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经济研究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精选

前言:在撰写绿色经济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的优秀作品,小编整理了5篇优秀范文,希望能够为您的写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绿色经济研究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1篇

所谓绿色经济,指的就是以实际市场为基本导向、以传统的产业经济为整体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了适应当前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发展状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了迅速的发展态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以环境、生态为代价的弊端。绿色经济因其经济和市场手段兼备的重要特征,再加之其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其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其内在机制和外在支持性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则是保障其良效运转的重要一环。

二、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机制与制度缺陷

当前,我国对于绿色经济的探索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在机制构建和制度结合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影响了我国绿色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广度和深度。

(一)绿色经济整体机制失灵

1.市场机制失灵

。在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资源的产权并不明晰,不同地区之间的环境管理差异巨大,形势严峻的排污权、电池回收等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而在竞争方面,我国的垃圾废弃物管理常常是由政府“一揽子”确定的,政府及时监督机构、执行机构,又是管理部门,缺乏明确的竞争机制,从而导致了资源市场的不当利用和低效生产,进而形成了基于环境本身的恶性循环,甚至激发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矛盾。基于这种整体发展背景,我国的资源环境市场机制失灵状态不断彰显。

2.政府机制失灵。

在绿色经济领域,政府失灵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一是政府整体干预失败;其二是在制度方面的保障能力有限。市场由于其运行的不确定性,往往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部分失灵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之下,政府的干预应当成为市场机制的“保护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政府本身的调控常常呈现出“事倍功半”的不当作用,甚至会对市场产生扭曲作用。

(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缺陷

1.整体绿色制度理念缺失。

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我国社会正开始呈现出从农业向工业方面的转变,尽管在转变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其在环境和生态方面的不当影响并采取了一定措施,但真正的绿色经济时期并没有产生———这种初级阶段的发展使得当前我国相关行业的绿色制度理念相对较为缺乏,即使是有,也会在部分庞大利益集团的牵制下而难以落实发展。

2.绿色制度供给、保障手段落后。

制度对于绿色经济本身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保障性作用,然而,我国由于经济和工业化起步较晚,对于市场经济的调控能力仍然有待加强,故而其在绿色经济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往往采用了长久以来较为惯用的强制性计划手段,限制条件较高,对于绿色经济的执行单位引导性不足,这使得该制度的吸引性不足,甚至会造成执行者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影响绿色经济制度的落地执行。

三、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构建

绿色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内部机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绿色经济的有序发展,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机制构建。

(一)政府机制

政府在绿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要想实现对于绿色经济本身的推动式发展,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政府机制,具体来说,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逐渐构建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在决策的整体过程中,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统筹兼顾,使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整体过程中实现人口、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保证各方利益呈现最大化;其次是完善政府执行机制。执行力是政府机制中的中心环节,更是其最为主要的职能之一。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用规范的审批行为赢得政府执行机制的权威;再次是构建完备的政府监督机制。不断实现我国政府管理监督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对于政府机制的合理管理。

(二)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心机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明确下面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首先是对产权进行明确分析。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明确绿色经济各方的产权归属,真正保证投入与收益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明确产权人的基本责任,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各项资源利用的整体经济效益;其次是不断完善市场的信息供给机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企业绿色指标的公开制度,不断鼓励号召公众的监督行为,逐渐完善具有针对性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估以及询察制度。

(三)生态机制

生态机制是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中心机制”,构建有效的生态机制,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真正构建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并助推其长效发展。国家要不断坚持对退耕还林、还牧等生态化政策进行有机合力推进,并逐渐完善对其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真正实现对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其次,要不断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央要不断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等的合理补偿,实现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适当政策倾斜,如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等。

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构建

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除了有机制的集中作用推动,更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和支撑,唯有形成系统的、和谐的绿色经济发展保障制度,才能真正使得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走上正轨。

(一)逐渐构建绿色企业制度

要实现我国绿色经济的推进式发展,就要使绿色经济的主要实施者———企业逐渐承担起绿色制度构建的主体责任。首先,要不断深入贯彻实践性较强的绿色发展战略,在企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将生态安全、环境保护作为其发展的最终目标与契合点;其次,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入秉承绿色开发、绿色生产的基本理念,推进绿色技术与绿色生产,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基本目标,逐渐对接绿色产品认证,号召企业将其列为生产发展的主导方向和,刺激企业在绿色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对于企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再次,在企业生产总值的实际核算过程中,要逐渐构推行“清洁化”的绿色核算模式与绿色会计制度,摒弃原有的“带血GDP”,推行“绿色GDP”整体核算。

(二)推行绿色金融制度

金融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要想实现经济社会在绿色道路上越行越远,就必须要在金融领域首先做好理论的预备工作。首先,相关行业的从事者要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逐渐理顺金融和生态、环境之间的有效关系,真正依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将生态观念真正引入到金融领域,深入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强、质量优的整体性金融增长模式;其次,银行、资金债权等金融性行业要适当引导资金分配逐渐向绿色产业倾斜,真正促进绿色经济的和谐发展,要借助有效的信贷调控手段,保证生态化资金需求真正落到实处,进而克服传统的片面性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状态,拥护现代化经济逐渐走上绿色循环发展的正确轨道。

五、结语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2篇

关键词:芦花鸡;养殖技术;经济成效;促进;提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通饲料肉鸡和蛋品由于激素等问题逐步被淘汰,人们越来越希望吃到品质更高、更加健康的肉类。在这样的市场导向下,芦花鸡由于体型适中、肉质鲜美且药用价值高等优点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然而传统养殖模式并不能将芦花鸡的优势体现出来,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养殖效率。发展芦花鸡绿色养殖技术符合消费者追求美味与营养的需要,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养殖成本,带动经济效益提升。生态绿色养殖必须从育苗到放养的每个环节严格把关,具体操作方法及其蕴含的经济成效仅供读者参考。

1芦花鸡的特点

优质成品芦花鸡体形状如元宝,黑白羽、横斑遍布其中,一般公鸡斑纹白色宽于黑色,母鸡斑纹宽狭一致。公鸡体型较母鸡更大,体态健美且皮下脂肪较少,肌肉更加发达,骨骼更加坚硬。从繁殖特性来看,芦花鸡生长周期较短,并且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单只母鸡年产当量在200个左右,且经过绿色养殖的芦花鸡蛋品质量高,蛋黄大,适用于多种烹饪方法。

2生长特性

芦花鸡生长主要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育雏阶段,即出壳后的20d。这个阶段幼雏发育尚不完善,肠道疾病高发,应多注意饲料的使用。第二,初育成阶段,即育雏饲养完成后20d内。这个阶段芦花鸡快速发育,应注重在饲料中添加青饲料及杂粮粉,有助于鸡肉氨基酸的合成,增加其营养。第三,育成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要营造适合芦花鸡生活习性的生态环境,芦花鸡认巢能力强的优点将逐渐显现[1]。芦花鸡呈现的生长特性意味着它在生态饲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对比许多传统品种的家禽来说,野外散养风险和成本都较容易把控。

3雏鸡的饲养管理

3.1选种及准备工作

选种时首先应选择健康、体型良好、符合品种特征的个体,之后提前1周左右将鸡舍以及育雏相关工具进行清洗及消毒。消毒步骤极为重要,应该分两次进行。选用菌毒敌、次氯酸钠、烧碱等对环境及工具进行喷雾式消毒,然后还需要将鸡舍环境封闭,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可以采用浓度为0.02mol/L的福尔马林。根据雏鸡的生长特性,尽量选择较为温和的消毒产品。育雏方法最好采用舍内网上育雏的方式,同时时刻重视卫生及疫病防治,发现病鸡后及时进行隔离。

3.2温度与饲料补给

雏鸡进入到育雏舍后,在自由饮水前需要先休息15min,然后再安排适量饮水,前3d~5d应当在水中适当添加禽痢宝以及电解多维,饲料补给每天6次~8次,一周后减至4次~6次,育雏半个月后可以减至每天3次~4次,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投料量适度,不宜过饥或过饱。适宜的温度也是雏鸡发育的关键,在适宜的温度下雏鸡才能够积极觅食,保持平稳睡眠和鸡舍安静。在温度方面,初期应控制在30℃左右,按照每两天1℃的频率降至20℃,一个月后可以与室外温度持平。

3.3通风与疫病防治

为保证鸡舍内的通风性良好,育雏密度应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并且注意及时通风换气,以人进入育雏舍不觉得闷为宜。为保证雏鸡的休息与光照,光照时间应逐步递减至9h恒定。由于雏鸡抵抗力较差,应每日做好消毒和清洁工作,避免积水等滋生细菌和蚊虫,当发现形态异常、冠变色、肛门粪便不洁以及毛发凌乱等情况,应及时判断是否为疫病,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必要时淘汰,避免疫病蔓延。

3.4饮水管理

雏鸡如长期饮水不足等就会出现脱水的情况,脱水后若大量补充淡水就可能会引发水中毒,而水中毒对于雏鸡来说将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如肠道水肿,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卵黄被动吸水,直至破裂,进而导致雏鸡死亡。常见的中毒原因有:远距离运输;大规模孵化过程中的个体忽视,比如先破壳的雏鸡饮水情况未能得到及时照顾;鸡舍预热温度过高或者断水时间过长等。由于水中毒对雏鸡危害很大,所以在饲养过程中要关注到以上几个细节,鸡舍提前两天预设好后,在雏鸡正式进入育雏室前要将温度保持在30℃左右,后续再缓慢升温。

4中大鸡的饲养管理

4.1放养场地选择

绿色生态养殖下的芦花鸡在口感与经济效益方面比普通鸡舍养殖有更大优势,因此,芦花鸡长至中大体型时,就可以适当开始逐步进行放养了。放养场地选择尽量不要离其他畜禽或畜禽食品加工厂过近,避免出现相互影响的疫病。另外由于绿色养殖的要求,应尽量选择生态环境污染较小的地方,减少人类活动对饲养带来的不良影响,尽量远离人口密集区域或交通主干道旁。基本自然条件要求是水源卫生且充足,林木或青草覆盖率达50%以上。

4.2放养密度要求

鸡舍的建设要尽量选取地势较高的区域,不仅有利于排水,而且可以减少暴雨等灾害天气带来的不良影响。以1000只鸡为例,鸡舍面积大概需要60m2~70m2,鸡舍外也应当设立运动场,鸡舍之间用围网分隔,网高要求1.5m~2m。实行全进全出和轮换棚舍饲养管理,有利于防疫。生态放养应规避气温较低的月份,以每年3月―10月为宜,且应有意识进行分群,每群在500只~800只左右较好[2-3]。

4.3冬季保温与通风

冬季气候寒冷,饲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鸡舍保温方面,然而保温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与通风工作相矛盾,因此,需要注意的是保温工作不能影响正常的通风换气,要在尽量保持鸡舍温度的同时,保证鸡舍内的空气质量。在通风时要注意设计通风口的位置及大小,避免舍内温度忽冷忽热,导致芦花鸡体质下降或患呼吸系统疾病。做好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一大要点在于鸡群的排泄物要及时处理,当垫料过于潮湿或排泄物过多时就会导致鸡舍内氨气浓度过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肉鸡氨气中毒或引发其他传染病。

4.4炎热季节防暑降温

炎热季节也会给芦花鸡养殖带来不小的挑战,若是防暑降温工作不及时,可能会引起鸡群不进食或进食少、消化不良以及长此以往的营养不足等情况。为帮助鸡舍降温,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首先,在屋顶设置防晒网,避免日光直晒。另外也可以采用喷雾的方式进行降温,但要选用雾化效果较好的器具,避免因湿度增加而导致的不良反应。其次,可以在鸡舍后端安装风机,通过通风的方式降温,但需要注意的是风速应适中,并根据鸡舍内体感温度调整风机使用频率和风速大小,若温度持续上升可配合水帘使用[4]。除了鸡舍内部降温外,高温天气还需要注意饮水,保证饮水量,在午间气温较高的时候可以酌情添加低温水,若遇极端天气还可以考虑在饲料中添加藿香、薄荷等抗暑的中药,或适量添加维生素C。

5前景分析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健康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关注点。对于消费者而言,鸡肉的品种是消费时考量的因素之一,而饲养的过程绿色安全性也是越来越多消费者关注的要点。目前,我国的鲜肉及肉制品市场逐渐出现细分的趋势,对于肉类的需要甚至不再简单分为高中低端,而会有更加细分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可以将芦花鸡的优质品种与生态养殖的方式结合起来,以芦花鸡低胆固醇及生态饲养作为卖点,与农业、农村观光游览相结合,推出以芦花鸡为核心的特色美食,以此为突破口打开更广阔的市场。除农场经济外,伴随着物流行业和锁鲜技术的发展,芦花鸡不再是一个地域性的美食,可以通过物流网络售往全国甚至全球。因此,对于芦花鸡饲养者来说不必过分担心芦花鸡的市场接受范围。

6经济成效

在陕西省渭南市的华县,当地创意性地将果树种植产业与芦花鸡养殖结合起来,逐步探索出一条科学养殖与本地特色相结合的专业之路。据当地村民饲养过程中的真实体验反馈,将芦花鸡与生态果园相结合,既可以保证生态饲养芦花鸡的自然环境条件,给芦花鸡充分的活动空间和充足的食物,又可以用鸡粪作为肥沃土壤的原材料。可以说当地已经形成了一条生态产业链,而这条产业链的形成不仅可以实现增收,还可以减少成本,从两方面提高农民收益。据当地村民的反馈,在33公顷树林的养殖面积中每年可实现芦花鸡三千余只、鸡蛋三十万余枚的销量,而这一部分可为家庭带来近十万元的净利润。以当地农户为依托,逐渐实现产业集群化,在上下游分别完善了原材料供应和成鸡收购,为村民增收提供了稳定支持。而在渭南,当地人对于芦花鸡的销售也逐渐摸索出一条成熟路线。生态芦花鸡以及相关单品率先在各大酒店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为芦花鸡的高端定位打响了关键一枪。在市场开拓逐渐成熟的同时,还将芦花鸡与当地旅游经济相结合,将芦花鸡进行进一步加工,制作成可随买随带的伴手礼,在旅游区内开设相应的礼品店。当地深谙规模效益与品牌效益的重要性,因此销售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统购统销,将符合质量要求的芦花鸡统一加工和销售,形成产业化规模。另外,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以及注册商标,与此同时,通过参加农产品博览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将传统农业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帮助当地农民树立品牌优势,并逐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从已经规模化饲养芦花鸡的地区总结出的相关经验来看,目前生态养殖芦花鸡的利润在每只10元以上,与此同时,生态饲养环境下的芦花鸡蛋品也由于品质优良而在同类单品中处于价格较高的位置。总体来看,芦花鸡养殖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从品种来看,芦花鸡可以与生态养殖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增加市场需求;从养殖过程来看,如果遵循科学的养殖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控制成本,且与同类品种相比,芦花鸡并不是养殖难度很高的品种;从市场前景来看,芦花鸡迎合了当前消费市场逐渐细分、高端产品需求增加的趋势,从长远来看具有较好的市场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章刚正.生态养殖前景好[J].北京农业,2010(10):50.

[2]佚名.生态养殖前景广阔[J].农民科技培训,2007(12):41-42.

[3]许英民.北方林地蛋鸡生态养殖技术要点[J].养禽与禽病防治,2017(11):13-14.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3篇

建设城市园林景观,就是利用人为的手段,对城市的环境进行美化加工,从而实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标。所以说,城市园林景观的构建,也是属于城市建设的一项内容。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的背后,存在着太多的生态环境的问题,使得城市发展与保护城市环境成了两个不能共存的矛盾体。现在不难发现,留给我们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城市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是在进行城市不合理建设对环境破坏所致。所以以人工的形式,对城市景观进行改造,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有通过人为的改造,才能够重新还给人们良好的生存环境。

2如何来进行改造和设计

2.1使用绿色的建筑材料

如上文所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是属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让二者实现同时进行的目标。在进行城市建造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天然、无污染的建设材料,扩大城市公园、绿化带的建设面积。那么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想保证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现,应该怎么去做呢?首先,我们在选用建筑的材料上,要较以往做出改变。可能之前,我们在建造过程中,追求体面或者奢华,会选择平常比较少见的建筑型材,比如大理石,它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这种材料都是天然的并且极难形成。这就造成了在利用这些材料的时候,不仅是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更重要的是对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再加上这些东西本身难以通过自身再造,所以生态环境难以通过本身的修复能力进行弥补。长期以往的过度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越发严重。所以就要尽量选择通过城市本地的生产就可以得到的材料,这样在减少财力和人力花销的同时,还能减轻对环境的破坏。而且这样的材料都是当地生产制造,可以更好的保证材料的质量,放心生产,放心利用。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利用人为加工的建材来替代通过开采自然而得到的资源。这样在满足原有的生产建筑需要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的技术手段,实现再造的材料比开采的资源更加优越的目的。这样,我们在不断提升生产力的同时,得到了质量更好,性价比更优的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生产需要和不同的建设条件,选择制造更适合自己需要的建筑型材。

2.2选择使用再生资源

既然城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也就需要更多的建筑资源作为工程的保证。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会严重威胁生存环境和气候的条件。资源的储存量越来越少,环境也变的越来越差。说实话,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做的并不够好。以日本为例,他们非常吝啬对自己本国珍贵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在生产过程当中尽可能多的利用付出代价较小,成本较低的材料进行替代。所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改变传统的资源使用方式已经势在必行,必须要做好对生存坏境的保护,逐渐提高对现有的、成本较低的能源开发利用,提升如水力发电、太阳能发光、制热等技术的运用水平。比如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这一方面就做的十分出色。由于新疆地区空旷的地带较多,而且处在我国最西北的边缘,大风天气较多,新疆的人们利用以上先天赋予的优越条件,充分利用风力进行发电。他们建造了高耸入云的大型发电风车,借助风力致使风车转动,为发电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节省对人力物力的花费,更重要的是风力能源是可以源源不断可以再生的,避免了对稀有能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虽然与很多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能暂时落后,而且新疆地区总体较为贫瘠,没有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但是那里的人民在保护资源的理念上,无疑是领先的,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称道。

2.3逐步实现绿化手段多样性

我们在进行绿化工作的过程中,逐步改善传统的绿色设计模式,尽可能地实现通过一种手段实现多个目的的效果。比如在扩大城市绿色面积的工作上,我们可以种植更多种类的绿色植物。尽可能地让其在发挥自身应有作用的前提下,与其他植物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多重的绿化目的。如若只采取较为单一的绿化手段的话,不仅在外观上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很难解决多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在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要了解到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细小的因素往往又是环环相扣,联系紧密的。我们城市建设的规划者可以尝试采用多种的绿色设计手段,或者在一项工作措施落实的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我们在城市的公园中,只是单纯种植几株简单的花草,毫无疑问显得十分的单调,改善环境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是应该尽可能多的选择植物的类型进行搭配性种植,不仅有花草,再加上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的多种组合,不仅能够在视觉上给人绝美的享受,更能够对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而言,达到综合改善和提高的目的。

2.4充实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内容

园林景观的建造和绿化工作的实行主要是在城市的内部,主要都是通过人为的工作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尽可能丰富城市园林景观绿色设计的内容,比如在绿化过程当中对不同植物的搭配组合要有科学性,在进行不同的绿化手段的同时,注意加强不同的手段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加立体的层次,可以让景观的内部空间更加稳定,从不同的方面解决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城市问题。绿化的措施不断增多,内容不断的丰富,使得人为的环境改造可以和自然的环境有机的结合,创造更加科学合理、适合人们生存的良好环境。

2.5重视保护原有自然的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是依据现有的城市条件进行规划,主要的对象还是城市现存的地带。虽然这个建筑的过程需要借助人力来帮助完成,但是也不可以将城市原本的自然环境规律完全打破。现如今很多的城市建设者准备完全改变城市原本的自然环境,将一切推倒重建、从头开始,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不科学的。城市本身的自然环境如何,肯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将原有自然环境完全改变,不仅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打破了生态环境应有的规律。所以说,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该遵循城市原有的自然规律,从实际出发,尊重生态环境的本身特征,在对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绿化的设计,万不可本末倒置,使得所有努力付之一炬。

3结束语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水平;优化

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往的建筑施工技术和材料都难以达到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标准,因此推广绿色节能建筑施工的新技术,并建设生态型建筑,是建筑行业和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由于绿色建筑关系到多方面的内容,如土地、能源与水电等,所以在建筑施工工程中不仅要科学地发挥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节约居民的水电支出,从而有助于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而且还要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这既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环保节能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1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意义

(1)既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利于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由于陈旧的施工技术受科技水平的限制,加之施工方法有着诸多不足,所以其必然会为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与污染,如水污染、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但在现阶段社会中,由于全球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绿水青山成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普遍需求。可事实上,这方面追求与现阶段的建筑行业极不相符,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施工技术不能达到环保的标准。由此可见,现如今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根据绿色施工技术的特性来看,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极大地优化了传统施工技术中环境污染部分的不足,这使得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为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保护。

(2)这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符,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现如今随着地球上的资源日益消耗,诸多国家都开始宣扬保护环境资源的理念,同时制定出具体方案,而我国政府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改革开放后,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各地纷纷出现了发展建筑的狂热风。因此近些年,国家资源遭到巨大的消耗,但是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就能够有效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对资源的损耗,并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

2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优化要点

2.1水资源的应用

水作为生命之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有关部门大力宣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但因为人口众多,导致水资源紧缺,因此确保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原先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饮用水被用于排污与洗涤。即便如此,仍然不能满足需求量。然而,雨水作为自然资源遍布各地,所以现阶段,对于经过特殊技术收集并处理后的雨水,进行科学的利用,如使用在冲厕以及绿化部分,能够有效提高对再生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在建筑中对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作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水资源有着极大的需求,因此在这部分就能够充分发挥雨水的作用,以满足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水资源。

2.2墙壁节能技术

从建筑施工的方面切入并进行分析,充分发挥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作用,不能仅仅遵循传统的简单模式,而是要贯彻落实节能技术的多元化新理念。例如,合理利用墙壁节能技术,有效减少房屋内部对资源的消耗,特别是对温度的稳定性的把控,如果能够对此提供有力保障,将会极大地开发其发展空间。现如今,在实行墙壁节能技术时,主要利用两种方法进行:一是利用抹灰进行保温;另一个是利用粘贴进行保温。其中,抹灰施工技术,不仅更能满足墙壁节能的需求,而且能够带来最佳效果。但是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对于各种材料质量来说,都必须进行严格管控,特别是石灰、水泥等材料,都需要通过严谨的比例调配试验分析。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墙壁节能技术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成果,所以可以进一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3建筑施工中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资源不仅是一种节能资源,而且还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充分发挥节能环保技术在施工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在使用建筑物的时候,人们对热能与电有着极大的需求,从而满足工作以及生活的需要。而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可以通过对太阳能的有效使用,为实现节约环保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在建筑顶部及外墙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有利于满足人们对供热、用水与发电的需求,并能够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与热能。由于这类施工技术既简单便利,而且收效成果显著,不仅极大地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和便捷性,还有效提高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减少资源消耗,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4保温节能技术的利用

在进行建筑节能施工时,保温系统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房屋建筑的外层以及墙体均设置有保温层,并在保温层的内侧与外侧铺设控温材料。而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中,保温层材料通常运用粘贴或喷涂的方法进行铺设,因此,技术施工人员不仅要在选择科学的施工方式时充分考量当地的气候因素与实际的施工工艺水平,还要确保所使用的保温材料的适用性。所以在开展保温工程施工时,要科学严谨地把控四周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既能降低由于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干扰,也减少了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施工时,为确保房屋建筑的保温节能功能,施工单位通常选用绿色节能材料。因为绿色建筑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较低的吸水率。而能够满足上述特点的材料一般有岩棉板、物理面板的合成材料,这类合成材料既有替换不可再生资源,又不会对附近带来较大的环境污染,还能带来优良的节能保温的施工效果,从而极大地减轻目前资源紧缺的压力。此外,在进行保温节能施工时,对于材料的选择方面,要尽可能避免采用资源消耗量大,并会对附近环境带来破坏与污染的施工技术,而是应尽量使用绿色节能的施工技术。例如,施工技术人员采用粘贴的方式装订外墙保温层,有效地促进了施工效率的提升,但这类粘贴的方法对于技术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这需要安装人员既要准确了解运用外墙保温层安装技术的重难点,也要高效完成施工细节。同时,在进行保温施工时,还可以科学合理地使用当地的风能与太阳能资源,并选用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方法进行供暖和照明,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因为沿袭传统建筑而给附近环境带来的污染破坏以及资源的浪费。

2.5采用绿色施工技术维护施工的整体安全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施工安全主要体现在两部分:一是指施工方的人员安全;另一个则指施工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因此,只有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开展施工工作,并有效促进收益的提高。即使拥有高新技术,也不能忽视施工安全的重要作用,而绿色施工也是如此,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时候,要确保选用的材料具有环保性以及无污染性,不会给人体以及附近环境带来污染与不利影响。此外,还要选购科学高效、安全严谨的机械设备,以确保施工操作的安全性。这样一来,既提高了施工方的工作积极性,也为绿色施工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6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

现如今,人们对绿色施工这一概念缺乏充分了解,因而其难以形成科学、系统的体系。所以在绿色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提高对此的重视度,充分贯彻落实绿色施工的理念。若想要项目能够完成预期的目标,首先就要在项目开始前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管理方案,以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确保绿色施工的有效性、规范性与科学性。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作为负责人中的关键角色,既要负责绿色施工过程中的部分管理以及施工准则,也要做好对监督人员的分配以及对工程的管理。在进行具体施工时,既要加大管理力度,也要确保监控的实时性与全面性,还要加大对施工准备、原料采购、施工策划与检查等多个环节的监督力度。由于在施工管理中,假如不能确保管理的严格性,将难以让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只有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与严格性,才能确保绿色施工技术的作用与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3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要贯彻落实绿色施工理念,而且要逐步提高对施工的约束性和规范性,以达到提高施工节能性与绿色性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中融入了多种元素,所以既要充分落实保护环境的原则,也要为施工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提供有力保障,从而确保其能够满足对环境适宜的需求。因此,施工设计人员还要逐步对施工技术创新,从而确保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环保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国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与其优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192.

[2]赵蕴哲.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优化探讨[J].精品,2020(6):142.

[3]杜磊,张述龙.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优化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9(6):169.

[4]齐波.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1-4.

[5]杜伟晟.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与其优化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15):104-105.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休闲经济;绿色经济;绿色发展

绿色经济是进入21世纪后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并且成为一种新潮流的经济形式,是人类社会以生态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形态,也是以知识为主导,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持之以恒的经济形态。[1]休闲经济是指建立在休闲的大众化基础之上,由休闲消费需求和休闲产品供给构筑的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大众普遍拥有大量闲暇时间和剩余财富的社会时代而产生的经济现象。[2]绿色经济不能孤立存在,它需要符合其特征的实体经济形式作为依托,休闲经济“以人为本、低消耗、高收益”的特点,符合绿色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所以休闲经济可以借助绿色发展的理念,获得快速增长。本文试图从绿色经济理论的角度分析休闲经济发展的哲学基础和发展阶段及特点,为休闲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带动其他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绿色经济与休闲经济的关系

绿色经济倡导的社会模式和工业文明追求的“高消耗,高污染,高产量,低效率”模式不同,是一个“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整体和谐,和平合作的社会发展模式”,实行“低消耗、低污染、适度消费”的生产和发展模式。[3]基于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环保、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是绿色生活方式中最具影响力的因素。[2]当今社会,人们片面地认为消费对环境有益或不损害环境的产品就是绿色消费,事实上这只是绿色消费的一部分。绿色经济“以人为本”的理念决定其消费应选择无污染,对人体健康有益的产品,所以绿色消费行为指向的消费物为:有利于资源保护、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无污染且有益于人类健康的产品。休闲是消费的重要活动之一。休闲消费的需求涉及到每个人。[4]休闲经济起源于欧洲和美国,并在19世纪中期开始萌芽,随后进入起步阶段;20世纪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休闲经济是建立在大众消费基础上的经济,表现为对休闲产品和休闲消费的需求。它一方面表现出大众的休闲消费活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休闲产业对休闲消费品的生产活动。休闲产业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旅游、体育、娱乐、文化休闲教育、公益活动、爱好等相关产业。[5]在社会结构和经济结构变化的基础上,休闲经济强调“以人为本”。以无形资产替代有形资产,以低成本获得高收益,以经济、人力、社会三方面资本共同推进经济繁荣。它是一种平衡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新经济形式。[6]休闲经济的发展水平是社会文明和谐进步的重要指标。绿色经济与休闲经济相互作用(图1),消费的“再创造”使休闲经济成为社会经济的新形式。它是实现绿色经济的主要载体,绿色经济倡导的生活方式指明了休闲经济的发展方向。

2.休闲经济绿色发展的哲学基础

休闲经济的绿色发展是以人的自由全面为目标:天人合一、共生共享、以人为本,是休闲经济绿色发展的哲学基础。

2.1天人合一

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体与生物体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汉字作为一种文字,保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哲学家关于休闲的观点。按照甲骨文的写法,“休”与现代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差别,表示的是一个人靠在一棵树旁。[7]《说文解字》中:休闲中的“休”是“人依木而休”,解释的就是人与自然的相亲相依关系。而休闲的闲,即“门内有木”(木泛指大自然),这意味着人们的住所离不开大自然。[7,8]因此,从古人创造的词源义可以得出,“休闲”表示的就是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在当今社会,从“绿色经济”的发展来看,“天人合一”被赋予了一种新的积极内涵,具体而言,基于休闲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天人合一”理念,着眼于社会与自然两大体系的发展,强调两个系统之间的统一,与古人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有一定的区别。具体体现在:首先,绿色休闲经济的“天人合一”,“天”是指客观存在和运作的自然系统,而“人”不仅指自然人,还延伸为具有主观能动性并根据客观规律行事的社会系统。因此,它强调人们对生态本质的理解,并倡导人类通过积极的行为活动,利用自然来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和生活水平,同时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其次,绿色休闲经济所倡导的“天人合一”不仅基于人们对社会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更是一种现实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2共生共享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和谐共生的,只有共生,才能共享,人与自然同样是和谐共生关系[1]。大自然的存在,人的生存发展,社会的繁荣昌盛都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共享,人依附于自然,自然又因人的存在而更加有生机。在绿色经济的概念中,共生共享是广义上的共生共享,既绿色共享。它主要包含三个基本思想:首先,系统依存观。绿色共享保留了古代共生共享的价值,同时科学发展了共生共享的内容。第二,强调环境的基础性地位。随着工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绿色经济所倡导的共生共享重点是环境共生共享的基础地位,工业文明借助环境来快速发展,环境的过度破坏势必会影响工业文明,工业文明的进步反过来改善环境。第三,合作与竞争的作用。绿色共生共享的实施方式是竞争与合作,扩大共生共享领域需要通过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可获得共生共享的最大利益,以至于创造更多的价值,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发展过程。

2.3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休闲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其最终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论述为“自由时间,可以支配的时间,就是财富本身,一部分用于消费产品,一部分用于从事自由活动,这种自由活动不像劳动那样是在必须实现外在目的压力下完成的,而是用于娱乐和休息,从而为自由活动和发展开辟广阔新天地,时间是发展才能的广阔天地”。[9]可以看出,休闲的基础是有空闲时间,然后进行休闲活动和发展自己。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休闲更多的是基于物质基础满足之上的一种心理状态,“不需要考虑生存问题的无羁绊的状态”(absenceofnecessaryofbeingoccupied)。[10]从绿色发展的角度看,“以人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意义包括:第一,“人”是一切发展出发点,所有的发展都是为了实现人的需求;第二,“人”是所有发展的终极目标。

3.休闲经济绿色发展的过程及特征

休闲经济的绿色发展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推动才能更好地向前发展,它的发展阶段可分为萌芽、起步、快速发展、成熟完善四个阶段。根据衡量绿色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准,从资本形式、可持续性、主体驱动力、“绿化”程度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各阶段特征进行描述。

3.1休闲经济绿色发展的萌芽阶段特征

在萌芽阶段,片面追求物质资本和物质财富是人的主体意识。由于这种片面的物质追求,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危害了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破坏导致总体的生存质量下降。例如,作为休闲产业支柱之一的旅游产业,由于生态旅游起步较晚,开发和管理不当,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和影响。国内较多学者都对旅游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做了相关论述。如,秦安臣等[11],罗延菊[12]概述了森林旅游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罗永昌[13]以贵州东南部为例,研究民族地区节庆旅游活动的生态影响;赵新勇[14],桑景拴[15]对旅游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有较多学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说明,人们逐渐认识到单纯地追求休闲经济的增长对环境带来的危害,同时也提出关于休闲经济绿色发展的新思路。随着相关学者提出绿色经济理论,它开始影响原有经济的发展方向。但是,现阶段的主流趋势仍然是物质财富的追求,绿色经济概念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无论如何,在绿色发展和休闲经济的初级阶段,人类已经意识到只追求物质资本而不关注绿色发展会带来非常严重的生态问题,导致人类社会的不可持续性。

3.2休闲经济绿色发展的起步阶段特征

随着绿色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休闲经济将进入起步阶段。此阶段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主体推动力量的多元化。起步阶段不同于萌芽阶段社会主流只注重物质财富,多元化力量开始将单一追求物质财富逐渐转移至物质财富与生存环境相结合。萌芽阶段仅限于讨论传统休闲方式给自然环境带来的危害问题,到起步阶段之后开始研究改善这些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例如,赵新勇[14],桑经纬[15]分析了进行生态旅游的保护措施。社会各界开始探索能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又不危害环境的休闲经济发展模式;居民逐渐改变传统的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适应绿色休闲生活;开发者开始注重对资源的节约和充分利用,对传统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变等等。当然,在此阶段绿色休闲经济生活方式还没有变为大众的认识和行动,仅仅出现在少数的发达国家和地区。随着绿色经济的全球化,绿色休闲经济最终将在全球力量的支持下实现绿色发展。政府组织机构在推动绿色经济全面发展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制定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会使更多的人加入绿色休闲经济的行列。绿色休闲经济伴随着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的完善,开始逐步探索和应用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随着政府政策的完善、生产方式的提高、居民消费方式的改变,自然环境由破坏转为治理,使生态环境呈现可持续发展性。

3.3休闲经济的绿色快速发展阶段特征

休闲经济的绿色快速发展阶段的核心资本形态地位是生态资本。物质资本是生态资本的操作性工具,社会资本促进生态资本的实现和增值。休闲经济的绿色快速发展阶段推动主体包括政府组织、市场经济、非政府组织等多方面力量。政府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市场经济自动进入绿色经济发展轨道;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日趋明显,大多数民众积极参与休闲经济绿色化的发展。从整体上来看,人类开始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比较系统的修复;民众逐渐开始新的生活消费方式,市场也逐渐改善了生产方式。随着绿色经济全面付诸实施阶段,休闲经济将在大环境中实现绿色快速发展。此阶段,人类的生活观念得以转换,社会各种力量制约单纯的追求物质资本增值,对绿色休闲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3.4休闲经济绿色发展的成熟阶段特征

这一阶段伴随着绿色经济和社会的形成。此时,休闲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可持续性。资本形式以生态资本为核心,全面提高生活水平;整个社会基本处于“绿色”的环境里,休闲经济的绿色发展使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得到社会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人们的行为更加自觉,基本达到一个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状态,是最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社会形态。总之,绿色休闲经济会伴随人类的发展历程而实现。休闲经济的绿色发展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其实现是一个渐进的演变过程。要经过萌芽阶段学者的讨论,起步阶段政府的推动,发展阶段的全面系统协调,成熟阶段的全面维护,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4.结语

当前全球对于人类所生存的环境越来越重视,可持续发展观成为社会发展的核心,“以人为本,低消耗,高收益”的休闲经济,符合经济绿色发展的根本要求,必将借助绿色经济发展的方向动力实现快速发展。同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休闲”和“富裕”可以巩固休闲经济的物质基础。因此,休闲经济会成为经济发展的历史必然。但同时也应认识到,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了很多与生态环境健康不和谐的因素,应积极探索休闲经济实现绿色化发展的新道路,使休闲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思华,刘泉.绿色经济导论[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4.

[2]王琪延,曹倩.发展休闲经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22(4):50-56.

[3]张兵生.绿色经济学探索[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4]松青.休闲经济[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