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市长汇报材料

市长汇报材料范文精选

市长汇报材料

市长汇报材料范文第1篇

(200年4月18日)

今年3月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即将召开的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和市委十届六次全会也将郑重提出“走在前列,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的宏伟目标,特别是市委、市政府就武汉如何在中部崛起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专家学者、政协委员、台商等不同群体中先后组织多次座谈会,同时引导广大市民参与讨论,广泛征集意见,共谋中部崛起。“走在前列,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的及时举措,更是自加压力、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作为武汉的一个新型城区,我们新洲上下感到无比振奋。我们有信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中部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实现中部崛起,新洲干什么?

武汉要“走在前列,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作出更大贡献”,而身为武汉远城区的新洲又将怎样做呢?区委中心学习组会上,我们就已经提出在武汉市区中进位争先,即将召开的区委二届五次会上我们准备郑重提出“进位争先”的目标,这与“中部崛起”的实质是统一的,是不谋而合的。新洲只有在全省、全市进位争先,才能实实在在为中部崛起贡献力量。

(一)明确发展定位,理清发展思路

去年底,区二届二人代会上通过的《新洲区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中,确定发展定位为:将新洲建设成为港口工业强区、都市农业大区、文化旅游新区。明确奋斗总目标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水平5年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10年跨入全省先进行列,20年接近沿海发达地区的平均水平。新洲在发展不够的情况下,确定的5年、10年、20年的目标本身就是在全市、全省、全国中的“进位争先”,唯有如此,新洲才可能为武汉促进中部崛起中作出贡献。

(二)确定发展重点,实现进位争先

新洲作为武汉一个新型的远城区,在区位、经济发展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要想在武汉市13区中实现进位争先,就必须重点打造3大核心主体,凸现3大工作重心,突破3大发展难关,全面加速经济发展。

1、打造3大核心主体,培育壮大经济增长极

第一,培育壮大阳逻经济开发区。阳逻是我区经济的核心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特别是今年上半年,武汉纺织工业组团落户阳逻,与青山捆绑一起规划的钢铁工业板块建设升温,阳逻面临着难得的腾飞机遇。我们将突出重点,寻求跨越。一是主攻板块建设。钢铁板块:紧盯武钢、武车、瞄准萧山、江阴等制造业基地,抢抓招商机遇,高标准规划建设沿江浅水港区工业板块。武船5万吨已投产,今年收购4家企业,扩大基地312亩,达到20万吨的规模;一冶15万吨的3条生产线已动工兴建,下步再上30万吨冷外型钢项目;武钢所属冶金公司9大企业已有外迁阳逻意向;武昌车辆厂已来阳逻考察,有意整体搬迁。未来几年,阳逻可望形成100万吨钢铁加工规模,按每万吨钢100~500万元的税收,可望实现1个亿到5个亿的税收。纺织服装板块:着力规划建设好3000亩的纺织服装工业板块,切实服务好江南集团、三兴棉纺,已投产的江南集团规模达到15万锭,三兴棉纺6万锭;对市内外迁大企业如一棉、3506工厂等力争尽快签约动工,即将入驻的一棉规模30~60万锭;抓好绍兴、宁波、象山、滨州等地的招商引进工作。未来几年,阳逻纺织服装工业园仅纺织一项可望达100~150万锭规模,按每万锭100万元税收,总税收可望实现1亿到1.5亿。此外织布、染整及服装加工还能创造可观的税收。二是主攻项目建设。突出抓好亚东水泥、凌云集团、武钢、武车、一棉、3506等一批涉及全区长期发展的重大项目的跟踪协调,务求尽早落实。重点服务好电厂三期、阳逻机场、阳逻长江大桥、绕城公路、武船重工、江南集团、一冶公司等一批在建的关键项目,力争项目尽早完工。积极做好王家湾变电站、水厂、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基础项目,确保项目尽早发挥效益。充分发挥专班贴进服务、深度参与的职能,大力推进项目“6变”和全面提速。三是主攻融资支持。尽快落实对国家开发银行、国华盛、香港财富基金、浙江天屹、山东、上海等6大融资协议。

第二,培育壮大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要着力壮大建材、电力、造纸、纺织服装、钢铁机械、生物化工、建筑、食品加工8大产业及其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群,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建材行业,加快亚东水泥建设步伐,引导立方、新世界建材扩大经营,整合街镇水泥预制企业,跟踪引进吉林森工、嘉富集团等大型建材工业企业;电力行业,服务好电厂三期、城网改造、王家湾变电站、江北开关等项目建设;钢铁机械行业,协调服务好武钢、武船重工、武车、一冶、凌云等开工建设项目,对口招商引进江阴、萧山等地钢铁加工企业;造纸行业,推进长江造纸迁扩建项目,跟踪引进武汉晨鸣、美国惠好、台湾新华集团等大型企业,大力发展包装用纸、装饰装璜用纸、卫生消费品等产品;纺织服装行业,加快阳逻纺织服装工业组团的规划和建设,支持江南集团、三兴棉纺等企业扩产增收,跟踪引进市内外迁企业,对口招商引进山东滨州、绍兴、象山、义乌等地相关企业;生物化工行业,

加快天力公司改制步伐,尽快发挥德国凤凰兼并邾城橡胶厂的效能;建筑行业,推动新八建、新七建、常阳、建总等骨干企业的改制和重组,实行集团化战略;食品加工行业,加快东港食品、大成公司等关键龙头企业建设,发挥超大集团、升阳集团、中北配送、徐古康之源、凤凰雏凤加工企业群的支撑作用。

第三,培育壮大民营经济。力求“3个突破”:一是意识上求突破。二是政策上求突破。三是区域上求突破。实现“6个一批”:改制一批,壮大一批,引进一批,拓展一批,重组一批,整合一批。

(二)凸现3大工作重心,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第一、狠抓财政收入。一手做加法,治本抓项目,治标抓征管;一手做减法,既节支又减人。做好加法,提高财政收入总量。主要是加强财源建设。做好征管,提高财政收入质量。按照依法依率计征的原则,除了抓好日税、月税、年税的收取外,还要在耕地占用税、契税、车辆税、土地规费、国税和地税中的税种等8个方面做文章。当前,要继续突出抓好“四税”清理工作。做好减法,提高财政收入使用效率。主要是“五减”,即减资、减人、减债、减机构。

第二、狠抓招商引资。改进招商理念。要突出主题招商,突出产业招商。明确招商重点。下半年主要做好纺织板块钢铁板块招商活动,以及市内外迁企业的对口招商活动。落实跟踪服务,加大招商攻势,严格招商责任,同时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确保在武汉市区中处于领先地位。

第三,狠抓园区建设。一是抓紧建设“菜、菌、畜、禽、鱼、林”6大产业基地。蔬菜:重点双柳都市农业园区和福龙现代农业园建设,今年常年园面积发展到18.5万亩,一季园面积16万亩,总产量145万吨,总产值13.5亿元。菌:双孢菇实现二次创业,在全区全面铺开,既扩规模又提效益,今年要建成双孢菇房7500个,总产量8万吨。香菇今年香菇种植要发展到100万袋,总产350吨(干菇)。畜:建设5个、力争10个万头生猪园区。禽:力争完成10个10万只蛋鸡园区。鱼:重点是建设好武湖万亩正规化水产基地和七仙湖水产基地,实现规模养殖面积23.5万亩。林:重点是引进雷竹种植,确保母竹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二是统筹发展街镇工业板块基地。重点发展好阳逻新兴出口工业板块、双柳农产品加工工业板块、仓埠服装板块、邾城五金机电工业板块和火车站仓储物流板块,鼓励其他街镇板块都要根据各自实际,发展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

(三)突破3大难关,创优经济发展环境

第一、突出体制改革。进一步推进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深化商贸流通行业改革。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我区总体要求是减少财政供给人员6000—10000人,到2005年必须减1万人。

第二,突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规划的制订。要着重“十一·五”规划,产业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四规”工作。加快阳逻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抓紧组织实施13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交通设施建设力度。通村公路完成463.5公里,实现村村通。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突出环境创新。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环境、市场环境、信用环境。要突出做好规范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转工作。

(三)做好统筹文章,促进社会进步

进位争先,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步,要坚持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两条腿”走路,不可偏废。

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发展打工经济和第三产业,拓宽就业渠道,疏理落实好就业再就业政策,完善城市低保制度,实现应保尽保。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继续推进基础教育,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大胆探索创办改制学校的方法途径。狠抓计生工作。确保全年计划生育目标完成。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制定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组建文化产业集团,深化文化事业管与办、经营与公益性改革;举办好各类文化育活动,整合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产业。积极推进卫生事业。尽快建立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助体系、公共卫生保障网络体系和卫生执法体系,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积极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启动工作。广泛开展“创平安新洲”活动。继续保持“命案必破”目标,坚持防范和处理邪教等问题。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落实“一票否决权制”,将处理“×××”工作纳入基层党建和各单位目标管理之中,研究教育转化机制和排查机制,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防范和处理办法。继续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变上访为下访,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变被动接待信访为主动协调服务,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主要加强政治建设。通过广泛、持久、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素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深入开展“5个一批”活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对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一把手”的教育和监管,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公车消费、通讯费用、村干部职务消费等7大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货币化制度。

市长汇报材料范文第2篇

首先,我代表区委、区政府欢迎并感谢您及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下面,我把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2004年主要工作情况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区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紧紧围绕促进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深入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富民”发展战略,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实现财政收入6.3亿元,比上年增长38.4%;完成出口供货额17.4亿元,比上年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0.5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6万元,比上年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553元,比上年增长12.5%。

1.“三农”工作得到加强。按照中央1号和市委4号文件精神,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平谷区关于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全区上下初步形成了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的合力。果、畜、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持续发展,完成农业总产值17.1亿元,同比增长7.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加快土地开荒复垦,兑现粮食直补资金518万元,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创新农产品销售方式,在全市率先推出大桃邮政投递,实施大桃、豆角销售奖励政策,努力拓宽销售渠道,实现了大宗农产品顺畅销售。观光农业取得新成果,投资200万元,建成四条农业观光采摘带,熊儿寨乡老泉口和金海湖观光采摘园被评为市级观光农业示范园。继续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安全生产体系建设,新建标准化示范基地19个,推广无公害防治技术11.6万亩,39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禽流感防治取得阶段性胜利,防疫和补贴受损农户273万元。全面取消农业税及其附加,3个村进行了社区股份合作制试点,6.7万亩土地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发展节水灌溉1.6万亩,机井安装水表2096块。山区集体生态林补偿机制开始实施,增加农民养山就业2249人,促进了山区生态保护和农民增收致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村通油路”141公里、改厕5000个、泥石流易发区搬迁82户280人,解决了54个村1.7万户人畜饮水困难和6000农户看电视难问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2.工业经济增长较快。完成工业总产值104亿元,同比增长25.6%,实现工业利润5.3亿元,同比增长27%。加强土地市场治理整顿,保留了兴谷、滨河、马坊3个市级工业开发区,为我区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韩资工业园已引进18家现代汽车零部件企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成旺食品、千喜鹤二期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动工或投产达效,48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转制。招商引资步伐较快,引进各类项目156个,实际到位资金23亿元,投资4.2亿元的永丰余集团纸业和投资3亿元的健力宝健康产业园落户我区,投资4.2亿元的龙基电力一期项目正式签约。新办三资企业20家,实际利用外资3400万美元,完成出口创汇7000万美元。

3.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建成艺术化旅游导向系统,京东大峡谷升级3A景区,丫髻山修复工程正式启动。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玻璃台、将军关、挂甲峪3个试点村进入工程实施阶段。民俗旅游进一步壮大,新发展民俗旅游村15个,其中市级民俗村6个,新增民俗接待户1000家,户均纯收入达1.3万元。全年接待旅游人次455万,实现旅游收入5.5亿元。

4.城乡建设整体推进。编制完成了《平谷区域及新城总体规划》、《平谷新城概念性整体城市设计》、《平谷区城市环境建设规划》、物流园区起步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多渠道筹措资金,完成了污水处理厂一期、马坊水厂一期、黄关路二期、顺平路大修和杨家台水库续建等一批重点工程,220千伏变电站、金海湖环湖路、百里观光采摘带道路已动工兴建。京平高速路建设已经市政府批准,前期工作有序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62.3%,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62%。完成了金矿关闭和110万吨黄金尾矿砂治理工作。

5.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四项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7775人享受农村低保,5379人享受城市低保,2564人享受粮油帮困卡,实现了应保尽保。18.5万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73.4%。开发就业岗位9650个,免费再就业培训288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以内,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70.3%。摸清了1993年以来全区征占地基本情况,为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依据。

此外,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三个文明”建设上迈出了新步伐。

二、今年的工作思路及重点

2005年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5%;实现财政收入5.2亿元,剔除非即期因素,比上年增长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万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36元,比上年增长10%。

为确保上述各项目标顺利实现,我们的总体工作思路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旅游富民”发展战略,统筹城乡,协调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全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为此,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认真贯彻市郊区工作会议精神,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年初,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郊区工作会议,对2005年郊区工作进行了部署,为我们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按照这次会议精神,我们将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切实转变增长方式,促进“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大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以“221行动计划”为主线,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功能开发,走集约化、精细化、产业化的农业发展道路。继续巩固大桃产业的优势地位,实施大桃精品战略、营销战略和综合开发战略,推动大桃产业优化升级。以千喜鹤商品猪、大发和华都肉鸡、绿都羊业为龙头,带动生猪、肉鸡、肉羊生产,建成50万只标准化肉鸡养殖示范基地。以三十华里蔬菜带建设为重点,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发展菜田2000亩,新增设施菜基地5个。适度控制粮食生产,在确保完成市里下达任务的基础上,向优质优种倾斜。加强农资市场管理,完善动物防疫和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普及无公害防治技术,新建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5个,使20个企业或基地获得安全生产认证。积极推进观光农业,结合小流域治理和国土整理,重点建设北寨红杏、苏子峪大枣农事体验园和刘家店蟠桃、金海湖樱桃观光采摘园,满足城市居民在观光、采摘、旅游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深化农村经济制度改革。今年,我们将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扩大试点范围,选择有条件的村进行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造,培育农民按份共有的集体经济产权制度形式。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继续实行免征农业税及其附加政策,筹集资金支持村级组织发展,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土地承包合同管理,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保护农民土地经营权益。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加强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完善内部工作机制,密切合作组织和农户间利益关系,充分发挥组织农民和富裕农民的积极作用。

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着力解决制约农村发展的瓶颈问题。经过调查,我们已全面掌握了农村饮用水基本现状,目前,全区有247个村存在不同程度的饮用水困难,194个村饮水管道老化,针对这些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加大工作力度,用2—3年左右的时间彻底解决农村饮用水问题,今年准备解决50个村。另外,我们还将完成“村村通油路”扫尾工程,硬化路面30公里,连通16个行政村,完成泥石流易发区搬迁112户、农村改厕5000个,为1.9万农户接通有线电视,通过这些实际行动,切实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2.加快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进全区工业化进程。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财力,优化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地的发展条件,建设标准化厂房,加快峪口、马坊集中供暖站和兴谷开发区开闭站、集中供水厂建设,积极筹建马坊污水处理厂和峪口垃圾填埋场,完善滨河开发区、东高村乐器制造基地的道路网络,为重点产业基地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支持重点企业抓好技改,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食品、化工、服装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同时,抓好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扩产增产,重点发展现代制造业,壮大饮食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增加工业经济总量。加强对重大项目的服务和跟踪落实,促使龙基电力一期、永丰余纸业、纺织控股集团等项目尽早开工。全力抓好招商引资,通过改进招商方式,完善招商政策,营造新的招商引资平台,吸引日、韩等外资企业,港、澳、台和长江、珠江三角洲北移企业以及市区外迁企业到我区投资,真正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项目和总部企业。全年引进投资亿元生产型企业5家以上。

3.以旅游富民为目标,培育壮大旅游产业。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尽快使之我区重要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我们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平谷区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方向。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农民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体、接待的主体、经营的主体和受益的主体,最终实现富民的战略目标。今年,我们将重点加快黄松峪地质公园、滑雪场、玻璃台等新景区建设,建成旅游雕塑走廊,改造上宅文化陈列馆,修复丫髻山文物建筑。全力打造一批精品民俗旅游村,改善民俗村宽带网络、垃圾消纳、供水、供电等基础条件,满足民俗旅游发展需求,新发展市级专业村5个、民俗接待户800家。继续举办系列旅游活动,开发特色旅游商品,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旅游宣传,进一步拓宽客源市场,实现旅游收入6.9亿元。

4.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

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用科学的规划统筹平谷未来的建设与发展。今年我们将编制完成重点乡镇域规划,修订《平谷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平谷区旅游业发展规划》,编制《平谷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完成平谷新城、兴谷、马坊等工业开发区和小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着手研究浅山区开发规划,促进浅山区开发建设。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健全街道统筹和监督机制,增强综合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一直制约着我区的发展,特别是由于交通闭塞等问题,使我们的很多设想难以付诸实施。今年,我们将大力推进京平高速路建设,完成220千伏变电站工程,加快马坊、峪口110千伏变电站建设,筹建金海湖110千伏变电站,加快推进南线观光采摘带道路、金海湖环湖路、西烟路一期、黄关路三期工程,为我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同时,继续抓好市政设施配套,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大力推进城市和山区绿化,建成洳河滨河绿地,完成爆破造林2600亩、丫髻山彩叶工程1000亩、水源涵养林3000亩、封山育林1.5万亩,绿化公路河道40公里,确保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63.3%。继续抓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完成泃河二期、镇罗营石河治理和杨家台水库扫尾工程。有计划地关闭矿山开采企业,严格控制施工扬尘和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力争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达到230天。

5.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今年,我们确定了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到65%以上、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开发就业岗位1万个的工作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积极落实各项再就业政策,完善就业培训和服务体系,扩大就业门路,帮助“4050”人员、失业人员和待业青年再就业。充分整合资源,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增强农民就业和创业能力,促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不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四项保险”基金征缴力度,扩大社会覆盖面,全面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20%以上,确保农民老有所养。妥善处理征占地转非人员历史遗留问题,继续搞好城乡扶贫解困,强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化、动态化管理,保障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

三、坚持改革创新,转变职能,不断优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

1.将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两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发展思路,调整工作部署,各项工作初步见到了实效。按照新修订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我区处于北京东部发展带,卫星城被列为11个规划新城之一,市委、市政府将我区定位为“生态涵养发展区”,既承载产业转移和人口转移的功能,又担负着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保护生态环境的职能。这些举措,给我区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明确了新的发展空间。今后,我们将根据新的产业功能定位,紧密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和各项工作中。不论是城乡建设、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都将始终不渝地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节约型发展道路,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

2.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搞好政风建设。按照中央和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全区党政机关集中开展好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解决思想、组织、作风以及工作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把先进性教育活动贯穿到各项工作中,体现到促进工作中,用推动各项工作来检验和衡量先进性教育的成效,使政府工作作风、服务水平和执政能力都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和提高。进一步强化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意识,坚持求真务实,注重实绩,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使政府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坚持勤政廉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调查研究和工作落实上,把更多的财力和物力用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以政风建设和廉政建设的新成果,取信于民。

3.深化各项改革,为加快发展积蓄后劲。一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针和“增量改革,存量试点”的原则,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吸引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它行业,积极探索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打通社会资金进入渠道。以北京绿都基础设施投资有限公司为载体,建立新的投资平台,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放大投资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深化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积极吸引非公资本参股、并购国有集体企业,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推动混合所有制和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研究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政策,稳妥推进事业单位企业化。三是深化财税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政策,在保证全区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基础设施投入,重点向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地倾斜;调整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增强乡镇财力,支持乡镇公益事业发展。落实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严格政府采购程序,扩大采购范围。加强对重大投资项目的预决算和审计监督,建立政府投资项目绩效评价体系。规范非税收入和预算外资金管理,增强资金使用透明度。

市长汇报材料范文第3篇

这次全市财税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着眼于壮大财政实力、切实改善民生,客观分析财税工作形势,明确财源建设着力方向,落实财源建设政策措施,确保超额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前段时间,省政府召开全省财税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推进公共财政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财税措施,各级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刚才,长林同志就贯彻全省财税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财源建设奖励政策作了说明,国税、地税就加强税收征管、超额完成全年税收任务作了很好的表态发言,我都赞同。下面,就全面加强财源建设,我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我市财源建设面临的形势

总体上看,我市财税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各级各部门特别是财税部门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群策群力,扎实工作,付出了艰辛努力,推动了全市财政收入增长和财税质量的提高。也要清醒看到,我市财政实力、财源后劲、调节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财政支出压力较大,财源建设仍然还有很大潜力。

成效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第一,财政收入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28.44亿元,比2005年增收22.28亿元,增长20.99%,完成年初预算的105.36%。今年1-9月份,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16亿元,同比增长24.2%,全年超过预期目标大有希望。第二,财源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通过壮大支柱产业,不断培植新的增长点和税源,地税型产业和骨干税源不断壮大。第三产业对财政贡献逐步提高,今年上半年贡献率达55.83%。济钢、将军等一批重点企业成为税源的中流砥柱,对全市财政收入起到强劲拉动作用。县域税收占全市税收半壁江山,章丘、历下、历城、市中等县(市)区税收收入超过5亿,增幅均超过20%,历下今年有望超过12亿。第三,税源结构更趋合理。*年,金融、房地产、钢铁、烟草工业和机械五大行业交税占全市重点纳税人的62.48%,成为地方税收主要来源。上半年,房地产、钢铁、机械、贸易服务和交通运输业增幅较大,均超过40%,初步形成结构调整与财源建设协调互动的良好格局。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对地方财政支撑作用逐步增强,*年分别占整个税收的34.51%、19.46%、14.08%,今年上半年又有快速增长,反映出我市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和综合效益。这些成绩,是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工作者和各级各类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晶。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纳税人,向全市财税系统广大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谢!

差距和潜力主要有:一是财政实力还需增强。我市财政收入在副省级城市中居第12位,增幅第9位;省内与青岛差距逐步拉大,增速低于全省平均5.31个百分点,居第16位。这远远不能满足我们解决民生问题、推进和谐发展的公共财政建设的需要。二是税收比重有待提高。*年,税收占财政收入比重76.14%,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青岛(85.16%)、莱芜(90.36%)等市相比差距较大,低于国内许多省会城市85%左右的比重。三是税源过于集中。主要集中在一些纳税大户,中小企业、民营经济实力对地方财政支撑力较弱,市属企业财政贡献小于中央和省级企业;许多建成的工业项目尚未形成新的税收增长点,第三产业一些优势行业税收贡献潜力没有充分发挥。这种过于集中的税源结构,特别是过分依赖资源型行业,遇到宏观形势和市场供需变化,将会引起我市财政收入大幅波动,不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四是财源建设仍不平衡。部分县(市)区经济基础差、收入总量低,非税收入比重大,可用财力相对不足,保平衡压力依然很大。这些问题,反映出我们在财源建设上的不足和差距,也反映出财源建设的潜力和压力。我们要正视困难和差距,变压力为动力,迎难而上,勇于挖潜,广植财源,推进全市财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进一步明确财源建设的着力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财税部门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公共财政建设的要求,加强财源建设,优化收入结构,依法科学征管,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把财政增长建立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上,不断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围绕这个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繁荣发展第三产业。把现代服务业放在事关结构升级全局的重要位置,全面提升金融、物流、会展、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突出发展软件、文化、教育培训等知识型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社区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显著提高服务业在经济总量、地方税收中的比重。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我市金融业无论从增长率还是对地方税收贡献率,都表现出强劲势头。金融业对基础设施和环境依赖小、产出大,聚集财富迅速,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极大、外部性极强,做好金融业发展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二)提高工业经济效益。以优化产业结构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为取向,加快提升工业发展水平。转变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变“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增长模式,依靠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创造自主品牌,形成名牌效应,实现规模实力、质量效益、产业集中度和创新能力四个明显提高。大力发展园区经济,显著提升园区承载力,培育高聚集度产业区,以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为龙头,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互补和协作能力,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促进企业集约化经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增强盈利能力。

(三)培植中小企业发展。在继续发展、巩固、壮大骨干财源的同时,努力创造条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中小企业快速稳定发展,培植后续财源,形成多元化财源结构,分散财政风险,增加财政收入的稳定性。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高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和空间。对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实行公平待遇,通过招标或其他方式使中小企业平等获得各类政府性资金支持。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中小企业管理经营水平,鼓励引导中小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外部广阔市场。

(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县域之间均衡发展,缩小县域发展差距是财源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要在投资、金融、财税、外经外贸、技术开发和利用等方面给贫困县区适度的政策倾斜,营造县区的良好发展环境,激发县区后发优势。通过做扎实的工作,积极创造条件,利用好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更多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加大对困难县区财政转移支付和重点帮扶力度,充分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增强县域经济造血功能,提升县域经济规模、质量和创新能力,不断把县域财政做大做强。

三、完善和落实财源建设的激励政策

会上印发了我市加强财源建设意见以及财政局出台的实施细则,长林同志也作了说明。会前财税部门做了大量细致扎实的研究论证,会后各级各部门都要认真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总的来说,这次出台的政策主要有三个特点:

第一,导向明确。《意见》围绕保障科学和谐发展的主线,突出三个导向:一是鼓励转变发展方式。重点鼓励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更多的用于科技创新,支持循环经济和重大节能技术开发,加大对重点污染源的防治力度,支持环保产业发展。二是鼓励经济结构调整。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和产业政策,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总部经济等发展,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三是鼓励财源质量提升。针对县域财源建设、税收收入比重提高、财源贡献大户、财政困难县区收入增长等方面的政策,都是为加快提升我市财税结构和质量,而采取的有效措施。这个导向,就是财源建设的方向,也是各级各部门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着力方向。

第二,力度加大。在目前财政支出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市委、市政府一次性拿出8000万元专门设立财源建设扶持资金,而且每年都列入预算安排,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财源建设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金融业的奖励,一次性补助200万元—2000万元,这个力度也是很大的。按照各财源单位对财政收入的贡献份额和动态增幅,相应调整扶持奖励幅度和分类补助标准,奖励幅度从2倍到10倍,也是前所未有的。

第三,保障扎实。为确保政策落到实处,《意见》从组织实施、实施细则、覆盖范围、资金来源都作了扎实而有操作性的要求。要求成立市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县(市)区、各部门、综合治税部门责任,对支持政策作了详细分解,对奖励条件、标准、幅度作了明确规定,奖励面涵盖县区、部门、企业、企业法人代表;特别要求县(市)区要把专项扶持资金纳入预算,体现出对财源建设的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要把握好机遇,用足用好支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四、加强征管,依法治税

财税部门要加强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做到应收尽收,力争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成果。

(一)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要立足增收,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切实做好收入组织工作。加大税收征管力度,在抓好大企业、大集团等骨干税源的同时,加强对中小企业和零星分散税源控管力度;严格税收执法,严肃征管纪律,强化税务稽查,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税行为;在抓好内资企业税源控管同时,加大对外资企业税收征管,对优惠政策到期的企业及时恢复征税。大力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抓好征管责任区和税收管理员制度落实,强化税源管理,完善税源动态控管体系,防治税源流失;完善税务稽查工作机制,改进税收征管手段,发挥财税信息化功能,通过强化纳税评估,提高征管控制能力。深化综合治税成果,完善协税配合制度,加大区片管理力度,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和零散税收征管。要区别不同对象,有针对性地采取征管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餐饮娱乐业等有潜力行业和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管理。

(二)严格非税收入征收。非税收入是财政收入重要组成部分。各责任部门要坚持依法行政,既不准乱收,也不准该收不收,严格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依法加强非税收入管理。健全非税收入信息统计分析制度,实现各级各部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适应财税、资金管理新形势,财政部门要研究建立责任体系、监管机制和必要的奖惩机制,确保各项非税收入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按照“成熟一个,规范一个,重点突破”原则,把所有应当纳入财政管理的非税收入,逐步纳入财政管理。国有土地出让金征收、管理、分配,既要保证重点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田开发整理,也要保障失地农民生产生活权益。加强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和水资源费征管,努力变资源为财源,增强支持发展调控能力。

市长汇报材料范文第4篇

一、主要目标完成情况

1、就业培训情况:

(1)技能培训。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6500人,占全年目标8500人的77%。其中新增输出前培训5100人,占全年目标6400人的80%。再就业培训1125人,占全年任务2000人的56%。组织职业技能鉴定21次,组织鉴定人数1561人,占全年任务1380人的113%,发证1196人,占全年任务1200人的99.7%。

(2)劳务输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人数10400人,占全年任务12000人的87%。组织新增农村劳动力输出7800人,占全年目标8800人的88%。

(3)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1%。新增就业2500人,占全年任务4400人的57%,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1324人,占全年任务600人的221%。

2、社会保险情况:

(1)养老保险:一是企业养老保险。全县实际参保人数25728人,占全年目标26303人的97.8%。实际缴费人数8029人。“断保”人员新增续保人数295人,乡镇企业参保人数1975人,农民工参保人数478人,个体私营及灵活就业人员缴费人数1517人。实际月人均缴费工资599元,当期共征收养老保险费4516万元,已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5453万元的82.8%。共追缴企业欠费187万元,完成市全年目标450万元的41.56%。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收入1137万元,清欠50万元,清欠率40%,基金征缴率达97%,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上半年共支出养老金1134万元。三是农村养老保险。新增投保人数为44人,全县参保人数13.89万人。实现保费收入136.6万元,占全年目标100万元的137%,上半年养老金支出16.8万元。被征地农民参加基本生活保障的人员653人,累计补助金收入150万元,上半年支出19.1万元。还有约1200人将于下半年陆续纳入基本生活保障。

(2)医疗保险:全县医疗保险参保单位达741家,参保人数达32820人,占全年目标任务31000人的106%。新增参保人员4535人。基本医疗基金收入1864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2523万元的74%。其中统筹金收入990万元,个人帐户收入744万元,大病救助收入130万元。离休干部医疗收入120万元,发生医疗费用344万元,其中两个定点医院284万元,乡镇医院及转外、居外医疗费用共60万元。

(3)工伤、生育保险:全县参加工伤、生育保险各25221人,实际缴费人数5570人。新增参加工伤、生育保险276人。收入工伤保险费3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39万元的77%,支出基金1万元;收入生育保险费3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60万元的50%,支出基金6万元。

(4)失业保险:全县参保人数5.49万人,占全年目标任务5.18万人的106%。征缴失业保险80.98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400万元的20%。

3、维护权益情况:

(1)劳动争议仲裁:受理劳动争议达200件,涉案标的630余万元,是去年同期的238%。已处理结案的195件,结案率为97.5%。以调解方式结案181件,占案件总数的90.5%;以裁决方式结案的14件,占案件总数的7%;受理案件数和调解结案率创新高。案外调解的劳动争议达32件,涉案标的30余万元,涉及辞退、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和履行劳动合同等方面的内容。

(2)劳动保障监察:共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企业养老保险扩面”三次专项执法检查;主动监察用人单位200户次,涉及职工1.02万人;督促补签劳动合同224份;追发劳动者工资及经济补偿金21.32万元,涉及劳动者156人,其中农民工工资34.1万元,涉及农民工180人;依法取缔非法职业中介2户;接待各类劳动者来信来访207人次;共立案180件,结案180件,受理立案率和结案率均为100%。

(3)劳动工资和合同:召开两次全县协调劳动关系三方会议。劳动合同签定率达98%以上,集体合同审核达到100%。依法鉴证劳动合同2907份,审查无效劳动合同150份并督促其整改,劳动合同鉴证合格率为100%。

二、工作做法及成效

1、抓好政策扶持,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重抓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就业工作。今年来,组织开展劳动力交流会6次,组织专场招聘会3次,入场招聘企业累计164家次,提供各类就业岗位15000个次,求职者报名登记18200人次,新增就业人员13000人。二是积极开展下岗再就业援助工作。切实做好我县新一轮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努力推进再就业工作的开展。今年来,共办理《再就业优惠证》341本,审核发放“4050”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936人,发放补贴121万元。

2、抓好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迈上新台阶。今年来,我局抓好职业技能培训,促进职业技能鉴定,推动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快我县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部门、培训基地和学校的资源优势,帮助企业开展对口培训,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并以此推动技能人才队伍的整体建设,带动各类高、中、初级技能人员梯次发展。上半年,职业技能鉴定共1561人,颁发职业资格证书1196本,其中完成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125人,培训高级工以上高技能人才25人,组织技师审报19人。

3、抓好劳务输出,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创出新佳绩。一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为使农转工作能把市场需求、农民要求和培训重点有机结合起来,确保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对接,根据上级政府部署,开展了全县劳动力资源调查工作,重点摸清农民数量、文化水平、培训意向和分工分业情况,便于进一步了解资源状况,开展有效培训。二是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上半年,全县共培训农民6500人,培训后转移就业5755人,其中本地转移1439人,劳务输出4318人。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专场招聘会3场,今年来,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0400人。

4、抓好扩面征缴,社会保险工作实现新突破。一是全力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为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实现养老保险“应保尽保”,县政府召开了全县企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通告》(*政发[*]*号)。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将企业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纳入政府的目标考核体系。我局成立了养老保险扩面小组,在全县范围内对各类符合参保条件的单位开展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养老保险政策,营造全社会关注养老保险工作的舆论氛围,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顺利开展。上半年扩面1020人。二是将个体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纳入医疗保险范围。出台了《城镇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和失业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管理办法》(*政发[*]*号),标志着全县近万名城镇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和失业人员纳入了医疗保险体系。三是积极推进工伤保险全覆盖。上半年,参保人数达到25221人,增加276人。四是积极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年初我局就开始调研,对县城城镇户口人员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了人员情况,进行了多方案测算,确定了筹集标准,拟订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县政府于7月14日已正式发文通过,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5、抓好仲裁监察,职工维权工作结出新成果。一是积极开展劳动保障专项检查工作。重点开展了劳动保障专项检查工作次,分别为农民工专项行动、打击非法职业中介行动、女职工、未成年劳动保护专项检查活动、全县劳动用工情况专项检查活动和全县医保定点药店专项检查活动,检查企业多家次,及时发现和纠正了企业用工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消除了劳资隐患。提高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同时,按照劳动合同三年计划要求,积极督促企业做好劳动合同签订工作。二是切实做好个案处理工作。上半年,劳动监察大队处理群众举报投诉案件180件,180人次,为职工追讨工资、清退押金等累计22.2万元。受理劳动争议案件200件,申诉标的630万元,结案195件,结案标的592万元。工伤认定上半年受理11起,其中认定为工伤11起,涉及非参保工伤认定案7件。处理信访、县长热线等电话120件次,结案率98%,较好地维护了职工利益,维护了社会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半年来,虽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进展还不平衡;有的工作完成进度还不理想;有些工作措施还不够得力,效果还不够明显;个别单位、个别同志的作风还不够扎实。具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社会保险扩面难度较大,基金征缴缺乏新的增长点。原有企业经营状况不是很好,新办企业需要一个成长过程,导致实际缴费人数严重滞后。二是企业瞒报漏报缴费基数。部分参保、缴费企业没有按规定申报缴费工资基数,瞒报缴费基数和缴费人数。三是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和劳动合同充分覆盖工作推进成效较差。四是个别定点医院、定点零售药店医保政策观念不强,医保监管有待加强。五是计算机网络建设相对滞后,正在使用的服务器及原操作系统难以适应“金保工程”的要求和不断发展的工作需要。六是社会保险经办队伍业务素质有待提高。这些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在下半年工作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逐一加以解决。

四、下半年打算和措施

1、建好人力资源市场,继续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加快平台建设。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步伐,力争年内完成大楼主体建设。二是用活扶持政策。积极加强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协作,用足、用活各项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三是开发就业岗位。紧紧抓住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这一契机,采取拓展就业空间、完善市场服务、统筹城乡就业等措施,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着力做好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和失地农民(失海渔民)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城镇社区和失地农民(失海渔民)充分就业。*年,全面完成开发县内就业岗位6000个、县外就业岗位2000个、实现就业6600人的目标任务。四是促进零就业家庭就业。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摸清底数,探索和逐步建立零就业家庭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五是开展创业培训。通过创业培训,拓宽劳动者的就业门路,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更好地发展地方经济,实现富民强市的目标。

2、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稳步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一是完善社保制度,扩大参保范围。要不断扩大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五大险种参保范围,进一步增加各险种的参保人员,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下半年企业养老保险要进一步规范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政策,促进他们积极参保。医疗保险要紧紧围绕《个体从业人员医疗保险管理办法》、《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暂行办法》,重点抓好个体从业人员、城镇无业居民参加医疗保险工作,确保实现41000人参保目标。二是加强社保宣传,实现应保尽保。要加强对《县人民政府关于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的通告》的宣传,促进各类用人单位和个体劳动者参加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要依法扩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医疗保险要重点推进个体从业人员、城镇未从业居民参保;生育保险要加快制度完善,逐步扩大生育保险覆盖范围;工伤保险继续以煤炭、建筑等高风险企业为重点行业,以进城务工人员、非公有制经济单位从业人员等为重点人群扩大覆盖面,实现工伤保险在高风险行业和企业的全覆盖。三是加大征缴力度,确保足额征缴。与地税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对参保单位和参保人员做好宣传解释和发动工作,努力做到足额征收,使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迈上新台阶。首先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加强部门合作,实现行政推动,对征缴情况及时过堂,并加强于地税、财政和缴费主管部门的配合,强化征缴。第二,要集中时间人力主动走出去,结合各种宣传形式,上门说服动员,为企业及其职工办理养老保险手续。第三,要采取法律手段,对有缴费能力但存在恶意欠费的单位实施处罚。第四要为民工、外来务工人员和改制、破产企业职工提供养老保险关系接续服务。争取全年企业养老保险费总收入达6500万元以上,使参保人数达26300人以上。

市长汇报材料范文第5篇

尊敬的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非常感谢县人大给了我能和大家共同学习探讨社会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的机会。多年来,县人大及其常委会非常重视、关心、支持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特别是2001年以来,对我们实施的下岗失业人员救助工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改革工作进行深入调研、现场指导,专题听取了我县医改工作的报告,并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在工作中给我们指明了路子,从精神上给了我们相当大的鼓舞。为了让各位主任、委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有关我国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社会保障工作,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法规的严肃性,维护全县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下面把自己掌握的一点基本知识介绍给大家。

一、社会保障概述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革命和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也是工人阶级长期斗争的结果。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社会保障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经济制度,社会保障具有保障公民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公平和增进国民福利等重要功能,人们通常称之为社会的“安全网”和“稳定器”。目前,全世界已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从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同志“共同富裕”,再到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了指导思想。我国正处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历史时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关系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贯彻落实。如何构建一个统一、规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成为摆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内容和作用

1、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上讲,参加社会保险是公民的义务,获得社会保障并享受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公民的权利。从政府职能上讲,对公民实行社会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一项基本责任。

2、社会保障的内容。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1)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劳动者在因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而减少劳动收入时给予经济补偿,使他们能够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社会保险的保障对象主要是全体劳动者,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具有补偿收入减少的性质。社会保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社会保险实行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劳动者只有履行了缴费义务,才能获得相应的收入补偿权利。

(2)社会救济。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因各种原因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救助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救助的对象有三类:一是无依无靠、没有劳动能力、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主要包括孤儿、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且无子女的老人;二是有收入来源,但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的人;三是有劳动能力、有收入来源,但由于意外的自然灾害或社会灾害,而使生活一时无法维持的人。社会救济是基础的、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的生活水平,给付标准低于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的经费来源主要是政府财政支出和社会捐赠。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政府和社会为全体成员或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特别需要关怀的人群,创造物质文化环境或提供援助。

(4)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

(5)社会互助。社会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励和支持下,社会团体和社会成员自愿组织参与的扶弱济困活动。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3、社会保障的作用。

(1)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保障最核心的功能。国家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免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是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如今,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国际公约和绝大多数国家法律明确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

(2)维护社会稳定。实行社会保障,有利于缩小社会贫富差距,增进社会整体福利,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一项重要手段,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稳定。

(3)促进经济发展。社会保障可以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经济波动。社会保障基金的长期积累和投资运营有助于完善资本市场;社会保障确保劳动者在丧失经济收入或劳动能力的情况下,能维持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保证劳动力再生产进程不受阻或中断。

(4)保持社会公平。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国家保持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发展过程中因意外灾害、失业、疾病等因素导致的机会不均等,使社会成员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通过在全体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实现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分配结果的不公平。

(5)增进国民福利。社会保障的最初含义是“救贫”和“防贫”,即保证所有社会成员至少都能享有最低的生活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保障的内容在不断扩充。现代社会保障不仅承担着“救贫”和“防贫”的责任,而且还要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更广泛的津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从而使人们尽可能充分地享受经济和社会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质量。

(二)社会保障的主要模式

每一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人口结构,所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也不同。国情的不同决定了社会保障模式的差异,不同国家社会保障的实施项目、覆盖范围、资金筹集方式和待遇支付水平等都有所差别。一般认为,当今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福利型、保险型和强制储蓄型。其中,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强调政府的责任,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突出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的责任,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则更强调个人责任。

1、福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福利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以英国、瑞典为代表,多见于北欧和西欧国家。其基本特征是:全民保障;社会保障范围由生到死,几乎无所不包;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一般性税收;实行广泛而优厚的公共津贴制度,津贴与个人收入及缴费之间缺乏联系;财政负担沉重。

2、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德国、美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这一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社会保障费用由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分担,个人和企业缴费为主要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以保障基本生活水平为原则;待遇给付标准与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和缴费相联系;强调公平与效率兼顾,既要保证每一个公民都能享有一定的社会保障待遇,又不能影响市场竞争活力。我国采取了这一类型社会保障形式。

3、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以新加坡、智利为代表,其基本特征是:建立个人账户,雇主和雇员的缴费全部计入雇员的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资金投入资本市场运营,以实现保值增值;雇员退休后的养老保险待遇完全取决于其个人账户积累额。

下面谨就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础的社会保险和再就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向各位主任、委员做一简要的讲解和说明:

二、社会保险

(一)社会保险的特征、基本原则及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社会保险的主要特征。

(1)强制性。国家通过立法,强制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加社会保险,履行法律所规定的缴费等义务。劳动者在满足一定资格条件后可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任何法定范围内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

(2)共济性。社会保险实行互助共济,按照大数法则,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统一筹集和调剂使用资金,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均衡负担和分散风险。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越大,抵御风险的能力也越强。

(3)普遍性。社会保险的覆盖范围各个国家有所不同,有的覆盖全体国民、有的则只覆盖全体劳动者。当前,我国社会保险一般覆盖城镇各类企业及其职工,个别省份还覆盖到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或农村人口,如海南省就实行社会全员保险。

2、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

(1)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劳动者享有社会保险的平等权利,同时对社会保险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参保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义务之后,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既要体现社会公平的因素,确保每一个劳动者都能维持基本生活,又要适度体现不同劳动者之间的差别,以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参保缴费的积极性。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在维护社会公平的同时,也需要强调社会保险对于促进效率的作用,力求做到公平与效率兼顾、统一与差别并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3)待遇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在不同的生产力发展阶段,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也相应不同。如果社会保险跨越生产力发展阶段,提供过高待遇水平,势必会增加企业和在职职工的负担,抑制经济活力,而且在客观上了会造成“养懒汉”的社会效应,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危及社会保险制度的正常运行。但如果社会保险的待遇水平过低,则无法充分发挥其生活保障功能,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充分考虑到生产力水平较低、人口众多且老龄化速度加快的现实国情,根据国家、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确保与生产力发展水平适应的社会保险待遇标准。

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两者都是社会风险化解机制。社会保险是多层次社会保险体系的主体,商业保险可以作为对社会保险的补充,是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首先,性质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施,属于政府行为;商业保险则是一种商业行为,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完全是一种自愿的契约关系。其次,目的不同。社会保险不以营利为目的;商业保险的根本目的则是获取利润。第三,资金来源不同。社会保险由国家、用人单位和个人三者分担;商业保险完全由投保人负担。第四,政府承担的责任不同。社会保险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对社会保险承担最终的兜底责任;商业保险则受市场竞争机制制约,政府主要依法对商业保险进行监管。

(二)养老保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经过实行养老保险费用社会统筹,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等几个发展阶段,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全力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行业统筹移交地方管理、积极扩大覆盖面,强化基金征缴、基本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已基本形成了以基本养老保险为核心,包括企业年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框架。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承担,用人单位缴费比例一般不得超过工资总额的20%,职工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单位缴费的大部分纳入社会统筹,其余部分和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记入个人帐户,为职工个人所有。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个人缴费年限符合条件的发给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从社会统筹部分支付;个人帐户养老金为本个帐户储存额除以120,从个人帐户积累的资金支取。2000年,国务院在辽宁省进行试点,颁布了《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该《试点方案》规定,用人单位缴费全部纳入社会统筹,不再划入个人帐户。基础养老金标准由职工平均工资的20%调整到30%左右,个人帐户规模由11%调整为8%。这一模式,汲取了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的优点,在制度建设上实现了创新。在社会统筹方面,通过继续实行现收现付模式,休现了社会保险社会互济的原则;在个人帐户上引入完全积累模式,以激励个人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增强职工自我保障的责任和意识。同时,国家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可为职工建立企业年金,并实行市场化运营。企业年金采用个人帐户方式管理,费用由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其中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

(三)失业保险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建立失业保险制度,1999年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确定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失业保险的主要作用,一是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二是支持和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这既是国际通行作法,也符合我国的实际需要。我国的失业保险通过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由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保险费,单位缴费比例为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职工个人为本人工资收入的1%,建立失业保险基金。在失业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时,财政给予必要补贴。失业保险基金主要用于给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医疗补助等。失业人员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期限,根据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时间长短计算,最长期限为2年。

(四)医疗保险

经过对传统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探索,1998年,国务院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确定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政策框架,奠定了我国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基础。

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引入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的分担机制和个人帐户的约束机制,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医疗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社会统筹部分由用人单位缴费,单位缴费比例一般为职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个人缴费比例一般为本人工资收入的2%左右,用人单位缴费的30%左右划入个人帐户,我县医改政策规定,单位缴费部分45岁以上的划入40%,45岁以下划入20%,其余部分建立统筹基金。个人帐户用于支付门诊等小额费用,统筹基金用于支付住院等大额医疗费用。同时,要逐步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实行国家公务员医疗补助办法和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办法,妥善解决超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用;建立社会医疗救助制度,对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最基本的医疗保障。

(五)工伤保险

企业职工工伤保险制度按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建立工伤保险基金,支付工伤职工及其家属医疗、抚恤等费用;覆盖范围由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扩大到城镇各类企业和劳动者;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事故发生情况,实行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以鼓励企业重视安全生产,积极预防事故;从实际出发,制定了较为科学合理的伤残等级评定标准、劳动鉴定制度、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制度。今年,国务院颁布了《工伤保险条例》,我县将在适当时期开始运作工伤保险。

(五)生育保险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目的是均衡企业生育费用负担,保障女职工在生育期间得到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国家规定,城镇企业及其职工必须按规定参加生育保险;企业按照规定比例缴纳生育保险费,单位缴费比例为职工工资总额的1%,职工个人不缴费;女职工生育期间享受产假、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服务等项待遇。

(六)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明确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基本原则、基本政策和管理制度。目前,我国所有城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所有地已全部建立了这项制度。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我国城市社会保障体系的“最后一条保障线”。它的保障对象是城市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全部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按照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确定;所需资金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列入财政预算,纳入社会救济专项资金支出项目,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供捐赠、资助。这项制度的实施,提高了社会救济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拓展了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

三、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相关政策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退民进步伐不断加快,出现了大批下岗失业人员,确保下岗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千方百计促进再就业,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近年来,根据上级部署,我县成立再就业服务机构,在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按政府、社会、企业各负担三分之一的办法筹集资金,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通过失业保险对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助金,同时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了三条保障线制度。到2001年9月进入中心的下岗职工托管三年期满,为了解决这些困难职工的生活和就业问题,我县又于2001年4月开始启动“城镇贫困人口和下岗失业人员救助工程”,多方筹措救助基金,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给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分别发放救助金或救济金,顺利实现了下岗职工与失业保险的并轨。

为充分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党中央、国务院于2002年9月30日在北京又一次召开了政治局常委全体参加的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部署全国再就业工作。会上,总书记、朱熔基总理分别发表了重要讲话,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中发[2002]12号),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3年8月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召开了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会上总书记、总理、黄菊副总理分别做了重要讲话,把再就业工作提到了更高的程度上,并对做好再就业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并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党委政府责任。

我县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于8月7日召开了全县再就业工作会议,全面部署我县再就业工作,会上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符合我县实际的再就业扶持政策,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责任,提出我县再就业工作具体措施。

(一)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范围

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下岗失业人员是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列人员(以下简称下岗失业人员):国有企业的下岗职工;国有企业的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的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城镇其他失业人员。

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对象不包括下列人员:已按规定办理企业内部退养的人员;2002年9月30日前已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和被用工单位招收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实现再就业已有稳定收入的人员。

下岗失业人员凭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免费核发的,由省统一印制、统一编码的《再就业优惠证》享受再就业扶持政策。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二)再就业扶持政策

(1)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的,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所得税,并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下岗失业人员个人或合伙承包开发荒山、荒地、滩涂、水面从事养殖业、种植业的,从有收入时起1至3年内免征农业特产税。

各有关单位要认真落实各项免收费政策。各类中介机构对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涉及的各种服务性收费,按最低标准收取。

(2)建立下岗失业人员小额贷款担保基金。所需资金主要由县财政部门筹集。小额贷款担保机构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共同组建。贷款额度一般掌握在2万元左右。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到期确需延长的可申请展期1次。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财政据实贴息,展期不贴息。

(3)建设部门在规划城市和整顿市容时,要适当保留和发展一些社区简易市场和摊位,也可安排一些相对集中的培育性生产经营场所,为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创造条件。

(三)鼓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

(1)现有的服务型企业和商贸企业新增加的岗位,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对年度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减征30%。

(2)新办的服务型企业和商贸企业,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不足30%的,根据招用人数,按比例减征企业所得税。

(3)各类企业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按招用人数从再就业资金中提供为期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养老失业保险企业负担部分),个人缴费部分由本人负担。

(四)再就业援助活动。

为了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解决“4050”和“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我县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

一是“4050”人员及“三种家庭”的划分

“4050”下岗失业人员是指:截止到2002年9月30日年满40周岁以上(含40周岁)女性和年满50周岁以上(含50周岁)男性,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

“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是指:夫妻双方下岗或失业家庭;一户两人以上下岗或失业家庭;特殊困难家庭(单亲抚养子女家庭;夫妻一方下岗或失业,另一方患重大疾病致贫家庭;企业军转干部夫妻一方下岗或失业家庭)。

二是“4050”和“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的认定

“4050”和“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认定,实行个人申请,乡镇(街道)初审,县再就业办公室核准的方式确定,并张榜公示。符合条件的人员要填报需要帮扶的内容,选择就业岗位或再就业优惠政策的帮扶。

三是县委、县政府将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4050”和“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依据县直单位现有副科级以上人数,将再就业帮扶任务分解到县直各单位。有帮扶任务的单位要对帮扶对象负责到底,本单位无岗位的,可以安置到其它单位或各类企业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如帮扶对象三次拒绝安置的,视为无再就业愿望,今后不再享受再就业岗位帮扶政策。

四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各类企业每招收1名“4050”和“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财政部门从再就业资金中按季给予用人单位社会保险补贴(养老失业保险单位负担部分,采取先缴后补的办法,即用人单位按月先缴,财政部门按季后补)和每人每月150元的岗位补贴,社会保险个人缴纳部分由本人负担。各类企业使用的下岗失业人员工资标准不能低于我县最低工资标准。

五是“4050”和“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的,在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后,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财政部门从再就业资金中一次性给予下岗失业人员3000元的创业开办费补贴,不再给予再就业岗位帮扶。“4050”和“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在领取一次性3000元开办补贴后,办理退照(营业执照)手续的,工商部门代为收回《再就业优惠证》,交县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是“4050”和“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子女在9年义务教育阶段,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教育部门免收书本费、学杂费,在校寄宿的,减收60%的寄宿费,免减部分由财政部门从再就业资金中拨付给教育部门。

七是“4050”和“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到县外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经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县财政部门从再就业资金中,按每人100元的标准一次性给予职业介绍机构职业介绍补贴;给予下岗失业人员家庭每月100元生活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三年。

八是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4050”和“三种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经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认定,县财政部门从再就业资金中每月补贴生活费200元,补贴期限最长不超过3年。达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列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相关期刊更多

劳动保障世界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吉林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湖北档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湖北省档案局

友声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