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5/30 8:36:48 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在心理学领域中积极心理学的地位正逐年上升,在各行业间应用广泛。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背景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青年人群中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在国家认同和意识形态传播方面的作用。因此,借助积极心理学理论,阐述其可能给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带来新的理论借鉴,以力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断凸显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力、说服力和感召力,从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1话语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概述
1.1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话语权的内涵建设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我们与世界的沟通方式发生变化的同时催生出了各种新业态。一方面疫情的爆发冲击了全球经济和公共卫生安全,但另一方面,在危机中形成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却是不可逆转的。如今国际社会正日渐变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面对当今世界经济的繁杂形势和全球化问题,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而“命运共同体”正是我国政府对此提出并反复强调的关于人类社会的新理念。在疫情下,不论国籍、信仰,实际上所有人类都处在同一个命运共同体当中,伴随全球化所带来的挑战而生的则是全球各国家、地区之间的联系和依存日益深厚。这促使不同民族的思想文化、各国政治经济利益更加频繁交锋。由此而导致更为激烈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因而对于中国,掌握话语权的任务和责任也就更艰巨。实际上,世界上试图对中国进行西化和分裂的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过其图谋,利用其强大的话语权渗透人民的思想就是其重要手段之一。2019年12月5日和7日,在中国国际电视台先后播出了两部以新疆反恐为主题的英文纪录片:《中国新疆,反恐前沿》和《幕后黑手———“东伊运”与新疆反恐》,纪录片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关注,但是一贯关注各种涉疆新闻的西方主流媒体竟然选择性失语,集体沉默。在西方媒体偏颇的舆论之下,西方多数民众很难获取到真实信息,导致人民无法了解事实真相,群众只能听信谎言。事实说明在国际舞台上,话语权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21世纪以来,我们党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改进宣传报道工作,把握方向;加大信息的公开性,有序性;对媒体和平台进行有效管理,率先赢得民声;在国际领域让中国获得平等发言权,引导更多的国际舆论关注问题真相。无论形势如何,无论国际敌对势力如何掀起波澜,确保世界舆论的总体格局不变。由此可见,要树立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从而赢得国际舆论的主导地位,我们必须进一步努力把握话语权。
1.2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语境下的话语权
高校就是帮助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据地,青年人有责任积极促进建设人类共同未来和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共同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交流的桥梁,广泛运行于高校话语环境下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作为被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所支配,必须遵循限定语言或活动规则,可以被视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是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为交往主体所形成的言语符号集合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开展的必要工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作为一种始终运动和发展着的话语系统,以中国社会的发展现实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为根本依据,内在蕴含着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展开并发挥作用的关键问题,其既是一种具有时代容涵性的问题指向话语,也是承载着意识形态发展需要的内涵指向话语,更是包含着批判性与建设性双重向度的辩证性话语。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其现实性意义的发展维度上,既面临着多样话语挤压、中国社会结构变化以及社会信息化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外部挑战,也有着自身建设问题。这些时代的要求和现实挑战,使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下难以顺利发展。面对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新要求与新挑战,话语发展要聚焦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着重解决“向何处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既要夯实话语的思想引领力,也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价值凝聚力,更要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感染力。在具体的落实层面,则要以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建与完善作为最终落脚点,这既要在国家层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顶层设计,巩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也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社会协同,建构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进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新语境中的新发展。
2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及主要研究
20世纪末,国际心理学掀起了一个新的浪潮———那就是积极心理学。传统的心理学以消极和异常心理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关注点往往集中在消极心理方面。积极心理学则更为倡导人类需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内外部的世界,据此它对于异常或心理问题做出了新的解读。
2.1主观水平上的积极体验研究
积极心理学摆脱了近一个世纪心理学局限于以人类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为主导的消极心理学导向,它将研究的主要方面放在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它主要研究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有关满意、满足、愉快、幸福和乐观、希望等积极经验。
2.2个人水平上的积极人格特质研究
积极心理学的使命在于科学地探索和缔造个体的幸福生活。这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可以通过刺激或强化个体能力实现,当激励和强化使一定的实际能力或潜在能力成为一种习惯性的工作方式时,就会形成积极的人格特质。积极的人格会促使个体采取那些更为有效的应对策略。在这方面,心理学家特别研究了24种积极的人格特质,其中包括自我决定性、成熟的防御机制、乐观、智慧等。
2.3群体水平上的积极社会环境研究
马斯洛、罗杰斯等人在论述中指出,当孩子的周围环境以及老师、同学、朋友提供最好的支持、同情和选择时,孩子最有可能健康成长和并实现自我价值。与此相反,当父母和权威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独特性,或者只有当孩子符合一定的标准时才给他们被爱的信息,那么这些孩子就容易产生不健康的情绪和行为模式。
3转型与重建———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创新研究
积极心理学在实际上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寻求自身转型与重建的重要契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形成方式促使了新的对话方式、学习方式和反馈机制的建立,面对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引入积极心理学思想和方法的新理念,只有积极争取、自觉建构,才能实现话语的“权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在新形势、新理念的冲击下必须重新整合原有的要素、改变固有的结构及模式、增强针对性和前瞻性。通过转型和重建,借助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创新与变革。
3.1教学对话模式由“主体中心化”向“主体间性”转型
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中心”的思维形式不同,“主体间性”的思维强调的是主体之间的自觉认知和主动交流。在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整体过程当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主体间性往往更多的表现在话语的交流与互动当中。一方面,教育的主体和受体实现平等、开放、自由、积极的对话机制,可以被视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内的表层结构,即二元主体。另一方面,就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育的主体和受体之间的界限被最大程度地模糊,并合并成一个主体,即一元主体。从积极心理学角度上看大学生作为教育对象的“主体化”效应已经呈现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那么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这一正统的教学主体,教育者自然要积极适应这一转变趋势。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自身的主导地位,在挖掘大学生积极心理情绪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激励和引导,成功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使之成才。构建以“主体间性”为导引的新型师生对话教学模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不再依赖于单一渠道知识垄断的独白霸权。制约对话权和保护话语权的整体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话语民主”的含义,即以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为基础,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性。
3.2创建积极环境,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
在改变对话模式的同时,教育工作者还要致力于创造积极的教育环境,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环境保护。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一方面决定着政治权力存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还决定着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统治阶级的能力和控制程度。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程度,从深层次角度思考,其实是与国家权力的稳定和意识形态的安全运行密不可分。无论一个国际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路径都必须受到高度重视。在多元语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又要结合本国实际。在中国,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至高无上且不可替代的指导地位。所以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必须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的权威性,积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渗透性和指导性,拓展多种途径与方法,立足中国,把握当下,勇面未来,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要综合利用多种传播媒介和平台传递积极社会能量,引导人们自觉进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契机。
参考文献
[1]刘军,柯玉萍.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建构[J].学术探索,2016,(1):34-42.
[2]陈钰业.从多维度视野看中国多党合作话语体系的建构[J].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4).
[3]梁一戈,杨朝钊.浅论国家话语权提高的重要性与实践性[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8):17-18.
[4]葛红兵,何如一,胡俊文.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再建构[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1):222-224.
[5]卜雪.基于积极心理学的中职学生家庭教育方法的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12):102-103.
[6]麻晓磊.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60-61.
[7]徐敬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J].青春岁月,2015,(12).
[8]姜竹青.自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04):130-134.
作者:王佳男 赵博为 赵景会 单位:佳木斯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哈尔滨音乐学院 佳木斯大学学生工作部
文秘指导服务编辑一对一跟踪服务,不成功不收费
管理创新论文 预算管理论文
安全管理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财政税收论文
三农问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思想政治论文 心理学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酒店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教育管理论文
管理会计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信息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电子商务论文 税收论文
房地产论文 绩效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