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非产瓷区陶艺论文

非产瓷区陶艺论文

一、非陶瓷产区开展陶艺教学的现状

非陶瓷产区是指在江西景德镇、湖南醴陵、广东石湾和枫溪、江苏宜兴、河北唐山和邯郸、山东淄博等著名的陶瓷产区之外的地区。近年来,非陶瓷产区的高校也开始开设陶瓷课程,但教学师资和教学条件一般,不如产瓷区的资源方便,所以授课的形式也就不能和陶瓷产区使用同样固定的模式。在非陶瓷产区进行陶艺教学有一定的限制因素。首先,非陶瓷产区在师资水平、教学条件和制作陶瓷的便利性上面远远不如陶瓷产区,非产瓷区的教学条件不如产瓷区完善,在陶瓷的一些材料选择上也有很大的局限性。其次,非产瓷区的学生在上课过程中兴趣不一,部分学生创作积极性不高。再次,在烧制过程中,由于制作东西较少和安全性的考虑,非产瓷区的学生的作品不能及时烧制,也就不能掌握釉料的特性,创作出有价值作品的几率就没有那么高。非产瓷区的学生有很大一部分是初次接触陶艺,在上课初期有很浓厚的兴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兴趣减弱,或者看到陶瓷的制作流程较为复杂就想半途而废。陶艺课往往不是主干课程,大多作为考查课或选修课出现,陶艺教学就显得尤为被动。就目前非产瓷区的陶艺发展现状来看,课程在开设过程中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主要有泥料、釉料的购买和后期烧制等制约因素。泥料、釉料的购买主要通过物流从产瓷区运输,而作品烧制则大多用到电窑烧制,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大多数学校的窑炉设备都是电控设备,很多漂亮的釉色烧不出来也是制约非产瓷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非产瓷区师资力量匮乏,没有浓厚的陶瓷制作环境,高校在引入陶艺课程时,大多是作为专业选修课来对待,开设的时间有限,不能更深入地去创作陶瓷作品。另一方面,非产瓷区会经常模仿产瓷区的成功经验,学生盲目抄袭网上搜集来的作品资料,导致创新能力下降,不求甚解。在陶瓷制作的过程中,没有去认真理解陶瓷的材料语言,导致有些作品“不伦不类”。

二、非陶瓷产区陶艺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在非产瓷区进行陶艺教学时,由于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所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区别对待。下面笔者对非产瓷区的教学模式进行浅要剖析。

1.课堂教学的前期准备

陶艺课开设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的组织。在非产瓷区进行陶艺教学,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陶瓷环境。非产瓷区的很多学生都是初次接触陶艺,良好的氛围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兴趣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上课前,教师要精心准备,把泥料、釉料通过物流准备好,并调好陶瓷设备,以备上课使用,切不可开课后再准备材料,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兴趣也就没有那么高。在课堂开设过程中,要先给学生们讲述理论知识,解释陶艺专有名词,例如釉料、坯体、成型方法以及各种装饰方法等。这样,在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就不至于“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建议通过开设陶艺特长班,吸引对陶瓷感兴趣的相近专业学生,开设陶艺社团,吸引校内其他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陶瓷氛围,让更多的学生了解陶瓷艺术,而且可以驱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创作,积累经验,形成良性循环。

2.陶艺教学的课程模式设置

产瓷区的陶艺课程,通常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体系,学生们对陶瓷的制作流程逐渐熟悉以后,就能耳濡目染地了解各种成型技法和制作工艺。而非产瓷区高校引入陶艺课程,通常是综合性的地方高校,由于没有学陶和做陶环境,课程开设需要区别对待。高校在开设陶艺课程时,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难度层次的陶艺教育,在上课时通过项目化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如果一概引入产瓷区的教学模式,不仅时间上有所欠缺,而且学生可能失去学习的耐心。因此,针对性地教学对非产瓷区的陶艺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建议进行理论课的指导,使学生们对各种具体的陶艺名词、陶瓷成型技法和陶艺工具有一个直观的了解。要求教师要在前期展示大量的图片,甚至一个专有的工具都要配以说明图片,真正让学生们了解陶艺的制作流程。理论课教学过程不易过多,以一个上午为宜,课程过多会减弱学生们实践操作的积极性。教师应尽量安排教学互动环节,有不明之处马上提出,并及时解决,这样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也能方便以后的实践教学。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建议实行项目化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的长短,安排相应的项目训练。项目训练以制作实物作品为目的导向,每个训练项目都要求学生们在课堂完成,学生做出成品后会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项目训练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的成型技法,安排相应的项目化训练,让学生能感受不同的成型方式,也不至于在做陶过程中感觉枯燥。根据学校的设施条件和上课的时间安排好相应的课程内容,如果只是掌握初步的陶艺知识,可以以每种成型技法为教学内容,使学生们对各种陶瓷技法都有所了解;如果是深入细致的掌握陶艺知识,可以以一个成型技法为例,由浅到深地为学生们细致讲解陶艺的制作流程。陶瓷社团的课程应以带动学生们的兴趣为主,可以先让其找到喜欢的陶瓷图片,分析其制作方法,然后动手实践。看着照片变成实物,可以增强其参与感。举办社团展览也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陶瓷社团的课程可以以兴趣爱好和举办展览来培养校内的陶瓷文化氛围。

3.培养创新意识,持续健康发展

由于非产瓷区的学生大多没有接触过陶艺,不同的学生就有着不同的接受能力,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师范类的学生,应该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让其了解各种成型技法,掌握陶艺技能;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应该强调以兴趣为主,旨在营造陶艺氛围。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人文环境,陶艺课的开设可以结合地方特色进行文化创新,将地方文化作为一种资源深入到陶艺课程中,可以宣传本土文化,也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非产瓷区的陶艺教学要吸取产瓷区办学优势,将其发展优势与自身地方文化和专业定位相结合,发挥综合性高校的教育特色。以安徽亳州为例,亳州是一座文化古城,诞生了很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在陶艺课的开设时,可以结合当地著名人物对工艺品进行开发,或者以一个富有代表性的景点为依托结合陶瓷制作旅游工艺品。以这种项目开发为目的的项目训练,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重温悠久文化历史,而且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宣传作用。此外,在课程的开设过程中,针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鼓励其参与各项设计比赛,利用课余时间制作陶瓷作品。以赛促学的方法可以增强学生们的参与感,形成竞争观念,使陶艺课程持续健康发展。

三、非陶瓷产区陶艺课发展

非产瓷区的陶艺教学不同于产瓷区的特色优势,需要针对地方特点挖掘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理论,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方优势,发展有针对性地教学。非产瓷区的教学过程教师需要付出很多,在课堂的前期准备中教师需要投入很多的精力去准备材料、调理机器,教学当中需要组织好学生参与有效的课堂教学,在课程结束后还需要将作品烧制出来。与产瓷区的教师不同,非产瓷的教师更像是一个“陶艺家”,教师不仅需要了解陶瓷成型技法,还要明白泥料的循环使用过程、釉料的配制以及陶瓷的烧制等全套工艺流程,教师在非产瓷区陶艺教学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制作的难易程度,如果技法过于复杂,烧制后作品失败,容易使学生产生挫败感,由浅入深地讲解陶艺知识,对陶艺课程的开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由于作品的烧制大多是氧化气氛烧成,某些作品在烧制完成后可以鼓励学生们创新工艺,使用综合材料的方式二次加工,将陶艺与生活中的各种材料结合起来,利用各种装饰手法,制作出综合材料的陶艺作品,这样陶艺课程的开展就会更有效果。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注意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点,使实践与爱好相结合,让陶艺教学得到最大程度的优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社团活动中,针对学生初次了解接触陶瓷的现状,也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了很多实际中的问题。首先,很多学生反映在陶艺制作的初期,泥性比较难掌握,泥的干湿度和薄厚程度不能做得很精确。其次,在开设课程的时间上有些短,只能掌握基本的造型方法,谈不上创作,作品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再次,在上课过程中,一开始学生们觉得很新鲜,但是了解了泥性之后会觉得容易失败,造成挫败感,就不如刚开始接触陶瓷的时候兴趣大。这些具体的问题就需要教师来具体的分析,鼓励学生们投入更多的精力来了解陶艺的材料语言,多看书、多思考、多实践。学生们进行陶艺制作的过程中都需要教师的专门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非产瓷区的陶艺教学,对于艺术生还是非艺术生都是一个很好的实践课程,学生通过陶艺创作,培养自身的创造力,本身的个性得到张扬,开拓性地将陶艺制作与地域文化结合到一起,从而创造一种新的感觉体验。著名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德曾经讲过: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与何处。开展非产瓷区的陶艺教学对提高学生们的三维意识、动手能力有积极作用,无论是对自身知识的扩充还是锻炼创新意识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朱佃校 单位: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中国陶艺家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