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议慢性心衰中药治疗概述

小议慢性心衰中药治疗概述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针剂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以改变单纯西医治疗慢性心衰的药物副作用大、长期效果较差的现状。方法:治疗组100例应用中药生脉40毫升和丹红20毫升稀释后静滴,14天为一疗程;而对照组则采用西药抗心衰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副作用少,病人易于耐受,心衰缓解率高、复发率低、生活质量提高、生命周期延长。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针剂合用,能够改变心衰之后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及心肌重构,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关键词:慢性心衰/中医药疗法生脉合丹红/治疗应用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住院及门诊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45~72岁,平均61.4岁;病程6个月~5年;冠心病46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0例,心肌病10例,瓣膜病6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按NYHA分级:心功能2级26例,3级56例,4级18例。对照组100例,男63例,女37例;年龄44~70岁,平均60.5岁;病程5月~6年;冠心病5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2例,心肌病8例,瓣膜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按NYHA分级:心功能2级30例,3级46例,4级2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原发病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心功能NYHA分级Ⅱ-Ⅳ级;诊断符合慢性心力衰竭及中医辨证标准者;年龄44-72岁LVEF值<0.58.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抗心衰常规疗法,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予利尿剂(速尿、安体舒通)、洋地黄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治疗组:在上述对照组治疗原发病及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生脉注射液50mL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50ml,丹红注射液20ml加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150ml,静脉点滴,一日一次,7天为1个疗程,2月治疗1个疗程,两组均观察半年。之后应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中药丸剂巩固疗效。

观察指标[1]:

1.心衰症状及体征的变化;

2.心功能级别改变;

3.血流动力学检查指标:200例患者在试验前和治疗半年后均接受了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D%)心脏指数(CI)、二尖瓣舒张期E峰和A峰的比值(E/A)。见表2.

4.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对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脂参数的影响情况。见表3、表4。治疗组服药半年后均明显降低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差异有显著性(P<0.01)。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间治疗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5.对生存质量及生存周期的影响。

疗效评价:

以心功能分级作为标准,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者为显效,改善Ⅰ级者为有效,无改善或恶化者为无效。治疗组用药半年后有95例患者心衰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仅60例患者有改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1.治疗心衰的不足之处:

生脉注射液合丹红注射液均需静脉用药,外出时治疗不方便。

2.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关资料比较:

(1)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情况。

治疗组用药半年后有95例患者心衰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仅60例患者有改善,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例%)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R值

治疗组(n=100)4055595(95)0.38

对照组(n=100)20453565(65)0.62

(2)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如表2

表2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

SVEFCI△D%TPREAE/A

治疗组治疗前40.02±7.170.29±0.342.07±0.5117.4±5.32840±520.33±0.270.58±0.300.59±0.29

治疗后58.90±5.660.44±0.212.96±0.3320.5±6.61219±470.46±0.110.48±0.180.96±0.24

对照组治疗前41.07±7.170.28±0.312.12±0.5417.6±5.32846±510.33±0.280.58±0.310.61±0.28

治疗后56.90±5.620.42±0.192.84±0.3218.5±5.61212±460.44±0.120.46±0.160.93±0.23

治疗组治疗前后SV、、EF、△D%、TPR、E、A、E/APく0.05,CIPく0.0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SV、EF、△D%、TPR、E、A、E/A、CI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CI、E/APく0.05

(3)血流变学比较如表3

表3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比较

治疗组项目全血粘度

(mpa.s)血浆粘度

(mpa.s)全血还原粘度

(mpa.s)血沉

mm/H红细胞

压积%

高切低切高切低切

治疗组

(100例)治疗前5.9119.33.5214.5839.256.843.5

治疗后5.114.792.111.327.289.636.0

观察组

(100例)治疗前5.8118.93.5414.5738.26.943.2

治疗后5.417.12.8512.429.68.138.2

(4)血脂改变情况如表4

表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四项疗效比较(mmoL/L)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

组别项目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治疗组治疗前7.25±0.753.22±0.270.59±0.334.64±0.73

治疗后4.20±1.052.25±0.361.07±0.212.85±0.36

观察组治疗前7.64±0.723.36±0.280.54±0.374.66±0.75

治疗后4.80±1.012.28±0.411.09±0.222.94±0.28

(5)两组毒副作用情况

治疗组常规抗心衰西药仅在出现急性心衰时短期应用洋地黄、速尿或硝酸脂类药物,故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也无肝、肾功能异常。但对照组因为再住院率高,出现毒副作用14例。其中神经系统症状4例,消化道症状7例,心律失常5例,电解质紊乱3例,出现血压低不能耐受硝酸脂类及利尿药物的2例。

(6)两组患者再住院率及死亡率情况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随访6个月,观察其远期疗效。治疗组CHF再住院18例,死亡0例;对照组CHF再住院36例,死亡3例。两组CHF再住院率分别为18%和37%,有统计学意义。

讨论:

1.慢性心衰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冠心病又是引起心衰最为常见的心脏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多。慢性心衰多年来一直依赖于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较高,合并症多,易反复。药物耐受性差,易导致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加重心衰。另外,心衰在原发病未彻底治愈时,极容易反复,老年患者的基础心脏病大多为冠心病、心肌病。目前均无法根治。故研究有效的纯中药制剂防治心衰,降低再住院率,方便广大的心衰患者,实属必要。

2.生脉注射液是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益气养阴、复脉固脱的功效,临床用于气阴两亏,脉虚欲脱的心悸、气短、四肢厥冷、汗出、脉欲绝及心肌梗塞、心源性休克、感染性休克等的治疗。丹红注射液是由丹参、红花组成的中药制剂,具有活血化瘀,通脉舒络的功效,临床用于瘀血闭阻所致的胸痹及中风,证见:胸痛,胸闷,心悸,口眼歪斜,言语蹇涩,肢体麻木,活动不利等症;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瘀血型肺病,缺血性脑病、脑血栓。两药合用补益气血、兼温心阳、滋养心阴、敛阴生津、活血通脉、化瘀通络,变沼泽为溪流,从而达到气阴双补、心气得复、心阳得救,微循环畅通,血流阻力降低,血流动力增加,血氧交换恢复,心肌及组织血供改善,心肌代谢改善,改善心功能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人参甙能改善心肌代谢,促进心肌功能修复;丹参酮降低血液粘稠度、抗凝血,纠正缺血缺氧;麦冬具有抗心肌缺血及抗血栓的作用。

3.生脉注射液和丹红注射液属纯中药制剂治疗心衰,尤其中药注射剂治疗心衰临床研究较少;本研究具有缓解率高,再住院率低,远期疗效好,生存周期长的优点;是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中医药理论现代化的一个尝试,也就是采用补气养阴、活血化瘀,化沼泽为溪流,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改善心肌血供,抑制心肌重构,使心脏动力恢复,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4.《生脉注射液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是纯中药制剂联合应用治疗各种原因引起慢性心力衰竭,国内尚无该两药联合应用治疗心力衰竭的公开文献报道,而临床多采用西药治疗,长期应用造成蓄积中毒,临床缓解时间短,再次住院率高。因此,生脉合丹红治疗慢性心衰临床效果确切,副作用少,患者易于接受,近期效果明显,能够接受3—4个疗程的治疗,或配合意气养阴、活血化瘀的中药丸剂治疗,远期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改变心衰后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及心肌重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章同华。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与诊疗。内科学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1.1,75-77

[2]庞新国,充血性心力衰竭,新编心脑血管疾病中西医治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12,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