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图形平面设计论文

图形平面设计论文

我们的祖先为了能在社会活动中进行交流和传递信息,设计出了许多图画和标记,进行改良,使其得到统一,在这过程中也使它变得更加完美。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之后,对图形的创作以及赋予它象征性的含义更加重视。现今社会飞速发展,图形呈现了更多的表现形式,例如广告、标识、包装、表格等等。人类想要记录自己的想法、活动和成就,就用图画的方式记录着,但图画的表现能力有限,无法对抽象思维进行记录,所以文字就诞生了,可以说是图形孕育出了文字。人类创造文字的目的是解决相互交流的困难。最早的图形化文字即突破了声音以及口语的局限,使人与人之间的准确的生动的交流成为可能。对于文字来讲,经过不同时代的发展变化,它的字体也随之发生变化,新型字体不断出现,每种字体都有各自的风格审美特征,文字的形态的塑造不仅方面阅读,也成为了视觉传达的一种有效手段。文字的起源从图形而来,其基础是以点和线组成的,而图形也基本上是这样,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文字与图形是在互相的交融和发展。图形具有特殊的视觉冲击,这是文字无法逾越的。相对图形而言,文字过于客观,虽然文字起源于图形,但是现在两者是可以脱离对方独立存在的。图形没有固定的框架,就算把不同风格的图形放在一起,它们也会相互包容共存,不会排斥。文字相对而言就比较单一,发挥空间受到限制。

图形作为一种语言,当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广泛传播信息的时候,简单明了的图形比文字占优势,传递信息的速度要比文字快很多。我们学习的文字被地域性所局限,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使我们沟通起来不是很便利。可是图形就像是音乐一样,没有国界,因为图形源于我们的生活和环境。尽管图形在信息交流和商业推广中具有诸多的优势,但是相比文字,它还有很多的不足,如信息的准确性和内涵的丰富性方面,因袭,在读图时代文字依然不可或缺。优秀的设计师不会偏执于二者任何一个,而是将二者创造性的加以融合。设计师通过把文字图形化的表现以后,领图形信息更清楚明了,赋予文字更鲜活的形象,让阅读更充满情趣和生机。为了让平面设计中的文字图形化具有美感,并具备可读性,在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技巧。下面我们研究一下文字图形化的设计手法。

(1)替代法

替代法是将文字中的某一个部分替换成图形,在视觉上的增添了美感,使文字要表达的东西更为直观,更具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

(2)共用法

文字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是由图形组成的,无论是哪一种文字,我们都可以找到它们的联系,将它们相同的部首元素或者字母元素提取出来相结合,使之和谐共用。将剩下的文字合理安排,最后它们合起来就是与原意不变的创新文字,其特点就在于共用,互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3)重叠法

即是将文字的笔画重叠起来,或与图形重叠,使之更显空间感。如进行多次重叠,会使文字具有实形或虚形,增添了设计感,着重了含义。需注意的是叠加过程中的疏密节奏,不要把文字本身的特点和形状叠加到无法辨认。不同的文字或字母重叠起来效果不同,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4)组合法

字在图中:字在前,图在后,合理安排大小,视觉上具有独特美感。用图形组成文字:用与文字含义相近的图形来组成文字,互相补充。用文字组成图形:远看是图形,近看是表达含义的文字,互相说明。

(5)打散重组法

是将文字或者图形打散后,打破原有的规律,重新设计,使其变为新的形态,再进行重组,吸引人们的目光,给人新的视觉体验。

(6)肌理表现法

利用自然界中的纹理,添加到文字或图形中,不同的肌理会给人不同的感觉。

(7)电脑制作法

现今极速发展的社会,大部分平面设计作品都由电脑来完成,而电脑一些特有的表现手法也是手绘表达不出的。

(8)手写法

这种方法是学习平面设计者最常接触到的方法,我们国家的书法所用的毛笔、钢笔、马克笔等等,都可以作为文字图形化的工具。手写的文字不仅具有很强的笔体和感染力,也是一种古老文化的象征。文字在平面设计中起到了传递信息的巨大力量,文字图形化既有图形的直观性、丰富性和生动性,又有文字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直接性。所以我们探究文字图形化的使用。

现如今各大平面设计师都在研究如何将文字图形化,运用他们成熟的技巧,使文字图形化成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设计元素,文字图形化不仅让文字具有了直观性和生动性,同时也保证了文字信息传达的准确性,从而满足了人们对视觉化和个性化的审美需求。文字图形化已经成为了当今平面设计的新的趋势和潮流,尤其在平面设计发源地——欧洲,文字的图形化应用更成为普遍的存在,设计师通过色彩的变化赋予文字以新的动感和光感,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段使字母有了光怪陆离的视觉变换,从而使人们产生纷繁的联想,激发了人们的阅读兴趣。我国的汉字结合西方的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的图形元素相结合,图形形态更具有民族特色,通过肌肤因为的装饰与融合,使其具有了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从而更加提高了信息传达的效率。

作者:王菲徐杨佳慧单位:鞍山师范学院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