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狠抓落实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狠抓落实保持又好又快的发展趋势

一、2007年*经济在又快又好的发展轨道上运行

200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全省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经济在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上运行。

经济发展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65.6亿元,增长54.4%;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双双下降,亏损面下降0.9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5.2%;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4.6%,同比提高26.7个百分点,创历史最好水平,列入考核的七项指标全部好于去年同期。工业园区、支柱产业对工业增长的作用明显增强。前三季度,全省园区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13.7亿元,增长31.8%,占工业比重的50.5%,同比提高11.8个百分点;六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20.8亿元,增长31.1%,占工业的比重达59.3%。

二是“两个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的比重)有明显提高。1-10月份,全省财政总收入543.4亿元,增长27.7%,同比加快1.7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17亿元,增长27.2%。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显著提高。财政总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11.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达12.9%,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明显提高。1-10月份,税收收入57.6亿元,增长31.6%,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84.2%,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增幅超过非税收收入增幅21.5个百分点。

三是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1-10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2001.7亿元,增长31.0%,其中工业投资完成958亿元,增长39.6%;重大产业项目投资力度明显加大,江铜30万吨铜冶炼、*蓝恒达年产10万吨离子膜烧碱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预计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可超过2000公里,铁路里程将达到2480公里,统调电力装机可突破1000万千瓦。全民创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1-10月,我省非国有投资1350.08亿元,增长40.0%,其中民间投资1160.43亿元,增长39.4%,民间投资占全省城镇投资的58.0%,比上年同期提高3.5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对全省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69.2%。预计今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有望达到2860亿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完成投资额1850亿元,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率达到66%;新增就业人数50万人,占全省新增就业人数的比重达到76%。

四是以“民生工程”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推进情况好。就业总量显著增加。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8.1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8.7%,“零就业家庭”就业率达到100%。经济适用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力度加大。1-10月,全省各设区市中心城区经济适用房建设已开工面积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4%,廉租住房保障户数完成全年目标96%。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前三季度,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达到8581元和2896元,分别增长21.2%和16.1%,增长分别同比加快11.3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社会保障、医疗保障、济困助学、移民扶贫等都得到了较好解决,受到群众和各界的好评。

经济发展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增长速度快。1-10月,全省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良好,全省实现生产总值4200亿元,增长13.0%,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进一步巩固。预计全年粮食总产380.8亿斤,比上年增产1.5亿斤,粮食总产量可望连续四年创历史新高。工业经济加速增长。1-10月,预计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65亿元,增长24.0%,同比加快2.0个百分点。消费品市场旺盛活跃。1-10月,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5亿元,增长17.2%,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增幅创近11年来新高。金融保持健康平稳运行。1-10月新增贷款529亿元,同比多增85亿元。

二是重点工程推进速度快。在“民生工程”和“造地增粮富民”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十千百亿”工程成效显著。1-8月,列入“十千百亿”的农业产业化、旅游、商贸物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增长28.9%和17.7%;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增长19.2%和64.7%;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利税分别增长42.6%和59.8%;集团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1%,利税完成年度目标的85.5%。

三是开放型经济发展快。进出口贸易快速增长。1-10月,全省进出口总额76.6亿美元,增长60.6%,其中出口43.7亿美元,增长48.2%,进、出口总额均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利用外资快速增长。1-10月,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27.3亿美元,增长23.0%,同比加快11.2个百分点;省外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实际进资725.66亿元,增长34.0%;联邦快递、可口可乐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投资*,全省引进世界500强企业达26家。“走出去”战略扎实推进。对外承包完成营业额3.48亿元,增长36%。

预计2007年全年我省生产总值扣除物价因素影响,增长可达8%左右,财政收入扣除物价影响,增长可达22%左右,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已成定局。

二、经济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在我省经济保持又好又快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问题和困难,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通货膨胀的压力对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是国际油价上涨以及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对我省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二是PPI指数的上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一方面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同时将有可能传递到下游产品和最终消费品。三是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大幅度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给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造成了影响。今年以来,在肉禽及其制品、油脂、蛋类等食品价格涨幅较高的带动下,居民消费价格趋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3月份突破3%,6月份突破4%,7月份突破5%,8月份突破6%以来一直维持在6%以上的高位运行。

2.工业化加速发展带来的“瓶颈”制约

这种制约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国家严控土地闸门,城市快速扩张和工业快速扩张的土地供应日益紧张。二是交通运输瓶颈问题是工业化发展较快地区普遍面临的难题。如新余市今年的工业销售收入可望超过500亿元,货运量将超过5000万吨/年,而现有运力只有2700万吨/年;高安准备上200条陶瓷生产线,届时运量将达6000万吨/年,而现有运力仅有500万吨/年。运量和运力的矛盾对工业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三是低成本劳动力供给日益紧张。由于党的惠农政策和“刘易斯拐点”的出现(见《调查研究报告》2007年第9号),我们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低成本优势在削弱。

3.节能减排任务艰巨

一是总体耗能规模随生产规模的扩张而扩大。前三季度,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77.8亿千瓦时,增长14.5%,单位GDP电耗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二是部分高耗能行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分别增长41.4%、25.8%、21.4%、17.1%。三是部分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较快。钢铁、铁合金、电石、铜冶炼、煤炭和纺织投资增长均超过35%。

4.国际经济形势的不稳定性在增加

一是美国如果不能摆脱“次贷”危机,将直接拖累全球经济。二是国际油价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如铁矿石、玉米、油料等)将直接影响国内市场。三是人民币持续升值削弱了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四是针对我国产品质量问题的国际贸易摩擦加剧,直接影响到我国产品的出口。五是国家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给我省外贸出口持续快速增长带来压力。今年8月份,全省外贸出口增长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今年1-7月份回落54.1和27个百分点,9月份分别比去年同期和今年1-7月份回落27.8和15.9个百分点。

5.资产泡沫问题

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泡沫是不言而喻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泡沫不要受灾变因素而突然破裂,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平稳降落。资产价格的企高已经或或将对政府、企业和部分群众构成严重挑战。一是房价上涨使部分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难问题变得更为尖锐,同时也加大了政府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压力。二是股市的持续繁荣加大了资金量不多的散户的风险,由于散户信息量小、风险意识较差,一旦股市下跌,金融资产的贬值对小股民产生较大的压力,对社会稳定也会造成一定影响。三是针对上述问题反映出的流动性过剩,中央今年先后9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并还有可能采取进一步措施,一方面企业的资金供应在减少,财务成本在增加,另一方面也将影响我省新增项目的资金供应。

三、2008年我省经济发展所面临宏观环境分析

(一)全球经济稳中趋缓受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适度下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0月17日发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2007年和2008年全球经济将分别增长5.2%和4.8%,均低于*年的5.4%。全球几个主要经济体的增长速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滑(见下表)。但由于美联储及时采用了降息措施,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会进一步刺激生产,使得全球金融市场和商品市场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世界经济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总的看,虽然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会低于2007年的水平,但仍处于快速增长时期,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率预计为4.8%。

(二)中国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一是我国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经济处在起飞阶段,可以说正处在发展“黄金期”;二是国际经济环境仍处增长期中,外部需求、跨国投资、金融市场等的持续活跃为我国经济增长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国际产业转移的势头不减,我国仍然是承接产业转移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四是国内消费市场前景广阔,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市场基础;五是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六是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但我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是国际经济环境面临不稳定因素,基础产品价格上涨、美元信用受挫、次级房地产市场贷款危机、国际贸易不平衡、局部冲突不断等都影响经济增长的信心;二是流动性过剩,表现在房价上涨和股市反常;三是物价上涨;四是投资过热、消费不振。以上几个方面的挑战都会对我国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权衡利弊,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还是大于挑战,预计2008年我国经济增速仍在10%以上。

(三)海西经济区、泛长三角等概念的提出为我省“对接长珠闽”提供了新的机遇

继成为CEPA成员以来,福建在2004年提出海西经济区概念,并在我国“十一五”规划中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泛长三角“3+2”模式也在酝酿之中。作为长、珠、闽三角洲的共同腹地,这些概念的提出和不断走向成熟将对我省与沿海的对接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商务部44号公告对我省承接产业转移提供了机遇

国家商务部和海关总署今年联合44号公告,8月23日已正式实施。该公告对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主要特点是对沿海地区加工贸易限制增多,使其企业成本提高。新政策下,东部沿海企业从事加工贸易的财务成本骤增,为降低成本,许多企业酝酿将产业向内地转移。据统计,该政策公布以来,仅珠三角地区有内移意向的企业就达2万多家。*作为离沿海最近的内陆省份之一,在承接该类产业转移方面具有区位优势。

四、狠抓落实,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实践已经证明,我省探索出来的发展道路是完全正确的,也是符合*实际的。目前,大政方针已定,国际国内经济仍在繁荣期运行,因此,推进*崛起的关键是狠抓落实,要在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基础上,把省委省政府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扎实推进,保持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着力推进“三个融合”,发挥地方特色,培育竞争优势

一是着力推进资源与技术的融合。着力提升企业的技术应用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努力改变资源产品的粗加工状况和控制原材料外运,延长产业链条,最大程度地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将我省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竞争优势。二是着力推进区位与服务的融合。注重服务能力建设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着力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和诚信度,切实做到“四个主动”服务,使*是长、珠、闽三个三角洲的共同腹地的区位优势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三是着力推进环境与制度的融合。跳出“先污染、后治理”的原始工业化模式,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工业化道路,需要以制度作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大产业导向和招商选资的工作力度,走出一条*特色科学发展道路。通过技术创新能力、服务、制度三大“软实力”的提升来凸显*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环境优势,努力形成*特色的竞争优势。

(二)抓好产业基地建设,优化区域布局,发展产业集群

一是抓好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做大做强具有比较优势的铜、钢铁等大产业,大力扶持光伏、陶瓷等主导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软件、动漫、文化等新兴产业。二是优化区域布局。结合产业基础、资源状况、区位条件等因素,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三是加快产业集群建设。以工业园区为依托,重点形成南昌现代制造业、九江沿江重化工产业、赣南轻工产业、赣东北有色冶金产业、赣西钢铁产业五大产业集群。

(三)研究“土地置换”措施,发挥比较优势,提高用地效率

我省有94个工业园区,这是*的一个优势。部分发展得比较好的园区已经出现了用地紧张的局面,而一些发展得不太理想的园区存在土地开发强度低和闲置并存的现象。工业园区已批土地是我省招商引资最重要的资源,土地供应紧张将是今后经济发展的长期矛盾,我省应加紧研究土地置换措施加以应对,对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工业用地边际产出较高的园区应该多批工业用地,而对工业用地边际产出少的园区可以酌情减少,由此造成的地区发展差距可通过转移支付加以平衡,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

(四)完善“民生工程”考核,突出民生重点,解决实际困难

通过2007年民生工程的实施,开创出百姓得实惠、政府得民心的良好局面,民生工程得到了老百姓前所未有的赞誉,得到了中央和部委领导人前所未有的肯定,也得到了各级政府前所未有的拥护。2008年的民生工程省委省政府决定投入100亿元,如何把好事办好,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感受党和政府的温暖,完善考核是必须的手段。建议考核从“大小结合”入手,大就是反映区域整体工作效果的指标,小就是区域内实际困难解决程度的指标。如就业再就业方面,大指标就考核就业率,小指标就是考核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就业,而职业培训、劳动力转移等只是实现就业的手段,应列入社会发展中。又如医疗保障方面,大指标就考核参保率和资金使用率,小指标就考核对困难群众的应保尽保程度,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属社会发展范畴,不列入民生工程。

(五)建设“金融文明”,增强金融意识,服务实体经济

在目前的金融生态下,银行信贷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力军。从1997-*年我省贷款年增10.99%,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9个百分点,列中部倒数第二位,*年各项贷款余额列中部倒数第一位。建设金融文明,加大信贷是我省的一项长期艰巨任务。建设金融文明,要从“树立形象、政府推动、典型示范”入手。一是树立形象,加快金融中心的建设进程,重点突出南昌区域性金融中心的位置,打造南昌的“金融名片”。二是政府推动,创造条件组建地方性银行;将政府经营性资产注入到小额贷款担保资产中,壮大小额贷款融资平台。三是典型示范,重点培养上市对象,充分利用资本市场迅速做大做强,今年*有4家新上市企业,明年争取有更多的企业上市。

(六)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提高经济活力,建立长效机制

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革,引进战略合作者,积极推进省属国有企业与跨国企业、大型国企与优势民营企业的合作。二是企业期权激励和奖励问题。今年我省开展了增量资产奖股、股票期权激励的试点,争取在2008年全面铺开。三是政府服务问题上,坚持激励约束并重,把“四个主动服务”与建立合理的绩效考评体制相结合,使各级政府、广大干部树立良好的政绩观。

(七)把握未来发展趋势,谋划建设项目,拓展发展空间

适当保持超前性,从经济发展规律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角度谋划一些大建设项目,是拓展我省发展空间的有效途径。一是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城市化进程将加快,对城市交通的需求不断提高。目前南昌市外环线已建成,城市轻轨也已在规划和建设中,建议赣州和九江的外环线也要加紧规划建设。二是随着工业化和开放型经济的发展,高速公路网络的建设要继续积极有序推进,井冈山-湖南、抚州-福建的高速公路出省通道争取早日打通。三是加紧鄱阳湖控湖工程的可行性论证。今年鄱阳湖和赣江的水位都达到历史低位,南昌也发生缺水现象,建议积极推进鄱阳湖控湖工程的认证,保护好我省发展的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