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浅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浅析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摘要]文章紧紧围绕关于做好新形势下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揭示了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科学分析了我国老龄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阐明了积极推进老龄产业化建设的方法举措,突出强调要把老龄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点。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龄产业 

一、深刻理解对人口老龄化重要指示的精神实质

2016年先后三次就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作出重要指示。2月23日,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生育、就业、养老等重大政策和制度,做到及时应对、科学应对、综合应对。此事要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十三五期间要抓好部署、落实。”[1]5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会上强调:“我国是世界上人口老龄化程度比较高的国家之一,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在谈到应对策略时,他指出:“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相结合;坚持应对人口老龄化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要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要着力完善老龄政策制度;要着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要着力健全老龄工作体制机制。”[2]12月23日,对全国老干部工作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作出重要指示:“老干部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资源,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力量。”“希望广大老干部珍惜光荣历史,不忘革命初心,永葆政治本色,继续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定支持者和模范践行者,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3]的上述论断包含丰富的思想:第一,科学揭示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在于“三最(数量最多、速度最快、任务最重)”。据2015年统计,全国六十岁以上老人已达2.2亿,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16.1%。按世界惯例一个国家的老人占总人口10%就进入老年社会,预计未来20年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将达4.18亿,约占总人口的29%。劳动力红利明显锐减,社会“未富先老”带来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十分严峻,对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应有清醒认识,决不能掉以轻心。第二,透彻阐明应对人口老龄化关键在于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决策和制度,形成老龄工作大格局。要加强老龄科学研究,借鉴国际有益经验,完善老年人家庭赡养和扶养、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待、社会参与等政策,不断增强政策制度的针对性、协调性、系统性。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要求。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养老产业,促进各种政策制度衔接,强化政策合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国情况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科学之路。第三,的重要指示是我党新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体现鲜明的问题导向,具有高度的理论价值和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反映了新形势下老龄工作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党和国家解决人口老龄化的一系列对策,是我们做好老龄工作的行动指南。学习的精辟论述,要完整把握讲话的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基本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加大力度,自觉地在各项工作中贯彻落实,努力推动老龄事业、老龄产业创新发展。

二、科学分析我国老龄工作面临的挑战

老龄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老龄事业,主要涉及正确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老年人权益、医疗保障、养老关爱、老龄工作体制机制等;二是老龄产业,主要是指供给侧改革方面,涉及老年人衣食住行的产品人性化设计、生产并确保质量等。实践证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难在事业,机在产业”,创新产业、带动事业是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国老龄工作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以下方面:第一,社会对待老龄化认识模糊,老年群体养老理念滞后。社会上有一些人对老年人缺乏正确认识,总认为老年人是包袱、是累赘、是负担,看不到他们数十年对国家、社会、家庭的默默贡献,反因年老而被嫌弃,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错误的。指出:“老年是人的生命的重要阶段,是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重要人生阶段。”[4]广大老年人是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重要的群众基础,老龄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人民性。做好这项工作,不但影响老年家庭的幸福获得感,还关系到党的执政根基,影响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意义重大,必须下气力认真做好。而老年群体普遍对“养老”到“享老”的理念滞后。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大多老年人一味追求“养儿防老”,只知为儿孙尽力服务,不懂得“享老”。他们一辈子省吃俭用、吃苦受累,为子女积攒钱财,希望儿孙们过得好,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哺乳式”的消费观念,助长了一些不孝儿孙的依赖性,社会上出现的“啃老族”就是这种落后观念结出的恶果。破除上述模糊认识与滞后理念,一要着力增强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二要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尊严和权益;三要转变老年群体的消费理念,逐步提升他们的消费能力。第二,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由于中国“未富先老”,市场发育不平衡,适应老年人的服务和消费产品与老年人的需求差距较大。我国社会中青年人成为消费的主体,适应老年人的产品极为短缺。近些年虽然开发了一些老年人的营养品、旅游产品等,但在老年人的衣食住行领域,无论是服务还是产品方面都还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例如,养老设施方面,养老床位缺口就很大,据甘肃省资料统计,全省六十岁以上老人371万,现有养老床位仅10万张,覆盖率不足3%。再如,社会上年青人骑的电动车多、款式新,但供给老人的自控电动轮椅就比较少且价格较高。第三,社会保障方式单一。中国城镇的退休老人,主要依靠社会退休金保障生活,除此再没有其他社会福利。虽然国家十多年来已连续提高退休养老金,但其生活水平仍比较低,生活质量普遍不高,保障吃穿没问题,外出旅游则比较困难。从发达国家情况看,退休养老依靠三部分资金:一是基本养老金或称公共养老金,一般由政府承担;二是职业养老金,一般由所在单位或企业承担;三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担负。以美国为例,养老金的三部分资金中,基本养老金占11%;职业养老金占59.7%,个人账户养老金占29.3%。美国各州的情况不一样,三部分养老金的比例略有差别,但一般公共养老金和职业养老金约占60%-70%,个人负担的养老金约占30%-40%。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基本养老金占80.1%,可谓一支独大;职业养老金占19.9%,由于企事业及单位情况不同,相互间差别大,有的单位甚至没有;个人账户养老金为零,全国尚未建立。这种单一资金来源的社会保障制度,使老龄工作举步艰难。强调:“伴随经济社会发展,要适应时代要求创新思路,推动老龄工作向主动应对转变,向统筹协调转变,向加强人们全生命周期养老准备转变,向同时注重老年人物质文化需求,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转变。”[5]“四个转变”思想为破除单一社会保障方式指明了发展方向。第四,没有形成良好的老龄产业生态。多年来,我国的老龄产业链与行业主体缺乏协同,时常出现有些老龄产品有需求但无处生产;或企业有生产能力但流动资金缺乏;或有生产资金但研发新产品跟不上;甚至有的企业生产的老龄产品销售不出去,长期库存积压。解决这些问题出路在改革,增强老龄产业链与行业主体的协同,增强行业主体的内在活力,不断提升政策制度的衔接合力。

三、积极推进老龄产业化建设

落实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老龄产业化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更是贯彻党的“十三五”规划的实际行动。第一,要把老龄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新的突破口,明确指出:要“培育老龄产业新的增长点。”[6]把老龄产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一个重大战略思想,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领域。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一个产业能否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要看是否具有市场性、发展性和带动性;是否具有发展的客观基础和条件。老龄产业有社会需求,市场广阔,发展空间大,相联的产业颇多。特别是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生产行业具备一定的生产基础,老龄群体消费支付也有了一定的储蓄基础,这为老龄产业变为朝阳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改革实践告诉我们,发展老龄产业关键在于摆正政府、市场、企业、家庭的社会定位;明确政府责任在于“加强顶层设计,着力补齐短板”,破解养老服务业和老龄产业的发展难题;市场应发挥在养老服务和老龄产业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社会提供丰富的养老享老产品,满足老龄群体需求;企业是老龄产业的主体,坚持产学研结合,注重科技成果向实践运用转化,提供高质量的老龄产品并不断更新,保护老龄产品的产权和品牌;家庭要发挥第一责任作用,认真履行赡养扶养义务,从衣食住行保障老人安度晚年,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第二,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指出:“要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业。”[7]养老服务业是老龄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养老服务业制度、标准、设施、人才队伍建设,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是发展养老服务业的目标。为此,政府要抓好养老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将其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体系,不断完善相关薪酬、职称评定的激励机制,增强养老服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加快培育老年医学、康复、营养、心理、护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促进人才有序流动;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兼职、志愿养老服务队伍,在不脱离本职工作,利用职业专长,为老年人提供更多元的服务,为政府、社区和社会减少压力。第三,着力推进养老地产业发展多年来,房地产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点。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开发养老地产业是新兴的支柱产业,符合市场发展趋势。养老地产业的核心是服务,依靠的是企业。要善于把老龄地产业纳入城市整体规划,探索地产开发与养老服务、长期盈利与定期回报相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针对不同区域、不同群体的养老需求,发展综合型养老社区,旅游度假型养老公寓,“候鸟型”养老房地产项目开发等,着力推进养老地产业发展。尤其现今城镇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大,通过制定合理的化解政策,调整部分房产属性,创新经营方式,满足老年人养老多样化需求。有专家分析,养老地产业未来发展,一是走集约化道路,二是走标准化道路;三是走金融化道路。第四,创新开发养老金融业学习发达国家开发老龄产业的先进理念和有益经验,通过资本运作,创新开发养老金融业。养老金融直接关系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关系到国家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发展养老金融,有利于解决我国养老资金缺口大的问题。西方发达国家在这方面的有益做法值得借鉴。如美国的股票总市值中,养老资金一直是较大的机构投资资金,直接受益的都是老年人。作为资本的一种增值形式,股市投资、保险投资、理财投资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当然,也具有风险性。目前,我国养老金融业尚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市场化的发展机制,但商机无限。未来养老发展与金融发展会相同而行,养老金金融、养老产业金融、养老服务金融成为社会越来越明显的发展趋势。这种养老金融化将有力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大发展。第五,为有一技之长的老年人提供再就业机会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社会劳动力趋向紧张,南方近些年出现“用工荒”现象即是例证。但同时社会有些劳动力资源却未被利用,如一些有一技之长且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长期闲置在家,社会应为他们提供发挥余热的机会。指出:“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8]积极引导老年人保持老骥伏枥、老当益壮的健康心态和进取精神,发挥老年人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使其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作出新贡献。其实,社会就业要的是实力和技能,不光年轻就好。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社会负担越来越重,仅靠延迟退休年龄还不够,要采取更可行的有效举措,为有一技之长的健康老年人创造再就业机会。2016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文,允许研究和教学部门的同志到地方和企业兼职兼薪,这为“老教授、老编辑、老医师、老技师”发挥余热再创辉煌提供了政策依据。总之,人口老龄化使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普遍问题。认真学习关于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齐心协力,促进中国老龄产业的新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2016年全国“十大老龄新闻”》,《中国老年报》,2017年1月10日。[2][4][5][6][7]

[2]《强调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民日报》2016年5月29日。

[3]《对全国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认真学习先进典型用心用情做好老干部工作》,《人民日报》2016年12月24日

作者:丁士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