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转型研究

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转型研究

工商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始终围绕不同时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展开。“五位一体”建设布局的提出,大大丰富了工商行政管理效能提升的内涵和外延。要求工商部门在履行市场监管职责的过程中,全面融入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具体要求,推进“五位一体”建设的有机结合和共同发展。要求工商部门妥善处理五位一体建设中的内在矛盾,妥善处理行政执法与落实政策的脱节,妥善处理严格执法与科学执法的内在关系。

一是更加强调服务这一目的与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工商事业的根本遵循。提升执法效能,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行政执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服务好广大消费者、经营者和社会公众,服务好经济建设稳定、持续和健康发展。

二是更加强调和谐共赢的执法效果。行政执法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行政管理的一种方式和手段。提升执法效能,要求行政执法工作突出执法的效果与效益,增强执法透明度,保障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实施刚柔并济的执法措施,引导行政相对人依法开展经营活动;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密切与行政相对人和利害关系人的沟通交流,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执法,争取行政相对人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达成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共赢。

三是更加强调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工商。依法行政不仅是行政执法的职责所系,也是提升效能的必然要求。从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职责到执法程序、执法效果回访评估,都必须严格依法履职、依法办事,既不能越权执法,也不能不作为;既不能违反执法程序,也不能滥用执法裁量权,坚决防止行政执法的缺位、错位和越位。

四是更加强调执法模式的创新发展。创新是工商事业不断发展的动力源泉,行政执法模式转型、提升执法效能都离不开创新。针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时代特点,工商行政执法模式创新必须围绕社会普遍关注的市场监管重大问题,积极吸收借鉴国际市场监管执法的成功经验,提高行政执法的科技化、信息化含量。

五是更加强调提高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的执行力。当前,工商部门面临着体制机制创新与建立有权威市场监管执法机关的重要机遇,对提升行政执法队伍素质和工作水平提出了十分现实和紧迫的要求。应当着力提高行政执法队伍的知识结构、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着力加强执法人员的思想觉悟和作风养成,把工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成一支政治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执法力量。

理论研究———夯实统筹市场要素监管的坐标定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健全市场机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传统意义上的市场机制问题无法覆盖现阶段我国市场机制实际存在的问题,传统宏观管理理论对市场机制问题的弥补远逊于微观规制对市场问题的抑制和弥补的作用。传统机构改革理论试图从市场主体、客体、载体、行为单个角度实施监督执法,以借此理顺市场监管职能交叉,永远无法解决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的弊病。对此,作为行政部门中唯一行使市场要素统筹性监管执法的职能部门,工商机关越发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必须旗帜鲜明地将统筹市场要素监管作为新时期工商行政管理的坐标定位,夯实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科学转型的理论基石。认识了工商行政管理的这一本质定位,也就明确了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转型的目标。

战略定位———法治工商统领下的“五型工商”建设作为宏观调控与微观规制有机结合,统筹市场要素监管的职能部门,法治工商建设是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转型进而促进执法效能提升的必然选择。“法治统领”是法治工商发展的核心,概而言之:就是在法治格局下,立足政府四大职能,准确把握工商行政管理落实政府重大决策的宏观调控职能、统筹规范市场要素的监管职能、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服务职能、保障行政管理行政服务相对人合法权益的维权职能。在实施工商行政管理改革决策行为、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执法规范监督行为、执法资源配置保障行为的过程中,全方位、全过程融合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具体要求。“五型工商”是法治工商建设的着力点,是在法治统领的前提下,深度拓展“智能工商”建设,统筹谋划“阳光工商”建设,系统规范“服务工商”建设,前瞻策划“维权工商”建设,提升强化“效能工商”建设,归纳形成系统科学的法治工商发展成果,全面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的执法转型。其一,智能监管,深度拓展“智能工商”建设。拓展信息化建设硕果,推动执法依据、执法职权、执法争议、前置许可、行政指导事项五大数据库建设;完善行政决策分析、网络交易监管、办案电子取证的系统建设;融合应用卫星定位技术、无线网络通信技术、信息处理技术,逐步实现执法数据库与综合移动执法系统的对接,全面提升监管执法的智能化水平。其二,精准服务,科学规范“服务工商”建设。认真总结服务工作开展的得失,避免服务流于形式、虚化泛化,越位错位,浪费执法资源。深度挖掘工商部门推进产业转型、促进劳动就业、维护市场稳定、助推社会和谐、参与社会管理的宏观服务职能;全面梳理工商部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配套服务职能;科学规范工商服务的法定依据、法定主体、法定项目;研究制定服务质量体系评估指标,完善服务操作流程,推进服务打包式合成化运作,全面提升工商行政管理服务的法治化水平。其三,立体维权,统筹谋划“维权工商”建设。打破思维束缚,拓展维权空间,逐步实现经营者、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的立体保护。甄别梳理经营者、消费者及社会公众合法权益的法律依据、权益清单及法定要求。探索立体维权的方式、方法、操作途径,推进执法公权力运用与行政管理、行政服务相对人合法权益实现的统一。其四,阳光执法,充实完善“阳光工商”建设。围绕“理权、规权、亮权、督权”四大环节,健全执法权力运行规范体系,完善执法监督公开机制。推进充实政府信息公开,妥善处理信息公开与档案利用的关系。根据党委、政府及上级工商部门部署,稳步推进党务、财务公开工作。其五,转型增效,全面促进“效能工商”建设。推进工商业务外延粗放扩张向内涵提质增效的转型,强化“智能、服务、维权、阳光”工商建设的效能考核,实现“五型工商”内在统一。强化定量定性分析和监管成本控制,加强疏导教育。甄别监管风险,研究破解途径,强化执法风险防范效能。科学界定市、区、所三级事权;优化人财物、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等执法资源配置。科学评析执法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素质状况,破解执法任务加剧与人力资源保障不足矛盾的难题。推进执法业务整合,全面提升执法能力和行政执行力建设,构筑效能工商建设的保障机制。

路径选择———推进执法外延粗放扩张向内涵提升发展的转变长期以来,工商行政管理模式转型一直遵循外延粗放扩张发展的决策取向,导致工商行政管理执法依据、执法职权和执法任务的不断膨胀,为此,工商部门一方面推进监管制度的创新,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提高人员的素质,以提高执法监管的效率;另一方面只好被动突击应付,这正是工商部门运动式的专项整治越演越烈的根源所在。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重新思考工商行政管理模式转型的路径选择,实现外延扩张方式向内涵式发展途径的转变:即根据统筹市场要素监管执法的要求,科学配置各类监管执法资源,强化核心职能,调整剥离非统筹性市场监督职能,走内涵提升发展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模式转型路径。就科学技术成果应用而言,在充分开发利用信息技术的同时,应弥补其他现代化监管手段配置不足的问题,侧重配置现代化商品质量检测设备、广告监测设备、移动办公设备、多媒体运用技术、网络监管调查取证技术,以及商标标识包装装潢的鉴别技术,全面提高监管手段的科技含量。同时,大胆吸收利用国内和国际学术领域在行政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等方面研究的最新成果,尝试建立市场经济秩序评价体系、市场监管执法风险防范体系、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体系、市场监管执法业务测算体系、市场监管执法绩效评估考核体系等一系列定性定量有机结合的监管机制,逐步推进监管手段的数字化和精细化转型。

空间拓展———开辟监管模式国际化转型的主线工商机关统筹监管的市场要素,不是单纯的国内市场要素,而是全球经济化背景下国际大市场的有机组成部分,从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出发,坚持互利共赢的原则,以国际化的视野和思路,推进市场统筹监管的国际化转型势所必然。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的国际化转型,必须立足国情,把好几个基本立足点:一是对国际普遍关注的市场监管重大问题,开展前瞻性的研究。主要包括:市场主体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引发的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研究;频繁发生的对外贸易摩擦引发的市场竞争规则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研究;跨国消费、跨境纠纷、网络消费引发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的研究。二是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监管规则的制定。重点是参与世界贸易组织、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组织、国际消费者权益与执法网络等国际性、区域性组织发起的有关市场竞争、消费者权益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政策和规则的制定工作。三是吸收借鉴国际市场监管执法的成功经验。总结提炼后结合中国国情,运用到工商行政管理机构改革、法规制定和实施、机制创新的各个环节之中。四是开展市场监管的国际交流合作,妥善处理国际和地区之间因市场监管导致的各种矛盾和争议,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维护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作者:陈海疆田锋陈秀新吴煌开焦勇单位:厦门市工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