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艺术体操成套编排演变新路径

艺术体操成套编排演变新路径

1规则的变化与世界艺术体操成套编排的波形走势

艺术体操的运动实践证明,规则的每次修改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艺术体操自1984年正式进入奥运会的大家庭后,规则的修改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年代。有趣的是,三个时期的技术发展走势恰好组成了一个“√”。

1.1“0.1”惊险加分———对器械技术的拉动作用1985年到90年代初,规则在强调艺术性、观赏美的同时,以“0.1”的器械惊险性加分拉开了艺术体操竞技性的序幕。对于当时的10分满分来说,不过一个百分点,然而就是这0.1分之争,竟成为衡量选手成败的关键。一时间,器械的惊险技术发展迅猛,不仅出现了像“拉带抛”这样有价值的新器械技术,而且“高抛、视线外接、非手接、三滚接”这些含有惊险因素的器械技术几乎成为每个运动员的必选。以世界冠军保加利亚玛利亚为代表的一批优秀运动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2“基本B难度”———身体技术发展的限力因素然而1997-2000版规则的修改却在艺术体操绚丽的发展史上磨上了一笔浓浓的黑墨。它的失败之处在于不但取消了0.1的惊险性加分,而且还出现了规定的“四个基本B难度”,也就是说运动员在成套动作中出现惊险性的高抛技术不再加分,如果缺少一个难度价值仅有0.2分的基本B难度反而被扣去0.5分,这无疑给当时快速发展的艺术体操带上了“紧箍咒”,代之而来的是身体技术与器械技术的大倒退。

1.3“UNIT”+“CAP”—身体技术与器械技术的“VIP”结合自2003版规则出现“UNIT”身体技术和“CAP”器械技术加分后,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终于得以迅猛发展。尤其是2005版规则首次将“UNIT”难度正式列入难度表中,并继续加大了“CAP”的加分幅度,从而为运动员身体技术、器械技术的充分发挥提供了最大的空间和客观的评定。

22005-2008规则的重大变革对我国成套编排的影响

2.1成套难度类型的量化规定促使我国运动员全面发展身体技术2005版新规则的最大变化之一是通过身体难度类型来努力突现器械项目的个体特征。这其中包含了两层含义:1)运动员在成套18个难度中必须至少完成6个以上规定的身体难度类型;2)非规定的难度类型每种不能超过2个()。这就从难度的选择上进行了量化的规定,运动员如果违反此规定就要受到严厉的扣分(-0.5)。显然,新规则对平衡与转体技术较弱的中国运动员来说,是一次直面冲击。这就意味着在一套棒操和带操中,运动员要想完成18个难度,就必须分别选择12个平衡和12个转体,而且每个难度都不能重复。因此,迅速提高我国运动员全面身体技术尤其是转体和平衡技术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难题。

2.2CAP加分继续攀升迫使我国尽快提高器械技术2005版规则比2003版的特殊艺术性加分(CAP值)又增加了1.0分,为7分,占艺术分的70%,说明器械使用和器械熟练性加分要求更高、更难、更险。长期以来,我国艺术体操训练中“强身体技术、弱器械技术”,编排中仅仅满足于“器械不静止”的低层面,造成器械技术长期徘徊不前,是造成我国在国际大赛中艺术价值成绩偏低的主要原因。[2]

2.3完成分权重的增加会带来编排的“求稳”心理新规则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大幅度提高了完成分的权重:由原来总分的1/3增加到1/2,而且对场上运动员出现错误和失误的扣分大大加重。在激烈竞争的赛场上,对于技术水平不高的选手来说,常常会带来编排中的“求稳”心理。试图用取消难新动作、减少器械惊险性等方法来求得较高的完成分。带之而来的是编排价值和技术的倒退,这种“求稳”心理的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3提高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编排的新思路、新对策

3.1构架“难、新、险、美”编排新格局艺术体操竞技性级别化的发展为成套编排带来新的机遇,随着规则的改变,应重新认识编排的指导思想,构架新的编排格局。

3.1.1难———突显竞技性特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观赏性极强的艺术体操,近几年以“难”为主的竞技性特征突显。其标志是:

身体难度高级别化:从2001年起,难度级别迅速升级,短短几年已经由“中、高”两级难度进化为“A-J”十级难度,单个难度分值最高已经达到1.0分以上(UNIT)。成套编排中18个难度的选择是根据运动员自身的能力决定的,分值的高低、是否具有UNIT难度是区别运动员之间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想在国际大赛中取胜,就必须具备完成高分值难度(0.5分以上和UNIT难度)的能力,否则比赛没开始,就已经落在对手后面。

器械技术超难使用:在97-00奥运周期中,器械的运用是不体现价值的,价值高的器械技术与价值低的器械技术在评分上没有区别。2001年以来,特殊艺术性加分的成倍增长标志着国际艺术体操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技术层面,使器械技术进一步向着竞技级别化的方向发展。尚迎秋等学者的研究认为,在艺术体操5个项目中,“仅用有限的几个技术组动作来进行一般概括,不能真正体现优秀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更不利于器械技术的发展”。[3]她们所研究的器械分类新法为艺术体操器械技术的竞技性级别化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其中的超难技术和熟练性技术已经大大超过器械典型技术的范畴,因此,只有掌握器械的超难使用和带有多元价值加分的器械熟练性技术才能达到CAP这一硬性指标的满分值7.0分。

3.1.2新———提升基本编排层次创新是一切事物得以发展的生命,艺术体操也不例外,历届世界冠军独一无二的成套编排和连接都是创新技术的典范。在2003年国际体联公布的总共6个创新难度动作中,中国运动员就占据了3个。在釜山亚运会上钟玲就是凭借自己三个项目上的创新加分战胜了强大的对手哈萨克斯坦的尤苏波娃荣获亚运全能冠军的。中国5带成套的开始动作也被FIG作为独创性的合作关系给以创新加分,这些动作为国际艺术体操注入了中国元素。因此只有具备了创新亮点的编排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才会感染裁判和观众,才能为成功奠定基础。

3.1.3险———增加成套动作价值现代艺术体操与传统艺术体操最大的区别就是具有惊险因素的器械熟练性运用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弘扬。在规则中对此给予了充分的加分,使其具有了看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多元化价值。规则规定,一个同时具备多种惊险性加分因素的器械动作可以重复多次加分。因此,设计出复合惊险性的器械技术不仅具备了创新技术和新的连接,而且还能直接为成套动作增加分值,一举多得。

3.1.4美———彰显项目本色很多教练员认为,在成套时间不增加的情况下,运动员既要完成高分值的身体难度又要完成若干复杂的器械动作,运动员根本没有时间再去完成舞蹈动作。然而,艺术性是艺术体操成套动作的依托和内在基础;缺乏美的音乐、美的舞蹈动作和体现美的过度连接动作的成套编排仅仅是难度和惊险动作的堆积,那绝不是艺术体操的本质特性。著名的乌克兰艺术体操明星安娜·比索诺娃的一套美伦美幻的圈操,将《天鹅湖》典型的艺术风格融会到难度和器械动作中,这一堪称艺术体操的精品之作,为我们充分展现了艺术体操的艺术之美。

3.2合理运用“隐形难度”笔者将那些不出现在“难度表”和“CAP加分表”上的难度通称为“隐形难度”。这些难度在成套动作中是没有“名份”的,然而它在成套动作中却起着不可或缺的过度与连接作用。新规则出台后,在棒操、球操、带操中由于大量使用平衡、转体、柔韧及波浪动作,造成成套动作缺乏流动性,“隐形难度”便应运而生。但在选择与使用“隐形难度”时应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即:首先要充分使用规则范围内允许使用的跳跃类动作;除此之外使用“隐形难度”应加慎重,一旦使用就要一次用足。这是因为“隐形难度”属于非规定的身体难度,不宜过多使用;一次用足可以减少“隐形难度”出现的频率。合理、恰当地运用“隐形难度”不但可以增加成套动作的流动性,而且在动力、空间、移动方式上也增加了多样化。

3.3器械交换强调多样化和熟练性加分研究2005年国际集体项目系列赛事,解析俄罗斯、意大利、保加利亚等集体项目强国的成套编排,发现实施新规则后集体交换器械的设计出现新动向。

3.3.1交换中结合的身体难度数量减少,价值降低统计发现,2005欧锦赛集体全能前三名的国家在交换器械中大部分都结合了中低难度,而且结合难度的数量在减少。引人注目的是,两次大赛全能冠军得主俄罗斯队器械交换的总数量和总价值在3个队中一直是最低的。其中欧锦赛有3次、世锦赛有2次是不结合身体难度的交换。还显示,3支强队在世锦赛上的交换难度比欧锦赛上都有所降低。因为2005版新规则让大家认识到这样一个道理,没有理想的完成情况一切无从谈起,而交换难度的稳定性是确保成套动作成功的基础。

3.3.2提高器械交换的CAP价值交换难度的降低带之而来的是艺术价值的升值,这在两次国际大赛中得到验证。也就是说,要认真理解和贯彻新规则的精神赋予交换难度本身的多元价值观。器械交换是集体项目的精华所在,它不仅是组成难度的关键部分,而且作为全套的“骨架”它还承载着艺术化的多元体现。有长胜世界冠军美誉之称的俄罗斯队在这方面始终引领着艺术体操潮流,在2005年欧锦赛和世锦赛上俄罗斯6次器械交换的艺术加分最高,分别为2.3(5带)、2.1(圈棒)分,占据整个艺术价值CAP加分的近1/3,其中不乏视线外和不用手的交换。特别是5带,6次交换的抛和接均分布在不同形式的艺术加分因素中。不但大大增加了器械交换的艺术价值,而且也提升了成套动作编排的多元价值,成功地体现了集体项目规则的精髓。

3.3.3增加器械运用的多样化规则规定,“器械的运用必须尽可能多样化”,[4]2005版新规则明文规定,如果缺乏多样化要扣掉0.5分!(原版仅扣0.1)可见器械的运用已经上升到非常的高度。器械运用除了器械的基本技术动作外,主要表现在熟练性和器械使用的选择上。2005年开始实施的新规则在器械熟练性和器械使用的加分上为运动员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同时规则提供的这些类型中的每个技术动作在形式、幅度、方向、运动面和运动速度上又可以有不同的变化。因此多样化地运用器械是衡量运动员器械技术熟练程度、成套基本编排的层次和特殊艺术性加分的重要标志。前世界冠军卡芭耶娃、恰西娜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变的器械技术至今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艺术体操冠军摇篮———俄罗斯不愧为世界艺术体操技术的引领者。

3.4努力提高CAP加分中的创新价值成套编排中的CAP加分实际上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熟练性、器械使用和独创性。然而从新规则的实施情况看,大部分运动员缺乏的是后者,即独创性基本为“0”,我国运动员也不例外。在上个奥运周期期间获得独创加分的运动员(队)大部分分布在欧洲艺体强国,中国在创新难度上曾有所建树,但是在器械使用的创新上一直处于落后地位。在国际上能获得独创性加分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然而一旦获得国际体联认可的独创性加分,就有可能为成功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