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菊花叶特点及培植技术

菊花叶特点及培植技术

本文作者:姜莹作者单位:江苏省涟水县朱码镇农技站

菊花脑,又称菊花叶、路边黄,是菊科菊属中以嫩茎叶为产品的栽培品种,属于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在许多地方都有种植,因其具有适应性强、较易种植、营养丰富、清热解毒、降血压等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保健无公害蔬菜。菊花脑营养丰富,含有菊苷、氨基酸、胆碱、VB1等多种营养成分,其茎、叶性苦、辛、凉,具有清热解毒、调中开目、扩张冠状动脉、降低血压之功效,并且对多种细菌、病毒及其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1特征特性

菊花脑为宿根植物。地下有分枝力强的匍匐茎,茎直立,半木质化,稍有细茸毛,株高50~100cm;叶片宽大,卵圆形,互生,叶面绿色,叶缘有锯齿或呈羽状分裂;叶基稍收缩成叶柄,绿色或带紫色。枝顶有头状花序,为黄色舌状小花。全株有独特清凉香气,种子为廋果。菊花脑耐寒、怕热。种子在4℃以上就能发芽,最适发芽温度为15~20℃,幼苗生长适温为12~20℃,成长植株在高温季节也能生长,但供食用部分品质差。菊花脑为短日照植物,长日照、强光条件有利于营养生长,短日照有利于花芽形成,抽苔开花。菊花脑对水分的要求比较严格,生长期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供应,但不能积水。菊花脑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耐瘠薄,不择土质,但在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栽培,产量高,品质佳。

2栽培技术

菊花脑栽培容易,成片种植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也可进行多年栽培。零星种植采用分株繁殖;采用多年栽培的,3~4年后植株将衰老,需要重新种植。

2.1品种选择

菊花脑分小叶菊花脑和大叶菊花脑2种。前者叶片小,叶缘深裂,产量低,品质差,一般不宜选择。后者叶片大,呈卵圆形,叶缘浅裂,产量高,品质好,适宜保护地人工栽培。

2.2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肥沃松软、保水保肥力强、地下水位较低的地块。播种或移栽前先整地施肥,施腐熟优质粗肥15t/hm2,然后耕翻做畦,畦宽1m、长6m。同时,做到“三沟”(中沟、围沟、畦沟)配套,以防田间积水[1-2]。

2.3育苗与定植

菊花脑的繁殖方法,可用种子直播,也可育苗移栽或分株繁殖。菊花脑的播种期一般在3月。当土温稳定在10℃左右即可播种,先浇水洇畦,以洇湿畦面为准,然后覆盖厚0.5cm的细土,再播种。按7.5kg/hm2的播种量进行撒播,随后覆盖细土0.5~0.8cm。为了保温保湿,可覆盖地膜。播种后控温在15~20℃。在保湿的条件下,一般5d可出苗。出苗后,二叶期即可间苗中耕,三叶期可以直接定苗或移栽定植。定植时穴距10cm,每穴定植3~4株,定植后浇水覆膜,保温保湿促缓苗[3]。分株繁殖可在3月开始。当土温8℃左右,菊花脑地下的匍匐茎刚刚萌动时,就可将整株挖出,每2~3节为1段种条(1个分株),然后按株距10cm、行距10~15cm,在畦内进行斜插(斜插30°),深度以地表露出1个芽为宜。然后浇水覆盖地膜或支小拱棚保温保湿,一般7~10d即可长芽生根。

2.4田间管理

定植缓苗后,应适当降温降湿,气温以15~18℃为宜,同时还要通过中耕松土促进根系生长。在茎叶生长旺盛期,要适当追肥浇水,施尿素150kg/hm2,以保持产品鲜嫩高产。以后每采收1次就要追肥浇水1次。一般采收后,先晾晒2~3d,待伤口愈合后出现新叶时,再开始追肥浇水,以保证下次采收的产量。如果实行多年生栽培,在地上部茎叶完全干枯后,于霜冻前割去茎杆,重施1次过冬肥,培土5cm左右,有利于安全越冬和早春萌发[4-5]。

2.5病虫害防治

菊花脑病虫害较少。在高温期易老化和出现病毒病,这是属于夏眠期的反应,待气候冷凉后又可正常生长。如果湿度过大,易出现霜霉病,在干旱季节还易受蚜虫危害。

2.5.1霜霉病。加强栽培管理,适当稀植,采用高畦栽培;浇小水,严禁大水漫灌;春病株及时拔除,集中深埋或烧毁;药剂防治:应用粉尘剂或烟雾剂防治,喷雾时应尽量把药液喷到基部叶背。

2.5.2蚜虫。一是农业防治。培育无虫苗,清除残株落叶,间作轮作;二是采用阻隔法。在温室的门窗和通风口处安装防虫网;三是诱杀成虫。室内放置黄板诱杀成虫。四是化学防治。采用熏蒸法或烟雾剂法防治成虫。

2.6适时采收与留种

菊花脑以嫩茎叶供食用,春茬一般在5月采收。当株高20cm左右即可采收嫩梢,一般采收2次后植株已长高大,就可用刀割嫩梢。采收时要留嫩梢底茬8~10cm高,以保证继续生长,连续收获。一般每15d左右采收1次,春茬可采收3~4次,秋茬可采收2~3次,每茬可采收4500kg/hm2左右。留种用的菊花脑植株,夏季过后不要采收,任其自然生长,并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有利于开花结籽。12月种子成熟后,剪下花头晾干,搓出种子。采种后的老茬留在田里,次年3月又可采收嫩梢[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