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语篇教学论文

语篇教学论文范文精选

语篇教学论文

语篇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目前教材针对性不强、系统性不够、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文章从构建促进学生大量阅读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教材的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特点等,探讨《大学语文》教材改革渠道。

关键词:高职学前教育;大学语文;教材改革

2013年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也提出幼儿园教师“要具有较好的文化修养,具有较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大学语文》以一篇篇充满美感和人生哲理的文章,一个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让学生深受启发,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当前职业院校《大学语文》教材存在很多问题,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在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背景下,大力进行《大学语文》的课程改革就成了必然,而教材改革则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内容。

一、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教材存在的问题

当前可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选用的《大学语文》教材不多。很多学校选用的是普通高校通用的教材,而且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使用。据调查,较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选用的教材是徐中玉老师主编的《大学语文》,而这本教材适用于本科层次学生的教育,专业性也不鲜明。这些教材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存在如下问题:一是职业教育针对性不强。如,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主编的《高等语文》采取专题讲座教学,对大学语文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通过对文化史、文学史以及作家的生动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但作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过多去了解“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史传传统”等这些内容,与他们以后的就业没有很直接的关系,无法选用。

我们选用徐中玉的《大学语文》,选文按照人文主题分为“仁者爱人、胸怀天下、和而不同”等12个单元,这些主题对增强人文素养,如何做一个“具有大格局”的人确实是非常好的设计,但是与学生未来岗位联系不紧密,在“学以致用,知行合一”上不是那么显性,学生学习的兴趣相对不高。特别是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采取2+1的形式,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只有2年,1年要到实训基地接受综合实践教学,大学语文课时少,学生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对他们来说无法更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由于专业的不同,对学生在人文素养、语文能力、审美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不同。

师范类的学生在兼顾人文性、工具性、审美性的特点之外,更要注重思想性的教育,作为未来的教师,他们的思想、行为会很大地影响他们的学生,因此要注意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突出对师范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二是教材内容单薄。目前的教材一般只有不到100篇的文学作品赏析,而且限于课时少,一学期能精讲的课文一般就10多篇。这些内容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三是教材偏难,不适应高职层次学生认知水平。如选文偏重文言文,高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本科层次的学生来说,文化底蕴要弱些,大量选用古文造成学生阅读困难,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如,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是徐中玉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第九版),80篇选文中,古文占了45篇,对于高职层次的学生来说,学习确实有难度。

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课程内容改革的思考

针对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存在的问题,我们在实践教学中开展了积极探讨,对于教材方面,我们提出了如下几点改革思考:

(一)构建“大量阅读”的《大学语文》内容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积累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一般在10个单元左右,平均70-80篇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比较经典,思想性、艺术性与人文性都比较高。但是对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来说,只是沧海一粟,即使学生很认真学习了这80多篇课文,这个量还远远不够,对学生的语言积累、人文素养的培育也是非常有限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大量阅读,加强积累是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必要途径。因此,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在大量阅读中积累语言,感受文学作品的人文性、思想性、艺术性是语文改革的方向。作为学习自主性越来越强的高职学习阶段,构建能促进学生“大量阅读”的《大学语文》内容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积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跳出课本的局限性,把学生引向课外的阅读就尤为重要。《大学语文》课程内容体系应该包括:

(1)精讲课文。呈现在《大学语文》教材中最有代表性的课文,是师生共同参与学习的文章,通过教师对这类文章的讲授,教会学生如何去阅读鉴赏,感受文章的思想性与艺术性。从目前的《大学语文》课时安排来看,这样的课文一般只有15篇左右。

(2)必读课文。编辑在教材中的除了精讲课文外的其他文章,因为课时少,这类的文章教师一般无法教授,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达到教学目的。

(3)必读课外读物。教师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列出相关的名著、名篇,要求学生自行到图书馆、网络查阅,凸显课本以点带面的效果,至少要有50本经典名著和50篇经典名篇。同时,还应规定学生一定量的必背名篇及古诗词,这些内容由学生在课外(包括假期)来完成。

(4)必看经典电影、电视剧、戏剧、话剧。学生通过这些感兴趣的艺术形式,去直观感知语言、思想以及艺术的魅力。

(5)文学讲座。文学讲座结合学生实际,以鲜明的主题、时代性、现实性引导学生从经典文学作品中感知社会、人生。如开展爱情主题、生命主题的讲座等。通过对《大学语文》内容体系的构建,把学生的语文学习,从狭窄、单一的课文,引向浩瀚的文学经典,通过感知经典名著里先哲们对人性、社会、人生的思考与探索,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二)教材要突出学前教育的特点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岗位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内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语文》课程内容应该具有如下特点:选文要针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要求。

《大学语文》作为培养学前教育师资的基础课程,教材的内容应该服务于教师职业素养和扎实的技能这一人才培养目标。一是教材内容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塑造幼儿教师充满正能量的灵魂。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教师〔2011〕6号)指出:“在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上,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入课程教材中,把人文性与职业性相结合,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课程内容,将学科前沿知识、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最新成果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古人云“文以载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空洞的口号,应该是具体生动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学作品具体的情节、生动形象更容易被青年学生所认同和接受,有着比其他课程在思想教育上起不到的作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根据师资培养要求,有针对性选择教材内容,通过具体生动的文学作品,丰富学生的人文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不仅在将来自身的生活中能做一个带来正能量的人,更要在未来的教坛上给学生传递正确的思想和价值,以身示范。如杨沫的《青春之歌》《沧浪之水清兮》等选文,充满着家国情怀,正是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思想品质。二是教材应该蕴含丰富的教育理念及倡导良好的师德。“当今世界各国语文教材的编写,从教材结构到教材内容,都开始由知识本位走向人格本位,由死板的知识形态走向鲜活的生命形态,即以人的发展和促进生命成长为教材编写的基本点,表现出鲜明的人本化趋势”。

作为学前教育的语文教材,应该以一名合格及优秀的幼儿教师的人格及道德培养为基本点,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原理,练就精湛的教育教学技能,也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和高尚的师德。教育原理一般枯燥、无味,文学作品通过丰富生动的故事,阐释教育原理,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陶行知的《师范生第一变———变成孙悟空》《师范生第二变———变个小孩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阐释了师范生如何转变教师角色,走进孩子的心灵,重视儿童的情感等教育观点,道理深刻,但是语言形象。当前幼儿教师师德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关注的热点,如何加强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及职业道德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大家从幼儿教师职前职后教育追溯原因,教育部从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上也提出了专门要求。作为具备人文性学科特点的《大学语文》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上,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让学生在充满情感、文学色彩及具体生动的故事中感受教育的真谛,达到其他方式达不到的效果。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典籍中,我们不难发现关于“教育”的论述,如:韩愈的《师说》、叶圣陶的《如果我当老师》、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演说》等,这些现当代有关教育家对教育论述的散文,兼顾文学性与思想性的文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既受到人文的熏陶,也通过文学生动具体的表述,了解教育及形成良好的教育理念。在师德教育上突出爱与责任的教育。三是突出女性教育。幼儿师范学校学生以女性居多,虽然目前社会也呼吁男性参与到幼儿教育的事业上来,但是这个职业的特点还是一直会出现“女生占绝大部分”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教育群体,在发挥《大学语文》的人文素养及思想教育的作用上要突出女性教育,教材选文要突出女性“自强、自立、自信、自爱”的教育,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女性命运的思考,学会如何把握自身的命运。

三、具体改革措施

1.语文能力的培训要体现学前教育的需求。语文的听说读写能力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很重要,作为教师这的方面能力尤其重要。幼儿教师的实际语文能力普遍欠缺,特别是在“写”方面的能力比较滞后。这也与师范生的语文教学针对性、实践性不够有关系。从目前的调查看,在《大学语文》教材学生语文能力培养上要注重两方面改革:

一是实用文体写作要符合学前教育实际需要。作为幼儿教师在实际的工作中会用到各种实用文体。但目前《大学语文》教材在写作方面突出文学性,如要求学生练习写诗歌、散文、记叙文、社会评论等,这些安排虽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在未来的职业中并不实用,比如徐中玉老师编写的《大学语文》“学文例话”包括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议论文的阅读与写作等内容。记叙文、议论文的文体写作在高中时期就已经学过,相对即将要面临到幼儿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两种文体并不那么迫切需要。高职高专现行的《大学语文》也有很多版本把实用文体的写作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于学前教育领域针对性不够,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对学前教育而言,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活动方案、请示、通知、邀请函、调查报告等这些文体在工作中应用比较多,因此在《大学语文》编撰中要突出这些文体的写作,在范文的选择上要以学前教育实际工作为背景,增强练习的针对性。

二是根据学生到幼儿园见习设计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与实训基地幼儿园合作,加强教材内容的实践性,如朗诵比赛、儿童经典剧展演活动等,把学生在校活动与实习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2.符合高职高专学生的文化层次。相比较而言,高职高专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对于一些比较偏深的文章他们阅读起来比较困难,这种困难也会减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材的编撰上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文言文的选文不宜过多,而在语文能力的训练方面要更注重实际的运用,避免过多、过高的要求。

总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大学语文》的教材改革,在内容上既要突出学科的思想性、人文性和工具性,也要突出职业性,要具有专业特点,这样才能更符合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曹明海.谈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教材观[J].高中语文建设,2003(8):10.

作者:李静,张筠,李源清 单位: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分析

摘要:钢琴基础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技能必修课。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现状来看,仍然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对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性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问题;对策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具有非常明确的就业目标,因而其钢琴综合素养直接影响着我国幼儿的音乐素养提升。随着时代的发展,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也呈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如何适应时展的需要,为我国的学前教育输送合格的教育人才,已经成为了我们肩负的重要责任。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必须要从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方面的,也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方面的。

一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吻合度不高

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依据的,而现在很多的学前教育专业所使用的教材基本上是钢琴专业教材或者是高师所编写的教材。教材起点高,教学内容较难,侧重于对学生演奏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教育技能的培养。从当前我校学前教育学生的生源来看,虽然都是来自于市区,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但是在学习钢琴的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难题。这些难题的存在,让有的学生对于钢琴的学习存在认知上的错误,对于钢琴学习不够重视,学些态度不端正,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在钢琴课上的学习状态。

(二)教学要求与学生将来的职业要求不相吻合

从当前学前教育钢琴课的教学要求来看,偏重于对学生钢琴演奏能力的培养。也就是对于学生的要求偏重于是否能够流畅地弹奏出一些曲目与作品,偏重于学生是否有能力考过钢琴的级别,而不是从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出发来提出教学要求。作为学前教育专业来说,今后要进入教育岗位,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因而如何将自己所掌握的钢琴知识传授给小朋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需要面对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很多学生虽然钢琴级别已经非常高了,但是一进入实习阶段,真正进入到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时候,却表现出了很多的无奈。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提高教育对象的实际应用能力,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学前教育技能。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要求与学生将来的职业要求不相吻合,是我们必须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问题。

(三)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死板、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形式有多种,主要有集体课、小组课与个别课等类型,目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主要采用的是小组课的形式,该形式对于学生的学习基础与层次无法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估,因而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较少,从而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采用应该具有针对性,应该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吻合。由于班内学生的钢琴基础与水平参差不齐,而单一、死板的教学模式显然较难实现因材施教,较难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因而使得钢琴课堂失去了生机与活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策略研究

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的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应该不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个人综合素养,改善教学方法,以一种最佳的状态,为学前教育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做出突出的贡献。作为一名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一线钢琴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在此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共享。

(一)将教学的规范性与灵活性相统一

要加强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规范性,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教学的规范性,既包括教学内容的规范,也包括教学步骤、教学流程的规范。教学的灵活性,是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进行相应的灵活性调整,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钢琴教学的内容虽然并不是由教师说了算,但是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结合钢琴教学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规范调整。比如在教材的选用上,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要求,结合学生的情况,进行选用多套教材,并对每一套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选取,对于初学时期的学生,可以选取《拜尔》、《哈农》、《大汤》等世界儿童钢琴名曲进行教学。

对于《钢琴基础教程中》的音乐小品部分,可以选取较为简单、趣味性强的作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加以实施。那些手指独立性差的学生,可以加入《636》练习曲,左手不够灵活的学生可以加入《718》练习曲,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取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教学,可以避免教学中的模式化,从而提升教学水平。另外,还需要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基本都要走上幼儿音乐教育岗位,成为一名光荣的幼儿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师的综合素养构成中,扎实的钢琴基本功是评价一个音乐教师教学能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而钢琴伴奏能力是在钢琴基本功基础上的更高要求与素养。因为钢琴伴奏具有即兴特点,这对于幼儿音乐教师的钢琴演奏水平是一个较大的考验。从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构成来看,即兴的钢琴伴奏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提高学生的钢琴伴奏能力,这也是钢琴教学中需要灵活把握的问题,对于学前教育学生钢琴整体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突出技能与实践运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突出技能与实践应用,要实现这一教育目标,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基本功的训练。对于钢琴教学来说,训练学生的基本功是教学的基础,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钢琴基本功既包括音阶技巧、琶音技巧、和弦技巧以及八度技巧等。这些技巧的掌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需要学生坚持不懈的练习。学生基本功的训练是一个比较枯燥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强调钢琴基本功的重要性之外,还可以在基本功练习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通过一些简单的曲目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功训练的技巧,从而增强学生基本功训练的信心,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刻苦训练,为将来的学前教育实践奠定钢琴基本功基础做出积极的贡献。

同时,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多融入教学实践性指导,在指导学生进行钢琴学习的时候,多加入一些教育思想,比如“如果你是老师,面对小朋友,应该如何让他们掌握这一钢琴技巧?”另外,在教育思想的引领下,我还非常注重学生的实践教学演练。为了提高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在教学中我专门请来了几个低年级的幼儿园小朋友,引导学生根据这些小朋友的演唱特点来调整自己的伴奏,以实现与学生演唱之间的完美统一。学生通过实践演练,很快就发现了低年级小朋友的高音音准意识还比较弱,因而在钢琴伴奏中有意识地将旋律比较明显的凸显出来,以给小朋友比较明显的而准确的旋律提示。通过多次的实践演练,我们班学生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提高自身钢琴技能的同时,也可以在学前教育素养上有所提升,从而实现了技能与实践运用的统一。

(三)创新教学模式与方式要提高

钢琴教学的课堂效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与方式,这样才能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在教学中,我尤其注意与学生打成一片,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只有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起来,才能成功将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考虑学生的感受,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这种教育是单向的,是失败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一般会在课件上设置一项表扬栏,名字叫做“课堂之星”。专门表扬那些课堂表现好,能够积极主动学习的学生。每次上课的时候,学生非常期待这个环节,久而久之,争当“课堂之星”,也成了我的学生们的一种学习风气与习惯。同时,在教学中我将集体课、小组课与个别课的优势进行了综合对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针对性的选用这些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交流合作与个人练习相结合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身的钢琴综合素养。

三结语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具有自己的特点,要提高钢琴课的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需要老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特点,不断去探索与努力,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育目标,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加优秀的人才资源而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晓娜,王健编著.钢琴音乐教程[M].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陈晨,佘天拓.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J].北方音乐,2012,03:94-95.

[3]刘凌云.漫谈钢琴教学[J].教育革新,2004,01:56

[4]麦美生.论钢琴教学成功的要素[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02:43-49.

[5]拓琰.浅谈中美钢琴教育之比较[J].音乐时空,2015,24:176-177.

[6]赵静静.艺术的审美特征在钢琴教育中的体现[J].戏剧之家,2015,24:181.

[7]尹娜.探究高校钢琴的钢琴教材与曲目选择[J].通俗歌曲,2015,11:184.

作者:蔡玲娴 单位:湖北省十堰艺术学校

第三篇:学前教育钢琴教学改革思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课程标准的不断深化,社会和教育机构不断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钢琴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这对于学生的其他方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如何更好地掌握钢琴技能,培养学前学生的钢琴能力是每一个学前教师最值得深思的问题。钢琴教学由于其专业特点显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教学需要。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问题;改革方法

学前教育专业有别于其他的师范专业,学前教育主要针对的是学龄前的儿童。儿童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并且要做到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成果。本文针对于目前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究,并对如何更好地提高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改革效率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以供参考。

一、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一般是由缺乏专业知识背景的中专生和接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组成的。中专院校和高等院校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学生素质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异,这也使得学生在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导致学前教育中存在诸多问题,钢琴教学亦是如此。近年来数码钢琴教学的形式被引入国内,并且被越来越多的院校所接受和应用。数码钢琴教学主要就是进行集体教学模式。集体教学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上课压力,但是这种模式只适合于大众教学,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学生的问题,很难做到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这种教学模式的普遍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利于学生钢琴能力的培养的。数码钢琴教学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通多演奏形式和演奏内容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演奏技巧,但是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一般是对幼儿的儿歌进行伴奏,而不需要非常专业的演奏水平。因此,数码钢琴教学虽然提高了学前儿童的演奏能力但是忽略了对其应用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学前教育的钢琴教学并不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二、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改革方法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

1.选用合理的教材和练习曲目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授业的基础。没有适合教学需要的教材,无法培养优秀的学生,也无法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教师在进行钢琴教学时要针对幼儿的基本特点和学前教师的自身素质进行合理的教材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在教材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曲目,让学生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练习曲目的选择不能一味地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是在日后的工作中可以做到学以致用。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前学生的特点,给学生选择最适合的曲目,通过教材基础知识的学习与曲目的练习,提高学生的钢琴学习能力。

2.增加钢琴欣赏内容

钢琴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钢琴演奏技巧,更是在钢琴学习中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音乐素养。在学前钢琴教学方面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不多,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在课堂中增加钢琴欣赏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欣赏优秀的钢琴曲目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并且可以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欣赏曲目进行乐曲创作,丰富自己的经验,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对钢琴音乐更深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的改革

1.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由于学生的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导致学生的素质、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不能再进行传统的片面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够让每位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的积极性,更能完善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有助于钢琴教学更好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前教学的钢琴教学主要是通过钢琴技巧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学前教育针对的是幼儿进行教学,幼儿教学区别于普通的学校教学。幼儿由于其自身特有的特点,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灵活的创新意识。在幼儿的钢琴教学中,教师应该掌握熟练的改编能力,以适应幼儿特殊的教学需要。这就需要教师要具备自主学习和主动创新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解《非连音奏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课前的自我讨论和实际的钢琴操作,让学生自我感知弹奏钢琴的姿势和重量弹法的要领,然后再进行这一课时具体内容的讲解。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课堂的参与能力,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钢琴教学的教学需要。

三、结语

在当今教育浪潮中,学前教育备受关注。提高学前音乐教育的师资能力,提高钢琴教学效果,对于学前钢琴教育至关重要。钢琴教学改革中不仅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改革,更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对音乐的理解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合时代要求的师资力量。

作者:栗丽 单位: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新形势下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美术技能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实际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同时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旨在探索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改革思路,为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队伍贡献一份薄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高度关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幼教师资力量就成为了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之一,同时也对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教学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师,面对新形势下幼教专业学生就业要求的提高,如何有效提高美术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技能,应该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不断思考总结的问题。因此,本人在从事高职学前教育美术教学的基础上,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浅析,也对教学改革提出几点认识。

一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现状

(一)教学模式传统

高职教育一直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和服务型人才为首要目标,而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教学而言,重视美术绘画、手工制作等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主导思想。但在日常教学中,传统而落后的单一式灌输和教师单一讲解等方法依然被广泛的运用,这就大大影响了美术课程的趣味性,也降低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将这种老师单向传授知识技能的教学方法转变为多欣赏观察、多互动思考的教学模式,就成为了迫切需要改革的突出问题。

(二)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完善

教学课程的合理设置是保证教学内容顺利实施,学生接受知识和掌握技能的最直接途径。而许多高职院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的教学重视不够,开设的美术课程课时有限,根本不能保证学生在充足的时间内较好的掌握美术技能,学习质量无法提高。在课程的设置上也存在很多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美术课程总体数量偏少,理论课和实践课无法统筹安排,常有重视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的现象发生;(2)与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类课程相比,美术类选修课的数量太少,且不够细化,有些高职院校甚至只把手工课单独开设,对素描、水彩、简笔画、线描画等均不细分。此外,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育教学体系还不具有系统性,这导致在美术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不完备,教材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也不够。很多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材不是美术知识与技能要求太过专业,难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就是教材内容与教学实际、就业需求脱节,影响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运用单一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主要包括绘画和手工制作两个部分,它们彼此独立而又紧密相连。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对教学资源的运用仅仅局限于美术领域里,单一的从美术角度考虑问题,无法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学生基础薄弱,对美术技能的掌握较差

高职院校学生入学成绩偏低,文化基础普遍很差,学习能力不强,并且大部分学生在入学前没有美术基础,在美术专业知识方面几近空白。再加上入学后学习时间短,学生难以理解消化老师所传授的美术知识,从而制约了学生对美术技能的掌握。

二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几点浅见

(一)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对其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均有不同,基本上都围绕着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时和授课时间。理论结合实践的课程模式也被大部分高职院校所认同,并也付诸于行动。笔者认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应该紧密围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设置,同一门课程,其理论课与实践课要放在同一学期或者同一个时间段内进行。比如,就简笔画课程来说,可以将简笔画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融合渗透,在讲完理论的同时立马进入实践的绘画中,这样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夯实美术绘画基础。此外,对于难度较大的课程内容还应该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就业需要来安排课时。在教学资源的运用中,美术教学完全能够与其他学科实现教学资源的互动。比如在简笔画的创作教学中就可以将绘画与音乐、故事相结合,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在手工制作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建筑学、戏剧学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生们勤思考了,其美术表现力就会增强,学习时会更加积极主动,作品也就更加丰富奇妙,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二)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授课内容

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中前进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迟早会被淘汰。教育教学中也要有“思变”的思想。作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美术学的发展以及美术教学中所运用的新方法,新手段,新内容,充分了解国内目前幼教机构的需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做合理化调整。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将所教授的美术理论与身边的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让学生们懂得美术不只是幼儿教育中的必需品,也与我们的生产实际息息相关,从而开拓学生们的视野,启发他们的灵感。在授课方法上除了采用PPT、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外,也可以参考法律教学中模拟法庭授课的方法,将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职场化,模拟教授幼儿美术的现场,让学生们了解职场。还可以定期举办美术比赛,让学生们自己构思创作,以个人或者团队均可,让学生们在快乐中学习知识,锻炼技能。同时,在考核的方式上也可以采取多样化,比如让学生们自己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学会欣赏和品鉴,这有益于美术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结合学生实际,实现因材施教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入校时不仅基础普遍偏低,而且在学生之间还存在着高低起点不一致明显差异。有的学生能快速的理解和掌握知识,而有的学生则相对较慢;有的学生在入校前接触过美术,有一点基础,而有的学生则需要从零基础教起。这就使得在教学中既需要注重对零基础的学生传授基础,还要有基础的学生在能力方面的提升,从而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困难。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实现因材施教。对学生们进行集体授课的同时,可以对个别基础好的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让有基础的去帮助零基础的,尽量缩小学生们的差距。

三结语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云: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科教才能兴国,而教育教学改革更关乎国情民生。美术教学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高素质幼儿教师的培养也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社会对具备美术技能的幼师人才的需求不仅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动力,也是“民生”任务之一。这就需要我们以培养高素质幼师人才为目标,在美术教学中不断改革,求新,这样才能为幼儿教育事业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

参考文献

[1]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05:94-98.

[2]王彤.关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改革的思考[J].职业教育,2015,03:92-93.

[3]李小波.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探索[J].美术大观,2012,02:156-157.

[4]沈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美与时代,2009,10:72-74.

[5]刘燕.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探索研究[J].大家,2012,20:89+91.

[6]罗军,樊光矢.中职教师应如何看待艺术教育.艺术教育,2011,09:50-51+73.

作者:王涵平 单位:兰州外语职业学院

第五篇:学前教育手工制作教学措施

摘要:手工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而以前的手工方面教育,主要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操作模仿。忽视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背景文化,和有关手工地域性的不同和学生结合实际的能力。使学习与动手脱离了较为紧密的联系,学习作为主体没有充分地体现它的地位。手工方面的教学应该充分的考虑学生的需求,致力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动手能力。着眼于手工制作对学前教育的意义,探究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希望对学前教育教学有相应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学前教育;手工制作;实施策略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关社会方面的教育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而学前教育作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基础,愈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幼师各方面的能力的加强将直接关系到儿童未来各个方面的发展潜力。这对学前教育提出了相关的更高的需求。而作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手工课,它的改进创新将有助于办学的整体效果。

一、着眼学情,科学实施

手工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流传范围相当广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因此,手工方面的教育有着其独特的魅力,并且兼备实用性。幼师在进行学前手工教学时应该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教材的相关内容。才能在课堂的手工教学中做到游刃有余,更好地提高手工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例如,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其他幼儿园的学习参观,学习参考其他幼儿园在学前手工教育方面的独特理念和方法,搜集有关学习手工教育方面的优秀典型案例作为学习样本,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另外,老师应该切身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加强对于本校实际情况的调研,充分了解到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和相关兴趣爱好,结合自身特长和教学经验针对对应的学生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不断探索更好地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轻松应对,游刃有余,从而更好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并且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相关调研的时候,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进行手工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强调进行这样课程布置的重要性,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手工的操作学习当中,激发他们的动手兴趣,促使他们在手工学习中学到更多的信息。教师应该掌握一些必要的手工技能,有利于在进行幼儿教学时有充分的把握和精力去服务于他们。在进手工方面的教学之前,教师应该积极地开展课前相关情况的调研,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为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提供结实的基础。

二、完善建设,有效实践

学前手工教育应该满足各种各样的纸类,木质类和小金属类等方面的制作要求,而很多普通的教师和学校完全不能满足相关方面的要求。因此,这就需要开设一个设备齐全设施完整的美术室来进行手工教育的课堂学习。比如,要进行绘画方面的课堂学习,就应该配备一个比较大面积的工作台和清洗池,要有较为宽敞的地方来放置有关立体的手工制作材料和相关工具,对于一些具有安全隐患的教学工具例如,电线插座等等应该做好对应的合理布局和防护措施。在进行陶瓷方面的制作时,要用到的一些比较特殊的器材,如碾压器搅拌机等工具应该进行妥善摆放,使用时应该严格指导监督,避免安全问题的发生,防范于未然。

三、植根民间,挖掘素材

作为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在定制科学的手工制作内容的时候,应当意识到“地域文化”的价值,可以着眼于本地区,或者是一些典型地区的民间文化以及习俗特点,如陕西的布老虎、山西的皮影戏、江西的景德镇陶瓷、河南的剪纸手工等,令学前儿童跟随教师的引导,在参与手工制作的过程中,升华一种民族情怀。学前手工学习和民间传统工艺和很多相关的共同点,如造型方面十分简练,颜色单纯。山西的布老虎就有此特点,有着短小的身躯和四肢,头部十分夸张并且还有狰狞的表情,这种独特的造型和各种花色的搭配显得十分经典,应该作为学前手工教育的典型。利用常见的手工原料,结合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和地域相关的风俗习惯特点,汲取优秀的手工精华并应用在手工造型教育上。这样做不仅让学生在手工制作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更是学习到了各地优秀的民间文化风俗,扩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兴趣。

此外,手工制作需要相应的制作用具,作为学前教师,可以着眼于身边的一些废弃物,将其巧妙的运用到手工制作当中。比方说,在进行木偶制作的时候,教师便可以引领学生搜集家中的碎布头或者旧衣物等,制作小灯笼的时候,我们可以带领学生搜集一些一次性纸杯,并在教师的示范下,制作出散发中国气息的小灯笼。由此,通过挖掘生活中常见的手工制作素材,学前班的儿童不但感受到了参与其中的乐趣,也升腾起一种环保意识。在进行学前手工教学的过程中,作为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不可盲目。要循序渐进,循循善诱做到不厌其烦,同时还要结合各地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筛选合适的教学内容并应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通过举办一些类似作品展的活动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到动手制作的快乐,然后再将这种快乐延续到未来的工作生活当中。

参考文献:

[1]和谐社会视闭下的中国特色儿童发展观[J].现代商业,2013,(17):1-2.

[2]刘畅.幼儿园手工活动中教师指导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作者:许庆丽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朱保中心幼儿园

第六篇:民族舞蹈为学前教育专业校本教材探析

摘要: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并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将民族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从而将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发展及创新,是我们一代一代国人的责任。羌族是我国历史非常悠久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数千年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由于羌族一直以来所尊奉的民族文化观念较为狭隘,因此羌民族很少与外界交流,导致其民族文化发展十分缓慢,无文字记载,很多文化失传乃至至今都蕴含着古朴神秘的气息。羌族在文化方面长期采取的闭关自守的态度,让羌族舞蹈显得古老、莫测、韵味悠长,其原始的舞蹈艺术形式成为了人们眼中的活化石。在我国经济社会朝着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羌族舞蹈的艺术形式及其原生态的舞蹈作品成为了中国璀璨文化之中极其珍贵的瑰宝。虽然羌族舞蹈文化和现代舞蹈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但是,羌族舞蹈艺术却也有着让人难以抗拒的魔力,它是羌族人民热爱生命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情感寄托。因此,以羌族舞蹈为学前教育专业校本教材,是对即将失传的民族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羌族;舞蹈;学前教育校本教材;研究

在我国的西南部地区,分布着众多的少数民族,如藏族、羌族、彝族、白族、纳西族、哈尼族以及景颇族等,这些少数民族既是民族自治的共同体,又是互相依存、密切联系的族群。作为少数民族的羌族,在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古羌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民族走廊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在其形成与发展历程中先经历了自东向西的迁移,又进行了自西向东的迁移,最终在岷江上游一带定居,形成了相对闭塞的聚居区。羌族文化中以羌族舞蹈最具特色。羌族舞蹈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由于经常受到战争的影响,以及长期处于一种受压迫的状态,使得羌族舞蹈古朴的艺术风貌和原始的艺术形式得以较为完整地保存下来。羌民族是一个较为保守的民族,这也正是羌族浓郁古朴神秘的民族文化得以完全保留的重要原因。

1羌族舞蹈的发展历程概述

1.1羌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新石器时代,黄河上游青藏高原地区,出现了古巫带领的多个军事力量部落集团,其中包括三苗、三危以及尤三大部落,这些就是羌族最早的最高首领,羌族所有与农业、天文、地理、医药以及战争等事物相关的所有权利都掌握在这些首领的手中,巫文化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之后巫文化逐步发展成为原始时期和殷商社会最主要的文化形式。最原始的羌族因为生产力非常低下,加上生存竞争的严酷,将羌族人民内心最关心的事物定位在了两个方面:第一,是得到食物,第二,是大量的生殖,自此羌族人们的意识也开始重点围绕在这两个问题发展,即生产与生育。由于原始羌族对自然界的认知非常有限,认为万物有神,自然崇拜的思想便自然、生产以及生育等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与生产、生育相关的巫术意识,自此巫术仪式开始有了最初的艺术萌芽,而羌族舞蹈也正是从这些巫术仪式中发展而来。

1.2羌族舞蹈的起源

古代时期羌族文化被称为姜炎文化,经历了3000多年的发展历史,逐步形成了华夏文化与西羌文化两个部分,华夏文化慢慢成为了现代的汉族文化,成为汉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西羌文化则是指中国西北和西南地区,大多数为羌系民族地方文化与现代羌族文化。古羌人的部落相对较多,人口非常繁盛,遍布在中国的西北和西南各地,殷代时期的甲骨文中就记载了很多关于古羌人的活动,从远古时期开始经历数千年一直流传至今,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长河中,羌族人民和其他的兄弟民族一起组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绚丽多彩、光辉夺目的中华文化。羌族舞蹈艺术是建立在羌民族的传统习俗之上,与羌族文化息息相关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其民族特色十分鲜明,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一样具有欢乐的激情,舞蹈节奏明快而活跃。羌族舞蹈大多表现为其自我民族的一种娱乐性集体行为,而这种集体行为体现了羌族的民间习俗,体现了羌族先民在各种环境下为了民族的生存而同心协力、团结一致、战天斗地的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这种民族力量和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能够使羌民们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民族的自豪感。羌族的风俗习惯众多,而且很多的习俗都是通过羌族舞蹈的形式体现出来的。例如,农历四月初一举行的“祭祀会”,农历六月盛夏举行的“歌仙会”,农历十月初一举行的“羌历年”,还有自娱性舞蹈、祭祀性舞蹈以及婚庆嫁娶等等都要以羌族的舞蹈形式进行表达。

1.3民族性格与审美价值给羌族舞蹈带来的影响

羌族有特殊的民族文化根源和长期生活变迁,一直以来居住环境都受到了生产、生活方式等诸方面的制约,致使羌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信仰与生活方式,羌族一直信奉自然崇拜与原始膜拜,以天、地、日、月、山、水、树、石为神的原始信奉,以羊为图腾崇拜,信奉着万物有灵的神灵信仰。此外艰苦的生活环境、长期的战争、长久的颠沛流离又让羌族人民养成了忍辱负重和吃苦耐劳的民族性格,这一点在羌族的舞蹈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羌族舞蹈就是羌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独特民族舞蹈艺术,折射出来了羌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趣味。在羌族舞蹈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民族审美习惯的传承与不同历史时期的审美观存在差异,就是在其流动的艺术形式中,这种审美观念与审美心理与舞蹈信仰的原始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从羌族舞蹈本身具备审美表现来看,其独特的审美观念与心理都直接来自于该民族原始乐舞的听觉和美感,让羌族人民在审美认识中体验到了心理上的愉悦,目的是使得羌族舞蹈不断发展。羌族舞蹈以古朴多姿的律动和意蕴装点着宗教的各类祭仪,在羌族人民丰富的想象与幻想下,不仅宗教发展得日益成熟,羌族舞蹈本身的审美属性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羌族人民可以全身心地体验到纵歌狂舞的快乐。

2学前教育专业羌族舞蹈校本教材研究的意义

羌族舞蹈艺术是羌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整个大家族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的60多年以来,经过党和政府的重视、发掘、整理,以及对羌族文化艺术的大力宣传,让羌族舞蹈正式走上了艺术舞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面对这一境况,如果能让羌族舞蹈艺术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教材,羌族舞蹈艺术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羌族舞蹈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其自身的民族文化,也是民族形体教学和艺术修养的重要体现,更是艺术修养和文化习俗有效结合的重要结晶。羌族舞蹈如果能编排为课程教材,就可以将羌族的舞蹈从实践转化成为理论,再用艺术理论去引导舞蹈实践的整个过程,将传统的羌族舞蹈艺术从广泛的社会活动中提取出来,使其形成一套完美的艺术规范教学组合,再以教学组合的方式带动羌族舞蹈的舞台表演从形象思维逐步转化成为发散思维,从感性到理性,以最有力的艺术感染力震撼观众的心灵,这个无限循环的过程将会大幅度地推动羌族民间舞蹈走向现代化,让这一伟大的文化艺术产品跟随时代的发展绽放光彩,让中华民族所有的民众都能受到羌族文化智慧的启迪,让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携手、团结奋进,为我们的社会大舞台添加全新的艺术生机和活力。

3学前教育专业羌族舞蹈校本教材研究的具体内容

3.1学前教育专业羌族舞蹈校本教材的整理方法在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蹈教育中,在课堂采用组合教学训练模式,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与训练步骤是至关重要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学组合就是指在音乐或者某一种节奏的配合之下,教师采用多个动作进行串联与组织构成的一种比较短小的训练组合,从最初期的代表性教学发展成为根元素教学,通过—元素—动作—短句—组合到—片断的全新教学模式,坚持以“动律为中心点,选取主干动作与基本动作,注重将羌族舞蹈的风格充分地体现出来,使得编排后的羌族舞蹈成为典型的组合教学模式”。

3.2羌族舞蹈基础训练组合的编排

基础训练组合阶段在舞蹈教材中可以让学生直接了解到民族舞蹈的特点和风格,让学生对羌族舞蹈的基本形态、情态、动态以及基本韵律和基本节奏进行初步的认识与掌握,是羌族舞蹈教学流程与教学原理中从浅入深、循序渐进的第一步。因此,针对该阶段的训练目标,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羌族舞蹈校本教材进行再编排时应该注重准确性和针对性,依据羌族舞蹈的民族特点,对舞蹈中的节奏特点、形态特征、动作力度、速度、幅度、各个动作的发力点及最基本的风格特点等,如小腿划圈的分解动作,跳舞时胯的正确定位等。在对基础组合训练进行编排时,为了让学生明白羌族舞蹈核心动律与基本体态的重要性,让学生在肢体上形成较强的动作肌肉记忆与心理暗示习惯,就需要舞蹈教师进行编排时针对某一个特定动作、姿态、步法以及体态进行反复的训练。此外,为了有效避免单一性的重复练习让学生感到乏味,舞蹈教师还应该对这种单一动作进行合理的剖析,把单一动作分解成为动态、动律、动力以及节奏等四个因素,让学生可以在相同的动律之下,进行不同的舞姿、空间以及节拍训练,让学生在这些训练中学会运用身体记忆来领会羌族舞蹈特定动律的要领,加强羌族音乐的节奏训练,提高学生支配身体的能力和心理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羌族舞蹈的兴趣,充分了解空间意识感受与舞蹈动作、节拍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在不同动作重复训练中熟能生巧。

3.3风格性的训练组合与编排方法

风格性训练组合是学前教育专业羌族舞蹈校本教材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这个训练阶段可以让学生对羌族舞蹈的风格特点进行全方位的掌握。因此,被认为是羌族舞蹈课堂教学中的成熟阶段与深入阶段。为了让学生能对羌族舞蹈的风格和特点进行全面的掌握,教师对羌族舞蹈风格性训练组合进行编排时,应该依据羌族民间舞蹈基本的形态特征,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和六种风格性组合进行,两种类型分别为自娱性舞蹈和祭祀性舞蹈,六种风格性组合分别为萨朗舞、席步缴、莫恩纳莎、忍木•那耸瓦、克什叽•黑苏得以及埃古•日格沙,这六种风格组合形成了一种各自独立却又有一定联系的风格性训练组合,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这些风格训练组合中了解羌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并把羌族舞蹈整体的形态风貌和民族性格充分地展示出来。

4结语

羌族舞蹈是我国最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虽然当前大部分人对羌族舞蹈的认知还很少,学前教育专业羌族舞蹈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和建设方面还有很多的不足,但正如一些教育家所讲的,一部优秀的教材需要进行多年的研究和编排,它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通过不断的更新与总结,才能真正地将羌族舞蹈从民间带到课堂,才能将其建设成为一部优秀的舞蹈课程教材。

参考文献:

[1]谭悦.论羌族民间舞课堂教学的训练性[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4,18(10):136.

[2]芦金钢.高校羌族民族民间舞蹈教学重点及其对策分析[J].当代艺术观察,2015,11(8):102.

[3]谢鲤芯.羌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探究[J].大众文艺,2014,16(04):52-53

作者:范燕华,龙有成 单位:阿坝师范学院

第七篇:学前教育乐理课堂教学问题探讨

摘要:乐理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音乐课的理论基础,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学前教育乐理课堂教学中却存在种种问题,严重制约了乐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乐理知识和技能的兴趣,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方式打造高效的学前教育乐理课堂,将枯燥的乐理知识以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而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乐理知识基础,为学习其他门类的音乐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学前教育;乐理教学;有效性

一、当前学前教育乐理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用性都很强的专业,在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音乐教育课程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高师学前教育的学生普遍音乐专业理论知识薄弱,程度参差不齐,很多学生入校时基本没有接触过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需要从零学起,学生对音乐的敏感度、音乐感觉以及音乐理解力等方面都有所欠缺。现实中乐理课程的枯燥难懂、教师教学方法的单一、教学水平的低下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乐理课程望而却步,逐渐丧失了对其的学习兴趣,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乐理中专业术语的晦涩难懂

在刚开始学习乐理知识时,最先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乐理中那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音乐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所以在初次接触中便倍感困难。例如:乐理知识中包含着五线谱、音程、调式等内容,与其他学科知识相比较,乐理知识在概念理解等方面显得更加抽象和枯燥难懂,而通常对乐理知识的学习采用的记忆方法都造成了学生学习和理解上的困难。

(二)乐理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乐理课教师拥有音乐专业学科背景,无论是音乐专业知识还是技能,他们都十分精通,但是谈到学前教育专业他们却非常困惑,缺乏基本的学前教育理论知识,不了解该专业的教学规律,对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特点把握不准,致使乐理课教师按照音乐专业的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与学前教育专业追求的童真、趣味等相脱节,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三)学前教育学生音乐学习基础参差不齐

学前教育专业中只有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系统地学习过音乐相关知识,而大部分的学生基本没有接触过音乐方面的专业知识,他们在学习乐理知识的过程中在理解和应用方面都显得比较吃力。由于入学前学前教育学生音乐知识的参差不齐,所以在乐理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其学习效果会受到音乐基础的制约。

二、提高学前教育乐理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更新乐理课堂教学理念,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乐理授课教师要更新乐理课堂教学理念,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教师的重视程度高了,学生在引导下也会逐渐提升对其的重视度。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感染力的学科,教师在乐理课堂教学中要将音乐的知识性、艺术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学生在这样丰富的乐理课堂中,不仅能汲取到乐理相关知识,还能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进而激发他们学习乐理课程的积极性。

(二)把握学生兴趣点,结合音乐作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教师要在课前了解学生心中所想、兴趣所在,了解学生之间的差异以及音乐基础,从而采取层次化的教学方法来开展乐理课堂教学,尽量把握住每一个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得到音乐知识和素养的提高。乐理的课堂教学离不开音乐作品,在乐理课堂教学中引入音乐作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掌握乐理知识。歌曲与语言规律紧密结合,唱起来朗朗上口,可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和真实的音乐作品中收获乐理方面的知识。

(三)将乐理基本知识与音乐实践统一起来

音乐乐理知识比较抽象,过于理论化,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采用讲授的方式将乐理知识传递给学生,学生听起来感到很枯燥,学起来感到很困难,这便需要结合音乐实践化解掉学习乐理知识所面临的诸多难题。音乐方面的实践可以将学习到的乐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实践中获得对乐理知识全新的理解和深切的体会,进而起到巩固乐理基础知识的作用。

(四)运用多媒体开展乐理课堂教学

在当前众多学科教学中已经普遍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呈现给学生的既有视觉上的效果,也有听觉上的效果,这对于音乐这门有声语言来说是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教学模式,在乐理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享受一场视听盛宴之外,还可以将乐理知识渗透给学生,从而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在乐理课堂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将完整的歌曲、清晰的画面、动听的歌声直接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自己脑海中形成对音乐的最直观印象,激发他们学习乐理知识的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或者与其他教师进行合作,构建乐理课程教学资源平台,在该平台上放入与乐理课程相关的各类课件,也可以在此平台上搭建教师和学生的联系,轻松解决乐理课堂中遇到但未解决的问题。

(五)沟通乐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发挥共促作用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乐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也有着千丝万缕般联系。在进行乐理知识教授的过程中,可以将其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为其他学科教学做好铺垫,减少授课内容的重复。例如:乐理课与和声学课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乐理知识是学习和声学的基础,只有打好了乐理基础才可以学好和声学,因此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教授,针对和声学课讲授相关乐理知识,极大地降低学生学习和声学的难度。

(六)采用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在学习一段时间的乐理知识之后,对学生的检查和评价既要注重对学生乐理基础知识的考察,也要注重学生实际运用乐理知识的能力,因此可以采取多元化的乐理考察形式。教师不应将全部考察精力放在期末的乐理试卷上,而应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采取问答、表演、游戏等多种评价形式来对学生掌握的乐理知识和运用乐理知识的能力进行一个全面的评价,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对其进行放大,让他们能时刻体会到乐理学习过程中的快乐与成功。

结语

其实,乐理课程呈现给学生们的直观印象是枯燥无味的,但是该门学科具有的重要意义又是十分明显的,所以,为了调动起学生学习乐理知识和技能的兴趣,需要教师采取各种方式打造高效的学前教育乐理课堂,将枯燥的乐理知识以更加形象、更加直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从而为学生奠定坚实的乐理知识基础,为学习其他门类的音乐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张莉,夏艳萍.关于提升音乐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以学前教育乐理教学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14(12).

[2]王雪秋.浅谈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乐理教学[J].职教探索,2013(12).

[3]李媛.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教学初探[J].中国校外教育,2009(4).

[4]王薇.乐理教学之我见[J].管理学家,2010(2).

[5]赵雷.适应时代要求改革学前教育专业乐理课程与教学[J].学前教育研究,2011(2).

[6]夏荣华.转变教学思维,引入美学方法———音乐基本理论教学改革新论[J].中国成人教育,2015(7).

[7]刘绵绵.关于高师基本乐理教师队伍建设的一点思考[J].音乐探索,2012(1)

作者:刘晓逸 单位:南阳师范学院

第八篇: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教学优化措施思考

摘要:学前教育手工课是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是以传授幼儿园教育活动为目标的实践课程。同时也兼顾了教具、玩具在教学中的应用和使用方法,对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背景,探讨了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优化措施

手工是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综合艺术。它是通过双手或简单的操作工具将可塑性的物质材料进行修剪、加工,最终制作成艺术形象的活动。我国民间流传下来的手工,像剪纸、风筝、皮影、刺绣等等,这些艺术活动到现在仍广为流传,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同样地,适当的手工活动对儿童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据科学家研究表明,适当的手工活动对开发儿童智力、思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为,手工制作的过程不仅仅依靠动手能力,还要有动脑的参与。由此可见,手工制作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幼儿开展手工教育,首先必须要求教师具有很强的手工技能和教学指导能力。然而,现在很多的教育机构只注重中小学生手工制作的教学活动,忽视对即将成为幼师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手工技能的培养。这些学生都是幼师的后备军,只有提高了他们的手工技能和手工教学水平,才能进一步加强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一、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背景

现阶段,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一般是面向初高中的毕业生。他们只要通过入学考试就可以录取。但是很多中职院校为了扩大招生数量,对学生的入学门槛设置很低,基本上只要报名就能录取。而高等职业教育虽然经过高考,但学生一般都是最后一个批次录取的,分数较低,整体素质较差。近年来,我国的职业院校迅速发展,在校的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校的整体规模也在逐渐提高。而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增强学校的教学实力。职业教育院校要在当前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研究相应策略,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社会培育出高技能的人才。

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存在的不足

职业院校传统的手工课教学存在诸多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从而导致教学效率下降;其次,教学内容不贴近生活,很难让学生掌握实际技能;第三,课程时间安排不合理,学生缺乏实践活动;教学方法老套,限制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教学的重要性

手工课是手、眼、脑并用的一种实际操作,它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操作能力、思维想象力和劳动观念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手工制作是幼师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往往以娱乐的形式出现,以实际制作体现,是感觉与思维相互渗透的活动。

四、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的教学的优化措施

1.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只有兼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能成为未来社会的宠儿。对学生开展手工课教学,培养学生持之以恒、开拓创新的精神,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学习手工制作前,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情的前提,只有学生坚信自己能够成功,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因此,在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展手工课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自信为教学目标,学会鼓励和表扬学生。

2.培养学生的手工技能和教学过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要面对的是祖国的“花蕾”。所以手工制作课对幼儿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更是为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要在掌握手工技能的基础上,注重教学过程。手工课的教学过程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第一、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采用边讲边示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工具,掌握操作方法。第二、定期开展学前教育情景演练,让学生扮演老师,示范幼儿手工课教学过程。第三、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材料进行手工制作。例如,利用废旧的易拉罐、食品包装纸制作花篮;牙膏盒、香皂盒制作沙发、电视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材料并设计材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还能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卫生。第四、教师可以定期安排手工作业,作业内容由团队小组共同来完成。这样能够促进学生间的交流进步,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手工制作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并在制作过程中不断探索。例如,在讲解纸鹤的折法时,学生掌握基本折叠的方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该纸鹤的基础上,探索出更高端的纸鹤折法。比如从简单的纸鹤到翅膀可以飞的纸鹤,从尾巴大的纸鹤到尾巴小的纸鹤……通过这种教学手段,可以发掘出学生的创造潜能,从而感受到他们的创作热情。

五、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手工课是开发幼儿思维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手工制作课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地位。学前教育手工教学活动是直接用双手或操作简单的工具,对具有可塑性的各种形态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占有一定空间、可视且可触摸、多种艺术形象的一种教学活动。是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想开展好专业手工课的教育教学工作,让学生熟练的掌握手工制作内容,就需要教师不断的探索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的教学方法,结合儿童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为今后学生从事的幼儿园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远忠.浅议中职幼师手工课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7(5).

[2]周春梅.加强手工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师范教育,2013,(7).

语篇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一、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都会要求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文章的主旨。虽然这种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但是它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线状的,和人类本身的思维方式不太相符,学生常会陷入一种学了后面,忘记前面的困境,尤其在学习篇幅较长的文章时,这种情况更为明显。在这一情况下,不但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学生对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会受到打击。思维导图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不但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去思考和阅读与内容相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就找到文章的知识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预习的结果绘制成初步的思维导图;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后,引导学生自主完善在预习的时候所绘制的思维导图;在复习的时候,要求学生用上关键性的词语画一幅思维导图,并能够将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表达出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对于后进生,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学习共同完成,鼓励后进生走上讲台进行讲解。学生刚刚接触思维导图的时候,感觉过于高深,不知所措,这时候教师要起到主导作用,把思维导图的基本图形和绘制方法等相关知识教给学生,只要有耐心,学生就能掌握基本的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在这一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把自己创作的思维导图展示到课堂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共同点评,使学生认识到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促使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画成个性的思维导图。这样,每一节语文课学生都会自信地展示自己,大大提高了学习语文的热情。

二、思维导图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一说起作文,学生就感到害怕,对作文课不感兴趣,教师也会经常抱怨学生作品没有真情实感,记流水账,强凑字数。那么,怎么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作文课呢?学生怎么才能把内心的情感和感受表达出来呢?思维导图应用于作文教学有很大的作用。在写作文以前,教师可以把作文的主题用图形放置在纸的中间,然后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把和主题有关的材料加以处理,经过合理取材、安排段落,形成作文的思维导图。另外,作文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也可以在小组内完成,这样更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拓展思维的广度。最后,再让学生按照思维导图进行写作,便可使其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三、思维导图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的运用

思维导图适合即兴演讲,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发言,不但思路清晰,富有条理,还能有效提高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图形来取代演讲稿,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演讲者,而不是一个宣读者,这样才使的听众注意力更加集中。

四、在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以其特有的思维优势应用于语文复习中,对于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助其形成语文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针对那些基础较差,知识面不广,知识点记忆比较混乱的学生,在语文复习中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归纳和整理,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挖掘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找出连接知识点之间的线索,促使学生整理混乱的思维意识,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系统性,进一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让学生可以在瞬间从一个语文知识点延伸到另一个知识点,提高语文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在语文教学的他领域运用思维导图

(一)将思维导图运用于课堂笔记中

其思维导图并不仅仅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某个方面,其在语文教学的多个领域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如在语文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关键词来做课堂笔记绘制思维导图,这样一方面形成了学生的筛选意识,提高了学生做课堂笔记的速度,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不会因为忙于做课堂笔记而无法听教师讲课,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组合作学习中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内的成员都是共同讨论、共同探究问题,这时可以以记录员为中心,集中小组成员的所有智慧,共同绘制思维导图,形成头脑风暴式操作模式。当由小组长通过思维导图向大家讲解相关的讨论结果,展示小组成果时,就无形中锻炼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

(三)将思维导图运用于教师的教案和课件中

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应用于学生学习中,还可以应用于教师教学的教案或者多媒体课件中,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一般来讲,教师可以在课前或者课堂教学中制作思维导图来展示授课内容。如果在课前,教师有充分的准备时间来制作思维导图,完善和填充相关的知识内容,既能节省课堂教学的时间,又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课堂教学中制作思维导图,虽占用了学生的课堂时间,但是在绘制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思维意识,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思维导图更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效果更加明显。

六、结语

总之,思维导图应用于语文教学中是一次探索,也是一种创新,它给予了学生个性发展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思维导图在我国教育教学中还处于初级阶段,要想真正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广大教师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王艳伶 单位:河北省三河市皇庄小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使学生积极思维

传统的教育只重视知识教育,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一味追求高分,教学时满堂灌,强制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迫使学生走上死读书,读死书的死胡同,在很大程度上把学生的创造性束缚起来和压制下去。新课标理念下,我们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而且知道为什么,更重要的是知道怎么做。一切要从学生怎样学出发,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当好学习的教练,做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实践和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指导员。

二、教师要创设民主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始终围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这一核心,创设一个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师生之间是良好的、民主的、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师在课堂上要科学地安排时间、灵活地设计教案,课堂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学习,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民主自由的气氛,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独立思考。学生表现只要有肯定的地方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即使有缺点,也不要泼冷水,全盘否定,而要在鼓励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修改、完善。同时,要给学生较多的自由,允许学生质疑,允许学生对他人乃至老师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形成自由探讨,自由争论的氛围,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探索问题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全部,是知识的源泉。”可见想象力对于科学研究,探索发现的重大意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多安排一些启发学生想象能力的教学环节,对激活学生思维,促进创新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1.要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欣赏,使学生受到感染;通过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及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当学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之后,创造想象能力便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

2.在已有知识结构上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补充和发展,从而产生的新奇结局。当然,创造性想象能否产生创新成果,还取决于结果的合理性,在教学时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评价自己想象的合理性,并告诉学生创造性想象不能违背客观现实和客观规律,学生创造性思维不是失去理智的胡思乱想。

3.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直觉思维。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作出伟大的发现。”直觉思维是创新的先导,许多科学家就是靠直觉思维作出预测、把握方向的。直觉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弥补,是创新的高级思维形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猜测是发展创新的方式之一。语文课堂适当应用发现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让学生独立发现,而不是越俎代庖,这既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系,又使学生获得了自信,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和形象,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提倡自主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

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学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现在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法最大的弊端是,学习过程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师的“教”牵着学生的“学”。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得不到学生的喜爱。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是学习的辅体,应该处于学习的次要地位。良好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从辅”。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对理解课文的意义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

五、更新评价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传统的教学评价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如在某一学生答对问题时,往往就要求所有学生用掌声对其进行鼓励,这样很容易将学生的看法统一到教师的认识上,不利于培养创新精神。教师认为好的,并不代表所有学生都认为好。要积极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倡导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使学生能互相启发帮助,实现共同进步。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向每个学生发三面牌子,分别是红、黄、绿三种颜色的牌。红牌代表反对;黄牌代表基本赞同,但有补充;绿牌代表同意无意见。让学生用举牌的形式来表明自己的看法,而后再阐述理由。甚至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教师进行评价,主动向教师提出质疑。这样做可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教师只有真正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才能在教学中彻底摒弃“只有我教你才会”的教学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要相信学生们有自主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样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才能有培养起来的基础。此外,我们还应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有更多自我展现的机会。如在班队活动课上自编自导小品或课本剧,朗读自己的作品;在教室专栏里张贴自己创作的作品等等,从而使学生在自我表现中不断创新。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这个特殊的过程中,教师要带着十足的创造意识,注重创设民主、愉悦的课堂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质疑思考,抓住一切有利的时机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同时要发挥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利用家庭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品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是无所不在的。我们教师要做有心人,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真正得到发展,为培养适应时代全面发展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梅 单位:河北省正定县朱河小学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学导语巧用

一、课题质疑导入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生动新颖的课题能诱使学生急于阅读作品;准确凝炼的课题常常对课文的基本思想内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因此,透过课题,我们可以抓住文章的主题和脉络。从课题导入课文,能让学生抓住重点,把握中心,使他们的思维迅速定向,很快进入对中心问题的探讨。例如,教学《窃读记》一课时,我先向学生询问“窃”是什么意思?在学生弄懂了之后我围绕课题质疑:我们都知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是一件光彩的事,可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她“窃读”时的滋味是怎样的呢?在学生的渴求中顺利引入新课。学生首先从课文中找到了作者“窃读”的滋味———“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然后我再让学生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这种滋味的相关句子,整个教学围绕着课题有序展开,既解决了重点,又突破了课文的难点。

二、设疑启思导入

课堂上设置悬念,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处在“心求通,口欲言”的“愤”“悱”状态。例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我的导语是这样设计的:“老师今天遇到一个疑难问题不知如何解决,同学们能不能帮助我一下呢?”有一个十一岁的小男孩在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和爸爸一起去湖边钓鱼,直到晚上十点钟终于有一条鱼咬钩了,等他们钓上来一看,那是一条又大又漂亮的鲈鱼,但是距离鲈鱼捕捞开放时间还有两个小时,在这夜深人静、无人察觉的夜晚,这条大鲈鱼到底该不该放回湖里去呢?他犯难了,请同学们为他想想办法吧!(学生畅所欲言)我借机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钓鱼的启示》,让我们打开书,到书中边寻找答案边从文中找一找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吧!导语这样设计使学生对课文的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自然有很大的提高。

三、创设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的导入设计是以“导”激“情”,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即上课伊始,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种意境,或者借助图片、音乐等教具作为辅助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所蕴含的情境,从而让学生深受感染,充满激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例如,在设计《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篇文章时,我考虑到学生对于青藏铁路不熟悉,对于筑路工人所面临的困难,因为距离实际生活较远,也缺少体会,因此,我从创设情境入手,以学生熟悉的歌曲《天路》为背景,做成了三张课件,课件上出示与西藏及修筑西藏铁路有关的资料。我当时是这样导入的: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天路》,让我们随着歌声去认识一座屹立在我国西部青藏高原上的城市———拉萨。教师边播放歌曲边出示相关课件,(出示课件前提出要求:请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看谁捕捉到的信息最多。课件出示完毕后教师提问:谁知道这首歌中的天路通向的是哪里?(西藏拉萨)这条天路指的是哪条铁路?(青藏铁路)为什么叫天路?(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什么要修建它。(为了解决祖国西部贫穷落后的面貌)基于这个原因,在2001年,党中央决定———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样的导入既让学生对离我们身边较远的西藏有了一定的了解,又清楚了为什么要在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青藏高原上修筑西藏铁路,这样为课文的学习,为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降低了难度。学生的观察力也得到了训练。

四、温故知新导入

我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由旧知引入,总是比较顺理成章,贴切自然。教师引导学生由已知向未知过渡,既可以把旧知从学生的记忆中唤醒,又可以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联系。人教版的语文课本,自三年级开始,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单元主题,里面收录的文章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借助已学过的文章引向新的文章,学生会更好地理解文意,找到共鸣。例如,在教学《母鸡》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猫》这篇课文,它的作者是谁?(老舍)他笔下的猫有什么特点?(性格古怪)这篇文章在构段上的特点是什么?(全文和各段都采用了总分的方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老舍先生的文章《母鸡》,看看同一作者笔下的另一动物———母鸡又有什么特点,它和上一篇文章《猫》在写法上又有着哪些异同呢?这样自然而然地导入了新课。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一组文章时,我们同样可以采用这种方法,这样等学完这一单元时,学生就会对鲁迅先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也能从整组文章中感受到鲁迅先生的精神品质。把联系和利用旧知识导入新知识作为导课的切入点来设计导语,既让学生对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让学生学会了在比较中学习,真可谓是一举两得。以上的这些设计方法,仅是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常用的一些导语设计方法,其实在教学实践中,导语的种类还有很多,导语设计的方法也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但是,不管导语的种类如何多种多样,实际的操作手法如何千姿百态,它的作用只有一个,即在课堂教学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去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获得知识,发展智力,提高技能。

五、结语

总之,导语的设计是一种极富魅力的教学艺术,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坚持在导语设计这门艺术上巧妙构思、巧妙设计,才能使导语这朵瑰丽的鲜花在语文教学的园地上怒放,从现在开始,让我们都成为浇灌鲜花怒放的甘露吧!

作者:韩丽娟 单位:河北省霸州市信安镇第二小学

第四篇:小学语文教学读探讨

一、让“读”走出误区

读,就是阅读,读课本、读书。读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误区。误区之一:思想认识不到位。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书五种能力。五种能力不是主从关系、因果关系,而是对等关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足以说明“读”的重要性。而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并没有把读放在应有的位置,只是要求读,缺乏具体的要求,读的盲目性、随意性较大。误区之二:没有把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读,亦应如此。何况,小学语文课本就明确分为讲读课、半独立阅读课、独立阅读课,有的教师不分课类,都以讲读课来进行教学,这极大地扼杀了学生读的机会。误区之三:不能分年级、分层次推进。读,也有个由易到难、由低到高的过程,不能“统一要求,齐步走”。但有的教师往往满足于读几遍,背几篇,在读的量与质的要求上却考虑得很少。误区之四:不重视把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比如读书的一般常规:读书怎样拿书、怎样看书,放书的位置,坐的姿势,声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口齿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等。对这些常规不重视训练,就会直接影响读的效果。误区之五:读书中存在着不良习惯。比如低年级小学生唱读等,教师不重视纠正。习惯成了自然,这对提高读的能力有着很大影响。

二、让“读”占领主阵地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主阵地。读,也要占领这个主阵地。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读出质量,这是很重要的。占领主阵地,教师要转变观念,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即使是讲读课,也要避免教师一讲到底,要通过反复读,使学生理解字、词、句,归纳段意,提炼出主题。当然,教师必要的讲,也是必不可少的。半独立和独立阅读课,更应该放开手脚,让学生去读,教师只进行指导,起到“扶”的作用就行了。对这两类课文,我是让学生通堂来读。实践证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是对的。占领主阵地,要分层次推进。不管是低、中、高年级,都应该掌握和运用规范的读书常规。与此同时,教师要按年级实施读的具体要求。低年级要求读得准确,读得流利,二年级后学期要能读得有感情,并开始半独立阅读训练;中年级以培养学生的半阅读能力为主,要求学生掌握读书方法;高年级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为主,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读课文的方法步骤:初读——细读——深读——熟读。凡是课文要求背诵的,学生必须达到“熟背如流”的程度。有的学生学有余力,教师还可以让他们把有感情地朗读的课文背诵下来。这就使每个年级,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读的位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占领主阵地,就要在课堂上形成读的热潮。为了激发学生读的兴趣,调动他们读的积极性,我在课堂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式来读:个别读、分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分男女生读、有感情的赛读等,让读实实在在地占领了主阵地。

三、让“读”延伸到课外活动中去

让学生在课堂上读是主要的,但还必须占领课外阅读这块广阔的阵地。因为课堂读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课本上的内容也是有限的,必须通过课外大量阅读,才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读的能力。为了搞好课外阅读,我下大力解决了几个问题。第一,建立图书角问题。即在教室的一角,把图书陈列起来,方便学生随时阅读。第二,解决图书来源问题。群策群力,采取“买一册,读多本”的方法,全班学生人人为图书角献书,不断增添新图书。第三,组织管理问题。全班组织了5个课外阅读小组,各由一名组长负责读书、借书等,并由两名小图书管理员,负责图书的收集、借还、管理工作。第四,辅导问题。教师要通览图书角所有图书内容,针对小组、学生个人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目,使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读与用紧密结合。第五,巩固读书成功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持召开读书经验交流会、读书心得体会座谈会、诗歌朗诵会等,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读书自学的能力,巩固了他们的读书成果。

四、让“读”与“写”结缘

语篇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教师要善于运用爱的情感来激励学生,循序善诱的教育学生

由于家庭教育程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以及学生成长环境的不同,使得每一个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有很大的差别。尤其刚刚升入小学,进行正规教育时,这种差异越发的明显,这个时候基础差的孩子就会产生自卑的心理,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学习能力、智力能力都不如别人,因此就会产生消极的学习态度,出现十分懒惰的负面影响,导致这么小的年纪就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如果学生的这种情绪和态度不能够及时地得到纠正和改善就会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为此,我们教师一定要及时的发现并且及时的帮助学生走出困惑,从而快乐的学习和成长。那么,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学或是管理过程中应该如何去做呢?

1.善于运用激励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使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是教育的基础。在学习生活中为了能够帮助那些落后的学生摆脱自卑的心理,我会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多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并且会用眼神和话语来鼓励他们。即使他们出现错误性的回答,我也不会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指责。同时,在课下我会经常和他们交谈,从他们喜欢的话题展开聊天的内容,在字里行间透露出我对他的喜爱与信任之情,运用这种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从而唤起学生的信心,在学习中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2.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提高学生的能力。

学生除了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之外,还会接受自己家庭对自己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为此,我认为学生的自卑可能来自于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如果有一部分是来自家庭的,教师再怎么单枪匹马的努力也收不到良好的效果。为此,我们除了要拥有爱心和教育的热情之外,还要学会与学生的家长进行及时的沟通,全面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与家长一起商量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争取能够商讨出最适合的、最见效的教育科学教育方式,从而也能够规范家长的教育形式,让学生拥有良好、适宜的成长环境。例如,家长不能够不问青红皂白地就严厉批评和打骂孩子,而应无论何事都给孩子解释的机会,而且要多鼓励和关心孩子。只要是孩子真的努力和付出了,无论成绩如何,家长都要给予鼓励和夸奖,便于孩子再接再厉继续努力。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一些家务,提高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促使他们能够多与家长沟通和交流。这样,学生在家长和教师双方面的教育及引导下会快速地成长起来,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更加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心。

二、为人师表,树立榜样,对学生的爱要有理有据

教师虽然不能够吝啬对学生的爱,要广撒自己的爱心和热情,但是教师也要爱的有理有据,爱的适当好处。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既感受到自己的爱意,又能够在学生中有一定的威严,能够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尤其是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教师爱的恩惠。爱心能够帮助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立更加友善、团结的班集体,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想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首先自己就必须在言行举止上做到,必须运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小的细节和礼仪,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人格,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喜欢帮助他人,用真心与他人交往,要拥有一颗善良的爱心。这样才能够顺利启迪学生天真善良的天性,促进学生健康茁壮的成长及发展。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那些表现优秀、热爱班集体、热爱劳动、努力学习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和夸奖。教师在他们身上投入的爱心要更加明显一些,以此来激励其他学生也向他们学习,拥有良好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并且,教师要能够做到爱的有理有据,让学生更加信服。

三、总结

总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善于运用情感教学,发挥爱的伟大力量促进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发展自己,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确保自己能够全面快速的茁壮成长。

作者:梁瑞鸿单位:山东省青岛市虎山路小学

第二篇

一、创设情境,将积极的情感带进教学情境

情感的产生必须依赖一定的情境,什么样的情景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教师创设了什么样的情境,学生就会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创设特定的感情。化学教学中,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中的各种因素对学生的情感都产生着综合的影响。大家知道,化学学科以实验为主,这就决定了化学教学离不开形象的讲解和直观的演示以及大量的实验。同时,化学又是研究微观的科学,教师必须借助一定的教学辅助手段来完成。无论是教师的讲解,还是演示实验,教师都要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直接观察,形象感知和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直接感受到,在愉悦的活动中体验到。这样,有利于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能够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例如,在进行“原子的结构”的教学中,由于原子是一个微观的结构,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可以采用模型教学法或结合多媒体的动画演示,为学生创设可观可感的教学情境,学生就不会觉得内容枯燥,无法想象。一个模型展示,一副多媒体画面会把学生带进教学情境中,既有助于教学,又能提高教学效率。

二、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培育积极的情感

学生的认识水平与学生的情感相互关联,两者互为作用。认识是感情产生的基础,又是发展的条件。认识问题越深刻,思考越深入,学生的思维就越开阔,情感也就越丰富。如果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浅薄,流于表层,那么学生的感情基础就会不牢固,情感就不丰厚。对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那么就会以正确的态度去发现问题,能够以积极的情感去对待事物。相反,错误的认识往往导致情感的迷失,甚至出现错误的情感。情感对认识也产生重要的反作用,健康积极的情感对认识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反之,起阻碍抑制作用。教师要善于用积极的情感促进提高学生的认识。化学学科的内容较为枯燥,繁杂的化学方程式,繁琐的演算,令学生厌学,很多学生苦学而没有效果。这时,教师就要发挥情感的积极作用,施展其正面的功能,使化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富有情趣。化学教学的教学艺术同样不可忽视,要通过提高教学艺术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课堂上精神饱满,由苦学到乐学,由厌学到好学。例如,在进行“盐类水解”的教学时,由于其内容的抽象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的问题要有启发性,内容要呈现层次性,要给学生以明晰的思路,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一步一步地了解水解的实质,然后再举一反三,讨论其他的盐溶液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进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三、挖掘学科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化学教材中,孕育着丰富的情感教育的内容,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息息相关。家用的铝锅使用时间长了光泽会变暗,铁会生锈,铜会变绿,都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一个国家的化学工业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化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利用其有益的教育素材,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热爱科学的情感,对学生适时进行教育,这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国科学家在化学史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讲解科学家的故事和感人事迹,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教师要以情育情,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情感是可以影响和感染的。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需要教师以自己的爱心感动学生,以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教师要将自己那一份蕴藏于内心的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做到情与情的交融,心与心的沟通,从而建立起和谐的、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以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

五、总结

语篇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1网络教育教学系统存在的问题

(1)希望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使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所希望学习的任何一门课程。但是目前许多网络教学系统的内容极少,教学资源匮乏,存在的一些专业课程也是形式比较单一、不形象,很多仅仅是教材的简单重复。缺乏必要的教学资源导航或者使用方法,学习者根本不能高效的利用所需要的各种资源[2]

(2)希望实现互动,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学习者希望在线学习过程中能够彼此之间、和教师之间及时地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但是目前很多从事远程教育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模式单一、也没有适当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起教师的积极性,对于学习者提出的问题类型、人数、频次等没有合理的统计分析,导致在线答疑时有时无、不能针对性的指导学习者,使得教学效果得不到保

(3)希望通过网络远程交互的方式及时快捷地完成咨询、报名、查询等自动化管理。但许多远程教育系统在投入使用之前因为没有进行充分的性能测试,导致报名、咨询、选课、查询等用户过多时出现网站反应缓慢、服务中断甚至瘫痪的情况。使得学习者对该系统失去信心,从而影响利用效果。

2网络教育教学系统的改进措施

2.1对学习资源进行整合,突出特色,优化教学资源

针对目前网络教学系统存在的问题,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站在学习者的立场进行系统的建设,根据学习者的需求整合课程资源和学习内容。目前,各级各类院校都是按照自己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远程教育系统,因为办学条件和办学模式的不同,使得系统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也大有不同,良莠不齐[2],导致学习者在资源的利用和知识的扩展上受到了很大限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参与进来,进行统一协调,使各大院校及时地交流、沟通,突出各大院校各自的专业特色,对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避免专业的简单重复建设。

2.2丰富网络资源,完善网络环境,提高系统性能

成人的学习目的明确,自制力和理解能力较强,因此为了保证网络教育的教学效果,需要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2]、完善网络环境和提高网络教学系统的性

2.2.1网络资源的丰富和网络环境的完善措施

首先,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与各类教学平台资源库的连接,建立具有大量教学素材的数据资源库,包括文字教材、辅导资料、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特别是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的开发,以方便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其次,为了满足网络教育的发展需要,应该实现成人教育新生的网上报到注册、自助选课学习、缴费、信息查询、网上考试等功能。将教学资源、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有机的融入到网络环境中,进行一体化的虚拟学习环境的设置。再次,及时教学信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作业的布置、网上考试的要求及操作方法等。具有丰富网络资源的网络教育平台,必定融入了大量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因此需要配备现代化的软硬件设施、完善信息化网络环境,以便为网络教育提供一个高速传输的平台[3]。

2.2.2系统的性能测试和优化

融入了大量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网络教育教学系统,除了配备较现代化的软硬件设施,还必须在系统投入使用前进行严格的性能测试,以避免在使用过程中系统出现反应缓慢、服务中断甚至瘫痪的情况,更好地服务于学习者。性能测试的关键是进行负载测试,负载测试能够测试出系统能够承受的负载能力,能够暴露出最终会导致服务器崩溃的内存漏洞以及硬件资源的占用情况,对测试结果分析之后进行系统的优化[4]。但是,往往设计不当的测试场景会造成测试结果的偏差、测试环境与真实环境的差异也会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只有在设计的负载真正模拟了现实的用户负载,才能找出性能瓶颈,优化系统。可以从web日志分析,聚类产生模拟负载[4][5],再结合使用自动化测试工具LoadRunner进行组织和管理测试,能够较快地收敛到被测试应用系统的负载承受能力和性能下降的转折点,找出系统瓶颈,提出解决措施,从而提高系统的性能,保证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提供良好和可靠的性能。测试流程如图1所示。编写测试计划包括测试需求的详细描述、测试目标、策略、工具、进度和测试资源等。设计测试场景的关键是使设计的负载能代表真实负载,对系统的访问实际上是用户执行的一系列访问过程。测试过程中,穷举执行所有访问是不现实的,因而只需要选取一定数量的最为频繁的用户访问序列即可[4][6]。开发测试脚本时,先针对于系统的某一个模块使用LoadRunner的VirtualUserGenerator生成初步的测试脚本。然后根据从web日志中分析得到的各访问的比例特征修正脚本,并用LoadRunner的Controller组织和管理测试,对脚本参数化模拟大量不同的用户。最后对脚本进行反复调试和验证,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运行测试场景、分析结果、优化系统需要反复进行。运行时由轻负载到中等负载再到重负载、满负载和超负载分阶段进行。运行中收集到的性能数据可通过LoadRunnerAnalysis生成一系列直观的图表和报告,供分析人员处理,发现问题后,对系统进行优化处理,优化之后测试人员要重新运行测试场景以验证优化的有效性。

2.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配备优质的教师队伍

优质的教师队伍是网络教育教学质量保证的前提。网络环境的教师角色需要转变,相对于面授教师来说,网络环境下更注重的是教师的实践能力、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队伍配备之后,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目的是挖掘教师的潜力、激发创造力、提高竞争力,从而保证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积极性,除了一般的考核措施外,可以通过注册学生的评价作为教师工作的激励依据。例如,当课程结束后,可以要求学生以不记名的形式对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表现等多个环节做出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来确定教师的部分薪酬、研修旅游的机会等。另外教师可以通过论坛、群的形式组织学习者的沟通和交流,使学习者不再感觉是一个孤立的学习个体,因此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只有有了优质教师队伍的参与和有效的管理,才能及时的解决学习者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才能使得网络教育具有活力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2.4进行统计分析和调查,对系统内容适时改进

适时地对学习者提出的问题类型、人数、频次等进行合理的统计分析,以便给予针对性地指导。还要定期对学习者开展问卷调查,补充、改进和丰富教学资源。保证网络的教育教学效果。3总结通过资源的整合和激励政策下的教师资源的配备,可以完善网络教学系统的教育教学性能,对系统运行之前的性能测试是保证其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环节。因此,通过资源的整合和充分的性能测试可以提高网络教育教学系统的总体性能。使得其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作者:张焕生刘春玲单位: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

一、硬件方面的条件

(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教学不仅仅具备职业教育局域网的功能,同时必须能够连通Internet,保证计算机网络畅通无阻。建立计算机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学新闻、新课程改革、教学考试研究、课题研究、专题研究、教学论坛、教学论文、教学计划、教学通知、学科动态、教学论文、教学规划、课外活动等栏目。可以发挥计算机网络速度快、信息及时、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优点,且还有透明度、参与面与交流面都较大的优势,有利于积极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及时有效地为基层提供服务的基础,并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有益探索已经实行多年的传统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和效益。

(2)保障基本硬件。这里的硬件包括办公室配备的台式计算机,安装上基本常用的办公软件,配备专职计算机网络管理人员并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维护,保证计算机网络的畅通。

二、软件方面的条件

(1)关于职教教师的素质第一是要转变职业教育教师传统的教学理念,新课改的启动,出现了新理念、新课堂、新课题。教育教学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人,通过教学研究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以服务于教师的自我发展和价值实现;教育教学研究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教育教学研究要研究学生,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是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必须有针对性,追求实效性。学校可以利用业余学习时间组织举办计算机网络教学培训班,对全体教师进行了网络教学的相关培训。其次是强化教师的信息素养,让每上位教师都会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学会在计算机网络上收集寻找各种有关的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在这一点上,我们衡水职教中心已经向全体教师明确提出了开展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规定与要求,并开展网络教研,以整体提升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研究的能力,提高教学研究活动的水平、质量以及效益。再次就是调动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勤勉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人,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社会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一天不学习就有可能落在后头,每天都有许许多多多的新知识需要掌握,每刻都有许许多多的新见解需要明了,因而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这种学习不仅仅是在业务方面,更重要的是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尽管我们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但行万里路和读万卷书的价值内涵是一样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如此复杂,理所当然应该成为教师学习的有力工具。最后,对教师参加计算机网络教学进行合理分工,可以根据每位教师的自身特点来制定合理的分工合作计划,进而使计算机网络教学做到有章可循、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顺利开展。

(2)关于教学氛围的营造如果一个学校要具有浓郁的教科研学术氛围,就必须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鼓励教师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同时对不积极参加教学研究的教师要给予相应的惩罚,使他们变压力为动力,这样才会促使老师们增强教学科研意识,提高他们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还要采用新老教师结对子的方式,巧借新教师的活力和老教师的经验形成优势互补,如此就会将计算机网络教学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第三,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流程。

一是要制定出详细的教学计划,按学习小组划分为不同的特长或兴趣小组,各小组分工协作。

二是要收集资源,根据各自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的收集工作,收集的范围不限定,可以是原创的论文、教案、课件,也可以是计算机网络中的优秀教学资源,这项工作应该有专人负责,整个过程要有详细的资源收集记录。三是关于教学资源的整理。我们要对收集到的各种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形成各学习小组的资源库,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资源库进行整理。

四是资源的上传,要根据教研计划,对资源库内的资源进行上传,形成校园资源库,对所有的资源进行共享,实现资源的最优化,体现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优势———开放、交互动态的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

五是总结交流,我们要定期进行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总结和经验交流,不断提高计算机网络教研的实效性和实用性,对出现的问题要积极探求解决方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学校网站对出现问题进行及时反馈。第四,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成果。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的运行情况,进行网络教学的成果测评,以确定是否有利用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是否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是否能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去发展学生,体现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地位,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成果应该具有公正性和客观性,不宜单纯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手段,对教师的考核在注重结果的同时更应注重过程。

三、小结

计算机网络教学是一个新的话题,教育教学在新形势下探索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我在这里并不否定其它形式的教学作用,而是从另一种视角上来探索教学的方向,扩大教学的职能,挖掘教学内在的资源,促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这样,可以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并激发他们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改变以往教师对自己角色的认识和自我观念发挥重要作用。现在,计算机网络教学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自下而上”的教学、“互动式”教学、“参与式”教学、“实战式”教学已经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自主、合作、探究”正在成为计算机网络教学的主题曲。

作者:王哲单位:河北省衡水职教中心

第三篇

一、网络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重结果,轻过程。对成人学生而言,“工学矛盾”是客观存在的突出矛盾,但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心理因素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受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不少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奔着毕业证书进修的学生不在少数,这部分学生存在学风不好、考风考纪差等问题。

2.重资源建设,轻教学活动组织。网络教育教学组织的最大特点是“师生时空分离”,这对网络教育教学的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网络学院虽然重视基于Web背景下的网络课程、网络课件等资源建设,但对于网络课程的教学、网络教学活动等工作却并不重视。

3.在对学生的考试考核环节上,存在着重知识掌握,忽视综合素质培养的问题。这一指导思想导致学生存在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的现象。

4.目前,各高校网络教育机构在校外都设有许多教学中心,因而在教学组织安排上存在“量大面广”的客观因素。

二、对网络教育教学组织的思考

对于网络高等教育,近来有一种较流行的说法,即“学知识、拿文凭、交朋友”。笔者认为,这是对网络教育这一终身教育手段的精辟概括。“学知识”是希望个人素质能得到扩展和提高;“拿文凭”是希望能得到他人和社会的认可;“交朋友”是人际交往的需要。网络教学活动组织、教学管理应按照上述目标设计、实施和评价。其理念应立足于提升学习参与者的动机和能力;其形式应探索、实践适合中国国情的网络教育教学组织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1.适当组织学习目的性教育和网络背景下的学习方式教育。一方面,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提升个人素质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学习过程中制订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合理利用学习资源,根据学习目标修正学习进度和策略。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适应网络学习特征,适应网络教育学习方式。

2.加强以自学为主的课程辅导、学习指导工作。“师生时空分离”是网络教育最明显的特征。就传统教育而言,它在时间、空间上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也能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在教学组织过程中应加强对学习过程的关注和评价。自我学习容易引起学习的孤独感和集体归属感的缺失,学生的学习动机较难维持,这需要教师在其学习过程中施加一定的约束监控机制。如编制考试大纲、同步练习、小组讨论、班级活动等,以使学生不仅在学科知识上进步,更应在职业、情感、个性、精神、人格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和塑造。

三、对网络教育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在分析学习者特征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学校办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在教学组织上,综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保证了教学的正常需要。同时,除了传统的网络课程教学、结合传统面授教学等模式外,学校还根据课程的特点,组织了名师巡讲、课堂实况录像辅导、网络辅导、形成性考核、班会活动等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

1.编制同步练习册(作业)。作业是传统教学中重要的环节,笔者认为,在网络教育教学过程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大部分网络学院都通过网络提交作业,但也存在个别课程难以实现以及网上作业本身存在弊端的问题。笔者所在学校的做法是,专门设计了各门课程的“同步练习册”,依配套章节的教学内容编写,要求学生用传统的书写方式,结合教学进度,按时完成并提交作业,再由教师评阅作业后给予反馈。这一方式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查询有关资料、浏览视频等方式完成作业,不断巩固所学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情操。

2.以网络辅导等方式交流、沟通、答疑。没有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教学,学生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且有的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也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消除学生的学习障碍,做到“及时反馈、适当评价”。同时,辅导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评价知识掌握程度,还要对其学习态度和主动性方面作出适当评价。研究证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除给予分数之外,适当增加激励性、有针对性的评语,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极大的强化作用。为了提升支持服务,华南理工大学专门配备了一支辅导教师队伍,从事以“课程论坛”为主,以QQ,E-mail等其他交流工具为辅的网络辅导活动。在“课程论坛”中,开设了“公告栏”、“专题讨论”、“自由讨论”、“答疑区”4个栏目。对于信心不足的学生,以鼓励为主;对于有疑问者,做到有问必答。在管理上,学校还将学生参与论坛的情况作为学生形成性考核的依据之一,体现了“个别化”辅导的教学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语篇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学内容的相对滞后性和局限性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教材内容为主,而市面上的多版大学英语教材一般每册都是8到10个单元,每个单元都会有一个主题,还会分为几个模块,像Warmingup、TextA、TextB、StructuredWriting、CultureFocus等。经过多次改革后现今教材内容覆盖面已经很广,但毕竟一版教材会用一段时间,而出版后的文章会有一定的滞后性,不再是第一时间的资讯内容,难以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再加上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课,教材内容如果不能和自己的专业有个很好的衔接,使学生在阅读英文版专业书籍或者写英语论文时不能很好利用所学英语知识,势必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由于教学任务重,课时安排逐年压缩,教师甚至不能完成教材上的全部内容,只能挑重点进行讲解,剩余部分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而大班教学又影响教师对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的有效监督。教学内容的局限性也会限制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习惯于仅仅牢记课本上的单词和语言点,而没有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不利于听说读写译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2)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还是在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人数众多,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没有足够的师资、教室实行小班教学,只能实施多则上百人的大班教学或者少则六七十人的合班教学,这为教师的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估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精细化管理无法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实施,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继续以教师为主导,进行词汇和课文的讲解,单一灌输课本知识。课堂小组学习、课堂提问互动、课堂学习效果评估等活动没法很好在教学中体现。很多教学设计因为课时和班级规模的限制而没法得到很好的实施。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视语言点教学,忽视核心价值观教育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肩负着“教书”和“育人”的双重重担。大学英语课程除了训练语言技能,更是学习异域文化,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过程。正如钱冠连先生(2000)所言,“人类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个符号体系或交际工具,而且是该民族认识、阐释世界的一个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因而具有民族性、人文性。”大学基础课程中一般没有中文课的开设,而大学英语就该承担起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应该培养学生道德判断能力和人格品质等核心价值观。教师在准备课程以及教学过程中,不该只是重视知识点的传输,更该通过讲授教材中的故事、传记、哲理短文等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式教学,在讨论中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人格品质形成和发展。而现实中,由于课时限制,教学任务繁重,课堂规模太大,这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二、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英语学习的策略

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教师可利用网络平台,将网络和学习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结合网络最新资讯和语料,为学习者提供愉快的学习氛围。

(1)词汇拓展方面。有很多高效软件,如专门背单词的手机软件“百词斩”、“开心词场”等,这些软件将词汇拼写、发音、造句使用和图像有效结合起来,帮助用户快速记忆目的词汇,并采用游戏通关的方式,吸引用户持续使用软件学习攻关,做到了寓教于乐,让用户轻松学习。因其都是免费软件,所以只要在有无线网络的情况下,学生都可以尽情使用,降低了学习费用。

(2)阅读拓展方面。有很多原版英文网站可以供学生浏览、学习,如“经济学人”、“华尔街日报”等。可以通过第一手的最新资讯来弥补课堂学习中教材内容局限的不足,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更多的异域文化。还有很多国内著名的英语学习网站,如“沪江英语”、“中国日报”等等,这些网站根据学习者英语基础的不同,对阅读内容进行了分级设置,还进行了精准的翻译,对生词进行音标标注,对词义和用法进行解释,对段落中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身语言水平进行选择。

(3)听说学习方面。有很多广受欢迎的学习网站,可以为广大学生提供原版的VOA、BBC音频、视频资料,包含这些资料的双语字幕以及重点词汇和用法的详细注释。例如VOA出品的OMG美语这个栏目,美国女孩白洁通过甜美的微笑、丰富的表情、标准的美语、令人惊叹的普通话,穿插ladygaga扮相的可爱表演的动感结合,录制了《OMG美语》视频,并将视频上传至中国视频网站——优酷,向大家讲授美语学习,近景拍摄的手法,主持人的活泼、可爱、甜美,所选口语资料的实用性等等都是其成功的因素,值得广大教师借鉴和学习。

(4)文化背景知识拓展方面,有一些广受欢迎的演讲和课程视频。不同于以前英语教学只能提供简单的磁带或者广播资料,现在的网络上到处都有最新、最实效、知识涵盖面最广的视频资料供大家学习。如TED演讲视频和网易公开课。TED(technology、entertainment、design在英语中的缩写,即技术、娱乐、设计)是美国的一家私有非盈利机构,该机构以它组织的TED大会著称。从2006年起,TED演讲的视频被上传到网上。TED演讲集涉及范围广泛,主要有科技、娱乐、设计、商业以及科学。网易公开课是中国领先的门户网站网易2010年推出的“全球名校视频公开课项目”,用户可以在线免费观看来自于哈佛大学等世界级以及国内名校的公开课课程。首批上线的公开课视频来自于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知名学府,内容涵盖人文、社会、艺术、金融等领域,其中有200多集配有中文字幕。这些都可以使学生走出教室,走出教材,走向世界。另外,课堂上在完成既定教学任务后,可以多布置有趣、可行又能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任务,鼓励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用写报告、做幻灯片、汇报演出等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学习效果的展示。

三、结语

网络时代下各种学习资源极其丰富,人人都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完成自我提升的过程。在校大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可以更有效地将自身需求和学习目标结合在一起,通过有选择地课前准备、课堂讨论、课后复习高效地实现学习目标,完成学习任务。如果还是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的囫囵吞枣式学习,学习者必将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作者:周亚楠单位:河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二篇: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对话式教学

一、在实际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体现出来的特点

1.平等。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首先体现出来的特征就是平等,将传统大学英教学中教师是主体的教学模式打破,让学生参与到大学英语教学的设计和管理中,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教师聆听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教师和学生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处于一种平等的状态。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适合学生以及学生可以接受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大学英语教育,从平等的角度看待对话式教学。对话式教学体现的平等,并不是完全的平等,因为学生和教师的知识量和经验不同,所以师生之间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平等。在对话式教学中体现出来的平等是学生和教师权利上的平等,以及在真理面前的平等。

2.话题。大学英语教学中,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是以话题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在对话式教学中体现出来的话题,其实就是传统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内容。对话式教学中体现出来的话题,是从学生的学习活动需要围绕着话题展开,学生的知识、创新等都是从话题讨论中得出和实现的。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英语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基础,为此大学英语教学中话题的设置,从学生的心理、思维、英语基础等方面考虑,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师生讨论、交流,通过对话题的讨论和研究,提高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从中学到一定的知识,并使用知识,将遇到的问题解决。

3.文化。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形成语文和文化的联系,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形成文化和语言之间的联系。对话式教学体现出的文化性特征主要表现在内容上的文化性、跨文化交际性、教师的文化客观性、文化的生成等。大学英语学习,不仅是学习一种语言文化,也是在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在语言交谈中传递出来的文化和信息,尤其是英语对话,对话中的大量信息都是以外国文化为基础的,所以学习英语不仅是学习一种语言,还是学习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等,形成了一种跨文化交际性,教师需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不同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明白文化差异,自己理解和体会这种差异性。对话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除了以上的三种特征以外,还有其他特征,例如情境性、综合性、自由开放性、过程性等等。对话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所以对话式教学模式值得在英语教学中推广。

二、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施

1.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话式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改变,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话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为了更好地将对话式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教学需要合理使用教学用语,不能用自己的身份和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压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用语对学生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大学生的心理不稳定、非常容易情绪化,因为不喜欢某位教师的教学用语,就对这门课程产生反感。学生在课堂上的权利被压制和剥夺,久而久之学生和教师就产生了隔阂,无法建立和谐、有效的师生关系。为了更好地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合理使用教学用语、降低自身的身份权威,与学生成为朋友,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

2.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课堂参与性。从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现状分析,学生要么是无话可说,要么是有话要说但是不知道该怎样表达,学生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体现了学生自信心的缺乏,发言资本较低。想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性,需要从提高学生的对话信心和对话资本上入手:首先,需要增加学生的英语专业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需要有效的利用背景知识,将学生的注意力带到对话的话题上;第三,教师需要对话题中的知识点进行铺垫;第四,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心理、兴趣等方面进行努力,提出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话题。

3.创造师生对话机会。在英语课堂教学或者是其他课程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的思路一旦打开,就会有较强的表现欲,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是霸主的角色,霸占着整个课堂时间,学生对学习中产生的问题,无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心中的压抑无法抒发,只能成为一个记笔记的安静学生,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实施对话式教学模式,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对话机会,让大部分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对话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细心观察,对表现被动的学生,教师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推测,为他们提供表现的机会。

三、小结

对话式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有共同的话题,让学生在参与教学话题讨论的同时,收获一定的文化知识,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敢于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讲出,利用自己的知识将遇到的问题解决。对话式教学将传统教学方法中不足和局限性打破,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文世芳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

第三篇: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当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弊端

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自改革开放以来几乎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广泛的应用。就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还是处在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环境中。以大学英语等级能力考试为背景,学生们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顺利拿到英语等级证书,教师们的教学目标也是为了帮助学生们拿到良好成绩而努力。之所以学生与教师对英语等级证书如此之重视,原因在于现在社会上很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英语水平很是看重。另外,随着大学的扩招,大学中每个系的学生人数都在逐年上升。随着人数的增多,大学英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没有以前得心应手,这一点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显得尤为突出。基于这种客观条件的存在,给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利用何种方式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进行提高,这也成了现如今大学英语教师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但对大学英语教学方式进行系统性的完善与改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个过程漫长而又艰辛,需要广大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就大学教师方面来讲,要想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就要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做起,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交际法对学生展开英语教学。另外,英语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英语教学理念,突破原有教学方法中存在的局限性。

二、基于交际法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改革启示

依照交际法教学的相关理念,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受环境影响的,而影响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就是外界环境的情况。英语教学环境囊括了人际关系,相关理念,自然环境等等。外部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对具体教学产生了影响,除了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消极作用。因此,我们就要对原有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进行系统性的改革,在相关教学中引入交际法进行教学。教师们要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整体情况进行全方位了解,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外部教学环境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方向保持一致。对于教师来讲,这次改革对教师的影响是十分重大的。第一,教学方式的转变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现行的教学方法相关评估手段并不完善,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动力。例如,一些教师提倡对学生展开基础性教学,但班级中“考证”的气氛却很浓,一些学生要求老师讲授一些四六级考试的答题技巧,这样以来交际法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不能被顺利执行。第二,现如今高校学生对四六级英语证书甚为重视,这样的客观原因致使了一些教师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在真正意义上实现自己的梦想。第三,一些院校还不具备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交际教学法的条件,原因是在于这些院校没有完好的教学设施作为支撑,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完善与改革:

1.强化对教师的培训,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小班教学模式对学生展开交际教学法教学。学校可尝试在各个专业施行双语教学策略,为国家培养出全能人才。

2.学校应该为学生创设出适当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敢于说英语,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加以充分调动,进而摆脱我国大学生使用“哑巴英语”的尴尬局面。

3.相关教师应告诉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证,而是加强自身能力。

4.将原有英语教学体制加以转变。学校的英语考核设计应该针对该年龄段学生进行具体的设计。在英语成绩综合考评中增加“平时表现”一栏。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