森林生态安全和林区秩序稳定。抓好小流域水土保持工作,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并争取到省把*县作为全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县。我市被评为“*及海外华人心目中最适宜居住和创业城市”和全国5个生态环境保护最佳范例之一。

——切实加大以“六大整治”为重点的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和社会管理工作力度。依法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共查处关闭非法矿点462个,移交司法机关处理非法采矿者32人,接受投案自首89人,违法滥采矿产资源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全面清理市区非农建设闲置用地,已处置87宗,收回闲置用地32万平方米,近期还将收回90.6万平方米;大力开展林地清理整顿专项行动,受理非法占用林地行政案件153宗、刑事案件49宗,依法惩处了一批非法占用林地的犯罪分子;开展城市“六乱”整治和“三清理”回头看工作,对东江市区段水面无证无照经营餐饮业的船只进行了坚决清理;开展集中清理整顿报废机动车统一行动和道路交通管理突出问题的“百日整治”专项行动,交通秩序明显好转;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我市作为全省唯一接受检查验收单位,受到国务院检查验收组的充分肯定。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土地的调控力度,成立了市用地审批委员会,规范了市区土地审批管理,特别是严格控制改变国有土地使用性质,市区未批准一宗工业用地改变功能。出台了市区土地使用权管理若干规定、工业用地“招拍挂”规定等文件,制定了优惠工业用地抵押贷款问题处理办法,土地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和强化。加大市场物价执法力度。加快市属国有劣势企业退出市场步伐。进一步落实维稳和安全生产工作措施,加强信访和人民调解工作,群众来访和集体上访批数分别同比下降21%和15%;打、防、管、控工作进一步加强,各类刑事案件下降5.6%,其中“两抢一盗”案件下降10.8%,治安案件下降18.1%;切实抓好生产安全工作,安全事故发生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同比下降23.2%、7.9%和40.2%。

——全力以赴做好以“十件实事”为重点的改善民生工作。市财政共筹集资金2.75亿元,占市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0.4%,用于解决民生问题。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431元,增长8.8%;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年工资20104元,增长15.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7.67亿元,比年初增长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99.8元,增长11.2%。市政府年初向社会承诺办好的“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包括完成富民工业园A、B区建设;完成14028户贫困户(其中移民7417户)的危旧房改造;解决了农村5万人饮用水不安全问题;培训农村劳动力3.2万人;转移就业3.15万人;新增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口42.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占常住人口)达95.7%,城市人口社区卫生服务覆盖率达31%以上;市区学校完成新建扩建计划,新增中小学学位2900个;帮助215个行政村解决了无办公楼和活动场所问题;完成市区周边1.54万亩生态景观林和笔架山公园规划建设,启动了客家文化公园规划工作;完成155个行政村900公里通村公路硬底化建设;全面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市区城镇居民低保月均补差额由原来的52元提高到85元;各县区城镇居民低保月均补差额由原来的50元提高到65元,农村低保月均补差额由原来的30元提高到35元。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突出抓好覆盖城乡的扩大就业、社会保障、扶助救济、防灾抗灾,以及解决农村“一保五难”问题等工作。全市有4.6万多户、11.1万多人享受低保救济,低保救济面达3.2%,纳入农村“五保”供养1.4万多人,新建改造敬老院13间。全面提高了重点优抚对象的优抚补助标准。帮助411户城镇特困户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针对猪肉等副食品价格上涨的形势,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出台了对城镇低保户和困难大中专学生实行临时肉价补贴措施,并切实抓好“菜篮子”工作。在部分县遭受暴雨袭击后,切实做好救灾复产工作,及时安全转移受灾群众3万多人,迅速抢修了一大批水毁公路和水利设施,帮助3874户受灾全倒户重建家园,并于2008年元旦前搬入新居。出台了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具体办法,加强了残疾人保障工作。与此同时,去年市财政加强了对县区支持力度,补助县区支出达1.4亿元,占市直本级一般预算收入的33.4%,其中绝大部分资金用于民生项目。

——着力推进以教科文卫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推进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57.4%提高到61.84%。全面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有10.43万名学生享受了“两免一补”待遇。基本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C、D级危房改造。河职院通过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验收,*中学、紫金中学通过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确认。积极推动科技创新,设立了产学研专项资金,并与北京邮电大学共建“移动终端技术研究院”,与华中科技大学联合共建“切削难加工材料刀具研究院”,牵头成立了“移动信息终端技术产学研战略联盟”。组织实施国家、省级各类科技项目58项。专利申请186件、专利授权98件,分别增长36.8%和139%。加快人才培养引进,出台了引进高层次人才、引导本地生源大学毕业生回乡就业和为非公有制经济人才服务等政策性文件。认真筹备、精心组织并圆满举行建市二十周年庆典暨经贸系列活动。紫金花朝戏剧团成为我省首批“中华文化传承基地”。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99.8%和97.8%。10所乡镇卫生院改造顺利推进,市、县疾控中心改造建设全面完成。参加省级以上各种体育比赛共获16枚金牌,成功举办了第八届体育节和第一届外来投资企业运动会,完成168个行政村标准篮球场建设。积极推进人口计生机制建设,大力开展“两无”(镇、街道无政策外多孩生育,村、居无政策外出生)创建活动,狠抓计划生育后进地区转化工作,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计划生育率分别为12.47‰、7.35‰和90.65%,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六好”平安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参加养老、失业、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增长10%、11%、8%和12%,征收社保费增长24%。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20元,增长24%。新增就业岗位34953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34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市群艺馆、市技工学校二期、河职院二期和图书馆、市人民医院新院、市妇幼保健院新院一期、市社会福利中心、市劳动保障中心、市土地储备中心、市计生服务中心、市殡仪馆等一批社会事业项目顺利竣工。外事侨务、民族宗教、统计、人防、打私、科普、气象、档案、史志、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民兵预备役等社会各项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全面加强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的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创新政府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切实维护*的核心利益,做到勤政为民、求真务实、敢抓敢管、廉洁公道,各级政府推动第一要务、落实第一责任、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执行力进一步增强。成立了市政府法律顾问室,依法做好规范性文件的立、改、废工作,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强化行政执法和监督,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和向市政协通报情况,共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1件、建议118件和市政协提案106件,实行重大决策公示制度,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集中财力办大事,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市直财政在“保运转、保发展、保民生”的同时,共偿还历史债务2.25亿元。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政风行风建设,政务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妥善处置了东源“6·29”事件等一批群体事件。对事关*核心利益、发展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敢于负责、敢于协调,对违法违规的现象敢于整治、敢抓敢管,特别是通过处理企业投资经营市区道路交通电子监测等遗留问题,中止一批不合法不合理的政府承诺事项,依法整治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和清理非农建设闲置用地,各级政府管理社会能力进一步提高。通过加强政府系统领导班子建设、公务员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健全完善工作考核制度,实行县(区)委书记、县(区)长离任同时审计制度,全面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坚决查处违纪违规案件,市政府及组成部门领导班子成员和广大公务员的事业心、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廉洁自律、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历届市领导班子艰苦创业打下良好基础的结果,是*等兄弟市和省直挂钩帮扶单位、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台同胞、海外侨胞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建设的各级领导和海内外各界朋友,向*驻军和武警、消防官兵,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向为*的事业倾注心血、作出贡献的老领导、老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尚小,经济结构调整任务重,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未根本改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工业园区建设进展不平衡,接纳能力和招商选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生态建设任务繁重,环境保护压力增大;人才不足,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部分群众仍生活困难;财税增长质量有待提高,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基层建设、生产安全、城市管理等方面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机关作风建设有待加强。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当前形势和目标任务

2008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建市20周年,也是我市实施“*”规划、推动经济社会步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关键之年。正确认识和善于把握形势,明确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对于做好今年工作十分重要。

综观国内外形势,我市既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也面临许多新的严峻挑战和不利因素,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与发展仍然是世界主题,这十分有利于我市发展外源型经济,可最大限度地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及引进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空间将更为广阔。党的*大提出转变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为我市发挥生态优势和后发优势提供了更好的政策保障。省委、省政府加大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力度,高度重视生态建设,加快推进珠三角产业转移,不断完善激励型财政政策,为山区加快发展增添了更好的机遇。我市业已形成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及自身条件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使我市进一步增强了对国际国内投资的吸引力,尤其是广河、河紫、广赣、汕昆、粤湘等一批高速公路的规划和加快开工建设,将使我市成为*北陆路的重要交通枢纽,成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大陆桥”和“黄金通道”,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对外商投资和珠三角产业转移的承接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工业主导产业的培育发展,将促成新一轮产业集聚、企业集群,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延伸;拥有丰富的矿产、森林、土地、水等自然资源,推动我市又好又快发展的比较优势将更加明显。同时,今年内将有一大批企业竣工投产,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将为我市的经济增长注入强劲的动力。特别是经过建市20年的艰苦奋斗,我市经济总量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经济发展已步入了快车道,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等方面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科学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正确分析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确定因素,充分认识国际金融风险、贸易保护主义和地区竞争加剧可能带来的影响;必须认真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充分认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的用地政策和从严控制投资规模,以及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硬性要求等一系列政策性因素对我市的影响;必须高度关注周边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充分认识我市经济基础薄弱、环保任务繁重、综合竞争力较弱等困难和压力,认真落实相关措施,有针对性地化解制约我市发展的不利因素。同时,还要继续花大力气化解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等等。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切实增强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适应新形势、抢抓新机遇、应对新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以上对形势的判断分析,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和市委五届四次会议精神,以*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坚定不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定不移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旅游产业化,坚定不移践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发展理念,坚定不移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继续注重打基础、谋长远,注重集约发展、提高效益,注重保护生态、协调发展,注重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注重关心民生、促进和谐;努力增创区位、资源、生态、人文、后发“五大优势”,切实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生活幸福感,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局面,争当全省山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根据上述总体要求,为加快我市步入科学发展轨道,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我们经过认真测算、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慎重研究,在确保经济持续稳健快速增长的同时,对今年部分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进行了适度调整。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人均生产总值增长14%;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全社会工业增加值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下。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同心同德,开拓奋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就可以全面依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