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克服安全管理六轻六重

克服安全管理六轻六重

安全生产历来是社会关注、人民关心、国家重视的突出问题。长期以来,企业为确保安全生产,制定许多管理目标,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但还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严峻的局面。笔者认为,安全管理上的“六轻六重”是我们安全生产状况不稳的重要原因: 一是重形式轻实于。一些单位虽然经常讲“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但是口头上说得多,细致工作做得少;布置工作多,检查落实少;表面文章多,真抓实干少。特别是有些干部习惯坐在办公室打电话、听汇报,尽管忙忙碌碌,但安全生产的形势变化不大;有的领导干部即使至I基层、到现场,但发现和解决问题不多,发现问题也避重就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二是重措施轻兑现。长期以来,企业为确保安全制定了不少安全措施。可以说,每发生一次事故,就要制定一些安全措施,但是真正一丝不苟一以贯之地抓落实的不多。有些措施只有定性要求,没有定量标准,更没有具体考核。因而在现实管理中,常常是有措施无考核,有要求无检查,有布置无验收。还有一些管理措施,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兑现率不高,流于形式。

三是重治标轻治本。有些单位抓安全习惯于打“人海战术”,搞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很不扎实,重治标,轻治本,急功近利。有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顾此失彼,结果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还有单位抓安全时紧时松,安全不好时抓安全,安全好了就忘安全。“安全第一”的方针缺乏具体落实的一贯性。特别是在强本固基方面,尽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一再强调工作重心要下移,管理控制到岗位,但具体到企业往往不能很好解决。

四是重处罚轻教育。片面强调物质利益和经济制裁:有些单位甚至以罚代、教,以罚代管,图简单省事,不善于解决来自社会、来自生产中影响安全生产的思想故障,不能紧紧把握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思想动向。即使抓安全生产思想教育,也只是照本宣科,讲大而空的道理,缺乏创造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是重静态轻动态。热衷于就事论、事等静态式的常规方法,而不是从动态信息人手,建立信息收集、反馈、分析处理系统,及时捕捉不安全因素,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认真吸取教训。

六是重事后轻事前。做亡羊补牢的多,抓预防控制的少。安全好的单位,很难查出不安全因素;出了事故后,处处都是不安全隐患。未出事故的单位:即使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对方也不?定在乎;发生事故的单位,似乎到处都是隐患。

以上“六轻六重”是安全生产管理上的一个顽症,一直困扰着企业。要“医治”好这个顽症,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注重实干,力戒形式主义。首先带头人要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要率先垂范,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同时,从制度、标准、考评几方面规范干部的作风、行为。

第二,注意考核,确保措施兑现。一方面要按照精简、实用的原则,对原有的规章制度和各项措施进行清理,好的继续坚持推行,不足的修改补充、完善,并进行系统化、细化、量化和强化;另一方面,建立起各项安全责任状,实行目标管理,实行定项目、定数量、定标准的“三定”管理,坚持运用量化考核手段,促进责任状的落实。“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第三,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而且要把治本作为重中之重。要强化干部职工安全生产的法律意识,强化质量管理基础。

第四,注重教育,严禁以罚代教。职工违章违纪或发生事故.,不能只用简单的行政处罚和经济制裁,还必须辅之以有效的思想教育,有针对性地消除一些带倾向性的心理障碍。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思想教育,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综合运用行政、经济、组织等手段,做到教育本人、警示众人。注重动态,力防就事论事,强化动态管理,随时掌握现场动态变化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各个作业环节上的偏差,切实消除隐患,及时解决问题。

第五,要建立健全安全信息管理制度,坚持实行定人、定时、定流程、定标准、定分析、定考核的“六定”管理,做到逐级收集、反馈、分析、处理,让各种信息在整个安全管理活动中流动起来,有效地避免就事论事的静态管理方法,使安全管理趋于程序化、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