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实验教学

医学实验教学范文精选

医学实验教学

医学实验教学范文第1篇

1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内容

1.1常规实验设计

在进行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时候,必须要注意对常规实验的学习,因为只有让学生掌握好实验的基本功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其它方面的学习。所以对于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来说,必须要对常规实验进行科学的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对常规实验进行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必须要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考虑到他们对于试验流程以及实验仪器的熟练程度,并且注意考察他们对实验数据的理解和处理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对内容的掌握。

1.2探究创新性实验设计

在进行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时候,仅仅向学生传授一些最为基本的实验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这就需要学生必须要学会自主的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应对实际医学问题。所以在进行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时候,就要开展探究创新性实验设计,要根据学生的基础以及学习程度,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然后以这些数据为基础,让学生自己去开展医学实验探究,这样一来就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除此之外,在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时候,不仅仅要注意设计的创新性,还要注意对学生基础的练习,因为只有在提高学生基础的前提之下,才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时候,要注意实验内容的不断深入,通过逐步的提高实验难度来增进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综合实验技能。

2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进一步改革的思考

2.1开展三阶段“实验新模式”,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实验是医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重要训练方式。为了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应该采取三阶段“实验新模式”。第一阶段为基础实验教学阶段。该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基础实验能力,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常用的试验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熟练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开展医药实验提供基础;第二阶段为专业实验教学阶段。该阶段注重学生专业实验能力的提升,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实验技能进行实验,包括染色技术、培养技术、分离鉴定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免疫学诊断技术、寄生虫学检验技术等实验技术以及操作项目;第三阶段为综合应用实验教学阶段。该阶段注重学生综合知识的拓展运用,涉及到的知识点多、操作周期长、实验难度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掌握的实验技能进行高水平的专业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以细菌的分离培养与形态观察的实验为例,要求学生能够按照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细菌的接种技术→细菌的分离划线→染色技术→显微镜技术进行实验,在遵循实验大方向的基础上能够加入自己的思想。

2.2规范实验教学模式

当前我国的医学免疫学教育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处于严重的缺位状态,导致教学与临床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现行的教学体制下,仅仅关注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掌握,缺乏足够的临床药物实践教学,从而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十分精通,而临床运用能力缺乏,导致其很难再工作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培养创新型医学免疫学人才的目的,应该合理优化教学结构,在保证基础理论课时的基础上,尽可能增加实验教学课时,充分协调微生物学、生理、生化、药理、遗传学等融合课程、临床实践等内容的比例。根据医学免疫学发展实际情况,对实验教材进行修改,删除一些陈旧、过时的实验内容,增加一些最新的实验内容,实现医学免疫学知识之间的有效渗透以及衔接。

2.3加强实验室的制度管理

在进行医学免疫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还要加强对实验室的制度的建立与管理。首先对于实验室的管理,要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并且派遣专人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实验器具的管理;其次,还要对医学实验项目进行严格的审核,来确保实验仪器的安全性,减少对仪器的破坏;最后,对于实验者来说,要对自己的试验项目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对于实验的流程熟记于心,这样才可以减少实验的风险,和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实验结束后,学生应当和实验指导老师一起清洗、干燥、消毒器皿以及制备培养基,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进行备案记录。

2.4改革应试考试制度

在进行医学免疫学实验改革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医学实验应试考试制度的改革,简单来说就是对于学生的考察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考察,还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行考试,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真正掌握,减少医学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还要从各个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考察,应该包括实验报告、实验操作、实验总结等,这样既考察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通过考试去发现一些错误,并并且可以及时的改正。而且在考试中,应该加大开放性试题以及实验性试题在总分数中的比例,提高学生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3结语

医学实验教学范文第2篇

构建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体制,实现资源共享,统管共用,合理调配,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提供有效的体制和制度保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不断深入,基础医学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要求医学实验教学理念也应随之转变。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融合多学科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构建新型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可使开设融合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成为可能,有利于培养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利于使学生建立初步的科研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总之,有利于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有能力、敢创新的应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二、建立新型管理模式的基本目标和思路

根据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实验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建立新的实验室管理体制和运行模式,基本目标是在实现教学资源共享、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努力构建能促进学科之间相互交融的实验教学平台,不断深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为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项目提供条件保障,更好地促进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水平和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层次,保证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基本思路是: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学科和实验内容分群建设,统管共用,全面开放,采取多样化灵活有效的手段,鼓励各学科课程负责人之间进行学术交流,共同探讨跨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同时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也要引进高学历的专职实验教师,促进跨学科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最终形成以实验中心牵头,各学科参与,共同完成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现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

三、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结构体系、人员配置与职能分工

三峡大学基础医学实验中心包含基础医学实验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两部分。目前教学实验室平台分为病原学、机能学、化学与生物化学、形态学四个功能实验室模块。每个实验室模块按课程配备有专业的实验技术人员,共12人,主要负责全院的实验教学准备工作,模块内的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准备工作中相互协作,实行既有专业分工,又有相互合作的工作模式。同时每个实验室有一个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实验教学管理工作,包括安排各课程的实验准备、实验材料请购计划的制定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相关工作。科研平台目前分为2个部分(见附图),一部分是部级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与省级药理学实验室研究平台,该平台设有独立的实验室主任,受医学院直接管理;另一部分包括省级免疫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平台、形态学研究平台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由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管理,配备有3名专职的实验技术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实验室的安全、卫生等日常管理工作。主要职能是为学校所有教师、研究生和学生的科研需要服务。同时也对外单位的科研需要提供服务,发挥服务地方的社会职能。

四、新型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管理模式的初步成效

基础医学实验中心成立以来,新型管理模式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管理模式下的诸多困难,解决了实验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初步显现了新模式管理的优势。首先是在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体现了优势。新的管理模式可以集中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进行实验室建设;可以对现有的资产进行实质性整合和统一再分配,真正实现资源共享,减少浪费,杜绝重复建设,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了开支,使有限的教学经费得到了充分利用,极大地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比如通过集中财力一次性解决了解剖学骨标本严重不足的问题;一次性购买了实验教学急需的病理学和组胚学切片、微生物学和寄生虫学涂片等等,改变了以往凑合着用的局面,解决了实验教学的燃眉之急。随着教学实验室的不断建设与发展,这也必将导致实验教学改革步伐的加快,有利于我院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水平上台阶。其次,新的管理模式对科技工作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实验中心成立之后,在充分论证和调研的基础上,对实验室进行了大的调整,将原来各学科分散的科研用房集中,腾出6楼、7楼和部分3楼实验室作为科研平台,并按学科和功能分区,建立了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研究平台、免疫学研究平台、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形态学研究平台以及肿瘤研究平台等,所有科研平台均对全校的科研需要者开放,给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便利的科研条件和管理有序的研究平台,极大地促进了我院的科技工作发展和研究生教育教学水平。此外,由于实验室用房的有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还有效改善了科研用房和教师办公室用房,使医学院原本紧张的用房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五、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目前存在的问题

医学实验教学范文第3篇

针对多年形成的教学实验室存在的不利于实验教学的弊端,将分散设置和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教学实验室进行了调整、合并。重组后,教学实验室不再隶属教研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院管为主,学院成立实验中心,由主管实验室的副院长任主任,统一管理教学实验室。通过重组,我院教学实验室的数量由原先17个教学实验室的60余间实验室减少到9个教学实验室的38间实验室,即:①形态学教学实验室,由原组织胚胎学、病理解剖学和人体寄生虫学教学实验室组成,可同时为220人提供实验;②机能学教学实验室,由原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医学心理学教学实验室组成,可同时为288人提供实验;③人体解剖学教学实验室,可开设系统解剖、局部解剖、断层解剖和影像解剖的实验课;④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教学实验室;⑤医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学实验室;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室;⑦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实验室;⑧诊断学教学实验室;⑨手术学教学实验室。教学实验室在结构和资产上的重组,解决了小而全及小而不全造成的功能性缺陷和设备闲置、重复配置的问题,以学科、学科群及新的专业调整为目标,组建结构完整、功能齐全、集中管理、环境优雅的现代化教学实验室,为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基础。新成立了分子医学教学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学实验室。分子医学教学实验室可同时为150人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满足了我院7年制、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不断增长的需要。多媒体教学实验室有60台计算机,通过局域网与校园网对接,除上课外,对学生开放,可浏览网络教学课件和网上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建设是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关键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既是理论课的讲授者,也是实验课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其教学观念、业务水平和对教学改革的热情直接影响着实验教学改革的成败。

2.1实验室主任

实验室实行主任负责制。任命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实验室主任,其中两位为博士生导师、三位具有博士学位。这些主任在原教研室或研究所的职位、研究室和办公室保持不动,照常担任所从事学科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和研究生指导工作。

2.2实验室专职人员

实验室专职人员由实验技术人员组成,按教学任务的多少和一定的职称比例,从各相关教研室抽调。实验室专职人员承担实验准备、实验室管理、仪器的维护与维修、实验标本与切片的制作等任务。

2.3实验课指导教师

实验课指导教师由各相关学科的教师担任,这样做的好处是:①维护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从而保证实验课的教学质量;②便于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可使实验教学始终处于学科前沿;③可推动相关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从而推动学科发展;④可造就一支理论功底深厚、实验技术娴熟的师资队伍;⑤有利于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提高;⑥可促进实验室的对外开放,提高设备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2.4加强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

为确保新实验教学体系的成功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①开展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学观念的研讨活动,邀请教育学专家来院作教学方法学术讲座;②举办多期计算机应用和多媒体课件制作培训班,以提高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③有计划地选派青年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去国内外进修学习、参观访问或参加教学会议;④对综合性实验,须由骨干教师进行课前预实验,然后再培训其他教师。

3以现代技术提升实验教学手段

在实验室调整、重组的同时,不断加大经费投入,使实验室环境和设备条件明显改善,如:①形态学实验室的显微镜和实验台凳全面更新,实验室实现了多媒体化,其闭路电视系统可同时播放5套教学节目;②通过大量配置微机和Powerlab机能实验系统及建立局域网,实现了机能学实验的微机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③解剖学实验室全部配备了不锈钢尸体解剖台,每个房间均安装了大功率空调、换气系统和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购置了新型断层带锯机和生物塑化设备等;④为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学实验室更换了层析、电泳、离心和分光4大生化技术的教学设备,增添了开设分子生物学实验的常用设备;⑤诊断学为我校的优势学科,主编了卫生部规划教材《诊断学》第1~4版,现为其实验室配备了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诊断、检体诊断和影像诊断的教学设备得到了全面更新;⑥手术学教学实验室始建于1957年,按手术室标准配置,经过建设,全面更新了手术器械,添置了大型手术显微镜示教系统、电刀、电子心肺复苏示教模型、全身麻醉机和心电监护仪等。实验室装备条件的改善使开展创新性实验成为可能。

4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传统的实验课上,老师将实验原理、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均详细地讲解或示范,学生只要“照葫芦画瓢”地按步骤操作,就可得出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不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新实验教学模式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建立科学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跨学科联合的新型的实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培养合格医生的目的。

4.1机能学实验课程

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和医学心理学的实验课融为一体,形成一门独立的跨学科、多层次、综合性的新型实验课程—机能学实验,系统地显示机体功能活动的整体性内在联系。依学生层次的不同,该门课程有90~110学时。教学内容为:①机能学科基本实验;②具有明显特色而不能融合的各学科经典实验;③按人体系统的融合性实验;④学生自主设计性实验;⑤病例讨论。第1、2类实验约占总学时的1/5,第3类实验约占总学时的3/5,第4、5类实验约占总学时的1/5。将心理学融入机能学实验是该项改革的特色之一,基本的依据是心理活动必定会对机体多个系统的机能和代谢产生影响,目前已成功开设有“大鼠学习、记忆与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人的学习与记忆实验”和“情绪对机体生物电、呼吸和免疫功能的影响”3个实验。机能学实验课程改革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和参与热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团体精神,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优化、拓宽及深化了教学内容,节省了实验经费、学时和教学人员,实现了资源共享,锻炼出一批既掌握了机能学综合知识、又懂管理的新型教师和实验师队伍,显示出明显的效益和生命力。

4.2人体解剖学课程

将系统解剖、局部解剖和断层解剖融合起来,开出了以尸体解剖操作和观察为主的解剖学课程。以世界著名的《GRANT''''SDISSECTOR》(第12版)为蓝本,编写了满足教学大纲需要的《解剖学操作指导》。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大幅度减少理论课的讲授,将原来不足48小时的实地解剖操作增加至144学时。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尸体解剖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有效地培养了其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与理论课分开单独设课,依学生的层次和专业而有42~70学时不等。该课程与理论课交叉进行,紧密配合,形成了“分而不离,相互促进”的局面。现正在酝酿为学生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4.4手术学课程

手术学课程是从外科学中分出单独成为一门以培养学生手术技能为主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以现代外科手术的发展为基础,全面更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如:增添了显微手术实验、心肺复苏等。改革考试方法,以录像及VCD考试代替以往的闭卷考试,取得良好效果。该实验室还设立了“荣誉长廊和名人殿堂”,集中展示对手术学学科建设和教学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本校教授的照片、生平和事迹,起到了教书育人的作用。

4.5形态实验学课程

形态实验学课程是形态学实验室为临床医学专业(五、六、七年制)学生开设的选修课。在学生修完组织胚胎学和病理解剖学课程(理论及实验课)的基础上,为其开出融合性的形态实验学课程,使学生得到形态学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训练。该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形态学实验设计、实验方法、实验技术、常见仪器应用、实验动物选择及实验操作,18个形态学融合实验,1~2个学生设计性实验。

4.6实验病理学课程

实验病理学课程是病理解剖学教研室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联合利用形态学实验室和机能学实验室的条件为临床医学专业(五、六、七年制)学生开设的选修课。该课程在保留传统的细胞形态观察的同时,更加注重分子水平的机能代谢与形态改变的内在联系,强调形态与机能的统一。该实验的总论部分主要介绍现代病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各论部分重点学习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肿瘤的实验病理学。

4.7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

分子医学教学实验室现已承担了研究基因工程、免疫学和分子病毒学的实验教学任务,即将为七年制学生开出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将分散于各相关学科中的共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提炼出来,使以前只能示教的内容可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上述实验课程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念,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符合现代医学发展的实际需要。

5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与基础

教材是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知识载体[2],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故每门实验课均应有自己的实验教材(设计性实验除外)。我院积极组织教师编写实验教材,1999年以来,我院教师主编的11门实验教材由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些教材是:①七年制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全国协编英文版《RegionalAnatomy》(吉林科技出版社),均系理论与操作指导混编教材;②《医学机能学实验教程》(山东科技出版社);③《形态实验学》(山东科技出版社);④《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实验讲义》(科学出版社);⑤《病理学实习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⑥《描述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指导与彩色图谱》(科学出版社);⑦《细胞生物学实验》(科学出版社);⑧《生理学实验指导》(人民卫生出版社);⑨《药理学实验教程》(山东科技出版社);10《医用分子生物学》(人民卫生出版社)。为配合理论和实验教学,供学生自学,还编辑、出版了许多多媒体CAI课件、视听教材和幻灯片,如:《呼吸系统多媒体CAI课件》(人民卫生出版社)、《断层解剖学多媒体CAI课件》(山东省出版总社)、《运动系统》视听教材、《骨髓细胞学检查》视听教材和《实用手术学》视听教材(均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等。

6建立良好的实验教学运行机制

山东大学医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管理严格。除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文件和规定外,还建立了本院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6.1专家议事制度

医学院建立了由17位知名教授组成的教学委员会,教学实验室的建立、撤销和调整必须经过该委员会认真论证,实验室建设方案、实验教材的选用等须经该委员会讨论通过,教学委员会还不定期对实验教学进行评估,以督导实验室的工作。

6.2建立实验教学协调小组

在教学实验室建立了由实验室主任任组长的实验教学协调小组,该小组由相关教研室及研究所的教学主任和部分实验人员组成,负责研究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建设方案和协调日常实验教学。

6.3建立实验室年度检查制度

每年11月份组织专家对实验室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6.4鼓励开设创新型实验

普通实验按理论课的60%计算学时,而创新性实验则高于理论学时,在实验经费的分配上向创新型实验倾斜。

医学实验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实践

化学实验是医学化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通过做实验的方式,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强化学生对医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应用的能力,培养他们科学思维、动手能力,逻辑清楚、条理清晰的分析问题,以及科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训练他们拓展思维,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全面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然而当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普遍不高,学生对医学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也比较低,因此,亟待对医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提高医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切实提高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进而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性强的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1优化实验内容,增强实验的综合性、实用性、趣味性

要对陈旧的实验内容进行更新、优化,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实验的实用性、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为核心,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数量,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增加实用性、综合性、趣味性较强的实验数量,例如,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食醋总酸度的测定实验,阿司匹林的合成及鉴定实验等等,整体的实验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科学合理,让学生在亲手做实验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实用性、严谨性,从而全身心的投入实验,进而提高实验的效果和质量。

2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对实验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每次上实验课之前,学生要对实验内容认真、细心的进行预习,并做好预习报告。教师在每次实验课开始之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提问,以检查学生对本节实验课的预习效果,并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实验操作的进度。在实验操作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观看实验操作的示范视频,然后,实验教师补充本实验操作的关键点,并讲解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操作,并对本实验的内容,进行细致、完整的示范操作,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实验的基本操作流程,降低出错率。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发学生多思考,多动手操作,将物质制备,提纯,鉴定,以及与医学有关的合成、检测性实验,进行优化、整合,引导学生在进行一次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同步完成多项相关实验的操作,一举多得,事半功倍,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探索的热情,启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学以致用,极大地提高他们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体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主动地讲,学生被动的听,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抑制了,缺乏对实验的兴趣和热情,导致实验课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热情,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自觉主动地投身到实验中,成为实验的主体。在实验课之前,要求学生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细致的预习,让学生提前明白本次实验的重难点,完成实验预习报告。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还有助于提高学生查阅实验相关文献的能力,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能力,进而主动学习。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学生认真观察,注意细节,详细的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认真的记录真实的实验数据,通过强化实验记录,使学生养成全身心投入做实验的习惯,培养他们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实验结束后,如实完成实验报告,并总结实验的成败,分析其中的原因。对于对有机合成实验,还要记录反应过程中,存在哪些副反应,思考如何减少副反应、提高产品的产率和纯度。

4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技术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主要靠教师用语言对实验进行讲解,对于比较抽象的实验过程,很难靠老师的语言让学生完全理解,不但浪费了实验时间,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因此,要改革实验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在上课前,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实验课的内容制成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有图像,有声音,有文字,图文并茂,动画仿真,模拟真实的实验,对实验全过程的操作步骤,进行细致的分解,突出实验的重难点,使抽象的实验内容,变得直观、具体,形象、生动,学生很容易理解,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达到身临其境的实验效果,使学生更为深刻的理解实验的内容,提高实验学习的效果。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还能将当前最先进、最前沿的实验仪器和实验技术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极大地提高了实验课的效果。

5运用虚拟实验教学,规避危险实验的风险

虚拟实验教学,是综合运用网络通讯、多媒体、数据库、人机交互等技术,创设一个高度仿真的虚拟实验场景,对实验的全过程进行高度的仿真模拟。虚拟实验教学的方式,具有很多的优点,有很大的灵活性、便捷性,学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且不依赖实验室和教师,自己可以随时随地,结合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虚拟实验,进行反复地观看、学习,直到完全熟练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虚拟实验教学的方式,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实验的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观看虚拟实验,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那些危险性较高、难度比较大、操作比较复杂的实验,以及毒害很大、严重污染环境的合成类实验,可以采取虚拟实验教学的方式,这样不但可以规避实验风险,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避免遭受实验中有毒、有害物质的伤害,同时又使学生学习掌握了相关实验的过程,确保了理论知识学习的系统性、完整性。

6对实验进行绿色化改革,降低对人体和环境的污染

许多化学实验,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废气、废液、废渣等,不仅污染环境,而且对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要对实验进行绿色化改革,以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对学生的身体伤害。对此,我们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对那些严重危害自然环境和学生身体,而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作用不大的实验,我们将其删掉。对那些严重污染环境的合成、制备实验,我们设计出具有典型性,污染小的实验,回收利用实验,微型实验,引入新技术,研发新的合成路线对实验进行改进、优化,以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实验效果。此外,我们还引入了先进的新技术,在实验的过程中,用微波辅助加热,可提高加热效率,明显加快反应速度,不但环境友好,而且能耗低,经济实惠,降低了实验成本,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但降低了化学实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保护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绿色化学思维和意识,提升了学生的环保观念,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7改革实验考核制度,突出综合能力的考核

考核是检验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促使学生重视实验课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助于调动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规范自己的实验操作,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长期以来,学生的实验课成绩,都是教师对学生的以往几次实验报告的成绩进行平均,得到的平均成绩,作为学生本学期的实验课成绩。这样的成绩评定方法,无法体现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态度是否科学严谨、实验中的综合能力是否达标。因此,我们改革实验考核制度,突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我们采用的实验考核制度,包含多个方面的考核,包括学生实验前的预习情况,出勤情况,实验纪律的遵守情况,实验操作的规范情况,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实验过程中的严谨态度、科学素养情况等,全方位的考核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我校医学化学实验课的考核,在实验室进行,每个实验室以20人为一组,由一位授课教师,负责实验考核。学生在实验考核的过程中,教师全程巡视,监督每位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一旦发现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错误,及时指出来,进行纠正,并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打分,防止学生再犯同样的错误,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规范的操作习惯,为以后工作中规范、严谨的操作实验,打下良好的基础。

8结语

医学实验教学范文第5篇

1.1研究对象

我院2008级、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运用文献综合分析法和设计问卷调查表,采用Excc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设置合理的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监控点;

(2)通过系统分析论证、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科学的量化评价指标;

(3)完善实验教学信息网络,建立实验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4)分析整理资料,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将该质量监控体系运用于临床本科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实验组(实施实验教学监控)和对照组(未实施实验教学监控),应用统计学方法计算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操作测试、实验理论测试成绩、5次平时实验中的实验成功率、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评分,从而评价该系统实施的成效。

2结果

根据反馈信息设计出了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2],并将其应用于我院2008级、2009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学生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结果显示:实验组(实施实验教学监控)期末操作测试、实验理论测试成绩、5次平时实验中的实验成功率、实验报告成绩以及实验室安全卫生评分均远高于对照组(未实施实验教学监控)(P<0.05)。

3讨论

3.1构建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意义开展实验教学质量的评价,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实现目标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轻视实验教学的必要措施。根据评价指标,还可以优化课程设置,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更新实验教学手段,增强创新意识,促进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通过实验教学质量评价还可以根据实验课程和教学环节中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提供深化教学改革、优化培养过程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2实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实施

3.2.1确立全员质量责任意识。全体人员都要确立质量意识,树立维护质量的自觉性,认识到:(1)实验教学质量贯穿于从人才培养目标、实验室管理、实验项目论证、实验准备、实验授课整个过程,而不仅限于授课环节。(2)实验教学质量应当通过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控、改进来实现,应该把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质量监控结合起来,进行动态管理。

3.2.2建立实验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价系统。教学评价体系应包括“专家评价、学生评价、教师与实验技术人员评价”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

(1)专家评价:建立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表,让专家从实验教学准备、实验教学过程、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态度、实验教学效果等方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实验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对实验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作出判断,并及时反馈。

(2)学生评价:学生的评价主要针对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两个方面。学生对实验教师及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主要是对实验室环境、实验用品的准备、实验内容、教师的教学态度、执教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学管理部门评价主要是,对学校在实验教学开出的条件保障方面,如实验室面积、实验设备台套数、实验设备先进性以及实验室开放程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的评价能将实验教学的实际效果同实验室建设结合在一起的,是提供给教学管理部门最直接的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