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绿色经济研究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精选

绿色经济研究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1篇

所谓绿色经济,指的就是以实际市场为基本导向、以传统的产业经济为整体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了适应当前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发展状态。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了迅速的发展态势,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在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也显现出了以环境、生态为代价的弊端。绿色经济因其经济和市场手段兼备的重要特征,再加之其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其对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对其内在机制和外在支持性制度的分析和研究,则是保障其良效运转的重要一环。

二、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中的机制与制度缺陷

当前,我国对于绿色经济的探索依然处在起步阶段,在机制构建和制度结合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陷,影响了我国绿色经济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广度和深度。

(一)绿色经济整体机制失灵

1.市场机制失灵

。在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对于环境资源的产权并不明晰,不同地区之间的环境管理差异巨大,形势严峻的排污权、电池回收等并没有进行明确的规定;而在竞争方面,我国的垃圾废弃物管理常常是由政府“一揽子”确定的,政府及时监督机构、执行机构,又是管理部门,缺乏明确的竞争机制,从而导致了资源市场的不当利用和低效生产,进而形成了基于环境本身的恶性循环,甚至激发了不同部门之间的矛盾。基于这种整体发展背景,我国的资源环境市场机制失灵状态不断彰显。

2.政府机制失灵。

在绿色经济领域,政府失灵主要涵盖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其一是政府整体干预失败;其二是在制度方面的保障能力有限。市场由于其运行的不确定性,往往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部分失灵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之下,政府的干预应当成为市场机制的“保护伞”。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过程中,政府本身的调控常常呈现出“事倍功半”的不当作用,甚至会对市场产生扭曲作用。

(二)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缺陷

1.整体绿色制度理念缺失。

在当前社会背景之下,我国社会正开始呈现出从农业向工业方面的转变,尽管在转变的过程中,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了其在环境和生态方面的不当影响并采取了一定措施,但真正的绿色经济时期并没有产生———这种初级阶段的发展使得当前我国相关行业的绿色制度理念相对较为缺乏,即使是有,也会在部分庞大利益集团的牵制下而难以落实发展。

2.绿色制度供给、保障手段落后。

制度对于绿色经济本身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保障性作用,然而,我国由于经济和工业化起步较晚,对于市场经济的调控能力仍然有待加强,故而其在绿色经济制度的构建过程中,往往采用了长久以来较为惯用的强制性计划手段,限制条件较高,对于绿色经济的执行单位引导性不足,这使得该制度的吸引性不足,甚至会造成执行者产生抵触情绪,最终影响绿色经济制度的落地执行。

三、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机制构建

绿色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于内部机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绿色经济的有序发展,必须要进行合理的机制构建。

(一)政府机制

政府在绿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要想实现对于绿色经济本身的推动式发展,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政府机制,具体来说,其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逐渐构建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在决策的整体过程中,要真正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统筹兼顾,使我国在经济发展的整体过程中实现人口、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协调有序发展,保证各方利益呈现最大化;其次是完善政府执行机制。执行力是政府机制中的中心环节,更是其最为主要的职能之一。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用规范的审批行为赢得政府执行机制的权威;再次是构建完备的政府监督机制。不断实现我国政府管理监督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实现对于政府机制的合理管理。

(二)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中心机制”,在实际推进过程中,相关部门要明确下面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首先是对产权进行明确分析。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明确绿色经济各方的产权归属,真正保证投入与收益的一致性,从而进一步明确产权人的基本责任,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进一步提升各项资源利用的整体经济效益;其次是不断完善市场的信息供给机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企业绿色指标的公开制度,不断鼓励号召公众的监督行为,逐渐完善具有针对性的区域生态环境评估以及询察制度。

(三)生态机制

生态机制是当前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中心机制”,构建有效的生态机制,主要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真正构建合理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并助推其长效发展。国家要不断坚持对退耕还林、还牧等生态化政策进行有机合力推进,并逐渐完善对其的项目和资金支持,真正实现对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其次,要不断完善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实际政策制定过程中,中央要不断增加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区等的合理补偿,实现对生态和环境保护的适当政策倾斜,如税收优惠、财政贴息等等。

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制度构建

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除了有机制的集中作用推动,更离不开相关制度的保障和支撑,唯有形成系统的、和谐的绿色经济发展保障制度,才能真正使得我国的绿色经济发展走上正轨。

(一)逐渐构建绿色企业制度

要实现我国绿色经济的推进式发展,就要使绿色经济的主要实施者———企业逐渐承担起绿色制度构建的主体责任。首先,要不断深入贯彻实践性较强的绿色发展战略,在企业生产和发展的过程中,将生态安全、环境保护作为其发展的最终目标与契合点;其次,在企业生产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入秉承绿色开发、绿色生产的基本理念,推进绿色技术与绿色生产,以维护生态环境为基本目标,逐渐对接绿色产品认证,号召企业将其列为生产发展的主导方向和,刺激企业在绿色生产、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对于企业生产过程的清洁;再次,在企业生产总值的实际核算过程中,要逐渐构推行“清洁化”的绿色核算模式与绿色会计制度,摒弃原有的“带血GDP”,推行“绿色GDP”整体核算。

(二)推行绿色金融制度

金融体系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要想实现经济社会在绿色道路上越行越远,就必须要在金融领域首先做好理论的预备工作。首先,相关行业的从事者要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逐渐理顺金融和生态、环境之间的有效关系,真正依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将生态观念真正引入到金融领域,深入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强、质量优的整体性金融增长模式;其次,银行、资金债权等金融性行业要适当引导资金分配逐渐向绿色产业倾斜,真正促进绿色经济的和谐发展,要借助有效的信贷调控手段,保证生态化资金需求真正落到实处,进而克服传统的片面性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状态,拥护现代化经济逐渐走上绿色循环发展的正确轨道。

五、结语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2篇

建设城市园林景观,就是利用人为的手段,对城市的环境进行美化加工,从而实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标。所以说,城市园林景观的构建,也是属于城市建设的一项内容。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的背后,存在着太多的生态环境的问题,使得城市发展与保护城市环境成了两个不能共存的矛盾体。现在不难发现,留给我们的新鲜空气越来越少,天气变化反复无常,城市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些都是在进行城市不合理建设对环境破坏所致。所以以人工的形式,对城市景观进行改造,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有通过人为的改造,才能够重新还给人们良好的生存环境。

2如何来进行改造和设计

2.1使用绿色的建筑材料

如上文所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也是属于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让二者实现同时进行的目标。在进行城市建造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天然、无污染的建设材料,扩大城市公园、绿化带的建设面积。那么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想保证园林景观设计的实现,应该怎么去做呢?首先,我们在选用建筑的材料上,要较以往做出改变。可能之前,我们在建造过程中,追求体面或者奢华,会选择平常比较少见的建筑型材,比如大理石,它之所以珍贵,就是因为这种材料都是天然的并且极难形成。这就造成了在利用这些材料的时候,不仅是要花费大量的财力和人力,更重要的是对环境也造成了破坏,再加上这些东西本身难以通过自身再造,所以生态环境难以通过本身的修复能力进行弥补。长期以往的过度不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破坏就越发严重。所以就要尽量选择通过城市本地的生产就可以得到的材料,这样在减少财力和人力花销的同时,还能减轻对环境的破坏。而且这样的材料都是当地生产制造,可以更好的保证材料的质量,放心生产,放心利用。此外,我们还可以尝试利用人为加工的建材来替代通过开采自然而得到的资源。这样在满足原有的生产建筑需要的同时,还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的技术手段,实现再造的材料比开采的资源更加优越的目的。这样,我们在不断提升生产力的同时,得到了质量更好,性价比更优的材料。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生产需要和不同的建设条件,选择制造更适合自己需要的建筑型材。

2.2选择使用再生资源

既然城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也就需要更多的建筑资源作为工程的保证。过度的开发和利用,会严重威胁生存环境和气候的条件。资源的储存量越来越少,环境也变的越来越差。说实话,我们国家在这个问题上做的并不够好。以日本为例,他们非常吝啬对自己本国珍贵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在生产过程当中尽可能多的利用付出代价较小,成本较低的材料进行替代。所以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改变传统的资源使用方式已经势在必行,必须要做好对生存坏境的保护,逐渐提高对现有的、成本较低的能源开发利用,提升如水力发电、太阳能发光、制热等技术的运用水平。比如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这一方面就做的十分出色。由于新疆地区空旷的地带较多,而且处在我国最西北的边缘,大风天气较多,新疆的人们利用以上先天赋予的优越条件,充分利用风力进行发电。他们建造了高耸入云的大型发电风车,借助风力致使风车转动,为发电提供了不竭的动力。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有效节省对人力物力的花费,更重要的是风力能源是可以源源不断可以再生的,避免了对稀有能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虽然与很多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新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可能暂时落后,而且新疆地区总体较为贫瘠,没有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但是那里的人民在保护资源的理念上,无疑是领先的,他们的做法值得我们称道。

2.3逐步实现绿化手段多样性

我们在进行绿化工作的过程中,逐步改善传统的绿色设计模式,尽可能地实现通过一种手段实现多个目的的效果。比如在扩大城市绿色面积的工作上,我们可以种植更多种类的绿色植物。尽可能地让其在发挥自身应有作用的前提下,与其他植物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多重的绿化目的。如若只采取较为单一的绿化手段的话,不仅在外观上给人单调乏味的感觉,更重要的是很难解决多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在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过程中,要了解到造成生态环境问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细小的因素往往又是环环相扣,联系紧密的。我们城市建设的规划者可以尝试采用多种的绿色设计手段,或者在一项工作措施落实的过程中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比如我们在城市的公园中,只是单纯种植几株简单的花草,毫无疑问显得十分的单调,改善环境的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是应该尽可能多的选择植物的类型进行搭配性种植,不仅有花草,再加上高大乔木和低矮灌木的多种组合,不仅能够在视觉上给人绝美的享受,更能够对于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而言,达到综合改善和提高的目的。

2.4充实城市园林景观绿化内容

园林景观的建造和绿化工作的实行主要是在城市的内部,主要都是通过人为的工作方式来实现的。所以要尽可能丰富城市园林景观绿色设计的内容,比如在绿化过程当中对不同植物的搭配组合要有科学性,在进行不同的绿化手段的同时,注意加强不同的手段之间的紧密联系,增加立体的层次,可以让景观的内部空间更加稳定,从不同的方面解决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城市问题。绿化的措施不断增多,内容不断的丰富,使得人为的环境改造可以和自然的环境有机的结合,创造更加科学合理、适合人们生存的良好环境。

2.5重视保护原有自然的环境

园林景观设计是依据现有的城市条件进行规划,主要的对象还是城市现存的地带。虽然这个建筑的过程需要借助人力来帮助完成,但是也不可以将城市原本的自然环境规律完全打破。现如今很多的城市建设者准备完全改变城市原本的自然环境,将一切推倒重建、从头开始,这样的做法无疑是不科学的。城市本身的自然环境如何,肯定有其存在的价值,将原有自然环境完全改变,不仅需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的成本,更重要的是打破了生态环境应有的规律。所以说,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应该遵循城市原有的自然规律,从实际出发,尊重生态环境的本身特征,在对环境进行有效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绿化的设计,万不可本末倒置,使得所有努力付之一炬。

3结束语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3篇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技术水平;优化

在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往的建筑施工技术和材料都难以达到现代化社会发展的标准,因此推广绿色节能建筑施工的新技术,并建设生态型建筑,是建筑行业和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由于绿色建筑关系到多方面的内容,如土地、能源与水电等,所以在建筑施工工程中不仅要科学地发挥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以节约居民的水电支出,从而有助于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而且还要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损耗。这既有利于促进建筑行业的环保节能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建筑行业的长久健康发展。

1发展绿色节能建筑的重要意义

(1)既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有利于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由于陈旧的施工技术受科技水平的限制,加之施工方法有着诸多不足,所以其必然会为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与污染,如水污染、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但在现阶段社会中,由于全球生态环境不断遭到破坏,绿水青山成为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普遍需求。可事实上,这方面追求与现阶段的建筑行业极不相符,主要是由于传统的施工技术不能达到环保的标准。由此可见,现如今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根据绿色施工技术的特性来看,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极大地优化了传统施工技术中环境污染部分的不足,这使得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基础上,为生态环境提供了有力保护。

(2)这与可持续发展观念相符,有助于减少资源的浪费。现如今随着地球上的资源日益消耗,诸多国家都开始宣扬保护环境资源的理念,同时制定出具体方案,而我国政府也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改革开放后,建筑行业迅猛发展,各地纷纷出现了发展建筑的狂热风。因此近些年,国家资源遭到巨大的消耗,但是采用绿色施工技术,就能够有效提高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减少对资源的损耗,并同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

2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优化要点

2.1水资源的应用

水作为生命之源,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虽然有关部门大力宣传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观念,但因为人口众多,导致水资源紧缺,因此确保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科学性和高效性至关重要。原先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饮用水被用于排污与洗涤。即便如此,仍然不能满足需求量。然而,雨水作为自然资源遍布各地,所以现阶段,对于经过特殊技术收集并处理后的雨水,进行科学的利用,如使用在冲厕以及绿化部分,能够有效提高对再生水资源的利用率。此外,在建筑中对混凝土浇筑以及养护作为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对水资源有着极大的需求,因此在这部分就能够充分发挥雨水的作用,以满足施工过程中所需的水资源。

2.2墙壁节能技术

从建筑施工的方面切入并进行分析,充分发挥绿色节能施工技术的作用,不能仅仅遵循传统的简单模式,而是要贯彻落实节能技术的多元化新理念。例如,合理利用墙壁节能技术,有效减少房屋内部对资源的消耗,特别是对温度的稳定性的把控,如果能够对此提供有力保障,将会极大地开发其发展空间。现如今,在实行墙壁节能技术时,主要利用两种方法进行:一是利用抹灰进行保温;另一个是利用粘贴进行保温。其中,抹灰施工技术,不仅更能满足墙壁节能的需求,而且能够带来最佳效果。但是在进行具体操作时,对于各种材料质量来说,都必须进行严格管控,特别是石灰、水泥等材料,都需要通过严谨的比例调配试验分析。由此可见,充分发挥墙壁节能技术有助于获得良好的成果,所以可以进一步促进该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2.3建筑施工中太阳能的利用

太阳能资源不仅是一种节能资源,而且还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建筑行业而言,充分发挥节能环保技术在施工中的作用至关重要。例如,在使用建筑物的时候,人们对热能与电有着极大的需求,从而满足工作以及生活的需要。而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可以通过对太阳能的有效使用,为实现节约环保提供有力保障。通过在建筑顶部及外墙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有效利用太阳能资源,有利于满足人们对供热、用水与发电的需求,并能够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与热能。由于这类施工技术既简单便利,而且收效成果显著,不仅极大地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和便捷性,还有效提高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有效减少资源消耗,以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4保温节能技术的利用

在进行建筑节能施工时,保温系统在建筑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房屋建筑的外层以及墙体均设置有保温层,并在保温层的内侧与外侧铺设控温材料。而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中,保温层材料通常运用粘贴或喷涂的方法进行铺设,因此,技术施工人员不仅要在选择科学的施工方式时充分考量当地的气候因素与实际的施工工艺水平,还要确保所使用的保温材料的适用性。所以在开展保温工程施工时,要科学严谨地把控四周环境所带来的影响,这既能降低由于环境的变化所带来的干扰,也减少了对附近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在施工时,为确保房屋建筑的保温节能功能,施工单位通常选用绿色节能材料。因为绿色建筑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热系数,并且具有较高的强度以及较低的吸水率。而能够满足上述特点的材料一般有岩棉板、物理面板的合成材料,这类合成材料既有替换不可再生资源,又不会对附近带来较大的环境污染,还能带来优良的节能保温的施工效果,从而极大地减轻目前资源紧缺的压力。此外,在进行保温节能施工时,对于材料的选择方面,要尽可能避免采用资源消耗量大,并会对附近环境带来破坏与污染的施工技术,而是应尽量使用绿色节能的施工技术。例如,施工技术人员采用粘贴的方式装订外墙保温层,有效地促进了施工效率的提升,但这类粘贴的方法对于技术水平有着极高的要求,这需要安装人员既要准确了解运用外墙保温层安装技术的重难点,也要高效完成施工细节。同时,在进行保温施工时,还可以科学合理地使用当地的风能与太阳能资源,并选用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减少污染的方法进行供暖和照明,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因为沿袭传统建筑而给附近环境带来的污染破坏以及资源的浪费。

2.5采用绿色施工技术维护施工的整体安全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施工安全主要体现在两部分:一是指施工方的人员安全;另一个则指施工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因此,只有在确保施工安全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开展施工工作,并有效促进收益的提高。即使拥有高新技术,也不能忽视施工安全的重要作用,而绿色施工也是如此,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为施工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在应用绿色施工技术的时候,要确保选用的材料具有环保性以及无污染性,不会给人体以及附近环境带来污染与不利影响。此外,还要选购科学高效、安全严谨的机械设备,以确保施工操作的安全性。这样一来,既提高了施工方的工作积极性,也为绿色施工的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6建筑工程的绿色施工管理

现如今,人们对绿色施工这一概念缺乏充分了解,因而其难以形成科学、系统的体系。所以在绿色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提高对此的重视度,充分贯彻落实绿色施工的理念。若想要项目能够完成预期的目标,首先就要在项目开始前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管理方案,以促进管理效率的提升,从而确保绿色施工的有效性、规范性与科学性。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作为负责人中的关键角色,既要负责绿色施工过程中的部分管理以及施工准则,也要做好对监督人员的分配以及对工程的管理。在进行具体施工时,既要加大管理力度,也要确保监控的实时性与全面性,还要加大对施工准备、原料采购、施工策划与检查等多个环节的监督力度。由于在施工管理中,假如不能确保管理的严格性,将难以让技术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只有提高管理的有效性与严格性,才能确保绿色施工技术的作用与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3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要贯彻落实绿色施工理念,而且要逐步提高对施工的约束性和规范性,以达到提高施工节能性与绿色性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绿色节能施工技术中融入了多种元素,所以既要充分落实保护环境的原则,也要为施工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提供有力保障,从而确保其能够满足对环境适宜的需求。因此,施工设计人员还要逐步对施工技术创新,从而确保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实现环保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国旺.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与其优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6(1):192.

[2]赵蕴哲.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优化探讨[J].精品,2020(6):142.

[3]杜磊,张述龙.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优化探讨[J].商品与质量,2019(6):169.

[4]齐波.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的改进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15):1-4.

[5]杜伟晟.绿色节能建筑施工技术与其优化分析[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15):104-105.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4篇

关键词:绿色经济;企业管理改革;策略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发展绿色经济对我国企业而言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低碳节能的大趋势直接冲击了我国传统高能耗的产业,也给绿色生态型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如何应对来自于国际化背景下的挑战,降低能源消耗,已经成为电力,冶金,建筑,化工,汽车等传统高能耗产业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与此同时,发展绿色经济的趋势也促进了新兴行业和商业模式及新能源的发展,为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创造了新的机遇。作为民族汽车品牌的代表,比亚迪在发展新能源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2014年,比亚迪第一台纯电动私家车走向了市场,标志着我国国产纯电动汽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如今,发展绿色经济已经成为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新格局,在不久的将来,越来越多的纯电动汽车将会走向市场,取代传统的以石油为动力的汽车。2014年,比亚迪汽车定下了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世界第一的汽车生产企业的目标,在以低碳效应为目标的指导下,比亚迪新能源车运用的铁电池技术在安全性,低成本,使用寿命,绿色环保及制造工艺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成为世界范围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最高技术。笔者根据比亚迪汽车的绿色发展战略进行分析,探讨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如何有效地进行管理改革,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

一、绿色经济的概述

1.绿色经济的概念。所谓绿色经济,指的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背景下,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的排放,实现绿色健康的经济与生活,企业通过技术和制度创新,产业转型与新能源开发等多种途径尽可能的降低煤炭,石油等高污染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和工业废弃物的排放,达到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实现,绿色经济也称之为低碳经济,其特点是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是人类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基础。

2.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对于全球任意一个国家而言,发展绿色经济不仅仅只是应对气候环境的变化或承担国际责任的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经济的本质是强调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健康绿色生活,通过降低排放该站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及科技投入的比重不断加重,将会使得人工劳动力的投入不断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产品结构会由以往的生产资料为主变为消费资料为主,汽车产业就是其中的代表。如今,绿色经济已经是全球公认的发展方向,每个企业都无法避免,绿色经济不仅仅是新材料新能源的使用,还需要结合制造业的优势,将绿色经济发展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结合起来,才能顺应绿色经济发展的趋势。

3.发展绿色经济的意义。

3.1适应政策要求。近几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支持绿色经济的发展,新制定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也在向那些新兴产业及具有资源环境价值的企业倾斜,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明确提出了鼓励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有利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高能源效率,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产业发展。2006年,政府通过绿色采购的方式直接开始支持绿色企业的发展,发展绿色经济是政府的要求,是实现产业转型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政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行为为我国企业的绿色化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国内环境。

3.2适应国际化发展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属于粗放型生产模式,到21世纪初期仍然有很多企业的经营观念还停留在先污染后治理的阶段,一方面是由于绿色产品的研发周期长,投资大,回报不确定所带来的高风险使得很多企业不愿意在绿色产品的开发方面进行投资,另一方面是我国绿色标准检验技术不完善,检验体系不健全,使得很多企业存在机会主义,传统的发展模式使得我国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国际社会上受到很多的限制,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产品的出口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来讲,绿色贸易壁垒意味着更多的被动和不利,由于缺乏主动权和支配权,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常常十分被动,因此,发展绿色经济,打破贸易壁垒是适应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3.3适应市场的要求。近几年来,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转变,国内和国际市场绿色消费的需求不断扩大,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正在不断地加强,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成为影响人们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各种节能环保的绿色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为例,购买纯电动汽车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消费时尚,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为我国企业生产绿色产品,走向国际化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利的环境。

二、绿色企业战略的内容

企业的绿色发展不是单纯的降低能源消耗,而是全方位的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生产与绿色经营,企业绿色战略管理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绿色文化战略。绿色企业文化指的是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实践逐渐形成的为全体职工所认同并遵守的,符合企业自身条件,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对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对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着重要作用的看法和观念的综合,绿色企业文化是建立在企业,社会和职工为一体的基础上的核心价值观,绿色企业文化属于亚文化范畴,由外层企业物质文化,内层企业精神文化和中层企业制度文化共同组成。

2.绿色生产战略。绿色生产又称为低碳生产或清洁生产,绿色生产指的是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利用新技术新设备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和效率,通过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及管理理念从源头控制污染,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减轻甚至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3.绿色产品战略。绿色产品是相对于传统高污染,不可回收的产品而言的,绿色产品指的是生产过程及产品本身具有节能,节水,低污染或无污染,可降解,可再生,可回收利用的一类产品,也是绿色科技应用的最终体现,绿色产品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环境保护为目的,以低污染或无污染为要求的产品,一般绿色产品的包装上会印有产品质量检测和环境检测的象征,环境标志又称为绿色标志,相当于是企业的绿色身份证。

三、绿色经济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改革策略

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企业绿色经济技术创新。发展绿色经济离不开资金的支持,企业在绿色经济背景下进行管理改革需要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来源,通过政府政策支持,个人融资等多种渠道为企业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做后盾。加大对技术和设备的资金投入,通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为企业绿色经济转型提供必要的技术保证,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通过抓重点项目,提高能源利用率,增强企业的生产力,依靠科技手段实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和谐统一。目前,我国很多大型企业在发展绿色经济方面做得比较好,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技术与资金的不足,在创新低碳技术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大的困难,除了一些新兴产业之外一般的企业绿色水平仍然比较低,在绿色经济转型改革的过程中要依托社会中的人才和软环境优势,通过产学研结合,大力推进技术改革,培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开发出符合市场需要的绿色产品。

2.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在企业能源的利用方面,企业要逐渐的淘汰掉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的能源消耗方式,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潮汐能等低碳可再生能源来代替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等能源,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在利用新能源的基础上,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减少污染的排放量。

3.搭建创新型平台,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企业在创新转型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坎坷,因此,为了让企业能够顺利的实现绿色经济的转型,政府要努力创造一个支持企业创新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企业内部也要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保护力度,鼓励创新所取得的成就,对创新型人才暂时的失败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宽容,鼓励创新型人才不断探索,坚持公关,乐于奉献,要让创新型人才有一个能沉下心来进行创新研究的环境,能够让他们一心一意,专心致志进行研究和创新,最大程度的激发创新型人才的创造力,从而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

4.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企业进行绿色改革与转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需要政府进行引导,促进企业内部进行产业转型,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将政策向具有发展前景,符合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中小企业进行倾斜,如降低新兴中小企业融资的门槛,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对于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可以通过政府贴息政策实行无息贷款,与此同时,要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建立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的财政补贴机制,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制定税收激励政策,引导各企业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形成绿色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要引入创投基金,鼓励产业基金的发展,如市政债权,价格补贴性的转移支付等,从而促进低碳科技型企业发展。

四、构建绿色管理体系

1.构建绿色企业文化。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在绿色经济背景下树立绿色价值观是企业实现绿色管理改革的关键,绿色企业文化需要企业的经营者倡导并教育员工,得到员工的一致认同,只有将绿色经营理念融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中才能为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改革提供精神支持和企业的凝聚力,使绿色管理深入到员工的意识之中,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2.实施绿色战略。实施绿色战略需要企业从总体和长远的角度建立企业发展方向,确定企业的目标,通过制定稳定,持续的战略规划充分协调利用政策,资源和环境等各种有利条件,保证企业中长期绿色发展的后劲。

3.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指的是企业要跳出生产环节的局限,在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等各个阶段都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的绿色经营与可持续发展,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一方面通过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纵向合作以及企业内部的沟通,从绿色需求的调查,绿色产品设计,绿色原材料采购,绿色生产,绿色营销,绿色消费等环节综合考虑,是整体效益达到最优化,另一方面通过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横向合作,获得资源环境与企业经济效益双重丰收,达到供应链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4.实施绿色理财。绿色财务室一个新的分支,绿色财务的核算要将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变化考虑在内,预先发现环境资源状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起到预警作用。企业实施绿色理财时通过对企业给社会资源环境造成的效益和损失进行科学计量和控制,一促进企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绿色理财将企业的先进流量包,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都绿色化,为企业的经营者提供正确的发展信息,进而指导企业经营者实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五、结语

总之,在当前绿色经济的背景下,企业应从各个方面进行创新,主动承担起自身和社会的责任,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出发,进行企业绿色产业改革,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霄;孟科学;;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战略制定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2年02期.17-20.

绿色经济研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绿色;低碳循环;环保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由此可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方式是新时期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必由路径。

一、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综述

由于国家转方式调结构的深入推进,作为国家第一产业的农业相关产业也必须找到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之路径。在国家经济中高速平稳发展和生态文明概念深入人心的新时期,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成为党和国家重点部署的发展思路,也逐渐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点课题,在此大环境下,我们有必要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做初步探讨。

(一)绿色农业经济发展

绿色农业经济是以市场需求和经济、生态协同发展为根本原则,在传统经济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是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

所谓的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就是指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态势下,我们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积极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等各种方式,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对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加强现有资源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实现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可持续战略的实施。

二、我国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是今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由于我国人均土地占有量远远低于联合国公布的世界人均土地占有量,又面临着农业资源过度消耗的现状,高耗材、高污染的传统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现行农业经济发展需求,我国必须采取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以提高我国粮食产量。

(二)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和维护粮食安全

由于我国可用耕地面积较小,并且多地出现建设用地越过“耕地红线”的问题,我国一直致力于以传统农业模式解决温饱问题,造成了农业土地破坏严重的现象。在传统农业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而且根据国家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的水土污染主要是由于农业的乱排乱放。因此,发展低碳农业有利于保护环境。进入新世纪以来,多重因素左右全球粮食供应,使得粮食安全从区域性问题上升为国际问题,从民生问题上升为国家战略问题,由于我国国内的粮食生产供应现状,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都受到了严重制约,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的生产方式,切实解决好粮食的安全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出路就在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

三、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所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在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有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客观角度来说,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我国现存的农业基础薄弱。首先,我国较为严重的人地矛盾,我国虽然国土面积广,但是人均可耕地面积远远低于世界人均可耕地面积,当前我国共有农业人口9亿,农户约占农业人口总数的27.7%,每户所经营土地不足0.5公顷;其次,我国农村劳动力短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主要劳动力青壮年集体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386199部队”,农业产业劳动力缺口严重;最后,农村人口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然国家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推行职业技术教育,但是未从根本上提升农业从业者的文化水平,截止200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村人口中初中以上文化水平所占比重不足18%。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国一直以来实行以工业辅助农业的发展路子,虽然有大量的辅农、助农、惠农政策,但是由于开展农业经济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可用耕地流失严重,面积减少,农业物资浪费严重,且已有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较为老化,破坏较为严重。第三,农业经济服务系统未及时建立完善,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农业经济发展方向起步较晚,相关的农业经济服务系统并未得到有效建立和完善,农业经济服务工作开展较为滞后,相关服务水平也较为低下。

四、我国发展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应对措施

一是优化农村农业产业经济结构,在基层大力普及绿色低碳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开展相应农业服务技术培训及继续教育,培养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专家人才,发掘一批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种植能手,并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的规模效应和联动效应。二是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模式进村进户。我国应大力开展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检修与更换,并普及农业低碳经济的发展方向,引导并向农村引入大量的资金,积极地研发新技术,扩展新视野,推动农民获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三是建立新型化的农业技术专业服务系统,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发展,我国已经有足够的技术水平和物质基础为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建立专业服务系统,包括信息服务、大数据服务、物流服务及高端制造服务等,这个服务系统应该包括农业现代化的耕作方式技术的普及、对病虫害防治技术推广、对农产品及衍生品销售渠道拓宽等一系列的专门服务,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我国基层推广。

五、结语

我们必须推进低碳农业的经济发展模式,确保粮食安全,并保护生态环境,突破现有农业的发展瓶颈,大力普及并使用新型化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参考文献】

[1]张宪英.我国低碳农业解读及其发展路径初探[D].复旦大学,201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