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讨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效果

探讨工商管理专业学习效果

一、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调查对象分别包含了大一学生2名、大二学生32名、大三学生32名和大四学生38名,主要以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120份调查问卷,回收问卷113份,其中有效问卷104份,问卷的回收率为94.2%,回收问卷的有效率为92%。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且进一步的调查发现,目前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存在着以下问题:

1.学习动机不明确

大学生在选择工商管理专业时,仅有不到40%的学生是出于个人兴趣和就业前景好的原因,而有超过60%的学生在选择工商管理专业时,选择目的并不明确,以至于学生在进入专业学习时,就有盲目性。同时,在人生的发展目标是否明确方面,也有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不明确或者较不明确,由此可以看出,在被调查者中,他们对未来的人生发展目标很模糊,这也不能使学生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有足够清晰的认识。在学习工商管理专业是否对您的人生发展有所帮助方面的调查结果也表明,只有32%的被调查者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对人生发展有很大帮助或较大帮助,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或者指引了发展方向,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对人生发展帮助较不明显或者不明显。这些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专业在未来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的引导作用方面认知不明确,或者两者关联性不强,因此,进一步影响到学生对工商管理专业的认知模糊、定位不准确,从而使学生减低或者丧失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行为,可能会使学生产生不愿上课、甚至反感上课的心理。

2.课程设置不科学

我们发现仅有10.58%的学生认为是比较满意的,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一般,有超过30%的学生认为不太满意或者非常不满意,在进一步的调研中发现,导致非常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有:内容过度结构化(主要指抽象的定义、概念和理论组成),难以记忆和运用,内容落伍过时,不具前沿性和内容刻板深奥,不易理解。由此,我们也可以发现课程设置并未完全考虑学生的需要,或者说没有与学生沟通,使学生对现有的课程设置不了解或者不理解,进而产生排斥心理。

3.教师教学方法需改进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在教授专业课程的所有老师的总体评价方面,被调查的学生中有3.85%的学生对教授其专业课程的所有老师的总体评价非常满意,而绝大多数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基本满意,有26.9%的被调查者认为不清楚或无所谓或不太满意。在对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上,被调查学生最关注的是教师授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堂内外知识兼顾,其次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课堂互动和教学手段的运用,再次是教学环节的设计方面,而学生对课后作业或联系的关注程度并不高。在学生最喜欢那种课堂组织方式的调查中发现,有47.12%的被调查者喜欢师生双向互动式的课堂组织方式,其次是以教师为主讲授式的课堂组织方式;在学生对教学内容安排的要求方面,有49.04%的学生喜欢以教材知识为辅和以实际问题、案例为主的教学方式,也有36.54%的学生喜欢以教材知识为主和以实际问题、案例为辅的教学方式,而仅有1.92%的学生认为完全来自教材的知识是合适的。可以看出,学生对目前教授其专业课程的所有老师的总体评价是基本满意的,但是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方面,学生最关注的是教师的授课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课堂上要内外知识兼顾,要加大与学生的互动,这样才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根据调查结果,在这些方面我们的专业课教师做的并不够好,还有提升的空间。

4.专业知识考核制度和过程不能与教学相匹配

在大部分专业课程考试前,学生是怎样准备的,根据调查结果显示,75%以上学生是只背老师圈定或同学整理的重点或者考前突击自己准备的重点,认真学习教材及相关课外知识的学生仅占6.73%。在被调查者中,仅有13.46%的学生认为,基本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果,有超过65%的被调查者表示很少能或者根本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果,没有学生认为完全可以反映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成果。同时在考核制度是否利于学生掌握管理知识和提升管理实践能力提升方面,有超过70%的同学认为,目前的考核制度不太利于学生掌握管理知识和提升管理实践能力,或者目前的考核制度与学生掌握管理知识和提升管理实践能力相去甚远。进一步的调查发现,考核制度是不利于学生掌握管理知识和提升管理实践能力的主要原因。考核制度中占到前三位的是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科学、全面;考试范围太窄,过于侧重理论;考核监督机制不够健全。而第四个原因是课程考核与课程教学不相吻合,这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专业课考核的制度是否适合;在考试之前,是否应该给学生圈定重点;教师出的试题的题型、难点和涵盖的范围是否科学;考核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等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5.专业学习与实践应用结合较少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有近70%的被调查学生认为,工商管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或者有用而愿意做的事,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态度较明确。在周围的学习氛围浓厚方面,被调查的学生仅有25%认为学习氛围很浓厚或者较浓厚,43.27%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氛围一般;对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进行反思方面,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示有时会反思,或者是出现问题的时候才会反思;有超过80%的被调查者表示偶尔或者不主动与他人交流有关学习的问题,这也表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习氛围较为欠缺。经过几年工商管理的学习,多数学生认为应当掌握和具备人际沟通技能、解决管理相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管理知识的能力;有超过70%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习管理学知识对于其工作生活产生了较少实质性的改变或者几乎没有变化,仅有7.69%的被调查者表示,经常注重从管理的角度来思考正在发生的事情或问题,仅有1.92%的被调查者经常主动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或学科竞赛,有近80%的学生对所学的管理知识用于与团队其他成员的沟通或管理仅停留在思考阶段或者没有进行实际的应用,由此表明,专业学习与应用结合较少,绝大多数的专业学习仅仅是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践结合的较少,导致很多学生认为人际沟通技能、解决相关管理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管理知识的能力很重要,但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形成不匹配,学生可能是专业知识非常丰富的,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可能并不强,这就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或者实习。

二、改进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效果的措施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需要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个层面结合才能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学生层面

1.结合兴趣选择专业

学生带着学习兴趣学习,会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选择专业之前,学生应明确自身的兴趣是什么,建议学生结合兴趣选择专业,这样会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较早进入学习的状态。

2.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角色的突然转换,使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感到茫然,加上大学生本身的自律性不强,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要做什么,缺少学习的动力。这就要求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虽然很多学生在上大学前对工商管理专业有了一定的认知,但对未来的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不明确,因此,学生应很快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不能因为凑学分选择此门课程。

3.加强学习的主动性。大学课程的学习给了学生很大的自主性。为了提升学习效果,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地做笔记,认真听讲,课后做好复习,做到温故知新,对学习的内容,及时的巩固和消化,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师层面

1.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教师应当积极主动的把握所研究领域的较前沿的研究内容,应该加强学习,鼓励教师多参与学术会议和教研会议,使之与时俱进,在能力上进行自我提高;同时,要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专业特点开展教学活动,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一些案例教学、情景模拟、图解教学、集体讨论等等,而不应只是普通的课堂知识教学。老师们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加大“课堂讨论”、“课堂练习”的比重,使学生带着一定的压力参与到课堂中来。这不仅对于解决逃课问题有利,同时也是杜绝“隐性逃课”、提高学生听课质量的一个好办法。

2.加强专业知识考核,使之与教学相匹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存在课后复习少的问题。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考察会有利于促使学生去学习该门课程,从而容易掌握该课程的知识。与此同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的考勤,不能允许学生任意妄为,如常常出现上课缺席等情况。教师可以明确地向学生提出较高的要求,并且使之与本学科学位直接挂钩,让学生明白所选课程的重要性,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足够重视,并组织相关教师建立专业课程试题库,并根据课程的更新,及时更新题库,以保证考核与教学相匹配。

(三)学校层面

1.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师资投入。目前大学普遍存在着资源紧缺的状况。虽然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主要由基础必修课、专业基础必修课、专业方向限选课和专业方向选修课等构成,但由于师资力量的有限,使得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范围很少。“学分制”有名无实,导致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高,学生跨年级选课的手续十分繁琐,实际上也打击了学生们自由选课的积极性。学校应适当加大师资投入,结合专业的特点,完善课程设置。

2.完善考试制度。目前的考核方式重课本轻课堂,重期末考试轻平时成绩,这就使得不少逃课的同学靠考前突击就轻易过关。学校应要求系主任对每门专业课程的试卷进行审定,把握其难度适中,技能要求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在期末考试时,加强对考试过程的监管力度,严禁任课教师给学生划范围,以此来衡量学生专业技能程度及了解教师教学质量情况。

3.加强课程改革。学校应大力推进专业教学改革与课程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根据课程需要,实施各种形式的因材施教,开发案例式的校本教材,提高教学效果。注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直接接触实际,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从亲身经历中获得感性知识,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了解、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要坚持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使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不脱节,构建多个环节相互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梁敏陈红梅苗雨君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理论探讨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省社科院

物理教学探讨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西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