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体育课堂论文

体育课堂论文范文精选

体育课堂论文

体育课堂论文范文第1篇

任何科学技术的出现都会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对于高中体育教学而言,如果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得当,就会为教学增添亮点,反之则会帮倒忙,弄巧成拙。与其他学科教学相比,体育教学多是户外的肢体活动,需要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通过肢体活动与思维活动的结合来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从而为学生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服务。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了文字、图画、视频、音频以及动画等多种形式,能够生动直观地呈现教育资源。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改变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改变知识的呈现形式,优化教学的表现过程,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使教师如虎添翼。但同时我们深深感到,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教学中远没有其他学科教学使用起来方便。甚至对部分教师来说,现代教育技术会使教学过程受到限制,从而导致教师不愿意使用。其实,只要我们合理运用这些资源,找准教学切入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就可以让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成为体育教师的得力助手,有效培养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素质,更好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

二、巧用电子备课系统提高备课效率

电子备课系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结果。它有利于教学资源的优化,可以为教师备课提供更多的体育素材和相关的教学信息,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很多教师都采用电子备课的方式,这样不仅节省了书写的时间,而且网络资源丰富,需要什么信息可以随时下载选用,尤其是图片资源和视频资源的获取非常方便,解决了绘图和制作视频的难题,大大方便了教师的备课,提高了备课、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的技术讲解时,笔者利用电子备课系统整合所有教师查找到的优质视频资料,并做成课件播放给学生看,直观形象,效果很好。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将自己下载的优秀教学案例、教学反思等材料上传到相应的空间里,供全校体育教师交流学习。在体育教研活动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电子备课系统分析这些优质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三、巧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可以为学生呈现大容量的体育素材,通过形象直观的手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启学生的思维,解决教学重难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教师指导学生在篮球场上进行实地训练时,可以利用iPad进行比赛方案的指导,改变以往的说教式训练。在比赛的过程中及时暂停,利用iPad绘制相关动画图片,进行人员定位、场上布局调整,播放运球技巧等视频。这样学生可以直观了解教师的指导方案,提高训练效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感悟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方法,提高了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四、巧用多媒体改变教学模式,因材施教

高中学生的体育训练强度相对较大,技能要求相对较高。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尤其对于特长生来说,他们对新鲜的运动项目更是充满好奇心,这正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创新能力的原动力。此时,教师可以播放新的训练项目的讲解光盘让学生观看,体会训练的技巧,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利用网络资源开发体育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创新素养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实用性、可筛选性等特点。教师要注意科学引导,结合体育学科特点,挖掘学生的潜能,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教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改装和完善现有的体育器材,并能开发简单实用的自制教具,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素养。例如:在学习“羽毛球”时,笔者利用羽毛球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训练的特点,让学生自制羽毛球网架,在课余时间进行小组训练。学生通过上网查询,了解到支架可用竹竿或者木棍来做,高约1.7m,网子用废弃的蚊帐或钓鱼网均可。把竹竿插在地上,用绳子把自制网子挂在两根竹竿之间,高度在1.5m左右,这样就可以进行羽毛球训练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学会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资源丰富学习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团队精神。

六、结束语

体育课堂论文范文第2篇

在初中教学中,体育课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课前应该作好充分准备,避免浪费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在体育课前,教师应该先对场地进行充分的了解和熟悉,考虑学生取器材的时间等,再合理的安排课堂步骤,充分的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例如在铅球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们进行分组,再由组长负责组员学习,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上课时,出现拥挤抢球等现象。在有效的45分钟的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避免浪费时间,这就需要教师们作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合理的安排和设计课堂时间,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重视学生习惯性习惯性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在体育课堂的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习惯性,可以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体育课的常规教学方式,大多由集合、报数、实践上课内容组成,当集合、报数这些步骤结束后,再进行上课内容的实践,这就会浪费了不少的课堂时间。然而,让学生养成在体育课时,习惯性的集合、报数,这样便可以节省课堂时间。另外,教师还可以以身作则,带领学生不迟到、及时整队等,通过这些细节的改进,以此来节省时间,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教学手段的实效性

采取实效性的教学手段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选择上面,教师应该讲究其实效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这样才能帮助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体育课中跳远项目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直强调学生的姿势,向前上方腾空跳起,充分展体,落地时,收复,举腿,小腿往前伸,同时双臂用力往后摆动,落地缓冲。但是教师这样只是一味的强调标准,学生只存在概念上的认知,并没有完全的动作印象,以至于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手段上面,教师可以将跳远的动作,进行分解,并作出示范,利用这样实效性的教学手段,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在初中的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想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加强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教学。体育课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参与,这样才能促进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羽毛球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参与进行一场小型的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教授学生羽毛球的运动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和学生互动,通过这样的互动性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还能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感情,从而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初中体育教学的理念中,教师们应该明确互动性的重要性,充分将互动性教学融入到在教学过程中。互动性是初中体育教学理念的重要概念,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创造出生动直观的教学环境,这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关键。

三、重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

体育课堂论文范文第3篇

随着时代与教育背景的变化,以及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语言,已经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增长的需要,新《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模式对体育课堂教师教学语言提出更多的要求。教学语言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得正确与否对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作用。艺术的体育课堂教学语言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有助于创造师生平等的良好课堂环境。

2.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语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体育教学语言刻板单一。体育教学主要强调学生的参与合作,在日常体育教学听课过程中,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体育教学语言过分强调标准化、统一性。有的教师只用简单的“口令”教学,有的只过度强调肢体语言的示范,等等。命令式的语言过多,导致学生只能一味的听从,不能有效理解;只能一味模仿,不能举一反三。另外,有部分教师课堂导入语刻板无趣、平淡如水,缺乏行动性。

(2)体育教学语言缺乏创新。在现今的高中体育课堂上,教学方式一般是“一对多”的形式,即一名教师负责几个班的体育教学任务,而高中一个班又有四五十名学生。大多数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语言模式,即教师一味的按照教材进行讲解,学生疲于听讲解、看示范,然后反复练习,这就导致一部分学生不愿学,再加上升学的压力,于是把大部分学习时间用于别的学科的学习上,体育教学出现了恶性循环。在这种师生教学关系下,使学生个性体育习得被扼杀,没有时间去真正体会体育给人带来的乐趣。

(3)体育教学语言问题归因。导致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语言问题的因素很多:一是高中体育教师对体育教学语言不够重视。大多数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只重视肢体语言的示范和单一的口头语言讲解而忽略了体育教学语言的艺术性。二是偏重结果而轻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育的结果,而忽略讲授知识的过程,甚至不注意学生对新知识理解的思维过程。三是偏重传授而忽视发展。在高中体育课堂现状中,我们可以发现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知识传授重视对体育技能的传授,忽视对学生的发展。四是偏重形式而忽略差异。学生的自身素质有高低,许多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在对学生的心理体验的把握上有失偏颇,当学生有不同见解和疑惑时,很多教师不能用有效的语言艺术去适时地指点迷津、有效引导。

3.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语言艺术的培养策略

(1)更新理念,吸收知识。如果体育教师自身没有强烈的想要提高自己的语言的需要,没有想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的信心,那么一定不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语言也就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只有教师对自己有了更高的目标和追求,并且不断超越自身的高度,才能形成自己良好的艺术性语言。体育课堂艺术化的教学语言不但蕴含着丰厚的内涵和底蕴,也是对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的一个考核。艺术化的教学语言可以经过大量地阅读书籍、大量地在课堂上演练得以锻炼出来,切忌刻意营造,急功近利。高中体育教师还应该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学习语言文学的各类知识,掌握汉语的结构特征、修辞手法,等等。也应及时关注高中体育课教学的最新成果,掌握最新动态,与时俱进。在平时的生活中,也应多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观摩。只要多多练习,还有平时文化的积累,就会慢慢提高教学语言的艺术性。

(2)精心备课,随机应变。高中体育教师教学语言艺术是传送文字的一个载体,同一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高中体育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精心的准备,要提前写好讲课的教案。课堂上,把“标准化”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幽默的口语,这样听起来比较自然随和。教师在课前应先对课堂进行设想,模拟课堂,认真推敲自己的语言,把课前所写的教案经过多次演练,认真思考,进而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这样的方法,会使一些教学经验不是特别丰富的教师不会太紧张,进而减少教师的语言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失误,使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精神交流与情感对话。

(3)谙熟规律,学会反思。高中体育教师要想加强语言艺术化,一定要熟悉教学规律。这是指一定要熟悉、掌握教学的语境。教学方案要与课本密切结合,对于教学目标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于重点更要反复推敲,对于每一个教学步骤都要事先做好准备,比如如何导入新课才能引人入胜,如何举例子来吸引学生有意注意,如何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让学生积极踊跃参与。只有反复推敲这些问题,预想到课上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补救措施,这样才能保障给受众者上一堂好课。切忌不清不楚、无逻辑地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教学者的语言应该紧跟时代步伐,结合课本内容勇于创新,让自己的教学内容不断融入新的内容和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宽厚仁慈,加强修养。高中体育教师要实现语言的艺术化,应该在掌握本学科语言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心态。因此,高中体育教师作为教学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教师应该宽厚仁慈,在学生犯了错误之后不应急于批评学生,也不要因为看不到学生的进步而发脾气,教师需要有宽厚的心态,能包容学生的一切,做到内心与语言相和谐,这样才能让语言有魅力,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但能够受到艺术化的熏陶,也能提高培养自己的健全的人格,促进身心发育。

体育课堂论文范文第4篇

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因此,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教材,全面理解教材的编写思路,还要认真研究教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学生。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安排,精心创设语境和实践活动,设计出较为合理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情景法、视听法、全身反应法等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操作性强,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另外,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学用具,运用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让理论化的教学知识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采用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从而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

二、拓展课堂教学的宽度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模式化和机械化,结合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教学,为学生在课堂上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的英语环境。在课堂上,教师要将教学内容灵活整合,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渗入到英语学习的全过程,并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始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将阅读文章改编成故事讲述、看图说话、对话表演,或者把课文编成英文课本剧来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既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锻炼了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现力。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小游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让学生在高高兴兴的玩乐中轻松学习英语,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授课内容,课堂也就更具有生命力。

三、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以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基础、设计教案。在实际课堂教学时,充分重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实际状态,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想学生所想,及时对教学进度进行调控,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另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合理地安排课堂教学实践的使用率,减少不必要教学环节的时间,多创设小组合作讨论等环节,让学生始终保持着思维活跃,并合理调控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通过优化教学时间,使课堂教学内容密度增强,节奏明快,这样可以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

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英语教学效率的保证,因为师生关系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并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效果。在英语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教师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喜爱,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英语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积极情感,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沟通更加融洽愉悦,这样各种教学活动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奠定基础。因此,教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了解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努力寻找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加以鼓励,激发学生努力向上的动力。让学生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另外,教师还要善于运用自然、恰到好处的动作和神态、富有感召力的语言去吸引学生,赢得学生的尊重和理解,这样学生就会加倍努力学习英语。这样,师生关系融洽,课堂气氛轻松,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活动就可以得到良好地开展。英语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非常重要。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师让学生把想说的话说出来,并学会接纳学生的意见、建议,学生就可以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学习英语,敢于提问、敢说敢为,自觉学习的热情高,主动愉快地学习,始终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这样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有所提高。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高,就会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并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的、宽容的、积极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五、恰当科学的评价,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在课堂上,学生非常重视教师的评价。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学习成就感就会得到满足,自信心增强,他们参与课堂活动和语言实践的积极性提高。相反,如果学生得到负面评价,就会产生消极影响。不仅让学生难堪、破坏课堂气氛,而且挫伤学生自尊心,打消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教师应当尽量讲正面的话,时刻关注学生学习行为,经常对学生学习上取得的进步和优点进行鼓励与表扬,并抓住各个时机将自己的关心和期望传递给学生。如果学生说错了或者发音不准,教师也不可指责,应及时指出或加以适当指示,引导学生趋近正确答案,并用激励性语言都给予鼓励,让学生时时充满自信,因为激励比批评的效果要好得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注意不应吝惜对学生的表扬,表扬不能过于笼统、模糊,而应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用准确的、具体的语言给予充分的肯定。教师还可以用肯定的点头、赞许的微笑等肢体语言,这些都能提升表扬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恰当科学的评价,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保证。

六、小结

体育课堂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体态语;课堂教学

1.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作用

课堂信息交流形式主要有言语交流和体态语交流(眉目语、动作姿势等),其中言语交流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体态语具有传递情感,增强言语表达内容,控制课堂教学秩序,辅助教学等作用。人们的言语信息大都是有意识发出的,而体态语表达的信息往往是无意识或半意识显示出的,能够反映人的真实情感,人们可以从某人的表情、眼神、姿态等体态语中觉察出他的“言不由衷”的情况。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没有人可以隐藏秘密,假如他不说话,他则会用手指说话。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对课堂上教师的体态语的重要性作了充分的肯定:“教育技巧,也表现在教师运用声调和控制面部表情上”、“我相信在高师中,将来必然要教授关于声调、姿态、运用器官、运用表情等课程,没有这样的训练,我是想象不出来可能进行教师工作的”。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可使课堂教学气氛平静和谐而又充满生气,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反之,体态语运用不当,会使学生情绪躁动不安,课堂气氛紧张烦乱,或者死气沉沉,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或正常的教学秩序。体态语一般伴随师生的言语活动或替代言语活动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起着独特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有:

1.1反馈的功能

反馈是调节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机制,教师从学生身上获得的言语反馈是教学反馈的一条重要渠道,但是体态语反馈与言语反馈相比较,更具有特殊的作用。因为教师上课时一般不允许学生随便以口头语言干扰上课,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最恰当、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随时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体态语动作,以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

1.2控制功能

由于教师和学生长期的课堂共同活动与情感上的交融,师生信息交流时,双方的体态语大多不需要经过任何中介环节,就可以表现为肯定或否定、接纳与排斥等为对方所熟知的信号。经验丰富的教师常常通过自己的面部表情、眼睛、手势、姿态等体态语来表达他们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从而达到控制学生课堂行为、维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目的。

1.3辅助功能

教师和蔼可亲的面部表情、热情开朗的笑容等体态语,能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育与要求;手势、音量与面部表情等体态语的运用具有强化言语表达,突出教学重点的功效;形象化的体态语(如象形和象征性的手势等)能激发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体态语所表征的内容。

2.几种体态语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1身姿语指人的躯干发出某种信息的姿态。

2.1.1站立姿势

教师在课堂上稳健、挺直的站姿能给学生传递出正直、挺拔的信息,令学生感到可信赖、可依靠给上课疲惫的学生有一种鼓舞作用。另外,学生在发言时,教师身体微微前倾表示教师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回答。

2.1.2走动姿势

整堂课上,教师不可能一直保持某一固定姿势或站立在某一固定位置,教师必须根据教学情景的需要变换自己的位置。恰当的走动能吸引起学生注意,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情绪,使得课堂充满生气。教师在课堂上的有意识走动有以下几种情况:教师在板书前后为不遮挡板书内容的位置变化;学生(特别是胆怯的学生)回答问题时,为表示对学生的亲近和鼓励,教师走向学生认真听答;在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疑难解答、控制学生活动,以及检查和督促学生认真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来回走动;等等。教师走动位置的变化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走动的频率、速度和幅度要与课堂气氛协调,不能干扰学生学习活动;二是教师在学生中走动要真正体现出对每一位学生的关心,对所有学生给予均等的接近机会,不能厚此薄彼。

2.1.3手势

手势具有很丰富的表现力,在体态语中是动作变化最快、最多、最大的,它的运用往往与讲述、面部表情相配合,有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印象的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无声教学语言。教师运用手势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方位、数量、事物层次等有关概验和要点。有象征和象形手势、使学生目光聚焦的指点动作手势、辅助言语解释说明的手势,等等。

2.1.4头部动作

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的点头、摇头等动作既不打扰学生的回答,又可给学生鼓励或调整回答问题的提示;教师不满意学生回答或行为时运用摇头、耸肩、皱眉等方式可委婉表达自己的感情。

2.2面部表情包括眼神变化和面部微笑变化。显然,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2.2.1眼神变化

眼睛是心灵之窗,是人际之间感情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默契,应有60-70%的时间注视学生。若教师讲课时不能面对学生,与学生没有较长时间的眼神交往,学生就不乐意听课,教师也不能从学生目光中发现他们对课程的反应。从教师视线交流角度的变化看,目光变化常用的方法有:环顾法、专注法和虚视法等。环顾法即用眼神环视学生,使其意识到教师在关注自己,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提醒学生专心听课,以及从学生的目光中获取学生对所讲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能接受等信息,从而采取相应的教学调整措施;专注法是指把视线集中到干扰课堂秩序或不认真听课的少部分学生身上,起到督促这部分学生认真听课和控制课堂教学秩序的作用;虚视法即似看非看,视而不见,把视线从学生处“收回”,这样便于减轻教学双方的心理压力,保持思想的清晰畅通,把教学活动引人一个更高的境地。此外,从视线距离和强度变化看,目光变化还有探视法、逼近法、直视法等。

2.2.2面部微笑变化和蔼可亲、热情开朗是教师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教学中应保持的基本面部表情,不应受教师身心状况的影响。学生能随时从教师的微笑中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和理解,从而爱上教师,欣然接受教师对他们的教诲。在这种基本面部语的基础上,面部表情可随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而发生变化。如要求学生进行回忆时的期待、鼓励的表情,创设问题情景提出问题时略带神秘微妙、探询、疑惑的表情,强调结论和重点时的严肃表情,对学生暗示、警告和提示以调整课堂教学秩序的表情,以及与学生讨论中,与学生发生感情与思维共鸣时产生的面部表情变化,等等。

2.3外表修饰

外表修饰是指教师在教学情景中的服装、发型配饰、美容化装等。是教师内心修养、品格气质的外部流露。虽然在大多数的教学情景中,外表修饰不直接传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但得体端庄的服饰对营造严肃活泼的课堂气氛起着一定的作用。不修边幅、衣着不整、头发杂乱,会给整个课堂造成随心所欲或精神不振的感觉。相反,过于刻意的打扮、浓装艳抹、奇妆异服等,会给课堂造成浮躁跳跃,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后果。教师职业特有的外表修饰的审美标准,是时代审美特征与教师职业特征相结合的结果,外表修饰既要符合时代特征,更要与教师职业特征相符。过于落后或超前的服饰都不适合作为教师在课堂上的外表修饰。

3.课堂体态语技能运用的原则

3.1意义确定原则

教师在运用体态语交流信息时,应尽量让学生充分地、精确地理解其表达的含义,达到师生真正的沟通和交流的目的。这一原则要求教师的体态语必须适合多数学生的年龄特征、文化水平的高低等,并让学生熟悉教师体态语的习惯和体态语的含义。教学中应尽量减少模糊、不肯定、语义不明、甚至产生歧义的体态语动作。

3.2程度控制原则

教师的体态语要繁简适度,不能随意发挥。动作的幅度、力度和频率适当,宜小不宜大,表情自然、不夸张。应避免不规范、不文明的下意识体态语动作,如不停眨眼、打哈欠、抹鼻涕等。一般在低年级课堂里,由于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可采用较多的直观性、略带夸张的动作体态语。高年级学生以抽象思维为主,教师在课堂中的直观性的动作体态语应减少,教态要尽量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