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政管理论文

医政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医政管理论文

医政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依法行政;现状;对策

依法行政是我国的治国方略,是法治的关键和核心,其目的在于合理配置行政权力,有效规范行政权力的运作,从而为公民权利的行使提供充分的保障,实现公平、正义、自由、秩序等价值目标。然而二十世纪以来,行政权在很多国家的权力结构中极度扩张的事实不断提醒人们,对行政权力的制约是国家权力制约的重中之重。

1依法行政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

所谓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权限,在法律规定的职权范围内,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务依法进行的有效管理活动。它要求一切国家行政机关和工作人员都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行政职能。做到既不失职,又不越权,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依法行政的范围包括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都要依法进行,其核心是行政执法,因为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国家公共权力,按照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对管理对象采取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最容易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如下:

(1)合法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做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

(2)合理行政。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要平等对待行政管理对象,不偏私、不歧视。行使自由裁量权应当符合法律目的,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应当必要、适当。

(3)程序正当。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除涉及国爱机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以外,程序应当公开,注意听取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意见,严格遵守法律程序。

(4)高效便民。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当遵守法定时限,积极履行法定职责,提高办事效率,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5)诚实守信。行政机关公布的信息应当全面、准确、真实。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行政机关不得撤消、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因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其他法定事由需要撤回或变更行政决定的,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进行,并对行政管理对象因此而受到的财产损失依法予以补偿。

(6)权责统一。行政机关依法履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事务管理职责要由法律、法规赋予其相应的执法手段。行政机关违法或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实现权力和责任的统一。

2当前我国依法行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在我国,依法行政尚处在初级阶段,行政法治还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无论是观念上还是制度上都面临着挑战。当前,我国依法行政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在思想意识方面,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领导干部的观念与依法行政的要求不相适应。

由于我国缺乏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传统,人们的民主法制观念淡薄,特别是一些有害的观念或思想,严重阻碍了依法行政的实现。它们是:第一,人治观念。有些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有些干部对依法行政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有的则认为按法定程序办事太麻烦。因此,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法行政还多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有些干部甚至“以言代法”、“以权压法”置法律于不顾;第二,治民不治官的观念。有些干部往往把自己摆在了超越法律之上的位置,总习惯地认为法律只管老百姓,忘记了自己同样要受到法律的约束,从而无视法律的规定。第三,法律工具主义观念。将法律仅仅视为一种治人的工具,甚至认为当对自己有利时,就拿来使用,对自己不利时就不执行。这些都严重阻碍了依法行政观念的根植和依法行政方略的推行。因此,实行依法行政必须要大力培养和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重点是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行政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建设,为依法行政而进行观念更新。

(2)在行政立法方面,行政立法空白较多,所立之法缺陷较大。

目前,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已初步形成,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但与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行政法治建设还比较滞后,行政管理的某些方面还存在立法空白,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突出表现在:现存的法律、法规与规章之间缺乏协调和统一,甚至互相抵触、矛盾、冲突,使行政执法者无所适从;有些法律、法规对某些行政机关设置的职权过大,尤其对自由裁量权,往往规定的幅度过大,并且没有顾及到公民权利一旦受到侵害后的法律责任,容易造成部分行政执法人员毫无顾忌地滥用行政权;行政程序法律制度很不健全,没有实现行政程序法律化,严重影响了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行政法律体系,为依法行政创造法律条件。

首先,必须加快立法步伐,改变某些领域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状况。当前,特别要抓紧制定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市场经济秩序、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和救济,规范收入分配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立法解释工作,使法律规范更加适应实际,操作性更强,以解决有法难依的问题。

其次,注重立法质量,纠正片面追求立法数量而忽视质量的倾向。

近年来,我国颁布实施的许多法律文件,修改过于频繁,并且有些在实践中难以实行,问题在于立法时立法者对该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缺乏科学而精细的调查研究,或者是为了通过立法解决本部门的编制、级别、经费及其他种种具体问题。因此,立法必须提高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使法律充分体现民意,与社会生活相一致,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防止立法中渗入局部利益和部门利益而影响法律的全面、公正和完整。

再次,抓紧制定行政程序法,改变行政程序缺乏法律规范的现状。可以说,离开了行政程序法,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行政。

最后,立法要依法,我国的《立法法》是一部规定立法规则,确立立法制度的基本法律。行政立法必须严格执行《立法法》的规定,坚决克服立法不法的现象。

(3)在行政执法方面,现存的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影响了法律、法规与规章的执行效果。

现存的行政执法体制不顺。具体表现为:第一,政企不分,政事不分。从法理上说,执法主体只能是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企事业单位不能拥有执法权,然而目前行政执法主体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现象并不少见,以政企不分为例,工商部门管市场,又办市场;城建部门管理城市建设,自己也搞城市建设,并进行自我质量监督,这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局面,人为形成监督不力。第二,行政执法部门纵向集权,部门壁垒,相互之间缺乏协调配合,结果造成执法工作相互掣肘,办事效率不高。第三,管理系统交叉过多,职责不清,客观造成行政执法者不作为、乱作为。与此同时,我国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有了长足进步,但是整体素质仍然不高。目前由于行政执法者素质不高产生的问题也很多,如有法不依、越权执法、不作为违法、乱施处罚等问题不断出现,既有不懂法而出错的,也有滥用权力而违法的。因此,必须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按照条块结合、适当分权、便于执法、讲求实效的原则,走综合执法之路。并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核心是通过明确政府机关法定行政执法职责、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体系、落实行政责任追究机制,实现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目的。同时,要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其关键是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健全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录用、考核、晋升、奖惩、辞退等具体制度,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机制。

(4)在行政监督方面,现行行政执法监督体系乏力,存在缺陷。

目前,虽然我国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体系,这一体系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审判机关的监督、检察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党的监督以及新闻舆论、人民群众、各派、社会团体等方面的社会监督。应该说,我国的监督体系还是比较全面和严密的,然而实践中存在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及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却有力地证明了行政权力监督乏力,监督体系存在着缺陷。这其中有立法方面的原因,也有监督机制上的原因。立法方面主要是缺乏监督的法律规定,以致使人民群众等一些社会监督流于形式而得不到落实,监督机制上主要表现为有些监督机构缺乏必要的独立性,直接影响其监督作用的发挥。

因此,必须强化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完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职能。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在选举、任免干部时,应该把是否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是否依法办事作为衡量干部是否称职的重要标准。其次,派、社会团体、人民群众以及媒体舆论的监督必须落到实处,使它们共同服务于人大监督这个中心,并形成监督合力。

综上所述,我国要实现依法行政,必须革除一切与依法行政不相适应的旧观念,必须进一步完善行政法律体系,必须理顺现行行政执法体制,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必须强化和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惟有如此,才能为解决我国依法行政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创造条件,不断推进依法行政的进程,实现依法治国的宏伟方略。

3结束语

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依法行政要求各级政府要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行政权力应当依据法律,行政行为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机关违法同样应当承担责任。要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要改革行政执法体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追究制。要完善行政监督制度,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水平直接影响行政执法效果,关乎群众利益,关乎政府形象。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

有政府就有行政,但是有政府并不等于有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一个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要有计划、分步骤进行。

参考文献

[1]刘靖华.政府创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4).

医政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1.1一般资料本院作为一所综合性医院,专门设置了服务于临床用药、药品调剂等工作的药剂科,其中负责药房工作的药学技术人员工有5名,其中2名药师,3名主管药师。

1.2管理方法本次研究通过调查统计的方式,对实施循证医学模式前后,本院药房管理中的效果进行对比。具体循证医学模式操作方式如下。

1.2.1成立小组确定问题在科室内组建起由院长担任组长,由1名骨干主管药师担任副组长,由其他科室骨干人员为成员的循证小组。小组所有参与人员结合个人专科知识、临床经验,同时对相关文献报道进行查阅,总结出药房管理的特点,并将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作为循证问题。在研究中发现,在本院药房管理中准入标准较差、采购人员责任心、药品供应商、采购标准以及库房管理等是最主要的问题。

1.2.2查询资料寻找实证结合作者所提出的循证问题,从中总结出“药房、管理、循证、药品供应、采购、库房管理”等几项关键词,借助互联网对中文科技期刊、知网、万方等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对检索出的文献报道进行筛选,选取可靠的、科学的、严密的临床报道,对这些文献的各项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并将其作为本次研究的指导方向。

1.2.3循证管理方法①加强药品准入管理:较差的药品准入管理可导致药品质量不佳,直接影响着患者用药安全。根据《基本用药目录》对所需药品进行了进一步的规范,同时拟定了相应的准入标准,通过统一的管理和采购来实现对其的管理,另对新上市或者临床急需的药品提前商讨,并经由主管院长审批之后才能够进行采购。②加强药品采购人员管理:对采购人员进行严格的选拔,要求必须具有较高的责任心,对药品采购认识较高,为主管药师以上职称,了解市场药品行情,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患者利益。③严格选择药品供应商:所选择的药品供应商必须具有合格的资质证明,药品途径正规。④制定采购标准:对采购标准进行完善,要求所有采购都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来进行操作,每月定期对药品进行清理,并根据前几个月用药数据来拟定采购计划,经由组长审批后才能够递交到主管院长处进行审批。⑤库房管理:加强药品入库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和要求进行药品入库验收,所有药品均必须与出货单的规格、名称、金额等进行统一,并及时做好入库验收记录;加强库房温湿度控制,并做好出库记录,出库单数据应当与药品各项信息相对应。

1.3调查方法对本院药剂科2012年1~12月实施循证管理前药品不合格报损率、有效使用率、复核差错率、去向明确率等类型进行调查,并采用相同的调查表对2013年1~12年实施循证管理后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对比两次调查结果。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用率(%)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实施循证医学管理模式前后的各项情况进行调查对比,根据统计结果来看,2012年1~12月实施循证管理前共发放25470件药品中,药品不合格报损药品326件,占1.28%,有效使用药品24543件,占96.36%,复核差错744件,占2.92%,去向明确23667件,占92.92%;2013年1~12月实施循证管理后共发放26879件药品,药品不合格报损药品73件,占0.27%,有效使用药品26667件,占99.21%,复核差错199件,占0.74%,去向明确26868件,占99.96%;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循证医学创始人之一的DavidSackett教授将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的最好的研究依据,同时结合医师的个人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考虑患者价值和欲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订出患者的治疗措施”。循证医学遵循客观的科学依据,针对同一问题作出一系列科学独立的研究而得出结论并将该结论用于指导实践工作。循证医学的实施过程大体上有4个步骤:提出问题、搜集证据以及评估证据和实施证据。循证医学原理应用于药房的管理,是一种新的尝试,新形势下医务人员应该十分注意管理基础工作,以循证医学的思想为指导,减少以往管理中的盲目性。循证医学主要是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文献循证,并根据相关报道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该模式与当前医学发展要求不谋而合,故在医院的应用中也日渐广泛。在本研究中,通过运用循证管理模式,首先对药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找,并基于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文献改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药房管理的针对性,并促使各种管理环节得到有效完善。根据结果来看,在实施循证医学管理模式之后,药房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相应的改善,其中有效使用率和去向明确率得到了提高,药品不合格报损率和复核差错率得到了控制。

医政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结合已有的实践工作经验来看: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水平高低并非是通过行政管理系统的自我评价方式所实现的,更多的需要以读者对图书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作为评价的标准。因此,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必须根据图书馆管理实际,通过转变观念,促进服务意识、服务质量的提升。分析认为,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在管理观念上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观念需要有主动性。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树立面向读者热情、主动提供服务的意识,需要善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改进方向,及时且耐心地解答读者的各种疑问,满足读者需求,促进服务质量的不断优化。第二,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观念需要有完全性。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不单单需要以本校的读者为对象提供服务,还需要积极面向校外有需求的读者,提供完善的服务。同时,读者服务层面上,还需要兼顾全面性与局部性的特点,使读者服务更加周密与细致,尽可能地避免错漏问题。第三,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观念需要有公正性。针对高校图书馆所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与要求,需要人人平等,杜绝任何搞优待或者搞特殊的现象。即在行政管理工作的开展中,不能够因与读者的关系亲近或疏远就反映到读者服务的工作当中,不能够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掺杂感情因素,以维护图书馆声誉。

2.以人为本理念在行政管理中的体现

2.1对读者服务的管理

第一,需要引入人本理念创造良好的图书馆阅览环境。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开展各项教育科研活动的中心场所,是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图书馆除了需要面向读者提供优质多样的服务,还需要营造一种和谐的阅读环境。例如,阅览室中的读者人数较多,读者密度较大,因此可以在其中摆放一些植物,如花卉以及盆景等,在净化空气的同时使读者所处的读书环境更富生机与活力。同时,图书馆馆舍对照明需要在具有实用性的基础之上,更具艺术性特征,以达到提高读者对图书馆利用率的目的,同时给读者带来一种独特的艺术享受。第二,需要引入人本理念优化读者服务工作。坚持读者至上的服务原则,千方百计为读者着想,把广大读者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实现以人为本服务的制度保证。图书馆只有始终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才能做好读者服务工作,最大限度满足读者的需求。在服务质量上,图书馆应有足够的开放时间,要根据不同读者的时间需要适时调整服务时间,节假日要安排好人员值班。高等学校图书馆面对的是教师、科研人员以及大学生读者,只靠热情服务难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必须开展深层次的服务,以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第三,需要引入人本理念做好文献资源的采访与建设工作。文献资源采访与建设工作的开展必须从高校图书馆的实际需求入手,尽全力满足图书馆在教学科研方面的要求。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采集时,必须以图书馆自身的专业设置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规划重点学科的藏书方案,根据学科建设要求,以学科建设为中心构建系统性的文献资源体系,满足科研教学的实际需求。特别是针对文献资源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学科,如计算机专业,设计专业等,在文献资源采购中难以通过简单的书名搜索与介绍来确定图书的采购价值。因此,可以在这部分文献资源采购中引入专业读者的采访工作制度,组织学科相关的骨干教师参与采购工作,提高采购的直观性以及针对性,使读者对这部分资源的利用率更加理想。

2.2对馆员的管理

第一,需要体现对图书馆馆员的人文关怀。图书馆馆员是图书馆行政管理工作的基本主体与对象,是将图书馆与读者联系为一体的重要纽带,在体现人文关怀方面意义显著。也有数据资料中显示,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图书馆建筑发挥着5%左右的作用,信息资料则发挥着20%左右的作用,但图书馆馆员所发挥的作用可达到75%左右。由此可见,图书馆馆员需要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这种基层性的工作往往无法得到读者的理解,因此,行政管理工作中需要深入馆员内部,多多的关心、照顾、帮助馆员,体现人文关怀,使馆员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展开基础工作。第二,需要体现对图书馆馆员的尊重与信任。图书馆馆员的日常工作就是面向读者提供多种类型以及多个层次的服务,日常工作大多是非常琐碎与平凡的。在这种特点下,馆员所需要的是其他人对工作的理解,对人格的尊重。因此,在将人本思想引入高校图书馆行政管理的背景之下,需要处处体现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尊重馆员,认真地听取和采纳馆员的意见与建议,为馆员才能的发挥创造有利的条件,有进步需要肯定,有问题需要及时指正,使馆员能够在一种充满信任与理解的工作环境下发挥其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

3.结束语

医政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东西方文化在交融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大学生作为接受新事物最迅速的群体,在价值选择上趋向功利性:由注重理想转向注重现实,由注重整体利益转向注重个人利益,由注重长远利益转向眼前利益,由注重奉献转向个人享受。这势必影响到高等学校培养大学生的基本要求。长此以往,不利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发展合力,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高校学生处于社会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价值观形成将影响其一生,至关重要。

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

1.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的特殊时期——“自我同一性”的进一步构建过程中,其思想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正在有意识地在对被动接受的外来思想中构建完善的“自我”,此时外来思想观念易被抵制。以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将外界影响通过情感的渲染,内化为个体观念和行为,正符合了人的心理习惯和思维特点,使大学生处于快乐的心境,自然地受到感染、受到教育,有利于教育过程与内化过程顺序展开。同时,大学生对外来思想观念被感知程度低,所以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被大学生抵制的阻力。

2.应对现实挑战的需要

信息时代打破了国家壁垒。西方的社会思潮通过立体化、平民化的传播模式,无孔不入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增强渲染和渗透的力度,借助互联网快速的传播方式,抢占舆论阵地。其中的崇洋媚外思潮正在扰乱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社会利益格局正发生深刻的变革,人们思想的多变性和自主性日益凸显,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主发展、创业就业意识,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不利影响。比如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取向扭曲、心理素质低下等问题。面对这样的严峻形势,传统的说教式教育已经无济于事。选择恰如其分的潜移默化教育成为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3.是贯彻以人为中心教育理念的需要

思想或心理教育活动指向的是一个“人的世界”,而不是物的世界,其主体、对象、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其核心理念是“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重视受教育者主体地位,充分凸显他们主体性地位,激发他们主动探索创造的能力,进而形成或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念。柏拉图说,“只有当学生自觉自愿地受教育时,才有可能达到目的。”在潜移默化思想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双向互动的,教育者通过受教育者所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其教育过程,以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提高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发挥其潜在的求知欲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高校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教育全过程。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风貌的展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所大学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因此,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去。大学校园是各种思潮的集散地,各种文化相互碰撞的地带,也最能引起大学生心灵的激荡。因此,高校校园文化要弘扬主旋律,把它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开展歌颂祖国合唱比赛、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心理教育活动、辩论等活动。通过丰富活动载体,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2.重视社会实践的体验作用

体验式社会教育方法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具体化,从而使得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核心价值观教育并转化成自身的行为准则。各高校应当积极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奋斗目标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大学生的自强自立、艰苦奋斗和拼搏向上、讲究诚信等高尚品德。

3.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医政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医院的行政管理模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行政管理的内容从过去以疾病为主的管理模式开始向以患者为主的管理模式转变,使得医院的行政管理在医院工作中的价值、地位等发展了明显的变化。对于一名行政工作者而言,应该更加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专业水平去加强医院行政管理,从而减少由于工作失误造成对医院的影响。从大的角度来说,我国医院行政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问题。

1.1行政组织结构多样化,人员相对复杂

医院行政部门是医院重要的组成部分,安全管理是医院行政管理的核心,是医疗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和保证。同时,行政管理还是培养过硬作风的载体,是一所医院内部形象的关键,也是医院管理的基础。当前,在我国现有医院中很多医院领导对于行政管理思想上不够重视,从而造成行政组织结构的多样化,人员也相对比较复杂。多数人员为医院退休人员、退伍干部、待业人员等,他们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行政培训,并且对于医院的行政等工作并不了解,对医疗政策法规等不完全知晓,这些不利于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

1.2医院行政工作人员管理经验不足

行政管理是医院一切管理的基础,对于管理人才的要求较高。但是,当前医院中行政人员结构比较复杂,很少有专业的管理高材生,并且医院在招聘行政管理人才时不论在专业、学历还是在知识水平上也不合理。多数人凭借着自己的资历、文凭等进入,在医院行政管理中缺乏必要的创新思维,对于医院行政管理中的政策、法规等不能及时更新,无法满足现代医院行政管理的时代性和创新性要求。此外,部分医院由于规模较小,对于医院行政人员的培训力度不够;再加上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使得很多行政工作人员工作压力较大,效率也相对较低。

1.3缺乏科学的制度体系

医院行政管理应该是依托政策法规实施和执行,目前我国行政管理者由于学历不高、创新精神不强,行政管理理论知识缺乏,无法帮助医院建立科学的、全面的管理体系,从而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在许多员工中出现“磨洋工”的现象,增加了医院的成本,从而影响医院经营效益。

2政策法规在医院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2.1政策法规能够提高行政服务水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于医院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保证医院能够在市场中处于不败之地,医院一切工作必须以服务患者为重心,行政管理也不例外,他们或者直接服务于患者,或者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而对于患者而言,医院行政管理中能够将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等运用其中使患者实实在在地感到医院带给他们的温暖和关心,也就无形中树立了行政管理及服务的品牌。

2.2政策法规是医院行政管理的后盾

医院的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在医院行政管理过程中政策法规则成为了运转的坚强后盾。在我国医院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传达、组织、协调、督促等任务。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树立“临床第一”的服务理念,将相关政策法规熟记于心,并且善于运用政策法规去解决科室间的关系,能够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尽可能地减轻医务工作压力,把行政管理功能发挥到极致。此外,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一线科室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保证一线能够正常运转。

2.3政策法规能够提高医院整体效益

医院行政管理在我国现行医院管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政策法规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管理人员掌握政策法规并且正确、合理地运用,将直接影响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的运行,它制约着全院的整体效益。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等人曾经在自己的书中说到: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政策法规则是“做正确的事”。医院的行政管理并不应该背离政策法规而独立存在,两者应该共存。当两者发生冲突时,应该着眼于政策法规,然后再更好地完善行政管理。医院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更是一个高技术含量、多专业协作的特殊专业,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管理难度和管理成本相对较大。医院应该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行政人员的管理主动性,让他们能够根据政策法规充分激发人力资源潜能,有效降低管理成本,从源头上促进医院整体效益的提升。

3讨论

相关期刊更多

循证医学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东省卫生厅

文艺争鸣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吉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医学争鸣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第四军医大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