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管窥现代和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

管窥现代和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

一、古典教育组织理论及其应用

古典教育组织理论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以及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出生在美国,在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工作。为使企业管理由一种随意的、经验式的管理变成科学的管理,泰罗从研究工人劳动时间和工作方法开始,对生产管理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研究,形成了科学管理理论。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实行标准化管理和计件工资制,科学地培训和选择工人,协调作业人员和管理者,使企业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和严格的管理制度。现代教育管理思想大都可以追溯到泰罗的科学管理思想。高校管理仍然可以应用泰罗的管理理念,讲求效率和科学,利用标准化的手段进行考评和过程管理,实行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实行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的分工协调,使行政管理人员充分高效地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服务。高校人力资源部门对教师采取聘任制的管理方法,择优录取教师,建立竞争机制。同时,高校人力资源部门也要培训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教师专业素养与个人素养的提高,通过考评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亨利•法约尔(HenryFayol)是法国科学管理专家,他在实践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般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着重讨论管理原则的理性化和科学化,重视组织这个整体,认为“管理就是预测和计划、组织、命令、协调和控制”。高校作为一个以知识为核心的组织,其管理活动也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例如,高校要制订本校的长期、中期、短期发展规划,对学校的设施设备、师资配备、招生人数等做出预测和谋划,由学校各职能部门制订本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教师制订学期和学年教学计划等。高校的组织管理始终围绕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协调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人力资源,预测、控制学校的未来发展前景,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促进文化传承和知识创新,最终达到让学校这一组织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的目标。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条基本原则,其中公平原则、首创精神、团队精神等理念在高等教育管理中应得到很好的借鉴和应用。韦伯的理论重视组织的制度建设,重视下级服从上级的科层制建设,而人在组织建设中并不重要。在他看来,传统的管理主要凭借的是“世袭权力”或“魅力权力”,而现代社会管理则凭借以法律为基础的权力,所有的人在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行事,是职位规定人的行为,而不是人的行为规定职位。当前韦伯的科层制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现实痕迹较深,中国高校的机关化、科层化现象十分严重,高校行政人员的级别设置与政府机关的科层模式十分相似,致使高校成为一个追逐名利的行政化场所。中国高校管理的“去行政化”呼声虽然很高,但成效甚微。“去行政化”要去除行政级别,实现“教授治校”,由学校的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行使为教授服务的职能,教授民主决定学校的重大事情。另外,高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完成组织协调、运转的功能,以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因此,高校的“教授治校”“学术自由”要强化依法治校,加强教育制度建设和法制建设,体现公正、公平的原则,保证合理利用并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保证高校发展的理性和稳定。

二、人本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及其应用

澳大利亚的美国行为科学家乔治•埃尔顿•梅奥在1927~1932年美国西方电器公司进行的“霍桑试验”,证明了工人的积极性更多地与人的精神因素有关,奠定了人际关系学说的基础。试验显示,当工人发现自己被关注时,尽管物质条件没有被提高,但工作效率却明显提高。霍桑实验以及梅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人际关系学说,提高了管理中对人的非理性因素的认识,为人文主义管理思潮拉开了序幕。教师是高校这一特殊组织中与知识和文化打交道的特殊群体,以传承知识、创新文化为己任,往往更重视精神层面的获得。被尊重、被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教师的人生理想和追求,共同的理念和道德标准形成了独特的教师文化,对学校文化的营造和认同是他们努力工作的主要动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更多地来自于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工资待遇和物质条件因素在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中不占主导地位。他们更重视自身的修养和人格魅力,重视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工作软环境。因此,在高校管理中利用人际关系理论,营造良好的教师文化和校园氛围,让教师在一种愉悦的文化气氛中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作为早期人本主义管理理论,杜威的民主教育管理理论以“民主”为核心,重视教师在学校管理中的参与,强调师生共同参与,提倡学生自治。杜威认为,教师既是一个领导者又是一个引导者,学校要尊重教师对于管理的参与,尊重教师的价值和尊严,给予教师参与管理的权力和自由,改变传统的权威主义领导方式。传统的管理用权威、命令、集权的领导方式,与高校教师的管理愿望相背离,不利于教师对学校组织运作方式的认同和积极参与。相反,高校的分权式管理、民主管理能充分调动教师群体的聪明才智,提高教师对学校管理的参与度,有利于学校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全校的人力资源,共同应对学校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的民主管理目标还要与教师及学生的发展目标相一致,将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与学校的发展辩证统一起来。到20世纪70年代,具有不同哲学背景的人文主义学者形成了人文主义教育管理流派,与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流派相对立,如格林菲尔德的主观主义教育管理理论、霍金森的教育管理价值理论、福斯特教育管理批判理论、萨乔万尼教育管理文化理论。人文主义教育管理理论更关注组织中的人以及人的非理性方面,如人的意志和情感、动机等;更专注人的价值理性和伦理理性;批判阻碍人的自由的社会制度,表达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强调高校教育管理要研究人的主观性的表达。高校教育管理活动必定是人的活动,而且最终为人的全面发展服务。高校教育管理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意志、目标、动机和价值的表达。在价值多元的社会背景下,高校教师和学生在价值取向以及非理性、情感、动机、智力、体能、个性等方面存在差异,如何重视教师及学生的个体生命、个性特征,是高校管理实行“以人为本”理念的关键所在。

三、教育管理科学理论及其应用

20世纪40年代以前,人们主要凭借经验对教育进行管理。教育管理科学理论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是教育管理理论运动的成果。西蒙的“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是科学主义管理理论的起点。他提出一种“价值无涉”的科学方法,认为人的选择行为只是以事实为基础而不是以价值和情感为基础。科学注重事实,而价值和伦理命题说的是应该而不是事实。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最大贡献就在于提出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它重视人的理性和组织的结构在管理和决策中的作用,使管理人员掌握科学的管理理论,提供了对事物“确定性”进行不懈追求的一种精神理念,使人们对未知的世界有一种积极的心态,促进人们不断地探求。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缺点是:否定教育管理的价值,将人看作没有情感的事物,忽视对教育问题和人的关心,不重视人的情感、动机和非理性因素。管理者运用管理的客观科学,使教育活动变成只关心方法不关心目的、只关心组织不关心个人、只关心技术不关心价值伦理、只关心事物怎样不关心事物。在物欲横流、精神道德滑坡的当今社会,高等教育管理在运用科学管理方法的同时,应更关注人的非理性因素,关心高等教育中的价值与伦理问题,在思考“如何做”的时候更要思考“应该不应该这样做”的问题,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境遇的敬畏和尊重。四、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及其应用20世纪50年代末之后,西方发达国家陆续向后现代社会迈进。70年代末、80年代初之后,科技发展有机化、知识信息化、政治国际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以及追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均彰显了后现代社会的特征。把后现代主义运用到教育管理理论和实践中的学者众多,著名的有格林菲尔德、霍金森等。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论的共同之处在于否定科学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论反对理性至上,主张以差异性、多元性、非理性、随机性等为核心建构新的认识理论,重视用民主对话、合理授权、文本解构、意义重建、非线性变革等方式解决面临的教育管理问题,强调个人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性发挥以及主体的自由和解放。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理论认为,教育组织是人创造的存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创造,也就没有统一的形式和本质,不同的教育组织有不同的性质,即使是同一类的学校也有不同的特点。教育组织的形式和性质不是唯一的,教育管理方式也应是多元的,而不是执行唯一的标准。后现代主义教育管理认为,领导者与跟随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提升,互为管理和被管理。在高校民主管理中,很难绝对分清谁是领导者、谁是被领导者,不同层级的管理者们共同研究和推进学校的发展进程,制定并执行管理制度和法规,承担不同的职责又相互协作。后现代主义管理理论认为,教育组织的主要目标不是效率而是保证教育的正义和平等,促进人的自由和解放,在管理中将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充分考虑教师、学生家长和学生如何参与管理。教育管理方法不是唯一的而是多元的,在管理和教育中积极地运用合理的对话,让所有的教师得到公正的待遇,让男女学生均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这样教师可以自由教学,学生可以自由学习,以达到解放教师和学生主体性和创造力的目的,推动学校等教育组织的全面发展。诚然,后现代主义的不确定性、边缘性、模糊性等理念也不利于对教育问题的把握与解决,不利于对教育实际的判断与决策,容易把人带进一个不可捉摸和不可预测的世界,这是在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管理理论经过产生、发展、演变、综合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现代与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些理论也应具有时代的进步性和先进性。在信息化和全球化时代,我国的文化发展也是多元化的。借鉴西方现代与后现代教育管理理论,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并解决我国的高等教育管理问题,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管理方法,以及新的多元化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和多元化教育管理模式。

作者:陈云田广东单位:南京广播电视大学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