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校德育论文

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精选

学校德育论文

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1篇

总的说,学生中存在的德育问题是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归结起来,问题主要如下:

(1)厌学。中小学是青少年求学的最佳时期。但仍有少数学生得过且过,无心读书,荒废学业。

(2)打架,勒索财物。少数学生经常旷课,校际之间互相勾结,为一些小事互相打架,还利用威吓等手段,勒索财物。

(3),偷盗。以玩扑克、麻将、桌球等方式为名,参与。

(4)吸烟、喝酒。2013年11月某校学生会调查数据显示:该校3200多名学生中吸烟喝酒的约占男生的1.2%,女生中约0.6%。

二、学生中问题产生的原因

学生中问题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教育的缺失和疲软,使学生道德品行下降,法制观念淡薄;

2、德育工作的形式和方法简单;

3、社会环境受污染,影响中学生健康成长;

4、劣迹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了学生的不良成长;

5、中小学生具有道德意识、法律意识以及分辨能力比较差,缺乏自控力,易冲动的特点,也是影响他们成长的主观因素。

三、全面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

为了更好的增强学校德育实效性,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我认为,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高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再认识。学生的思想信仰、道德和文化科学素质,不仅是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为此,学校要高度重视德育。提高认识,改进德育工作的方法,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

2、采取有效措施、净化中小学生德育环境。社会和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学校的育人环境,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整顿书报刊、音像、电子出版市场,防止“精神药品”对学生的侵袭;有效禁止中小学生进入营业性的录像厅、舞厅、电子游戏室和网吧。从学校来说,学校的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德育,党支部,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学科教师要自觉成为德育骨干,做到领导到位,工作到位、育人到位、服务到位。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此外,要建立健全学校、社会和家庭结合的教育网络,深入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3、转变教育观念,把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转变思想,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一切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协调发展。同时,要改革教育考核评价体系,要转变我们的人才观和质量关。要严格按现行的课程、教材、教学大纲进行改革,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各级党政领导,教育行政部门、家长、社会各界也要转变教育观念,不能给学校施加“升学率”的压力。

4、努力抓好学困生的转变工作。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及时、耐心的教育和引导。经常鼓励学困生积极上进,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和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建立学校和家长联系制度,共同分析学生出现的问题及商讨解决的办法,抓住学困生的心理和特点,做好转变工作。

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德育教育内容陈旧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大约78%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认为学校提供的德育教材与时代脱轨。德育教育内容中普遍存在形式大于内容、口号多于行动等问题。德育教育工作仍然停留在说教,而没有与时俱进,跟学生的身心发展相适应,导致学生道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下滑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出现扭曲的情况,这些摆在现实的问题时刻提醒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改革迫在眉睫。

(二)德育教育目的模糊

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目的模糊。德育教育工作成为了部分学校的空架子,被长期忽视。在课程的设计上缺少明确的规划,依葫芦画瓢的从别的学校照搬一些固有的教育模式,并没有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从而导致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失去了原本的教育目的。

(三)德育教育管理混乱

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并没有认真的学习"教育产业化"的实际内涵,而是狭义的理解为教育金钱化,学校中的部分老师和学生因此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显然无法满足现代德育教育的发展。由于目前德育教育管理配套设施的缺失,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遭到了严重的挑战,出现了之前从未遇到的问题。

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更新德育教育工作理念

教育要发展,理念要先行。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下去。不断的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创新德育教育方法才能更好的完成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从而使学生从德育教育中树立优秀的道德价值观,实现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认同。与此同时,在德育教育工作实践中利用优秀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充分探索新的德育教育方法,完善德育教育培养体系,增强德育教育工作的趣味性,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效率,最大效度的调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于德育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形成法治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多种多样的德育教育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德育学习中的积极性和热情,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作用。

(二)运用信息化开展德育教育工作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网络建设日新月异。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今天,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网络和信息平台的建设势在必行。德育教育工作应该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德育学习氛围。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不仅需要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更应该运用网络平台积极宣扬我党先进的思想路线、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以及先进的文化。除此之外,德育教育工作还应运用网络平台疏导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于网络的沉迷等问题,让他们能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找准心理健康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位置是我们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关键。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早期发现学生心理问题,预防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杜绝因此受到的伤害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在中等职业学校中有条件的开设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长期的心理咨询工作,组织不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对于提升学生信息,增加学生勇气,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四)提高教师德育教育工作水平

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3篇

茶文化经历了千年的发展,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礼仪以及道德品质,而茶文化的思想与底蕴十分浓厚,所表现的重德思想与当下素质教育理念相同。因此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就可以将茶文化融入到教育教学之中,以此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以及思想认知。在二者结合过程中,老师也要创新当下的教学观念,适应新课改教学的需求,使得德育教育工作能够得到创新发展。

1茶文化中的德育思想

茶文化所表现出的德育教育观念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而茶文化展现出的内容与礼仪道德之间息息相关。懂茶、爱茶的人能够理解茶文化中蕴含的道德素养,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约束自身行为,并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及礼仪标准。茶文化蕴含着我国千年来的思想品质及历史文化,而现代人在饮茶过程中能够联想到各项优秀品质,并在了解茶过程中加以模仿,进而升华自身思想观念,坚定行为准则。如若将茶文化与小学德育教育相结合,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传统茶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加深对历史文化的掌握,也能够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学习及生活中能够以礼待人,以德服人。

2小学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现状

当下小学管理工作主要是以德育教育为主,这是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而在小学阶段,此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启蒙学生的思想认知,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而小学教学任务本就是以育人为主,在新时代下学校就应当积极响应党政策的号召,将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作为主要内容。但小学生由于思想认知还不够完善,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其他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而且学校主要以教学工作为主,忽略了学生道德品质的培育,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2.1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当前小学德育教育管理工作的开展主要是班级以管理为主,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行为认知。而德育教育理念也只是通过灌输的方式来加强学生认知,缺乏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联。另外由于当代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具有独特性,如若德育教育不随之改变,那么无法真正解决学生的问题,同时也会导致德育教育工作与新时代需求脱节。另外学校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主要是以集中管理为主,而德育管理方式也十分简单,未结合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制定教育策略,不仅抑制了学生个性化发展,也难以真正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2.2忽略了传统文化的应用我国历史文化悠久,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品质内容,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但当前传统文化的应用还缺乏创新性,小学生并未真正投入到传统文化中进行深入探索,甚至网络的不良文化会影响学生健康成长,使得德育教育效果有限,而且与传统文化脱节,使得德育教育内容不够细节,教育效果可想而知。

3茶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要素

3.1茶文化表达内容茶文化是我国优质文化的代表之一,经历了千年的洗礼,结合了儒家、道家等多个思想。同时也涵盖了各个思想的精神内涵,凸显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品质。比如茶文化中和谐友爱的思想就与儒家之间息息相关,儒家更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注重以礼待人,互敬互爱,这与茶文化中以和为贵、诚实守信紧密相连。又如,茶文化中的致和思想,则是吸取了道家天人合一的精神理念,与儒家不同的是,道家更注重饮茶的和谐氛围。再如,宁静致远思想。这与禅宗所表达的普度众生思想大致相同,在融合了此项思想观念后,茶文化更注重自身的超凡脱俗,更追求身心合一的观念。

3.2德育教育要点在新课改教学目标下,德育教育管理工作也应当及时转变管理方式,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更注重对学生品德的培育。这也就要求老师要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转换为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学生德才兼备。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反思自我行为,提高自身道德品质,并培养尊师重道等优质礼仪,明确事理,积极向上。

3.3茶文化与德育教育结合通过对茶文化以及德育教育的分析,可以得知二者之间具有许多相同之处,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融入茶文化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德育教育要求学生文明有礼,并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松弛有度,这与茶文化表现出的思想大致相同。而茶文化思想则主要体现在茶德之上,饮茶的人要具备崇高的思想品质及个人修养,约束自身行为,崇德重礼。同时也要在茶文化的学习下,不断升华自身的思想品质,成为社会栋梁。因此二者在结合时,就应当互相学习,推陈出新,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研究出与当代德育教育工作相吻合的策略,使得茶文化能够在不同时代背景下展现出自身的德育作用。在烹茶时需要使其火候松弛有度,切记不可过于急躁,影响茶的口感,而德育教育工作也是如此,老师在管理班级过程中,切忌不可心急,而管理方式要松弛有度,使得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渗透到每一教学环节之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及效果。

4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渗透茶文化的教学策略

4.1合理选择教育教学切入点为了进一步在小学德育管理中展现出茶文化的教育内容,突出德育教育的特点,老师首先就应当认真分析当下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问题的要素融入茶文化的思想观念,使得茶文化能够真正作用到德育管理的关键点中,发挥出最大化的作用,从而创新德育管理模式。比如在教育思想上,老师就可以根据茶文化思想做好宣传工作,并渗透德育教育,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及弘扬者。同时也要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支持下,培养学生民族自信,让学生能够自觉抵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在实践开展德育教育时,也要结合茶文化仁和、友爱的思想制定教学策略,通过对茶文化的研习,探究二者的结合点。

4.2选择创新型教学模式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推行下,德育教育工作要创新型教学模式,而在与茶文化结合过程中也要深入掌握茶文化思想,使得茶文化能够得到充分应用。首先老师在开展德育管理工作时,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思想,通过情景教学法、现代信息技术等多项教学模式的应用来开展高水平的德育管理工作。由于小学生天性活泼,对事物充满好奇,而老师就要以学生的兴趣特点为切入点,选择与学生性格契合的教学方式。而在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中融入茶文化思想能够丰富当下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让学生能够自觉在生活中坚守良好的道德品质,约束自身行为;也能够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减轻教育教学压力,提高德育教育效果,充分发挥出茶文化思想的作用。例如,老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来开展茶文化德育教学。首先在课前老师要寻找有关于茶的图片,以及各种茶的分类,并制作成精美课件。同时也要将烹茶、煮茶、喝茶的流程及礼仪展现出来,增强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与此同时,老师也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实践探究作业,让学生去了解家中长辈是否有喝茶的习惯,家中的茶是什么种类,并在课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讨论。而后,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展现出来,给予学生表现机会,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茶文化的看法。随后老师可以在学生专注力较强的教学氛围内引出茶文化思想,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最后,老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到家中与家长共同品茶,又或者与朋友和同学共同参加茶文社活动,并让学生根据茶文化的小故事写出一篇德育感想,进而帮助学生加深对茶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茶文化,并以此树立正确的思想品质。

4.3结合学生校园生活开展教学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思想认知还不够完整,对事物的看法还不够全面成熟,因此德育教育工作要突出其针对性。而在小学中要积极宣传茶文化,创设良好的茶文化氛围,让学生能够实时了解茶文化思想,正确引导学生行为。而学校也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活动,比如茶社、茶文化节,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活动带领下,加深对茶文化的认知。又或者可以开展有关于茶文化的辩论赛,让学生在激烈的辩论中能够了解茶文化的思想品质,也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真正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理解,使得茶文化能够与德育教育更深一步融合。除此之外,班主任也可以在每周五下午开展班级茶韵学习活动,让每一小组学生准备好茶文化的相关演讲稿,并在活动中展现自己的看法。而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带领学生实地去观看制茶流程,也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采茶、炒茶等环节,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认知。而在完成课外活动后,老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茶韵的理解,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在学生了解有关茶的知识时,老师也要逐步渗透德育教育,增强学生的思想认知,加强学生对茶文化的理解,让学生学习茶文化中的丰富内容,提高德育教育水平。

4.4组织学习茶文化精神茶文化本就是我国文学瑰宝,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宣传茶文化的精神,学生也难以接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死板形象,使得学生在学习茶文化时出现抵抗心理,并不利于茶文化精神的学习。在开展茶文化宣传活动过程中,老师要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其感悟能力,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茶文化不仅能够让学生提高自身修养,也能够巩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让学生肩负起自身的使命。所以班主任在开展茶文化教学时,首先要合理选择茶文化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学习茶文化精神,为学生日后的学习与生活发挥重要作用。而班主任也要鼓励学生通过对茶文化的学习,完善自我,通过长久积累,引起实质改变,突出茶文化精神,提高教学效果。比如,学校就可以选择某一日期作为茶文化精神宣传日,在这一天,所有的学生与老师都要积极去学习茶文化,探究茶文化精神。班主任将要起到带头作用,组织全班学生共同学习茶文化,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去探究茶文化精神,鼓励学生制作精美的手抄报,以此来展现出茶文化精神。学生在制作手抄报过程中需要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收集,在收集过程中,学生们也能够再次加深对茶文化的记忆,学习茶文化含有的精神品质,提高教育效果。在茶文化班级活动中,班主任可以组织每一小组学生上台展现自己的手抄报,表达自己对茶文化的理解,以此来强化学生对茶文化精神的感悟,增强教学效果。

4.5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老师在传授茶文化知识内容时,也要积极借助网络平台的力量,使得茶文化教学更加大众化,也能够通过高新技术来提高茶文化教学的效果。通过现代教学平台的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关注茶文化的来源,最终通过茶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而学生在亲身体验学习过程中,也愿意担负起宣传茶文化的任务。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平台组建班级群,在班级群内,老师可以让学生按照顺序每天分享一篇有关于茶文化的文章或者视频及动画,为班级营造学习茶文化的良好氛围。又或者班主任可以组织学生关注学校官方公众号,而学校公众号定期推送有关于茶文化的知识,让学生能够通过文章的浏览,加强对茶文化的理解。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老师可以寻找有关于茶文化的教学资源,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及动画,让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能够产生对茶文化学习的兴趣,愿意继承我国中华传统文化,弘扬茶文化。总而言之,小学德育教育融入茶文化能够有效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质,而学生在学习茶文化过程中,能够约束自身行为;在学习茶礼仪时,能够坚守讲文明守礼貌的品质。但班主任也应当明确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漫长的,因此老师应当积极强化自身的思想认知,终身学习,争做四有老师,从而做好学生引路人的身份.

作者:张春霞 单位: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北街小学

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2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由教育部颁布执行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对班主任工作的任务和职能给出了明确的界定,《规定》指出,中小学班主任是中小学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1]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是指班主任所指导完成的工作以及在所进行的各项工作中所达到的效果和程度,是学校德育教育、组织管理和家校沟通的主要抓手。提高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势必增强小学班主任的行动力,有助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落实,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校风,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风气中健康快乐成长。

一、加强德育工作,拓展班主任工作的内涵

小学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德育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在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明确指出:“不断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班主任是学生在校期间的第一管理者,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小学阶段是学生开始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形成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重要阶段,德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要想提升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水平,班主任必须以身作则,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应承担起为每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护航的重任。主题班会可以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主题班会上,班主任可以设定与德育相关的主题,通过小组讨论、个人展示、班主任点评等方式对主题进行深入讨论。比如,在“五一”劳动节前后,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形式展示古往今来人们对劳动的认识,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家里和学校的劳动情况及劳动频率。可以把劳动的主题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孝亲敬老等主题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良好的家庭美德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题班会的开展可以让学生对具体的德育内容形成正确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理想。

二、加强班级管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班主任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班级管理可以大大增强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班主任要通过组建班委会,形成班级管理的基础。选拔班干部时要避免“省心省事”,选拔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势,让“英雄”有用武之地;同时要关注在某些方面能力不足的学生,让需要锻炼的学生获得机会[3]。班委会确定后,要加强对班干部的管理,根据年级和学生情况的变化,不断优化班委会,让班干部成为班级管理的重要力量,形成班级凝聚力,以对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提升助力。逐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参加班级管理工作。通过设置诸如值日班长的形式,形成人人参与班级管理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集体主义观念和服务班级的意识,从而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有效地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小学班主任工作的主要模式是班主任主导、学生配合。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起到核心作用,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水平,不断有效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在解决班级管理问题时,班主任应该做到以生为本、有教无类,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关心学生的成长,保护学生隐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感到更多的关爱;少批评,多引导,通过科学引导,让学生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有效推进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三、实践活动是提升小学班主任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班主任是许多校园实践活动的重要策划者、组织者和评判者,因此提升班主任的实践活动设计、实施能力,就成了提升班主任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途径。实践活动是小学生将自己的课堂学习进行转化和深化的重要手段,也是认识世界、融入社会的重要渠道。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可以根据所在班级的特点,通过设计制作手抄报、参加运动会、开展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不定期地组织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的策划上,班主任应考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通过精心设计,不断提高实践活动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在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中,班主任要结合自己班级的具体情况,进行正确引导。在实践活动的进行过程中,班主任要向学生讲解实践活动的目的,挖掘实践活动的内涵,让他们明白实践活动的意义。比如在组织参观博物馆的活动时,班主任前期要联系场馆,组织参观时,还要保障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强调学生出行纪律,确保参观的顺利进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班主任要给学生说明参观博物馆的意义,联系课堂所学内容给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操,形象具体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只有把课堂教学、德育教育和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让实践活动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总之,在实践活动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特点、特长做到心中有数,要充分动员学生,通过科学组织、积极参与、合理评价,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功的实践活动还可以增进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从而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推进。

四、家校沟通是小学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延展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职责,也需要家庭、社会广泛参与。小学生年龄小,身心发展还不成熟,模仿力强,辨别力低,极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这些年龄特点,使得家校沟通在小学生教育中占有突出地位。加强家校沟通,增强家校合作,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补充、互相融合、互相促进,才能为小学生的成才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班主任是家校沟通的重要桥梁,在沟通中起着重要作用、扮演着主要角色。家校沟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实现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增强家校沟通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顺利推进。小学班主任的家校沟通工作内容庞杂,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家校沟通既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一项具体的人际交往活动。班主任可以通过家长会、电话、微信、家访和单独沟通等多种方式和家长沟通交流,及时反馈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班主任在家校沟通过程中要注意方式方法,沟通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隐私,尊重家长的想法,聆听学生的声音,既要反映问题,也要善于鼓励,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良性互动,让班主任和家长在沟通中彼此了解,相互合作。通过艺术地沟通,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家校共育中来,形成家校合育、家校合力的教育环境。有效的家校沟通可以让家庭教育为学校教育助力,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互相促进,共同推进学生的成长。五、结语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班主任在学生成长道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是班级工作的主要组织者,是实践活动的策划者,是家校沟通的桥梁,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人生导师”。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增强班主任工作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可以有效提高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水平、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孙芳莉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福利路第三小学

小学班主任德育论文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渗透,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受到更多业内人士关注。作为基础学习阶段,小学教育不仅要关注文化教学培养,更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尤其是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处于低年级与高年级的衔接阶段,更应培养学生的德育能力,以此为学好文化知识做好铺垫。同时,教师应注意在课堂教学环节,调动学生对德育理论内容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能够自发自觉地参与德育知识学习。

一、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形成自律意识和能力

小学中年级班主任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向学生渗透德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这一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处于发展状态,更应注意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这是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的基础。班主任除了关注学生的课业成绩以外,应结合实践对学生开展德育引导,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思想,组织学生多参与有关德育教育或者是家国情怀等类型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如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养成尊师重教、主动向长者问好的习惯,也可以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意识。如果班主任发现哪个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有很好的表现,可以给予学生鼓励和小奖励,或者是授予学生“文明小标兵”等称号,让学生感受到由于自己的一些良好意识或者正确行为,自己受到了关注和重视,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形成自律意识和能力,让学生从心理上深化严于律己的思想意识。

二、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在小学中年级教学环节,在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波动。小学中年级学生处于向高年级迈进的阶段,学生的思想发展趋于成熟,但自制力仍旧较差,容易受到人或事物的影响,很多情况下学生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惯就是这种心态造成的。同时,学生在这个时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及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行为举止,通过学生的一些反常情况推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针对学生的特点展开科学合理的心理引导。班主任要重视学生的一些反常行为,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开展积极向上的活动,或者组织学生观看积极向上的影片和视频,利用正能量来感染学生、教育学生。例如,班主任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定期带领学生参与一些小学中年级学生能够自主完成的公益活动,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让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能够通过帮助他人获得一定的满足感,从而让学生乐于帮助他人和为他人奉献。

三、科学地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

小学中年级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应该科学地将德育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并且通过有效的手段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实施相应的激励策略。班主任在德育教育时应该重视引导学生重视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古语有云:“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也告诉人们不要忽视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小学中年级的学生需要理解这个道理,所以教师可以结合这一古训对学生开展德育引导。同时,班主任要告诫学生从自己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而不断推进小学德育教育的深化渗透和发展。例如,班主任看到学生之间互相帮助,看到学生尊敬教师,遇到教师会主动敬礼,看到学生课余时候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或者是自主进行的公益活动,对于这些情况班主任都可以给予学生表扬和奖励。有了班主任的认可和肯定,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能够得到很大的满足,对于学生长期保持自身良好的道德修养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再者,教师应鼓励中年级学生通过自身的德育表现,为低年级学生做好表率,激发中年级学生的德育学习主体意识。教师也应鼓励中年级学生向高年级学生学习,进而在整体层面构建完善化的德育学习体系,帮助学生营造德育学习氛围。除此之外,班主任要与家长形成良好的沟通,让家长对于学生日常的一些良好表现以及正确行为给予一定的表扬和激励,从而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并且将这些正确的行为及意识长期保持下去。

四、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时间比其他科任教师要多,所以小学中年级班主任可以积极利用碎片时间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以此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班主任也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目,对学生开展德育教学引导,例如班主任可以培养学生树立遇到问题不害怕、不退缩的心态,积极鼓励学生如果遇到问题和困难,应该积极地面对并想办法解决问题和困难,帮助学生树立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畏困难的勇气和决心,鼓励学生拥有顽强的意志和决心。同时,班主任在自己的教学内容结束以后,可以布置一些课后小任务,让学生通过合理的分组完成任务。学生通过与小组成员的讨论和沟通,学会了如何与人沟通交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提升。五、制定符合学生德育教育差异化的激励机制小学中年级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结合激励机制开展德育教育,这与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相吻合,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因为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所以班主任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要制定符合学生德育教育差异化的激励机制。因为学生在多方面都存在差异性,所以班主任必须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制定更加科学的德育教育激励机制。例如,对于平日表现很好的学生,班主任可以根据他们的综合表现制定更高的德育教育激励机制等级,给这些学生设定一个更高的激励目标。针对那些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表现一般或者是表现不理想的学生,班主任可以制定一个相对比较容易实现的德育教育激励机制,这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去完成目标。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能在德育教育激励机制方面对学生无差别化对待,这样不仅会打击一部分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导致一部分学生无法完成激励目标,反而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六、强化学生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小学中年级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应强化学生对于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并且还应为学生营造常态化的德育交流沟通情境,使学生的德育素养得到有效提升,这也是学生未来发展需要具备的重要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同时,让学生的眼界和思想意识都向着更加开阔和积极的方向发展,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以及走向社会都有很好的导向作用。例如,班主任可以在期中考试或者期末考试时,在班级中单独设置一门成绩,即日常德育教育表现成绩。对于那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积极维护班集体荣誉、乐于帮助同学、乐于团结同学、积极维护美好校园的学生,班主任都可以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并且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可以在家长会过程中进行着重点名表扬。班主任这样的做法既能让家长认识到学生德育的重要性,明白德育在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良好行为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有利于促使家长对于学生的良好表现给予表扬和鼓励。强化学生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其实是通过强化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言行举止,促使学生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对于小学中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已经具有一定的主体意识,因此期望获得班主任的认可,而教师对于学生积极良好表现的肯定,也是推进德育教育深化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所以,在小学中年级班主任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一定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学生的言行举止,仔细观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通过对学生采取积极的德育教育,让小学中年级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为后续步入高年级进行德育学习及德育实践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陈宗德.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分析[J].才智,2019(36):75.

[2]曾柳娟.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如何有效实施激励策略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18(03):192.

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4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非常方便,也非常重要,它具有其他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是完成小学德育任务的需求。

(一)层次分明小学语文课本的编写层次分明,课本内容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状况、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来划分与编排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也有层次之分。像低年级课文中的《刘胡兰》,就是非常直接地学习主人公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在中年级的课文中,《》则要让学生学习热爱人民,憎恨敌人的思想;而在高年级的课文中,《舍身炸碉堡》进一步学习了同志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甘愿献出宝贵生命的崇高品质,强调树立人民利益至高无上的思想。这样的教学不仅全面,而且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认识生字的同时,也接受了精神品质的影响。

(二)渗透性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文讲解、课外阅读、作文教学等各个方面的教学,都可以对道德教育进行很好的渗透。其中,阅读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途径,语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其中的教育要点。例如,在进行课文讲解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道德品质;坚持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可以扩展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作文教学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良好途径,在写作教学和学生的写作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提高,还能使学生养成认真、诚实、善思、笃行等优良品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和审美情感。

(三)共鸣性高在语文课文中,好的文章都饱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深度表达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对词语的意思进行讲解,还要充分挖掘出渗透在词语中的真实感情,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一)利用语言解析进行道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文字进行讲解是一项基本内容,而这也正是开展德育的良好时机。需要强调的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时,不能过于注重德育渗透,而忽略了基本的语文教学任务。在教学时,通过分析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和句子,使学生在学会这些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充分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深刻含义以及深厚情感,从而达到基础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二)利用教材内容进行道德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着许多德育内容,但是有些德育内容并不明显,具有一定的隐含性,这就要求教师要研究教材内容,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赏析文章中的字词和语句,理解字词的深刻含义、句式的变换、修辞的运用等,使学生认识并感受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以及魅力和妙处。

(三)利用情境感染进行道德教育在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课前预习,在课堂上多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尽力模拟出真实的情境,制造氛围使学生在课堂创设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加真实和深刻地体会课文中表达的情感。

(四)利用课外阅读进行道德教育课外阅读是进行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文成绩,还能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许多课外文章都包含着大量的德育素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课外阅读来渗透德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等,向学生推荐适合实际的课外读物,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读书。教师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尽力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他们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注重运用评价与欣赏的方法,让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得到更多的收获。

(五)利用课外活动开展道德教育语文课外活动也是实现德育的一个有效途径。我们的语文教师可以举办讲故事比赛、辩论比赛、主题演讲等一系列活动。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在真实的感受中提升道德品质。并且这些活动还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学校德育论文范文第5篇

小学语文课学习的最基本资料是课本,课本作为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载体,对学生的影响十分大。所以,教师想要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就要充分把语文课本利用起来,把课本中的一些典型的事例用思想教育的思维去发掘,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之上收获思想品德教育。教材中的课文的涉猎虽然是十分广泛的,但基本上都在透露着一种正确的价值倾向,教师要做的就是挖掘课文中的积极正面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一方面或几方面,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学习古诗《悯农》时,小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的含义不是很深刻,现在相对较好的生活条件也不能让学生领会到“粒粒皆辛苦”的滋味。笔者就结合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看到农民种地的辛苦和粮食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习惯。

二、挖掘学生的真实感情,让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相结合

小学生活泼烂漫,对很多事情和事物都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妨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和情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暴露自己情感的偏好和取向、教师再根据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材料,选择优质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欣赏学习,感受文学作品中饱满的情感,让这种情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比如,为了教育学生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感受革命先烈为今天的和平所付出的努力。笔者选择了放牛郎王二小的事迹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因为王二小的年纪和我们的学生的年纪相仿,同龄人之间的感受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我为学生讲了王二小保护村民的事迹。学生听后十分感动,我又让学生学习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学生听后更加感动,爱国教育就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

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思想教育的影响

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智还处在发展阶段,对很多事物的理解可能会不到位。如果教师盲目采用讲述和灌输的方法来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话,学生不但可能无法理解透彻,还很可能会产生厌学的抵触心理。教师要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建立更多的直观思维去理解。其中,创设情境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的魅力。笔者在课堂实践中创设情境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就是采用课本剧。课本剧的剧情丰富,学生能够还原课本,并参与其中,学生对这种表演的感受也很深,所以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比如,在学习《晏子使楚》的教学中,我找了学生分别扮演《晏子使楚》中的几位的主要的人物,学生在扮演的过程中,很容易感受到晏子的幽默和智慧,以及大度的风范。学生在快乐中感受到了思想品德的教育的内容。

四、找到合适的机会

在课堂上予以点拨思想品德的教育除了要集合课堂教学的实际之外,还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时,教师不必刻意地强调思想教育,也可以适时结合教学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点拨。同时,语文教育的主要的内容还是要进行课堂教育,千万不可以为了过度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而本末倒置。教师要在学生感到迷茫的时候,适时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法去点拨学生,让学生感到恍然大悟,而加深印象。

五、结合历史典故进行思想品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