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家长参与大学生管理思考

家长参与大学生管理思考

近年来高校危机管理事件频发,反映出我们的教育在某些方面出现了问题,高等学校也在努力改进其工作方法。高等学校教育管理方法的改进和提高,需要整个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的参与配合,因为一个人完好教育的初始在于家庭,在于父母所给予的关注和陪伴。尤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各种社会思潮涌动,对于仅仅是身体成人而心智尚有些稚嫩的90后大学生来说,家长参与大学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家长参与的必要性

(一)社会发展要求家长参与大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整个民族素质和认识普遍提高,大家开始从对物质层面的追求转向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很多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教育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对学生的管理与教育任务复杂而繁重。学生家长,作为大学生的第一任和终生信赖的老师,是教育的重要资源。加强家长在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参与度,共同制定适合学生个性特征的教育方法,是当下大学生管理工作中势在必行的趋势。人的成长和教育是终身的,这是高等学校和家长都必须要树立的一个观念。终身教育体系有其形成的基本原则,在不同部门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依存性,即相互联系性。只有加强不同教育部门之间的合作与联系,才能实现教育的逻辑一贯和整体化发展。这种逻辑的一贯和整体化的发展具体体现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之间的有机结合,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90后农村大学生家长大部分在孩子中小学及幼儿园教育时期远离家乡到外地打工,有的甚至常年与孩子分离,在孩子童年的生活中父母的爱是缺失的。当家长感到与孩子的分离使得孩子跟自己有距离时,他们想弥补这个缺憾,从而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大学校园相当于半个社会,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和感情都是家长需要关注的,如果家长在孩子上大学期间给予密切关注,对孩子成长的帮助无疑是巨大的。因此,高校应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提高家长参与管理的积极性,掌握教育孩子的正确方式和方法。

(二)9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要求家长参与大学生管理

社会变革时期,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很多大学生问题有赖于社会的关怀、学校的管理、教师的引导,更有赖于学生家长的有效合作与配合。目前在校大学生平均年龄20岁左右(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均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和关键时期。上大学前每个孩子几乎都是自己家的中心,进入高校后不再是“世界”的中心,他们必然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进入大学,学生的三大主要任务是:转变、适应与超越。转变,包括由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转变、学习直接目的的转变;适应,包括适应新的环境、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适应多种角色、适应时代的要求等;超越,要超越环境、超越挫折、超越成功、超越自我。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他们必然会面临一些困难:经济的压力,高等教育的成本越来越高,一些学生特别是特困学生面临学费、生活费用等经济压力;学习的困难,尤其是学习内容的不断深化、考试难度的加大、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是学生的主要困扰;交往的挫折,他们对大学生活中师生间、同学间交往意义的认识容易产生偏颇,交往的技能差,效果与期望差距大,困扰多;个人情感的焦虑,身心发展到此特定阶段,异性同学间的好感、友谊以致爱情在悄然发生,并付诸实践;环境的制约,校内环境与学校周边环境的状况,令他们对人身、财物、食品安全感到忧虑;就业的压力,在国家所能提供就业岗位的有限性与目前就业人数之间的矛盾面前,他们在校期间就开始面临就业的压力。以上这些问题,也许有些是家长不曾想到的,大学生也不愿意让家长知道。家长想重获孩子的信赖和亲密,必须参与到大学生的管理中,从而了解孩子的状况,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让孩子顺利度过“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

(三)家庭职责要求家长参与大学生的管理

家庭道德判断及评价的角度也会对大学生成长、成才产生诸多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尤其是民主型的家长,能够让孩子在家庭中更真实地袒露自己。父母能够及时地观察、了解孩子的心理动态,进行积极的情感介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引导和行为控制。与此同时,孩子在自主的环境中会更重视父母所流露出的信息,自觉形成正确看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有利于他们社会性的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家庭、学校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影响比例分别是70%、20%和10%,可见家长参与在孩子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频发,已经引起社会、学校与家长的广泛关注。家庭是孩子社会化的第一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从小的一言一行产生深刻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终身的。古话说:养不教,父之过。孩子的人格是否健全,跟家长的正确引导和关注密切相关。处于青年初期的大学生,基本人格已经形成。大学阶段是他们完善人格和完成自我统一性的关键时期,此时家长的人格特质对孩子极具影响力,诸如情绪、情感及行为影响。大学生走出校园进入社会,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社会现实,特别是社会的阴暗面使他们恐惧,他们急迫地需要学习面对的策略。这个时期家长的参与和引导将产生重要的作用,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各种情况所表现出的态度和行为,以及对自身情绪、情感的控制,无疑会成为他们最信赖与便捷的模仿对象。

二、有效沟通是增强家长参与的关键

家长参与大学生的管理,既有利于亲子沟通,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有序、有效地开展。现实生活中,家长常常有参与的愿望,但对于如何参与存在的困惑较多。作为高校,应主动与家长沟通,通过有效的途径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掌握参与管理的技巧。

(一)加强宣传,树立家长参与意识

家校沟通的意识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高校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意识培养。如,学校可以抓住新生开学报到这个机会,做好各种宣传管理工作:通过新生家长见面会和“告家长书”等形式建议家长在学生大学期间要给予子女更多的关注;学生工作者在保证学生隐私的前提下,也可以适当运用一些具体实例,向家长说明学生虽然进入大学生活,但是会面临很多问题,提醒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形成主动和学校经常沟通的习惯。不能让家长产生“孩子交给你们了”,从此就可以甩手不管了的想法。要努力在学生进校之初,使家长们明白学生的成长、成才需要家校联合起来,才能给学生创造美好的未来。如新生C同学家长在开学第一天就很直率地与学校辅导员沟通,他的孩子在此前就有抑郁和焦虑,并且正在服药,希望学校多加关注。正是因为这位家长如实告知,C同学才能够得到重点关注并得到合适的治疗。

(二)身处信息化社会,沟通方式日益多样

面谈不再仅仅是唯一的手段,现实的地域距离使这样的沟通也不再可行。便捷的现代化的沟通方式让家校沟通,家长参与学生管理一样切实可行,如电话、电子邮件、QQ、飞信、微信等,使得家校的沟通交流更加多样化、便捷化。因此,高校一定要利用好新生入校时的有利时机,做好沟通平台建设,及时向学生家长公布学生工作办公室电话、导师班主任及学生工作者的联系方式、公共的电子邮箱、各个班级的信箱等,以便家长主动进行沟通。同时,学校学生工作者也要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并注意及时更新信息,建立起完善的学生家庭信息库,不时跟家长进行简单的问候和交流,以便在出现危机管理问题时,能够得以顺畅地沟通交流。学校应主动及时公布一些在校大学生的信息,激起家长沟通交流的欲望。90后的大学生,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孩子离家上大学家长已处于空巢的状态,他们渴望了解孩子在学校生活学习的信息。因此,学生工作者可以把大学生活动的精彩片段和剪影放在公共信息平台上,让家长看到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状况。同时,针对部分家长提出的问题,凭借我们的教育教学经验,真诚地帮他们出主意,并协助家长,随时关注孩子的进步情况。

(三)掌握沟通技巧,使家长乐于参与

形成家校共育大学生的教育合力,需要高校教师掌握沟通技巧,赢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在沟通过程中,高校教师应做到几个方面。

1.要对话不要独白

对话是交际的基础,有对话才有交流,有交流才能产生共鸣和情感认同,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特别重视这一点,切忌扮演“一言堂主”的角色,对家长批评指责、指手画脚。否则,即使教师讲得很有道理,家长也无法接纳,甚至还会反感。我们应该将与家长的沟通看成是一场篮球赛,既能适时地向家长抛球,又能随时接过家长抛来的球,通过这样的互动,促使双方的教育目的和教育策略和谐一致。

2.要赞赏不要轻视

在与教师沟通的过程中,家长除了希望与教师真诚对话外,还有被发现、被承认和被赞赏的内在心理需求。如果我们在工作中只重视自己的指导地位,对自己的教育行为津津乐道,而漠视家长参与的热情,轻视家长的表达愿望,家长就可能觉得教师自以为是,家校联合也无法形成。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家长交流中的闪光点,挖掘他们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意义,并给予充分肯定,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尊重,从而更加坚定、积极地支持和配合学生管理工作。

3.要宽容不要排斥

与家长沟通时,观点的碰撞和交锋是不可避免的,教师理智的做法应该是大度宽容,不盲目否定与排斥。如果教师一听到家长提出不同的意见就急于反驳,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家长,就很可能伤害家长的自尊心,还可能使家长觉得教师武断片面,而使交流无法进行下去,甚至不欢而散。因此,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家长,采取和缓的沟通方法。赢得家长的信任,从而获得他们的认同和支持。

三、结语

总之,用平等的交流、友好的倾听、真诚的建议,滋润家长的心田,拉近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也会使家长觉得教师可亲可信,从而诚心诚意地支持和配合学生工作者的工作,更好地提高学生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作者:王贺娟 单位:河南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