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议摄影的瞬时性与表现性

小议摄影的瞬时性与表现性

一、摄影的瞬时性与受众心理的关系

(一)摄影的瞬时性

摄影作为记录的种手段,是对无限时空中的某一瞬间的画面的选择与记录,是以静态图片的形势呈现给受众,因此摄影艺术也被称为瞬间艺术,它所展现的是事物的短短一瞬,所记录的是事物变化发展过程中的某一刹的状态。摄影记录下的影像是瞬间的,这种瞬间是把贯穿历史与现在的时间分割开来,形成一个节点,通过对瞬间的记录来暗示其过去,预示其未来,意义深刻。这就是摄影的瞬时性。随着摄影器材的不断进步,摄影与时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摄影对时间的表现也有了更多的方式,这些错综复杂的转变在摄影作品中得以呈现,并且影响着摄影作品的内涵和感染力。

(二)纪实性与受众心理

照片中的画面处于静止停滞的状态,受众看到的照片永远是过去进行时,不管照片如何具有现代气息,却无法改变它停滞的状态,在它停滞的节点上,有一种吸引人们探索和想象的诱惑,这才是摄影的实质。身处现在进行时的受众,时间与空间都是流动的,观看这个行为便成了照片内外两个时空的沟通与交流。由于时空的交错,呈现在受众眼前的是已经逝去的物象,带摄影者的目的却是重现和证明照片的真实性,引导受众带着主观意志去评断曾经的过往。例如,1991年中国青年报摄影记者解海龙到金寨县采访希望工程时拍摄的一幅著名作品《我要上学》,画面中一个眼睛很大的小女孩,手里紧握铅笔头,两眼直视前方,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求,受众无一不被眼前这双饱含渴望的眼睛所打动。时过境迁,当受众再次观看这张照片时,定会对曾经那个女孩的命运进行揣测,想知道那个女孩以及和她相同命运的孩子们是否已经进入学校学习,她们现在在哪里?生活境况如何?这就是受众在当下对曾经的照片产生的心理变化。“尽管摄影爱好者身上存在着一些局限性(如水平不够专业)和一些矫饰做作之处(为艺术表现效果所致),但比起其他模仿性物品来说,照片与可观世界之间的关系似乎更单纯,因而似乎更能准确地表达现实”。受众观看任何一幅照片,都会带着现实中的心情去品读照片中的情景,继而在证实照片的真实性后提出疑问和猜测。有些受众会和照片中的情景产生共鸣,有时却大相径庭,这就是照片内外两个不同时空的碰撞所带来的不同的受众心理反应。

二、摄影的表现性与受众心理的关系

(一)摄影的表现性

它以影像的形式再现事物的原貌,这其中也有值得注意的某些细节。这些细节不会因为细小而被忽视,反而会令受众产生思考,是一幅摄影作品最能打动和感染受众的内容。摄影的强大优势就在于它用较高的清晰度提醒受众事物的客观真实性,而对细节的深入刻画更能升华作品的主题。这就是摄影的表现性所在。罗伯特·杜瓦斯诺的作品《他们看见了什么》是一幅细节表现十分出色的作品。摄影者先将一幅名画放在一家艺术品商店的橱窗里,橱窗的侧面悬挂着一幅女性人体艺术作品,通过相机记录路人的反应。照片中的男女注意力明显不在一幅画上,通过对二人眼神的细节刻画,印发人们关于照片背后含义的兴趣和评论。

(二)表现性与受众心理

那些被挑选和收录,受到欣赏和好评的作品,受众在观赏时大多会有这样的感受:有些照片使人疯狂或激动,有些照片令人悲哀或喜悦,简而言之,就是产生情感。一幅摄影作品是如何能够吸引受众,使受众产生心灵的震颤?优秀的摄影作品总是具有使受众从现实生活中超脱出来,融入画面所表现的另一个的时空中,让受众更深的感悟那个世界中的美好、真实、丑恶或死亡等。照片中的某个细节给你带来的触动或痛苦的情绪,可能是流血的手腕,女孩的断指,母亲的织针等等,在受众眼中,照片有没有突出的细节表现,细节是什么,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与个人的经历与情感有关的。有的人可以在一张照片前欣喜若狂,有的人会悲从中来,还有些人会毫无触动。因此,这不是个人认知与感受能力的问题,而是受众的阅历与观赏角度的问题。例如,有些照片,它的细节充满了欢乐祥和,但这些照片中的人和事都已经不在了。对于相关的人来说,照片中的某些细节就会特别刺痛心灵,而对于旁观者来说,只会被当时的气氛所感染。

作者:史达耐单位:青岛摄影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