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草原生态保护

摘要:2003年10月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是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提出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加快草业发展,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途径,是构建我州牧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加强指导;草原生态保护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对草原的认识,理清工作思路

1.1我州草原在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

国家生态安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我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居四川省西北部,幅员辽阔,草原资源十分丰富,有天然草原面积452.13万公顷,占全州幅员总面积(8.4万平方公里)的53.83%,可利用草原面积385.60万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85.28%,是现有林地的1.4倍,耕地的41.3倍。是长江、黄河上游众多支流的源头,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地位。广袤的阿坝大草原不仅是我州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牧区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也是我州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2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生态文明是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发展的一个更高阶段;从狭义的角度讲,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是并列的文明形式,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文明。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物质文明,将致力于消除经济活动对大自然自身稳定与和谐构成的威胁,逐步形成与生态相协调的生产生活与消费方式;生态文明下的精神文明,更提倡尊重自然、认知自然价值,建立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文化与氛围,从而转移人们对物欲的过分强调与关注;生态文明下的政治文明,尊重利益和需求多元化,注重平衡各种关系,避免由于资源分配不公、人或人群的斗争以及权力的滥用而造成对生态的破坏。生态文明是对现有文明的超越,它将引领人类放弃工业文明时期形成的重功利、重物欲的享乐主义,摆脱生态与人类两败俱伤的悲剧。

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经验和教训,找准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2.1草原退化、沙化严重,鼠虫危害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州

“两化三害”草原面积达274.33万hm2,占可利用草地的71.1%。由于草原“两化三害”面积的不断扩大,植被盖度下降,地表裸露,水蚀、风蚀频繁,造成水土流失。全州水土流失面积达49915km2,年泥沙流失1795.6万t,相当于冲走了0.6万hm2地表土壤。水土流失的不断加剧,使草原涵养水源的能力也随之减弱,干旱化日趋明显。我州原有63万hm2沼泽草地和湖泊,已有13.33多万hm2干涸,季节性干旱化面积更大,草原缺水面达40%。

2.2草原生产力下降,自然灾害频繁

生态环境的恶化,给草原畜牧业和牧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后果。一是草地生产力下降。草原“两化三害”导致了可利用草地面积减少,牧草产量下降,毒杂害草比重增加。二是雪冻灾害严重。三是冰雹、暴雨、洪涝、干旱灾害频率加大。

2.3草原“三项制度”落实不到位,草原超载过牧严重

由于受重畜轻草思想影响,近年来全州特别是牧区草食牲畜发展迅猛,加之草原资源有限,牧草产量和品质下降,草畜矛盾日益尖锐突出,全州平均超载率在50%以上。掠夺式经营使草原植被遭到毁灭性破坏,也是草原生态恶化的根本原因。

2.4草原执法力度有待加强,人为破坏草原严重

由于受利益的驱使,在草原上乱挖、滥采中药材等现象突出,无计划、无审批手续在草原上挖泥炭、挖沙的行为也时有发生。2.5草原保护与建设的投入不足,难以遏制草原生态不断恶化的趋势目前,我州大部分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过牧的趋势还没有根本改变,乱挖滥采等破坏草原的现象时有发生,沙化和鼠虫危害日趋严重,草原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不仅制约着草原畜牧业发展,影响农牧民收入增加,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生态安全。

3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搞好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

3.1加强对草原保护与建设

工作的领导各级要充分认识草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大意义和发展生态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重要作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和完善工作目标责任制。同时,要在草原家庭有偿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落实草原生产经营、保护与建设的责任,调动农牧民保护和建设草原的积极性,建议州人民政府将草原法制建设及保护措施变为政府行为。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做好草原保护与建设的各项配套工作。州、县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确保草原保护与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2强化草原监督管理和监测预警工作

加强草原监督管理队伍建设。草原监督管理部门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保护草原的主要力量。要健全草原监督管理机构,完善草原监督管理手段。草原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自身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和执法水平。认真做好草原生态监测预警工作。草原生态监测是草原保护的基础。州、县农(牧)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抓紧建立和完善草原生态监测预警体系,重点做好草原面积、生产能力、生态环境状况、草原生物灾害,以及草原保护与建设效益等方面的监测工作。

3.3建立和完善草原保护的“三项”制度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一是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把人工草地、改良草地、重要放牧场、割草地及草地自然保护区等具有特殊生态作用的草地,划定为基本草地,实行严格的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征用、占用基本草地或改变其用途。二是实行草畜平衡制度。按照农业部有关草原载畜量标准和草畜平衡管理办法,定期核定草原载畜量,加强宣传,增强农牧民的生态保护意识,鼓励农牧民积极发展饲草饲料生产,改良牲畜品种,控制草原牲畜放养数量,逐步解决草原超载过牧问题,实现草畜动态平衡。三是推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制度。为合理有效利用草原,在牧区推行草原划区轮牧;为保护牧草正常生长和繁殖,在春季牧草返青期和秋季牧草结实期实行季节性休牧;为恢复草原植被,在生态脆弱区和草原退化严重的地区实行围封禁牧。州、县畜牧行政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方案。

3.4加强草原沙化治理和鼠虫害防治力度

我州草原沙化和荒漠化日趋严重,草原生态受到破坏,直接威胁着牧区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影响国家生态安全。因此,必须加大草原沙化和鼠虫害的治理力度,采取综合防治技术措施,有效遏制草原进一步沙化和鼠虫害不断蔓延的趋势。当前,在搞好沙化草地示范园区建设的同时,积极争取将我州的草原沙化治理规划列入国家计划。

3.5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草原保护与建设

加强草业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积极与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加强草原退化机理、生态演替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强草原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宏观调控技术、优质抗逆牧草品种选育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加快引进草业新技术和牧草新品种。当前要重点引进抗旱、耐寒牧草新品种,加强草种繁育、草原生态保护、草种和草产品加工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工作。加大草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加强草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改善服务手段,增强服务能力。加快退化草原植被恢复、高产优质人工草地建设、生物治虫灭鼠等适用技术的推广。

3.6广辟资金来源,增加投入

各级要将草原保护与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财政要加大对草原保护与草业建设的投人,国有商业银行应增加牧草产业化等方面的信贷投人。同时,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和引进外资,拓宽筹资渠道,切实增加草原保护与草业建设投入。

3.7突出建设重点,提高投资效益

国家保护与建设草原的投入,主要用于天然草原恢复与建设、退化草原治理、生态脆弱区退牧封育、已垦草原退耕还草等工程建设。要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4结束语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各级党委政府和上级业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全社会和各级草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我州阿坝大草原将永远是青藏高原最美丽的绿色宝库。

作者:唐祯勇单位:阿坝州草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