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普高教育

普高教育范文精选

普高教育

普高教育范文第1篇

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决定》和《广东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规划》,为促进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现就我市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高中发展,促进教育和谐”这一主题,按照“立足长远、系统思考,统筹规划、全面启动,深化改革、激发活力,优化布局、加快实施”的方针,坚持“四个统一”,即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相统一,调整布局与创新机制相统一,优化外部发展环境与深化内部改革相统一,解决当前问题与促进高中教育可持续发展相统一。充分依靠各级政府,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推动高中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走出一条有*特色的高中教育办学路子,进一步提高我市高中的核心竞争力,确保我市高中阶段教育在全省的领先地位。

(二)发展目标。

1、以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总目标,切实加大发展力度,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11年,全市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00%;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发展协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充满生机活力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

2、根据现有在校初中毕业生测算,2011年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将达到9.2万人(含面向本省欠发达地区招收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学生约7500人),比*年增加约2万人,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校生规模将分别达到5.2万人、4万人左右,普高、职高均比*学年增加约1万个学位。

(三)基本思路。

按照“抓住重点、有效增容,调整布局、整合资源,理顺体制、改革机制,加大投入、快速推进”的总体思路,促进高中教育快速发展、资源高效配置。

1、理顺办学体制,改革投入机制,全面激发办学活力。进一步理顺市、镇两级办学体制,落实各级政府办学责任,加大全市高中发展的统筹力度。一是建立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由市、镇两级按一定比例分担生均教育成本,切实落实市、镇两级办学责任;二是建立高中经费全市统筹调配机制,实行根据学生人数和生均教育经费划拨办学经费的制度,打破生源区域限制,全面激发办学活力;三是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高中教育,对民办高中公费招生部分给予经费补助。

2、以“有效增容”为主线,扩大现有品牌高中办学规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以改建、扩建现有社会认同度较高、办学规模较大、教育教学质量有保障的高中为主,以适度新建为辅,通过“扩”(扩大规模)、“分”(初、高中分离)、“并”(撤并)、“建”(新建)等途径扩大办学规模,既解决增容压力,又确保教育质量提升,真正实现有效增容,将高中教育量的扩张过程变为质的优化过程。

3、统筹安排,调整布局,合理配置高中资源。有效统筹高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和生源结构,撤并部分规模偏小、办学效益偏低的学校,进一步提高高中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

二、重点工程与主要任务

(一)实施“扩容促优工程”,迅速壮大普通高中优质学校集群。

1、至2011年全市部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达到12所(*纪念中学、市第一中学、市华侨中学、市实验高级中学、桂山中学、市第二中学、*学、*中学、*中学、*高级中学、*中学、*中学),其余普通高中均达到省一级学校办学水平,市直属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达到90个班(50人/班),其它骨干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个班(50人/班)以上,全市形成13-15所优质高中集群,达到5.2万人左右的总体规模。

2、扩建*纪念中学、市一中、市华侨中学、市实验高级中学(*年4校均按90个班规模招生),市二中(*年按72个班规模招生),*学、*中学、*高级中学、*中学、*中学(5校均按60个班规模招生),*高中(按48个班规模招生)等11所普通高中。

3、搬迁桂山中学、*中学(2校均为60个班办学规模),撤销*学校、南头中学、民众中学等3所学校的高中部。

(二)实施“超常规发展职业教育工程”,扩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规模。

1、结合经济组团发展规划,进行职业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重点建设5所市直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含市高级技工学校),保留优化6所镇(区)办省级以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确保2011年全市建成11所部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2、迁建市中等专业学校(2010年在校生规模达到120个班、6000人),扩建市高级技工学校(规划在校生规模为120个班,2011年达到107个班、5360人);3所市直属组团中等职业学校均按80个班,4000人规模建设;其余的镇(区)理工学校(职业中学)达到60个班、3000人左右的规模。

3、*第二中学附设职中、阜沙职中、*职中、神湾中学附设职中、良都中学附设职中、卓山中学附设职中从*年起逐步停止招生。

4、组建市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市职业教育园区,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2010年前建成设施完备、设备齐全,涵盖全市职业院校骨干专业、服务职业院校学生实训及全社会各类人员培训的现代化实训基地。

三、保障措施

(一)认真做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

各镇(区)要以本《意见》为蓝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充分论证,编制本镇(区)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将其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并制定有力措施确保重点建设工程如期完成。各高中阶段学校要根据市或镇(区)有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规划制定本校发展规划及实施措施,确保实现《*市普通高中学校*-2011年发展规划表》(附件表一)、《*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2011年发展规划表》(附件表二)的各项指标。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实施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一把手工程”。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把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重点工作,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抓紧抓好。市政府成立由教育、发展和改革、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编制)、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科技、经贸等部门领导组成的*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全市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定期研究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解决高中阶段学校设置、布局结构调整、师资队伍建设、土地利用、基本建设、经费投入等重大问题。建立各级党政领导联系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制度,及时为学校排忧解难,确保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如期实现。

2、完善党政领导教育工作实绩考核制度。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对高中阶段教育基本建设和经费拨付、使用、管理情况开展督查和考核,特别是对重点建设工程要进行重点督查,并将督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建立和完善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激励机制,对成绩显著的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三)改革经费投入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1、改革高中阶段经费投入机制,建立合理的经费分担制度。由市财政部门会同教育、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测算、核定各类公办高中生均教育成本,高中阶段学校办学经费采取“市镇两级分成共担,按人划拨”的方式进行统筹调配。即学生户籍所在镇(区)政府按生均教育成本承担高中教育经费,学生在何校就读,经费即划拨何校(包括民办高中)。高中办学经费全市统筹,由市按学校办学规模和生均教育成本统一拨付,确保各校正常运作和可持续发展。

2、加大教育投入,促进高中阶段教育超常规发展。按规划分年度至2011年完成高中阶段学校建设投入。全市总投入约36亿元,普高、职高发展各投入约18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投入约25亿元,镇区财政投入约11亿元;市高中发展专项经费增至每年8000万元,其中2000万元用于镇区高中建设贴息贷款,6000万元用于分担镇区高中建校成本。

(四)全力以赴,又好又快地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规划部门将2011年前新建、扩建高中阶段学校的用地列入土地使用近期规划;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列入规划的新建、扩建高中阶段学校的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按照便捷、规范的原则,国土资源、建设部门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开辟学校新建、扩建项目“快速通道”。允许在市政府统一规划、核定建设标准的前提下,采用多种建设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快学校建设进度。对学校基本建设各项规费,凡属可以免除或可收可免的予以免除,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征地和基建成本。

(五)多管齐下,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1、各级政府要根据办学规模和课程设置要求,按年度及时核定高中阶段学校教师编制并配足教师,外引内培,建立一支优秀骨干教师队伍。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水平教师到高中阶段教育相对薄弱的镇区学校任教,积极聘请企事业单位有技能专长的人才兼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专业教师或实习实训指导教师。推进高中教师继续教育与校本教研的一体化进程,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高中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教师的培养力度,不断壮大优秀骨干教师群体。统筹兼顾,调配安置好布局调整学校的教师,不得解聘合格高中教师,确保高中教师队伍的安定有序。

2、进一步完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公平竞争、有序流动、有效激励的运行机制。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提高教师待遇,确保高中阶段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六)完善中考和高中招生制度,进一步优化高中生源结构。

依据我市高中阶段学校的实际布局,立足全局,通盘考虑,合理配置生源,优化生源结构。一是调整中考科目,将历史、生物、地理纳入中考范围,增强文科在中考中的地位,优化生源结构;二是进一步完善初中生综合评价,扩大推荐优秀初中毕业生直接升入优质高中的比例;三是制订优秀初中毕业生(特长生)标准和相关招生政策,促进人才的多样化发展;四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将相当部分优质高中招生指标根据镇区人口和办学水平直接分配到镇区的招生方式,逐步将单纯的升学竞争引导到办学水平竞争的良性轨道上来;五是打破现有镇区高中只在本镇区招生的格局,按照尊重学生志愿,相对就近入学的原则,统筹调整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

(七)巩固和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继续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完善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继续大力推进“振兴初中行动计划”的实施,确保义务教育质量过关、过硬,为全市高质量、高水平普及高中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普高教育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按照全面启动、分区域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针,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积极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坚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结合,坚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相结合,坚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增加优质学位相结合,坚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

二、高中阶段教育现状

*学年,全县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10所,其中,普通高中9所(含独立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218班13120人,其中普高10697人,职高2423人(不含在省、市其它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今学年普通高中高一招生61班3987人,职高招生14班848人,学龄人口3923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3.44%,其中,普通高中毛入学率27.3%,本县就读职业高中毛入学率6.18%;专任教师652人,生师比例20.1:1。

三、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

(一)办学规模发展目标:五年共增加学位约19000个,其中,普高13000个,职高6000个;另13246名职高学生向省、市及珠三角的职高学校转移就读。

1、*学年,计划招生9792人,比上年扩招4405人,其中,普高计划招生6221人,比上年扩招2234人;职高计划招生3571人(其中本县招生1180人),比上年扩招2171人。预计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22695人,比上年递增5258人,其中,普高15624人,比上年递增3187人,职高7071人(其中本县职高在校生3500人),比上年递增2071人。学龄人口4014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6.5%,比上年递增12.1%,其中,普高毛入学率38.9%,比上年递增9.9%;职高毛入学率17.6%,比上年递增4.9%。

2、2009学年,计划招生11197人,比上年扩招1405人,其中,普高计划招生6777人,比上年扩招556人;职高计划招生4420人(其中本县招生1980人),比上年扩招849人。预计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28364人,比上年递增5669人,其中,普高18373人,比上年递增2749人,职高9991人(其中本县职高在校生4300人),比上年递增2920人。学龄人口41618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8.1%,比上年递增11.6%,其中,普高毛入学率44.1%,比上年递增5.2%;职高毛入学率24%,比上年递增了6.4%。

3、2010学年,计划招生13493人,比上年扩招2296人,其中,普高计划招生7871人,比上年扩招1094人,职高计划招生5622人(其中本县招生2030人),比上年扩招1202人。预计高中阶段在校生34482人,其中,普高20869人,比上年递增2496人,职高13613人(其中本县职高在校生5150人),比上年递增3622人。学龄人口44929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76.8%,比上年递增了8.5%,其中,普高毛入学率为46.5%,比上年递增2.4%;职高毛入学率30.3%,比上年递增了63%。

4、2011学年,计划招生15107人,比上年扩招1614人.比*学年扩招9579人,其中,普高计划招生8254人,比上年扩招383人,比*学年扩招4226人;职高计划招生6853人(其中本县招生2030人),比上年扩招1231人,比*学年扩招5353人。高中阶段预计在校生生达39797人.比上年递增5315人,比*学年增加25518人(其中普高22902人),比上年递增2033人,比*学年增加了13123人,职高16895人(其中本县在校生6000人),比上年递增3282人,比*学年增加12395人。学龄人口4682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比上年递增8.3%,比*学年增长49.6%,其中,普高毛入学率49%,比上年递增2.5%,比*学年增长24.7%;职高毛入学率36%,比上年递增5.7%,比*学年增长24.8%。

(二)校舍建设目标:五年内对现有9所普高和1所职高进行扩容、完善,新建县高级技工学校,规划县五中,共投入资金约3.2亿元。

对*中学、县二中、*中学、县职教中心进行高中扩容,*中学、县二中规模达到90个教学班,每级30个教学班,在校高中生达到4500人;*中学规模达到60个教学班,每级20个教学班,在校高中生达到3240人;县职教中心达到4000人规模;完善县四中建设,高中规模达到90个教学班,每级30个教学班,在校生达到4500人。

对*中学,*中学,*中学,*中学,*中学在完善配套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容,*中学、*中学、高中达到24个教学班,每级8个教学班,在校高中学生达1440人;*中学高中达到18个教学班,每级6个教学班,在校生达1080人;*中学、*中学高中招生规模达到12个教学班,每级4个班,在校高中生达670人;新建县高级技工学校,规模为1500人,每级500人。

*年拟投入资金2500万元,*年拟投入资金6500万元,2009年拟投入资金8000万元,2010年拟投入资金8000万元,2011年拟投入资金7000万元。

规划拟建县五中,高中规模拟为90个教学班,每级30个教学班,在校生为4500人,做好立项和用地等前期工作。

(三)电教设备目标。到2011年,中学按规模装备必要的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和仪器室、多媒体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室)、远程教育系统;演示实验开出率要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95%以上;多媒体网络链接省、市教育资源库和全县各校“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平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应用和研究,各校的电教覆盖率达到100%的学科、80%的教师、70%的课时,有一批能基本达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标准的示范学校(现在2所),发挥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

(四)师资队伍建设日标。2011年实现普及高中教育,我县需增加普通高中在校生13000人,职高6000人,按国家规定的高中生师比侧为12.5:1计算,需增加1040名普高教师和480名职高教师。具体规划如下:*学年需增加普高教师100名;职高教师12名;*学年需增加普高教师228名;职高教师112名;2009学年需增普高教师238名;职高教师112名;2010学年需增加普高教师238名;职高教师122名;2011学年需增加普高教师236名;职高教师122名。

四、主要保障措施

全面完成我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是实现“山区教育强县”目标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我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充分调动各级党政、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要一手抓基础教育,保证高中生源;一手抓扩客,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充分发动外出乡贤捐资助教,下决心新建或扩建学校,逐年扩大学位容量,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实施,保证高中教育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具体措施是:

(一)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措施上,以“巩固‘两基’,落实‘两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为主攻目标,着力研究解决困扰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积极落实发展教育的“三个优先”(即是拨付资金优先,本级财政收入中预算安排优先,城乡建设规划教育优先),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使高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确保资金足额拨付到位。为加快我县高中教育发展步伐,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要采取多种渠道、多方筹措教育资金,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本级财政预算及资金拨付时应做到教育优先,除省拨专项资金和城市教育费附加外,今后县政府每年应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并保证资金按教育发展目标的实施情况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二是设立教育发展基金,拟在今明两年举行筹措教育基金千万行活动;三是对于省拨教育专项资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及城市教育费附加应简化资金拨付环节,开设专项资金独立账户,单独核算,集中管理,封闭运行,及时、足额拨付,确保专项资金足额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四是要用好、管好教育资金,各级各部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教育资金,县将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如有发现有挪用、截留、挤占教育经费行为的,则追究相应单位的主要领导及当事人的责任。

(三)均衡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夯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基础。*年底要全面完成全县义务教育学校C、D级危房改造工程。从*年开始,分步实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全县教育网络建设,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力争至2011年完全小学以上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到70%。积极贯彻落实免费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在2011年前与垒省同步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落实初中校长责任制,提高初中三年保留率,大力降低辍学率,引导初中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充足的合格生源。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禁止在垒县义务教育学校举办重点班和实验班。强化教育考试评价和招生管理功能,实行全县统一中考评卷和招生管理,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与质量。改革高中阶段招生办法,把初中毕业考试和升中考试合二为一,把成绩优异毕业生全部安排到*中学外,把成绩较优异的毕业生一部分留在面上完中,特别是设有完中的镇所在初中毕业生属第二批录取的,原则上就地上高中。颁发九年义务教育证书时,凡没有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一律定为肄业。

(四)采取积极措施,抓好“扩容促优”工程。一是加强高中阶段各学校管理工作,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挖掘现有的县二中、*中学、*中学、*中学、*中学、*中学、*中学等面上完中的内部潜能,不断做大做强。同时,引导薄弱高中走内涵式发展,把师资素质、管理水平、办学特色等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改革之路和发展模式,从现有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二是要加大对高中教育投入力度,尽快完善面上完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按规划设计要求抓紧抓好县四中的建设和完善,做好县五中的用地规划,争取在本届政府内动工。三是认真贯彻全国、垒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举办春季“初三分流班”、“职教扶贫班”,不断拓宽生源渠道。将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与各中学校长考核挂钩,加强统筹管理,进一步改革办学模式,实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形式,推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与机制,以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做强做大县职业技术学校,力争*年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突破3000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办学路子,推行“8316”工学结合模式。进一步强化专职教师的学历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到2010年,县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6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30%以上。四是通过督导评估促进优质高中的发展。从今年开始,到2010年,对照《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有计划地开展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以促进高完中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今年*中学要力争高质量通过部级示范性高中的正式验收;*中学、*中学、*中学、*中学要积极开展申报市一级学校的工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高中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五)多管齐下,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县人事、编制、劳动保障等部门,认真履行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招聘录用、编制核定、调配交流、考核奖惩的职责。采取优惠政策,吸收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和外地骨干教师来我县任教,鼓励“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任专业教师。与省属师范院校合作,组织初中的专科学历骨干教师参加本科脱产班进修,培养选拔高中阶段教师,确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师资需要。争取省和深圳、龙岗等单位的帮扶,开设高中阶段校长培训班,选拔一批校长及校长培养对象参加培训或到部级示范性高中跟班学习。同时,对现有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职务胜任培训和计算机全员培训,鼓励参加硕士研究生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使全县普通高中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每年提高4至5个百分点,到2011年提高到90%,其中3%以上的高中专任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水平。中职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2011年提高到90%,其中50%的教师达到“双师型”要求。

(六)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对高考考取全国名校的考生、高考成绩优秀的教师和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考生所在学校给予重奖,并对考生原就读的中小学校也给予适当奖励,对面上高中如县二中、*中学等学校的高考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应实行重奖,构建公平、和谐的高考竞争机制。

(七)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扶持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制定和落实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优惠政策,在立项报批、土地划拨、基本建设、融资、师资、招生、收费等方面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社会力量重点兴办高中阶段学校。允许各地依托重点普通高中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独立设置的“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类学校。鼓励高中阶段各类学校之间,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办学。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类学校和联办学校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八)建立健全助学体系,保障困难家庭子女能就读高中阶段学校。从*年秋季起,全县农村家庭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享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补助;高中阶段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的经费,用于本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奖学和学费减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积极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加强与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建立高中阶段扶贫济圃助学基金,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五、考核和监督

(一)成立机构,加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自觉做到思想认识、领导责任、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四到位”。县成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肖振兴,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

(二)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考核评估。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县政府。从*年开始,严格按照《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粤办发[*]9号)的要求,将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在校生规模等列入对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内容,考核结果与评价县、镇主要领导政绩直接挂钩。县政府与各职能部门签订阶段性及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委组织部和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等部门要加强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督导、检查和评估。

普高教育范文第3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按照全面启动、分区域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针,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积极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坚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结合,坚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相结合,坚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增加优质学位相结合,坚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

二、高中阶段教育现状

*学年,全县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学校10所,其中,普通高中9所(含独立高中1所),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218班13120人,其中普高10697人,职高2423人(不含在省、市其它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今学年普通高中高一招生61班3987人,职高招生14班848人,学龄人口39232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3.44%,其中,普通高中毛入学率27.3%,本县就读职业高中毛入学率6.18%;专任教师652人,生师比例20.1:1。

三、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

(一)办学规模发展目标:五年共增加学位约19000个,其中,普高13000个,职高6000个;另13246名职高学生向省、市及珠三角的职高学校转移就读。

1、*学年,计划招生9792人,比上年扩招4405人,其中,普高计划招生6221人,比上年扩招2234人;职高计划招生3571人(其中本县招生1180人),比上年扩招2171人。预计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22695人,比上年递增5258人,其中,普高15624人,比上年递增3187人,职高7071人(其中本县职高在校生3500人),比上年递增2071人。学龄人口4014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56.5%,比上年递增12.1%,其中,普高毛入学率38.9%,比上年递增9.9%;职高毛入学率17.6%,比上年递增4.9%。

2、2009学年,计划招生11197人,比上年扩招1405人,其中,普高计划招生6777人,比上年扩招556人;职高计划招生4420人(其中本县招生1980人),比上年扩招849人。预计高中阶段在校生达到28364人,比上年递增5669人,其中,普高18373人,比上年递增2749人,职高9991人(其中本县职高在校生4300人),比上年递增2920人。学龄人口41618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8.1%,比上年递增11.6%,其中,普高毛入学率44.1%,比上年递增5.2%;职高毛入学率24%,比上年递增了6.4%。

3、2010学年,计划招生13493人,比上年扩招2296人,其中,普高计划招生7871人,比上年扩招1094人,职高计划招生5622人(其中本县招生2030人),比上年扩招1202人。预计高中阶段在校生34482人,其中,普高20869人,比上年递增2496人,职高13613人(其中本县职高在校生5150人),比上年递增3622人。学龄人口44929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76.8%,比上年递增了8.5%,其中,普高毛入学率为46.5%,比上年递增2.4%;职高毛入学率30.3%,比上年递增了63%。

4、2011学年,计划招生15107人,比上年扩招1614人.比*学年扩招9579人,其中,普高计划招生8254人,比上年扩招383人,比*学年扩招4226人;职高计划招生6853人(其中本县招生2030人),比上年扩招1231人,比*学年扩招5353人。高中阶段预计在校生生达39797人.比上年递增5315人,比*学年增加25518人(其中普高22902人),比上年递增2033人,比*学年增加了13123人,职高16895人(其中本县在校生6000人),比上年递增3282人,比*学年增加12395人。学龄人口4682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比上年递增8.3%,比*学年增长49.6%,其中,普高毛入学率49%,比上年递增2.5%,比*学年增长24.7%;职高毛入学率36%,比上年递增5.7%,比*学年增长24.8%。

(二)校舍建设目标:五年内对现有9所普高和1所职高进行扩容、完善,新建县高级技工学校,规划县五中,共投入资金约3.2亿元。

对*中学、县二中、尔崧中学、县职教中心进行高中扩容,*中学、县二中规模达到90个教学班,每级30个教学班,在校高中生达到4500人;尔崧中学规模达到60个教学班,每级20个教学班,在校高中生达到3240人;县职教中心达到4000人规模;完善县四中建设,高中规模达到90个教学班,每级30个教学班,在校生达到4500人。

对古竹中学,蓝塘中学,柏埔中学,琴江中学,中山中学在完善配套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扩容,古竹中学、蓝塘中学、高中达到24个教学班,每级8个教学班,在校高中学生达1440人;柏埔中学高中达到18个教学班,每级6个教学班,在校生达1080人;琴江中学、中山中学高中招生规模达到12个教学班,每级4个班,在校高中生达670人;新建县高级技工学校,规模为1500人,每级500人。

*年拟投入资金2500万元,*年拟投入资金6500万元,2009年拟投入资金8000万元,2010年拟投入资金8000万元,2011年拟投入资金7000万元。

规划拟建县五中,高中规模拟为90个教学班,每级30个教学班,在校生为4500人,做好立项和用地等前期工作。

(三)电教设备目标。到2011年,中学按规模装备必要的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和仪器室、多媒体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音乐室、美术室、图书馆(室)、远程教育系统;演示实验开出率要达100%,分组实验开出率95%以上;多媒体网络链接省、市教育资源库和全县各校“教育信息管理平台和教育资源平台”,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育教学,以共建共享的方式,实现远程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开展现代教育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应用和研究,各校的电教覆盖率达到100%的学科、80%的教师、70%的课时,有一批能基本达到“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标准的示范学校(现在2所),发挥窗口作用和辐射作用。

(四)师资队伍建设日标。2011年实现普及高中教育,我县需增加普通高中在校生13000人,职高6000人,按国家规定的高中生师比侧为12.5:1计算,需增加1040名普高教师和480名职高教师。具体规划如下:*学年需增加普高教师100名;职高教师12名;*学年需增加普高教师228名;职高教师112名;2009学年需增普高教师238名;职高教师112名;2010学年需增加普高教师238名;职高教师122名;2011学年需增加普高教师236名;职高教师122名。

四、主要保障措施

全面完成我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任务,是实现“山区教育强县”目标的重大举措,也是当前我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充分调动各级党政、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要一手抓基础教育,保证高中生源;一手抓扩客,争取社会各方支持,充分发动外出乡贤捐资助教,下决心新建或扩建学校,逐年扩大学位容量,有组织有领导有步骤地实施,保证高中教育发展规划的全面落实,具体措施是:

(一)强化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实现工作重心转移,在指导思想和工作措施上,以“巩固‘两基’,落实‘两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办学水平,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为主攻目标,着力研究解决困扰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积极落实发展教育的“三个优先”(即是拨付资金优先,本级财政收入中预算安排优先,城乡建设规划教育优先),把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实现工作重心转移,使高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二)加大教育投入,确保资金足额拨付到位。为加快我县高中教育发展步伐,提升教育的整体水平,要采取多种渠道、多方筹措教育资金,才能满足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一是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在本级财政预算及资金拨付时应做到教育优先,除省拨专项资金和城市教育费附加外,今后县政府每年应在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事业,并保证资金按教育发展目标的实施情况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二是设立教育发展基金,拟在今明两年举行筹措教育基金千万行活动;三是对于省拨教育专项资金、教育转移支付资金及城市教育费附加应简化资金拨付环节,开设专项资金独立账户,单独核算,集中管理,封闭运行,及时、足额拨付,确保专项资金足额落实到位,专款专用;四是要用好、管好教育资金,各级各部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教育资金,县将对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的检查、考核,如有发现有挪用、截留、挤占教育经费行为的,则追究相应单位的主要领导及当事人的责任。

(三)均衡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夯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基础。*年底要全面完成全县义务教育学校C、D级危房改造工程。从*年开始,分步实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全县教育网络建设,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力争至2011年完全小学以上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到70%。积极贯彻落实免费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在2011年前与垒省同步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落实初中校长责任制,提高初中三年保留率,大力降低辍学率,引导初中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充足的合格生源。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禁止在垒县义务教育学校举办重点班和实验班。强化教育考试评价和招生管理功能,实行全县统一中考评卷和招生管理,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与质量。改革高中阶段招生办法,把初中毕业考试和升中考试合二为一,把成绩优异毕业生全部安排到*中学外,把成绩较优异的毕业生一部分留在面上完中,特别是设有完中的镇所在初中毕业生属第二批录取的,原则上就地上高中。颁发九年义务教育证书时,凡没有参加毕业考试的学生一律定为肄业。

(四)采取积极措施,抓好“扩容促优”工程。一是加强高中阶段各学校管理工作,整合现有教育资源,挖掘现有的县二中、尔崧中学、古竹中学、蓝塘中学、柏埔中学、琴江中学、中山中学等面上完中的内部潜能,不断做大做强。同时,引导薄弱高中走内涵式发展,把师资素质、管理水平、办学特色等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改革之路和发展模式,从现有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二是要加大对高中教育投入力度,尽快完善面上完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按规划设计要求抓紧抓好县四中的建设和完善,做好县五中的用地规划,争取在本届政府内动工。三是认真贯彻全国、垒省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抢抓机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继续举办春季“初三分流班”、“职教扶贫班”,不断拓宽生源渠道。将职业教育的招生工作与各中学校长考核挂钩,加强统筹管理,进一步改革办学模式,实行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形式,推动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灵活多样的办学模式与机制,以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县职业技术学校的办学条件,做强做大县职业技术学校,力争*年县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人数突破3000人。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办学路子,推行“8316”工学结合模式。进一步强化专职教师的学历和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到2010年,县职业技术学校专任教师学历基本达标,“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60%,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比例达到30%以上。四是通过督导评估促进优质高中的发展。从今年开始,到2010年,对照《广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有计划地开展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以促进高完中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今年*中学要力争高质量通过部级示范性高中的正式验收;蓝塘中学、柏埔中学、琴江中学、中山中学要积极开展申报市一级学校的工作,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高高中教育的整体竞争力。

(五)多管齐下,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县人事、编制、劳动保障等部门,认真履行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招聘录用、编制核定、调配交流、考核奖惩的职责。采取优惠政策,吸收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和外地骨干教师来我县任教,鼓励“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任专业教师。与省属师范院校合作,组织初中的专科学历骨干教师参加本科脱产班进修,培养选拔高中阶段教师,确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师资需要。争取省和深圳、龙岗等单位的帮扶,开设高中阶段校长培训班,选拔一批校长及校长培养对象参加培训或到部级示范性高中跟班学习。同时,对现有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职务胜任培训和计算机全员培训,鼓励参加硕士研究生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使全县普通高中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每年提高4至5个百分点,到2011年提高到90%,其中3%以上的高中专任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水平。中职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2011年提高到90%,其中50%的教师达到“双师型”要求。

(六)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对高考考取全国名校的考生、高考成绩优秀的教师和取得突破性进展的考生所在学校给予重奖,并对考生原就读的中小学校也给予适当奖励,对面上高中如县二中、尔崧中学等学校的高考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应实行重奖,构建公平、和谐的高考竞争机制。

(七)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扶持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制定和落实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优惠政策,在立项报批、土地划拨、基本建设、融资、师资、招生、收费等方面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社会力量重点兴办高中阶段学校。允许各地依托重点普通高中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独立设置的“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类学校。鼓励高中阶段各类学校之间,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办学。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类学校和联办学校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八)建立健全助学体系,保障困难家庭子女能就读高中阶段学校。从*年秋季起,全县农村家庭和城镇低保家庭子女就读中等职业学校,享受每年1500元的助学金补助;高中阶段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的经费,用于本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奖学和学费减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要积极开设勤工助学岗位,加强与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合作,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建立高中阶段扶贫济圃助学基金,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五、考核和监督

(一)成立机构,加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自觉做到思想认识、领导责任、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四到位”。县成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叶振云任组长,县长曾路明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副书记叶益明,县委常委、纪委书记张慧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肖振兴,副县长钟亦雄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

(二)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考核评估。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县政府。从*年开始,严格按照《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粤办发[*]9号)的要求,将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在校生规模等列入对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内容,考核结果与评价县、镇主要领导政绩直接挂钩。县政府与各职能部门签订阶段性及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县委组织部和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等部门要加强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督导、检查和评估。

普高教育范文第4篇

市“两会”刚结束,市委、市政府马上组织召开全市教育工作暨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大力推进教育强市工作。刚才,四会、高要、怀集等地的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如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出了很好的设想和措施,都讲得很好,值得各地学习借鉴。黄玲同志传达了全省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年度全市教育工作,并对*年教育工作特别是推进我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目标明确,措施扎实,我完全同意,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会议还印发了《中共肇庆市委、肇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会后将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尽快下发。下面,我就全市教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立足全局,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把加快发展教育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来抓,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重点抓好“强师振教、示范高中、布局调整、骨干职校、高等教育、素质教育”六大工程,全面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事业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主要有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各类教育迅速发展。学前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市万人口在园幼儿居全省第4位。“普九”巩固居全省前列,其中初中三年保留率排全省第3位,九年义务教育按时完成率排全省第7位。高中阶段教育迅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跃居全省第9位(比上年前进了2位)。职业教育加速发展,成为我市教育的品牌和全省职教的新亮点,中职在校生规模连续三年排全省第3位,其中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校均规模跃居全省首位。高等院校由2所增加到6所,办学规模大幅扩大。

(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五年来,全市共投入近30亿元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和老区山区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并成为全省的先进典型,全面消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C、D级危房,加快普通高中新建扩建和职教基地建设。全市共新建、扩建或改建1400多所学校,扩大校园面积450多万平方米,新建校舍建筑面积156万多平方米。全市三分之二(约40多万名)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进入新教室上课,新增高中阶段学位7万多个,增长近一倍。

(三)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制定和完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质量标准体系和教育工作评价办法。普通高考连年创新高,*年与*年比,考生人数增长了76%,上省线总人数增长了205%,其中本科上线率排全省第10位。

(四)队伍素质明显增强。*年以来,全市共选送近1700名中学校长和骨干教师到知名高校培训,1.8万人次参加学历提高培训,18万人次参加职业岗位和课程改革等专业培训;新引进本科以上学历教师6000多人。目前,全市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分别比*年增长6.37倍、1.61倍和1.44倍。

(五)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近年来,我市把解决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解决重大民生问题来抓,一是全面实施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减轻农民负担,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了教育加快发展。二是全面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区域和校际办学条件的差距,促进了教育公平。三是完善资助体系,落实助学政策,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积极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工作,确保了群众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四是切实解决端州城区学位紧缺问题。由于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子女“能上学”、“上好学”的需求,近年来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幅提升,对教育的投诉大幅降低。

近年来我市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市人民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开拓进取、勤勉敬业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奋战在我市教育战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向长期关心支持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二、突出重点,开拓创新,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事业对一个地方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抓好教育,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是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发展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地方综合竞争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全面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升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市的教育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教育事业得到较快发展,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但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教育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教育发展水平与群众的期待仍有不小差距,教育经费保障水平还比较低,教师素质和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还不够协调,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高中阶段教育还相对滞后,特别是普通高中在全省处于靠后位置,是我市教育发展的“瓶颈”。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克服和解决。

当前,我市正处在经济社会全面转入科学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十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以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新要求引领肇庆新发展,努力走在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列,为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作出肇庆应有贡献。新形势为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对此,我市教育工作要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市委十届四次全会工作部署,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把握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新任务新要求,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教育大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建设繁荣活力、文明法治、和谐安康、生态环保肇庆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为肇庆走在全省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列作出积极贡献。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就是要让每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义务教育。要大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建立和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四项保障机制。今年重点要抓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维修长效机制的建立,同时要把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工作。要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保证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国家公务员的平均收入水平,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调整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培训,提高整体素质。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改造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城乡教师资源,合理配备每一所学校的教师,进一步促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教育公平。

(二)推进高中教育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高中阶段教育恰恰是我市教育的“短板”,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总体规模偏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为167人,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只有63.5%,要在2011年达到省要求85%以上的目标任务艰巨。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按照目标要求,制定措施,落实责任,努力做好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阶段办学规模。普及全市高中阶段教育要坚持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当务之急是要扩建、改建和新建普通高中学校,扩大办学规模。普通高中要向县政府所在地和经济、交通发达的中心城镇集中发展,重点支持规模较大、生源较充足的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设。二是进一步扩大职教基地的规模和品牌效应。职业教育要坚持全市“一盘棋”,打破区域界限,积极探索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在继续抓好“一园多点”职教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做大做强骨干学校,发挥示范和龙头带动作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有条件的县(市、区)可通过整合当地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着力办好一所既开展学历教育又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的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三是进一步创新高中阶段教育体制机制。要坚持以公办高中阶段教育为主的基础上,扶持发展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各县(市、区)要切实担负期统筹规划高中阶段教育学校建设的责任,加强对民办高中阶段教育的扶持、管理和引导,形成以政府公办为主、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格局。四是进一步调整优化高中阶段教育内部结构。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要协调发展,使两者在校生规模大体相当。

(三)促进高等教育特色发展。高等教育担负着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要科学定位、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市委、市政府将大力支持高等学校开展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研究课题,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加大力度统筹解决制约我市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规划、用地等问题。

(四)大力实施“强师振教工程”。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是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面对当前日趋繁重的教育发展任务,面对人民群众对提高教育质量更加迫切的愿望,我们必须更加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真正把教育事业办好。一是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建设,形成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师德师风。二是加强教师的配备,确保按省定编制标准配足教师,同时要向农村中小学倾斜,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我市还有2413名代课教师,其中怀集1438名,占全市代课教师的60%。各地要高度重视,落实工作责任,制定具体方案,争取三年内基本解决代课教师问题。三是加强教师的培养培训和引进力度,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积极引进重点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五)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工程”。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教育工作的主题。实施素质教育,一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是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同时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使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三是要端正教育思想,用科学的人才观、评价观和教育方法教育引导全体学生,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个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六)加快推进“安全文明校园工程”。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建设,为广大青少年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对于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保证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以对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做好校园安全管理工作。二是要坚决排除各种危害师生安全和影响学校稳定的隐患,着力解决校园周边治安、交通、食品卫生、疾病预防等影响安全的问题,妥善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确保广大师生的安全,确保教育系统的持续稳定。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和环境。四是要提高政治敏锐性,切实加强学生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维护学校稳定。

三、加强领导,狠抓落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方面要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通过科学发展来满足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坚持教育公平,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学有所教,享有良好的教育。我们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三个优先”,强化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要继续大力实施“科教兴市”战略,把发展教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继续坚持好、落实好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的方针,大力倡导尊师重教,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三个优先”。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教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重要发展目标,并从资金、措施上加以保证。在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时,把教育作为重点领域,强化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措施时,把优先发展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在教育发展和其他发展发生矛盾时,要以是否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作为衡量标准,真正把教育发展的问题解决好、落实好。二是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继续把对教育的投入作为公共财政的重点领域,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教育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中央和地方政府教育拨款的增长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经费要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公用经费要逐步增长)。教育行政部门也要积极争取多方面的支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同时,要高度重视教育领域民生问题,使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向困难群众倾斜。三是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乃至全社会都要为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各种有形和无形的公共资源服务,有关职能部门要在土地规划、水电供应、道路交通、项目审批、政策优惠、安全保障、社会舆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配合。

(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到“三个坚持”,促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党委、政府发展教育事业的参谋助手,也是贯彻落实党委、政府关于教育决策部署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以对事业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促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坚持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要按照市委部署,认真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深刻反省思想精神状态,把思想从不适应、不利于科学发展的认识中解放出来,加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克服不适应不符合教育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教育发展活力,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教育大发展,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新局面。二是坚持抓好教育管理,提高办学质量。质量是教育事业的生命线。要把教育工作的重心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加强依法治教工作,狠抓教育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改革教学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加大教育科研的力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水平,打造特色教育品牌。三是坚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要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科学人才观教育,把加强教育系统行风建设与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各级教育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为教育战线作出表率,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带头加强学习,带头奋发有为,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廉洁自律。要通过推进政风行风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进一步提高班子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一步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努力建设让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机关。

(三)各有关部门要形成合力,共同营造加快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要进一步形成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教育职能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紧密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教育工作新格局,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合力。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好牵头抓总的职责,加强对教育工作的规划、部署、协调和组织实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主动与教育部门配合,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的结合。财政、规划、建设、国土、人事、公安等部门要紧密结合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加快职能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育人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宣传媒体要大力宣传投身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等典型,大力倡导和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师以爱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的浓厚社会氛围。社会各界要从长远发展、从社会责任的高度,大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普高教育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教育强市、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以提高人口素质为根本,在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按照全面启动、分县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方针,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的积极性,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则。坚持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相结合,坚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巩固提高“普九”成果相结合,坚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增加优质学位相结合.坚持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推进城镇化进程相结合。

二、目标任务

(三)总体目标和任务。至2011年,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形成与初等、高等教育相衔接,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融通,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高中阶段教育体系,全市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达到14.4万人,比*年增加7.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4.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教育,下同)3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实现上述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年至*年,通过扩建与新建高中阶段学校,新增学位3万个左右,使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普高与职高之比达到6.5:3.5;第二步,2009年至2011年,新增学位4.2万个左右,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每年增长5%,至2011年达到85%,普高与职高之比达到6:4。

(四)各类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普通高中教育:2011年在校生由*年的5.5万人增加到9.7万人;校均规模达到2000人左右,各县区重点普通高中校均规模达到3600人左右。中等职业教育:2011年在校生由*年的1.7万人增长到4.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校均规模达到2000人左右。重点职业学校校均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至2011年,全市普通高中全部达到省普通高中办学基本标准,并通过省普通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建成部级示范高中6所、省一级普通高中8所以上,其余19所普通高中基本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至2009年,10所职业学校达到中职学校设置标准,10所职业学校基本实现教育技术现代化。到2011年,所有职业学校全部达到设置标准,建成部级重点职校5所、技校1所,省级重点职校5所、技校1所,省一类技校2所。

(五)区域发展目标和任务。至2011年,市直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3.22万人,其中普通高中0.9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2.26万人;源城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0.8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0.43万人、中等职业教育0.4万人;东源县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1.5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2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0.3万人;和平县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1.6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2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0.34万人;龙川县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应达到3万人,其中普通高中2.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0.6万人;紫金县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2.7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2.2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0.5万人;连平县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达到1.35万人,其中普通高中1.05万人,中等职业教育0.3万人。

三、主要措施和要求

(六)均衡协调发展义务教育,夯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基础。*年春节前,要全面完成全市义务教育学校C、D级危房改造工程。从*年开始,分步实施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工作,继续完善全市教育网络建设,全面推进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力争至2011年完全小学以上的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达到70%。积极贯彻落实免费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在2011年前与全省同步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普及水平,落实初中校长责任制,提高初中三年保留率,大力降低辍学率,引导初中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人生观,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充足的合格生源。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禁止在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举办重点班和实验班。强化教育考试评价和招生管理功能,从*年开始,实行全市统一中考评卷和招生管理,切实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与质量。

(七)以市区为重点,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根据市区产业结构和工业化对劳动力配置的需求,4年内在市区新办2所4000人规模以上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做大做强市技工学校、市职业技术学校、市工业学校、市体校,力争4年内市区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2.26万人。大力办好市卫生学校,积极争取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开设大专层次的专业,2009年建成部级重点职校,在校生达4000人以上。各县区要整合县域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资源,着力办好1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年前加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牌子,承担起学历教育和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双重任务,条件较好的县区要办好l所技工学校。

(八)合理调整普通高中学校布局,扩大普通高中教育办学规模。要根据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目标、城镇化进程、人口流动规律、生源等因素,采取新建、扩建和改造相结合的方式,合理调整普通高中学校布局。今后4年,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要分别新建1所普通高中,新建普通高中选址应在县政府所在地。生源无保证、在校生不足600人的农村普通高中要分期分批予以撤并。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要根据新建学校规划和未来区域生源需求规律,科学合理作出撤并农村薄弱普通高中的计划。各县区要充分利用现有校舍资源,着力支持占地面积较大、生源较充足的面上普通高中学校的建设,有效扩大办学规模。全市现有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要利用品牌效应,采用兼并、托管等方式扶助薄弱普通高中学校发展。

(九)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扶持民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认真制定和落实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优惠政策,在立项报批、土地划拨、基本建设、融资、师资、招生、收费等方面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引导社会力量重点兴办高中阶段学校。允许各地依托重点普通高中和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举办独立设置的“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类学校。鼓励高中阶段各类学校之间,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办学。依法加强对民办学校、“民办公助”或“公办民助”类学校和联办学校的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十)多管齐下,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履行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招聘录用、调配交流、考核奖惩的职责。各级人事、编制、教育、劳动保障、财政等部门.要根据办学规模和课程设置要求,按年度在学年度第一学期前核定高中阶段学校教师编制,并在当年7月份前配足教师。采取优惠政策,吸收师范院校本科毕业生和外地骨干教师来我市任教,鼓励“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任专业教师。与省属师范院校合作,组织初中的专科学历教师参加本科脱产班进修。培养选拔高中阶段教师,确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师资需要。争取省和深圳等兄弟市的帮扶,开设全市高中阶段校长培训班,选拔一批校长及校长培养对象参加培训或到部级示范性高中跟班学习。同时,对全市现有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职务胜任培训和计算机全员培训,鼓励参加硕士研究生学历进修,提高学历层次,使全市普通高中学校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每年提高4至5个百分点,到2011年提高到90%,其中3%以上的高中专任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水平。中职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每年提高5个百分点,到2011年提高到90%,其中50%的教师达到“双师型”要求。

(十一)改革创新,健全高中阶段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在今后4年内,除积极争取省支持,并确保省专项补助和省财政转移支付用于教育的经费要全额专款专用外,市、县区本级财政每年要在预算中安排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现有高中达标所需专项经费,主要用于公办高中和职中新建校舍和完善配套设施。对城市教育费附加,除继续用于巩固“两基”成果外,要采取倾斜政策,确保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资金投入。市财政对各县区新增学位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加强高中阶段学校收费资金的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制度。鼓励社会和个人捐资助学,大力支持社会力量以“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方式兴办高中阶段教育,形成政府、社会、家庭分担高中阶段教育成本的机制。

(十二)因地制宜,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高中阶段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要按照达标、安全、实用、节约的要求进行。市、县区政府要把2011年前新建、扩建高中阶段学校的土地列入城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满足新建、扩建高中阶段学校的用地需要。发改、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要制定有效措施,开辟高中阶段学校新建、扩建项目“绿色通道”,优先落实校舍规划、立项、用地、设计、招投标、建设、验收等工作。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每所高中阶段学校的整体规划,严格控制建设成本,创建节约型学校,杜绝建设豪华型学校。要制定和完善鼓励高中阶段学校建设的优惠政策。全面减免市级以下收取的学校基本建设规费,最大限度降低学校用地和基建成本。

(十三)建立健全助学体系,保障困难家庭子女能就读高中阶段学校。从*年秋季起,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政策;高中阶段学校要从事业收入中提取5%的经费,用于本校经济困难学生的助学、奖学和学费减免。中等职业学校要大力推行紫金职教中心“8316”办学模式(即学制3年,每学年保证学生在校学习8个月,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前后共3个月集中到企业参加实践,寒假1个月为自主分散就近实践,第6学期直接到企业定岗实习),以及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学习形式,帮助贫困家庭学生通过勤工俭学完成学业。市、县区政府要抓紧建立高中阶段扶贫济团助学基金,同时积极发动社会力量捐资助学。

四、考核和监督

(十四)成立机构,加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自觉做到思想认识、领导责任、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四到位”。市成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书记陈建华同志任组长,市长刘小华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市委副书记龚佐林同志,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建中同志,市委常委、副市长杨耀初同志,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周伟万同志,副市长温文斐、谢春森同志任副组长,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各县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

(十五)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强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考核评估。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主要责任在市、县区两级政府。从*年开始,严格按照《广东省地级以上市、县区党政领导干部基础教育工作责任考核试行办法》(粤办发[*]9号)要求,将各县区高中阶段教育经费投入、学校建设、教育质量、办学效益、在校生规模等列入对主要领导干部年度考核的内容,考核结果与评价县区主要领导政绩直接挂钩。市与各县区政府签订阶段性及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市委组织部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等部门要加强对县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督导、检查和评估。

相关栏目更多

普高教育

相关期刊更多

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莆田市人民政府

广州医学院学报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广州医学院

颈腰痛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安徽省教育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