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与病患友好交流的方法

教学中培养学生与病患友好交流的方法

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它的提高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需要学校、医院、医学生自身等多方努力,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医疗纠纷的发生更突显有效的医患沟通在缓解医患矛盾中不可缺少的作用,努力培养医学生从人文、伦理、法律等多角度去思考和处理问题,为医学生转变为合格的执业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

1医患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1.1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新的模式意味着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要善于与患者沟通。开展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正是顺应医学模式转变,将医学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结合。

1.2适应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高等医学教育的任务就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医术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的现代医学人才,其中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作为“全球医学教育最基本要求”之一的交流能力〔1〕———医患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成为医疗服务中的重要环节。

1.3随着医疗制度改革、人们法制观念的增强和病人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医疗与教学的矛盾日益明显,愿意作为教学对象的病人越来越少,选择教学病例难度加大。患者不愿意配合,增加了医患沟通的难度。

1.4在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往往偏重专业知识的传授,缺乏沟通交流技能的培训,实习医学生在带教医生的指导下承担了大量的普通诊疗任务,如问诊、体格检查、基本技能和手术操作等。然而,由于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严重不足,法律意识和风险意识不强,对临床实习效果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2医患沟通课程安排与实施

在当前医患关系紧张、医患沟通不畅的现状下,医患沟通教学课程设计中应该设定什么样的目标、怎样来实现和完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1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

引导医学生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在加强临床技能学习的同时,加强学习与患者沟通的艺术、技巧及策略、学习如何建立医患信任关系以及治疗关系,使医学生具有宽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人格,能较快地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化。

2.2教学内容的安排

理论授课:医学教育标准与医学生必备素质、医疗法规、医患沟通,临床沟通技巧。课间见习:

①了解医疗纠纷处理的基本方法:教师模拟医疗纠纷现场,模拟处理过程;

②了解问诊的内容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典型病例问诊、采集病史;

③交待病情和术前谈话: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典型病例交待病情,进行术前谈话;

④加强医德医风的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部分医护人员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表现为:不钻研技术和业务,过分关心自己的收入;对病人态度生硬,语言难听、脸色难看;少数医务人员收受“红包”、回扣,甚至出现了以致类似“天价医药费”事件的发生。同时对比当前的医学大家如:王忠诚、张金哲、韦加宁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认识到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性;

⑤加强医学伦理方面的深入探讨,针对社会上发生的涉及医学伦理的问题,例如:医院发生火灾,医护人员应该先救病人还是自救;回民患者大出血,拒绝输血,医生该如何处理;孕妇应该马上接受剖宫产,而家属拒绝手术,应该怎样解决,诸如此类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

⑥医患沟通过程中对卫生法律法规的深入认识,例如:知情同意权是患者的法赋权利,肿瘤患者希望了解病情,而患者家属为稳定患者情绪强烈要求隐瞒病情,这种情况下医生应该如何处理等等。

2.3教学方法的实施

理论授课、观看教学录像、学习典型病例、PBL教学、案例分析和情景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以问题为中心(PBL)的教学方法是利用提出核心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使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相关知识的教学目的。把PBL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医患沟通的教学〔2〕,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展示医患沟通纷繁复杂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使得抽象的学习内容具体化,具体的学习内容形象化,最终达到教学目的。通过沟通和交流技巧的示范,向医学生突出强调正确沟通与交流的态度和行为。

3注重临床带教,加强医患沟通实践

临床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对理论学习的一次检验与升华,它直接影响医学生以后能否独立开展工作。因此,临床实习阶段的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3.1做好医学生进科前的医德医风及法律法规培训。

教育医学生要对病人要怀有深厚的感情和真挚的同情与关心。工作中要认真细致、谨慎周到、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强调对患者一视同仁,要“热心、耐心、关心、细心”,尊重病人及其家属。认真学习相关法律法规,重点学习《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医院各种规章制度,增强医学生的法律意识,强调依法行医、依法沟通。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3〕、〔4〕。

3.2提高临床教师素质,示范医患沟通。

首先要培养高素质的临床教师。学院对多名教师进行了专门的人文医学和医患沟通的培训,所有讲授本课程的教师都经过了系统的人文医学和沟通培训。带教老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应重视医患沟通能力知识的传授,将培养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渗透到每科的临床教学中。

3.3在临床实习阶段,很多医学生重视一些疾病的症状体征的观察和对基本操作的观摩学习,却对病历书写、病程纪录、出入院纪录等一些相关的医疗文字纪录漫不经心。原始病历资料与现场实物保存是认定医疗过失的重要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中允许患者复印病历,“举证责任倒置”等规则,又给患者解决医疗纠纷一个相对通畅的途径,这样医疗风险几率大大增加。因此,要教育学生,病历是医疗行为的唯一载体,在司法审判中是证明医疗行为正确与否的主要证据,培养学生依法行医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严格病历书写的规范性、系统性,如病历的基本项目填写要准确完整,纪录的内容要真实全面,前后一致等。定期检查考核病历书写,将医学法律知识贯穿于实习过程中,增强实习生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为实习医生转变为合格的执业医师打下良好的基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