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区河道恶臭成因及策略

城区河道恶臭成因及策略

本文作者:姜伟1黄明2作者单位:1.苏州市河道管理处2.苏州市水利水务工程质量监督站

一、前言

苏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进程以及城市人口的剧增使苏州城市河道水体普遍受到污染,超出了它本身的纳污能力,河道水质呈现出恶化的趋势,城市水环境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整治苏州城区水环境,改善河道水质,成为了提升城市品位,推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和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

二、苏州城区黑臭河道现状

目前,苏州城区河水补给主要来源于京杭大运河、元和塘、西塘河和外塘河。京杭大运河和元和塘来水水质差,西塘河是承接“引江济苏”的枢纽河,外塘河引的是阳澄湖的水,可引水量不足,使苏州城区引调活水受到制约,面临着不是来水水质较差,就是来水量不足的两难处境。根据调研及水质监测,初步在苏州城区确定29条重点治理黑臭河道。对于苏州城区部分黑臭河道水质现状监测,结果见表1。黑臭河流评价标准:只要有一个指标不达标即算做黑臭河道。

三、苏州城区河道黑臭成因分析

1.河道黑臭的内因分析

水体黑臭主要是有机污染物发生生物化学作用的结果。Lazaro(1979)指出河流“黑臭”现象其实是一种生物化学现象——水体中有机物质的厌氧分解水体供氧和耗氧失衡是引起水体发生黑臭的主要原因之一。耗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氮磷营养盐含量居高不下,甚至出现了季节性和常年性水体黑臭现象。城市河流水质严重污染的同时,其底泥的污染也非常严重。大量污染物沉淀并累积在河流底泥中,可以说,底泥是排入河流中各种污染的主要归属之一。但污染了的底泥还会对河流造成二次污染。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一系列作用下,吸附在底泥颗粒上的污染物与孔隙水发生交换,从而向河流中释放污染物质,使河流发生二次污染。引起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含量增加,导致河流黑臭。

2.河道黑臭的外因分析

(1)城区河道补优质水难。目前苏州城区没有水质好又稳定的补水通道。苏州城区外城河的水质为劣Ⅴ类,城区周边大多河道的水质为Ⅳ类、Ⅴ类水。苏州城区正面临着水质好的补水通道,补水量难以保证;可以大量补水的通道,水质难以保证。

(2)河道断头及束水。苏州城区黑臭河道中断头河道占很大的比例。苏州城区黑臭河道整治范围内有16条断头浜,5条束水河段,而且大部分河道周边均有污水直排河道。造成河道断头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是在城市建设过程中,河道被筑断,河水无法流动,造成河道在工程建设期发生黑臭现象。

(3)河道淤积严重。由于面源污染重,悬浮物高,有机污染物浓度高,河底易沉积高污染底泥。据测算,平均厚度达到50cm以上,并且以每年10~15cm的速度在增加。底泥在厌氧条件下发酵再悬浮,释放恶臭气体和有机酸,使水体黑臭。

(4)面源污染严重。城市中每天产生大量的固体垃圾废物,由于处理堆放不善或防渗措施不当,大量含有高浓度污染的渗滤液注入地表水体中或渗透进一下水,给城市水环境带来严重污染。除渗滤液污染水体外,城市居民将固体废弃物直接倾倒入城市河流、湖泊中,使地表水受到严重影响,不仅减少水体面积,而且还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了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5)企业排污与生活污水。有些河道沿河企业、生活、三产共存,污水排放失控及时企业对排放污水进行处理,但是常常是污水处理不完全,仍会影响河道水质。目前城区任然存在大量的城中村、老新村、老街巷等,一方面由于地势及污水管网建设情况等,导致污水管道设施难以全面覆盖到位;另一方面由于村庄内道路或老街巷比较狭窄,难以同时排放雨污水两个管道,导致污水直接排污河道。

四、黑臭河道治理对策

1.加强截污

在目前污水无直接出路的地区设置污水截留干管、污水提升泵站和纳管泵站,对尚未完善排水系统总管及污水纳管泵站的地区进行完善;对于现状道路下建设年代较早、布局不合理、管径偏小、施工质量较差、和高标准的城市污水主管道不匹配的管道,重新设计,提高标准。对于周期性或经常性河道水质变化的地区进行雨、污排水管道排查,寻找出是否存在雨污混节点,杜绝污水串接雨水管道。另外,还有重点排查是否有单位或个人自己将污水接入雨水管道中而进入河道。对于有雨污混接点或污水直接与雨水管道相通等情况,应及时发现,有效解决。同时考虑取消古城区马桶的可行性。2007~2009年,共完成背街小巷整治街巷656条,铺设雨污水管道229.8公里,实施污水支管入院到户26,720户,22,090户居民家中具备了安装抽水马桶的条件,消灭化粪池2,455座,消灭马桶15,400余个。

2.沟通理顺河网水系

对于城区存在的断头浜,应创造条件进行沟通工程。具备打通条件的河道,列入年度计划实施打通工程。对于涉及到房屋拆迁工作的断头河道打通工程,逐步结合城市的建设发展将断头浜进行打通。

3.合理选择疏浚方式、建立河道疏浚机制

河道疏浚是改善水体环境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之一。但是城区河道清淤难度大,必须合理选择疏浚方式。将人工撵泥、机械疏挖、水力冲浆和河底吸泥等方式相结合。为了确保河道疏浚效果,可以采取两侧驳岸对撑、局部驳岸加固等方式,创造条件进行干河清淤。当河道进行清淤、疏浚后,必须建立河道疏浚常态化机制。仅对水面垃圾的打捞是远远不够,垃圾一旦沉入河底或污染物积聚在河道必然影响河道水质,必须定期的对河道进行轮浚清淤。对积聚污染物严重的河段每半年疏浚一次,对于黑臭严重的河道建议1年疏浚一次,其他河道根据实际情况2~3年疏浚浚一次。这样建立起一套适合城区河道疏浚的制度。

4.优化河道引排水调度方案

根据城区河道水系基本情况,利用计算机建立符合河道水体流动特点的数值模拟系统,对于不同的换水方案进行模拟,比较得出更为合理的河道换水方案。结合苏州城区现有调水方案和多年河道换水的经验,寻找新的清水来源,利用城区内现有水资源,通过现有的水利设施,实现河道之间的换水,对于换水设施不到位的河道需进一步完善建设换水设施,增设泵闸提高换水流量,加快换水频次在河道引排调度过程中,必须转变河道换水思路。在河道水位比较适当且没有降雨的情况下,对于有条件的水系片区实施“开闸自流常态化”,减少城区水利设施对河道水体流动的阻碍,使河道水流处在自流状态。

5.完善规划及法规体系

规划是项目立项的依据,是工程实施的基础,规划对项目决策起着决定性因素。到目前为止,苏州市已经完成了一系列治水规划。规划基本按照“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将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水灾害的防御与水环境的治理一起纳入苏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划。迫切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涉水法规规章体系,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水。近年来,苏州市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和规章,为依法治水提供了法制保障。

五、总结

苏州城区河道水质较差。河道黑臭的内因主要为水体溶氧量不足,河流中含的污染物质太多,引起水体内部供氧和耗氧严重失衡而导致河道水体发黑发臭。黑臭河道的治理必需先对完善河道周边地区的截污工程,排查进入河道的污水点,及时采取措施截污。在理顺河道水系时,主要将断头河道打通,并将可以考虑采取顶管方式将河道沟通。河道疏浚应以机械疏挖为主,创造条件进行干河水力冲浆,并且要建立河道疏浚长效机制,在河道引排水调度换水方案方面,通过建立数值模拟系统指导河道引排方案,并根据天气情况,制定合理的河道换水调度方案。最后必需对河道治水有详细的规划和完善治水的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