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志愿服务对旅游高校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志愿服务对旅游高校职业素质能力培养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落实,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实践课程,对于旅游类专业学生而言,以志愿服务为途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不但可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还能强化学生社会适应力和交际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提升。为此,本文分析志愿服务对于旅游类专业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价值,并提出具体的实施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志愿服务;旅游类;职业素质能力

引言

在高职院校中,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始终是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质能力的人才。而专业课程较强的理论性特征,造成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受限。为改善这类情况,在全社会倡导志愿服务的背景下,积极引导和安排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可以此为参与实践的重要途径,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并实现适应力、交际能力、职业素养的提升,满足旅游业对人才的要求,促进学生就业和发展。

一、志愿服务对旅游类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价值

(一)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利于学生人格的塑造

高职院校旅游类专业作为培养旅游行业人才的重要领地,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实施教育活动的重要前提。旅游类行业有着实践性较强的特征,而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过于重视教育成效,将更多的资源倾向于理论知识教学,使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不多,自身的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还存在不足。面对这类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全社会推行志愿服务理念的背景下,积极安排和组织参与到各类志愿活动中,可有效增强旅游类专业学生的交往能力,并使学生加强思想认知,完成完善人格的塑造。一方面,对于社会复杂关系处理能力较弱的职业院校学生而言,参与社会性质的志愿活动,可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并在不同场合中与其他志愿者进行交流,可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降低对待陌生人的疏远感。使学生在奉献自我的同时,掌握关怀和照顾他人的能力,并形成为他人服务的意识。同时,还可在人际交往中,使学生掌握服务类语言的表达技巧,以及与人相处的礼节和规矩,使学生在课堂之外,更加真实地体会到进入社会后所要承担的职责和压力,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专业学习,强化自身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志愿者活动大多为帮扶活动,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可对部分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体会,并经过长期的消化以及课程理论内容的作用,形成深刻且理性的认识,逐步建立完善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

(二)促进理论和实践融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

在社会现代化建设中,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学历和技能,而是更看重学生的社会经验,以及专业上的创造力。面对这种新的要求,为促进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的就业,以志愿服务为重要的途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融合,强化学生技能训练,并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社会经验。在不同类型和形式的志愿者活动中,学生面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可自主作出判断,还可进行决定,锻炼学生思维系统以及思考的独立性,使学生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得到提升。而对于专业创造力的培养,主要依靠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反省和自我评价,面对不同的帮扶群体,以及不同的互动内容,学生体会不同的服务角色,而活动任务的实施和完成,可使学生更加主观地了解自己能力发展现状。并更加真实地看到社会的变化,以及旅游行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可在活动之外,利用反思和评价的方式,找到自我提升的途径,并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锻炼社会能力方面得到兼顾,使学生工作经验日趋丰富,专业能力和创造力得到提升,为学生就业和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志愿服务对旅游类高职院校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一)实施多方重视齐抓共管,保障志愿服务活动计划顺利实施

首先,提高当地政府的重视,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培养旅游人才、发挥旅游人才在旅游工作中引领示范效果的职能作用,通过政府审批、认可并推动旅游类高职院校参与旅游景区志愿服务项目成立,为旅游类高职院校人才参与志愿服务,培育旅游英才奠定良好基础。其次,提高当地旅游企业重视,通过政府部门出台相应政策制度,激发企业参与旅游类高职院校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性,推动旅游企业积极参与学校确定的志愿服务活动中,并共同制定志愿服务工作方案。以双方共同出人力、出物力、出财力等方式,保障志愿服务项目得以顺利进行。此外,提高旅游类高职院校重视,在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初期,指派专人负责该项育人项目,按阶段了解项目实施情况并全程监管,保障项目落实成效。最后,以项目为导向,建立政行企校“四共”志愿服务项目运行模式,由当地政府从政策方向上引导,采取专项拨款支持方式,引导企业、行业配合旅游类高职院校共同培育专业人才,共同建设、共同监督来实施,共同分享培育成果,从而保障志愿服务活动计划顺利实施。

(二)积极建设志愿服务基地,打造旅游类高职院校自己的品牌特色

建设志愿服务基地,打造旅游类高职院校自己的品牌特色。首先,打造志愿者培训基地。需采取“内培外引”相结合的方式,以学校基础教研室专业教师为主体,聘请国内外优秀旅游类获奖主任、专家教授等为指导教师,积极建立一支既有志愿服务理论知识,又有专业实践经验的校内外导师队伍,通过定期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对学生进行志愿旅游服务技能培训,规范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其次,形成志愿服务品牌特色。需进一步健全志愿服务组织机构,打造旅游类高职院校独特志愿服务特色,创建自己的办学品牌。在此过程中,需协同国内外旅游类优秀专家教授、当地教育部门领导、旅游类高职院校领导任会长等多部门,共同建立健全的旅游类高职院校志愿服务领导机构,共同探索制定有特色的志愿服务项目,丰富志愿服务活动内容。同时,还可通过邀请当地景点金牌讲解员、学校专家教授对志愿服务基地内的学生讲解礼仪、培训外语口语能力、训练学生旅游志愿服务能力、丰富学生景区文化内涵等等,以此来提高学生职业素质能力。此外,旅游类高职院校还可以与当地旅游企业达成合作关系,双方共出资金,选择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立旅游志愿者服务基地,不仅可为学生志愿服务提供重要平台,提高学生实战经验与职业素质能力。还可有效降低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学生的交通成本、住宿等问题,为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打下坚实基础,创造良好先决条件。

(三)借助媒介加强舆论宣传,加大旅游类志愿服务活动推广力度

为进一步提高旅游类高职院校领导,对利用志愿服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视,保证校领导明确认识到志愿服务开展的作用与价值。应注重利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等多个媒介,充分发挥新媒体信息传播时效性、广泛性、共享性优势,以及传统媒体公信力强、影响力大等优势。大力宣传推广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优势、价值、作用,以及对于培养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高志愿服务知名度与影响力,保证志愿服务得以有效落实。首先,旅游类高职院校应借助新媒体微信、QQ、微博、抖音、快手以及新闻网站等多个平台,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大力宣传推广,讲解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政策、项目、具体事宜以及诸多优势。借助传统媒体电视新闻、广播、报纸等媒介,对往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先进榜样,进行宣扬与表彰,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将更多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吸引到志愿服务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保证在志愿服务活动中逐渐培育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其次,还可借助校园文化建设,为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志愿服务氛围,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比如,可利用校园网站、校园广播室、校园角、校园展板以及条幅等媒介,宣传志愿服务标语,如“服务他人,提升自己”“让文明成为习惯,让志愿成为时尚”“参与志愿服务,提升自身素质”等。借助此类标语激发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提高自身职业素质能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塑造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志愿服务理念得到广泛的关注,这种社会道德文化行为,可更加直接的展现着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作为未来就职于服务行业的人员,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社会适应力,关系着学生就业和未来的发展。为更好地落实实践教学,安排和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可在社会中磨练学生意志力,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社会现象,以及部分行业的发展情况。通过志愿者服务可锻炼学生社会交际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职业院校应认识到志愿服务的重要价值,联系具体的理论教学活动,积极安排各类型的志愿者活动,为学生磨练和锻炼自我提供机会,也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成才。

参考文献:

[1]王月,律德财.“一带一路”背景下新工科高校学生职业素质能力培养研究———基于跨文化多元沟通能力视角[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22(2):110-112.

[2]张蕾,邓小娇.全域旅游视域下对高职旅游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探索———以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6+1”特色活动为例[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2):202-204.

[3]王树梅.基于职业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课程建构与实践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6):155-156.

作者:吴丹 鲁晨阳 史迁 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