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浅析

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培养浅析

幼儿正处于低龄阶段,他们的思维不完善,对世界的认识都是从零开始的。若没有坚定的自信心为支撑,幼儿必然会失去认知世界的兴趣,从而限制其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一、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在幼儿成长阶段中,加强对幼儿自信心的培育,对其素质和能力的健康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幼儿在有了自信心后,他们的认知能力、人际交往水平、人格发展也会得到极大改善。比如,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幼儿往往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而有了自信心后,幼儿会自主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知,能从中推进思维的完善与智力的发育。比如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常常怯生,不愿意与人进行交流。而有了自信心后,幼儿会养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性格,敢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愿意与其他人分享内心世界,从而在沟通交流中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及升华情感。

二、幼儿缺乏自信心的成因及表现

(一)成因

基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幼儿的自信心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在认识事物和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希望能正确认识事物,得到其他人的认可,以此证明自己的“非凡之处”。而没能准确认识事物,未得到他人的支持与认可,往往会使幼儿产生负面心理,影响其各项能力的发展。就当前的家庭教育来看,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幼儿,使得幼儿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一些家长过于严厉,没有给予幼儿支持与鼓励,导致幼儿自信心缺失,养成不良性格。

(二)表现

缺乏自信心会影响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给幼儿素质和能力发展造成极大限制,所以教师和家长必须高度重视培育幼儿的自信心。幼儿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性格孤僻,不喜欢融入集体环境,不愿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二是在学习与生活中常有畏难情绪,严重质疑自己的能力,会产生明显的自卑心理;三是不愿意暴露自己的缺点,会采用“说谎”“回避”等方式掩饰缺点,不利于养成诚信品质,不利于构建和谐交往关系;四是不敢做抉择,做事拖泥带水,生怕做错产生不良后果。

三、在幼儿教育中加强幼儿自信心培养的对策

(一)实施赏识教育,给予正向鼓励

在整个幼儿教育中,教师所发挥的价值作用是巨大的。作为与幼儿近距离接触的教师,应借由关怀、赏识、鼓励等方式,与幼儿进行多方位的思想交流,帮助他们建立阳光自信、积极乐观的心态,激发他们对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幼儿的天性特点,利用自身亲切和蔼的师表形象,引导幼儿模仿学习,积累知识和经验。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多一些耐心,用更加轻柔、温润的语言给幼儿讲授正确的做法。对于表现好的幼儿,教师要给予及时、准确的夸赞,鼓励他们再接再厉,对于表现不好的幼儿,教师不要急着批评,而是给予适当的关怀,帮助他们找寻错误产生的原因,鼓励他们进行改正。总的来说,依托赏识教育和正向鼓励的方式,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减少幼儿的学习压力和思想负担,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自信,对于幼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尊重个性想法,保护自尊心

幼儿纯真无邪、活泼开朗,易被新鲜事物吸引注意力。特别是在学习与生活中,他们面对新鲜事物时,常常有天马行空的想法,数不尽的为什么,并且热衷于动手实践。若教师和家长仗着“大人”的身份对幼儿的个性想法和行为进行“打压”,忽视对幼儿情感的关怀,势必会损害幼儿的自尊心,导致幼儿自信心的下降。尊重作为人们交往的前提准则,不只适用于成人的生活,也适用于幼儿的世界。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并善于从幼儿的视野思维出发,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特别是针对幼儿好奇心重的天性,教师必须给予充分的支持。通过认真倾听幼儿的观点、想法及情感,耐心地解答幼儿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帮助幼儿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满足其求知欲和保护其自尊心。通过有机融入知识和技能,合理科学地进行教学引导,促进幼儿产生学习兴趣,形成自信心。

(三)优化实践活动,提高成就感

幼儿素质和能力的发展需要依托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实现,自信心的培育要求幼儿在正确思想和行为的支持下,通过不断地参与实践活动,收获成就感和愉悦感。也就是说,在设计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依据幼儿的思想特点、心理特征、学习水平等,合理科学地制定自信心培养目标。通过设计不同层次、梯度的活动任务,指导幼儿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深入活动实践,使之在一次次收获成就感后,形成坚定的自信心。在开展实践活动时,教师也要注重丰富活动形式。坚持以幼儿为中心的原则,提供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在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同时,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进一步培育幼儿的自信心。比如让幼儿轮流当“小先生”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包括选题、制作教案、备课等环节都由幼儿自主完成,将“讲具体、讲明白”作为基本要求,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讲课中收获成就感,强化自信心发展。

(四)合理开展评价,激发学习欲望

幼儿汲取知识和经验,提升素质和能力,主要是依托课堂活动完成的。而课堂活动评价环节作为教师调整教学目标和引导幼儿学习的有效方法,也是深化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手段。因此,为了培育幼儿的自信心,教师需要对幼儿课堂表现和学习情况展开合理评价。通过支持、鼓励及关怀幼儿,使他们在接受教师的指导后,获取更多的自信心。比如在日常课堂游戏活动中,教师需要对游戏内容进行精心地设计,尽可能地保证游戏的针对性、趣味性、实效性,使幼儿快速进入游戏状态,深入游戏活动。然后在评价表现和总结错误中,引导幼儿体会游戏规则和感受游戏内涵。通过提供“将功补过”“戴罪立功”的机会,支持和鼓励幼儿再进行一次游戏,以此达到知识传授和培育幼儿自信心的目的。

(五)加强家校合作,促进身心健康

一般来说,幼儿缺乏自信心主要源于家庭方面,所以推动家校合作,建立多层面、深层次的幼儿教育体系,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交流,转变家长不良的教育观念。特别是要给家长讲授正确教育幼儿的方式,能够尊重幼儿的自尊心,支持与鼓励幼儿学习,给予幼儿更多的关爱。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构建幼儿教育学习群。定期在群中推送一些幼儿教育资料,指导家长学习教育知识。同时也要在适当的时间,讲解一些反面教育教材,以强化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认识,从而逐步改善家庭教育。其次,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合作。通过将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告知家长,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指导建议,促进家长配合自己落实教育工作。最后,幼儿园需要结合现实情况,积极开展亲子活动。通过邀请家长参与活动,给幼儿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支持,使幼儿切实感受到背后有“靠山”,从而更加积极地展示和表现自我,以此促进自信心的发展。综上所述,在幼儿成长与发展阶段,加强对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至关重要。为了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幼儿教育中需要实施赏识教育,保护幼儿自尊心,优化实践活动,展开合理评价以及推动家校合作。通过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树立健康的心态,才能为幼儿的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彩萍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南苑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