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园林专业教学创新的探讨

园林专业教学创新的探讨

园林专业具有学科综合性、专业应用性与人才创新性三方面的特色。首先,园林专业是一门综合性专业,由自然科学、艺术美学、工程技术等多学科组成,具有学科交叉和跨学科的特点;其次,园林专业是一门应用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占较大课时比例,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专业技能,具有注重实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特点;再次,园林专业是一门兼具艺术性的专业,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研究和艺术创作的双重创新思维,具有注重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特点。

中职园林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意义。对于中职学校说来,肩负的教育责任体现为:要为学生奠定终生学习的学业基础,奠定社会就业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奠定具有能够适应职业转换需要的能力。从履行好自身职责出发,中职学校所设置的每一门专业课都必须满足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中职园林专业即适应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所设置的专业,这门专业充分体现着现实需要的特点。适应现实需要的专业就不能是传统教育模式下沿袭下来的一成不变的做法和经验,需要与时俱进,需要通过改革的做法来扬弃教学经验。要通过教育教学改革,体现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使得所培养出的学生能够适应城市园林化与生态化建设和管理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成为劳动力资源。再从园林花卉这门中职园林专业必修课的教学内容看,其主要内容是了解和掌握花卉的种类、花卉同环境的关系、花卉的栽培与繁殖方法及花卉的应用等。通过这门课程,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相应的实践能力。但是,沿袭下来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着不足,这就使得学生在课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能力的积累方面缺乏联系,或者说是课堂知识学习和实际动手能力之间没有联系起来,学生对书本知识能够掌握,但是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能力却不足。鉴于中职学校园林教学的实际情况,有必要提出实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议,以利于中职学校园林专业教学能够将传授专业知识和掌握实践能力等同联系起来,开展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中职园林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素质较低。当前中职学校入学没有门槛限制,学生可随意入学,使得学生的生源在入学阶段即处于没有质量保障的状况。而且,入学学生未必都是热心园林专业的学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被迫选择这个专业,或抱着学什么专业对自己都无所谓的态度而进入到这个专业的。文化课基础知识差、学习兴趣不足,这样两个突出的问题形成了中职学生素质差的现状。

2.学校管理缺失。首先,中职园林专业的教育定位不清,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都没有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仅不能与时俱进,而且缺乏与生产实践的紧密联系,以致专业缺乏吸引力;其次,中职园林专业的硬件设施无法满足教育教学要求,不仅缺乏实习场地,而且学生的实习实验条件差,实训设备简陋陈旧;再次,由于没有上级的检查监督,学校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教学偷工减料,随意性大。通常学生没有完成规定学制就开始“顶岗实习”、“勤工俭学”,但又由于没有完成专业学习,不能适应工作岗位而离岗,造成了家长和社会对中职园林专业教育教学的信任危机。

3.教材质量偏低。首先,中职园林专业的教材发行量较小、出版周期较长,使得教学的教材版本多样,中职、高职、大专、本科教材混用,造成了教师教学难、学生学习也难;其次,虽然近年来园林事业发展迅速,设备、技术、品种不但翻新,但中职园林专业的教材却无法紧随时代脚步,有的仍沿用十多年前出版的教材,所以教学教材内容陈旧,缺乏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收录;再次,中职园林专业的教材主要强调理论体系,缺乏实践指导,实际操作性不强。

4.师资质量不高。首先,中职园林专业的教师学历水平普遍不高,以大专为主,且很多都是从普通教育转行而来,对于园林专业教学几乎是现学现教,以自己本身还是个“学生”的身份来充当学生的先生,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其次,师资队伍中真正学园林专业的教师很少,大多是原本从事农学、园艺、果树、茶叶、蔬菜、植保、土肥、生物等专业,甚至是从普通教育的文化基础课教学中分流而来的。再次,中职园林专业的任课教师普遍年龄偏大,多为40岁以上的老教师,青年教师数量很少,专业教学缺乏新鲜血液,教学实践中桎梏于旧有经验,缺乏发展与创新动力。

5.教学实践不健全。首先,中职园林专业缺乏健全的教育教学方法体系,不仅对现场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合作式教学等教学方法缺乏足够的认识,教学中无法进行准确实施,而且缺乏专业教学计划、实施性教学计划、学期授课计划、实训实习计划、生产实习计划、学分制管理、学生成绩考核等日常教学文件,无法发挥教学管理的重要作用;其次,中职园林专业教育缺乏本专业的适宜教学方式,主要采用“灌输式”、“教本式”等普通教育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本专业的教学实践性要求;再次,目前中职园林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方法和学生成绩考核体系不完善,学生获得的职业资格在社会上的认同度不高。

中职园林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措施

1.明确培养目标。中职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差、知识面窄,而且多数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愿意学习基础文化知识。所以,中职园林教学应着重进行操作型、实践性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为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

2.完善课程体系。目前,中职园林专业主要以对公园、庭院的形式美学和诗情画意的追求与研究为课程内容,所掌握的技能仅适用于园林设计、园林植物生产或园林施工中的某一方面,教育教学内容较为狭隘。而现代园林在研究对象和审美要求上的转变,加大了对综合性专业能力的要求,使得园林专业教学内容应向融合植物栽培、园林设计、园林施工和养护等广义内容的方向倾斜,并在特定项目课程中融入有关理论、理念及实践操作技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达到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互动与促进。

3.探索教学方法。传统“灌输式”教学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更无法达到园林专业对实践能力的要求。所以,教师授课可以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个具体任务,任务之间合理衔接,每完成一个任务就是对学习技能的一次提高,将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

4.提高学生素质。从学校的角度要号召和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于提高自身素质的活动,如举办各类讲座竞赛和经验交流活动,成立和专业相关的学生社团,让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来锻炼自己,邀请校内外有关专家举办讲座,为学生开阔眼界,鼓励学生自学和参加社会上的一些有益活动。总的说来,就是让学生既不但能通过学校对课程知识的传授来培养学生,也要开辟各种可能的渠道,让学生能通过多方面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素质。

5.抓好实践教学。依据社会对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立足于园林专业特点和园林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对中职园林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思考与定位,加大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实训课的课时比例,增强实训课的教学管理,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对技工型人才的培养要增强花卉植物的栽培管理、园艺植物的修剪造型、工程的施工及景观制作等实践活动;对技师型人才的培养,还要加强绘图、模具制作的训练。提高实践的强度与频率,但依然遵循先文化课、再专业基础课、后专业课的“三段式”的教学模式。要注意解决中职学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实践课时所比例少、实践课滞后于理论课、实践教学手段单一、实习场地有限等诸多问题,进一步抓好实践教学。

6.加强校企结合。学校要积极聘请企业技工承担实践操作的教学任务,将部分实习融入到前两年的教学工作之中,在实习任务书中明确每一项要求掌握的技能,并加强对学生到企业实习的监督与管理,落实实习效果考核标准,在每一段实习结束之后进行技术考核,评定实习效果。这样,可以有力促进学生实习效果和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7.及时更新信息。中职园林专业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素质建设,尤其在专业素质方面。应关注前沿性专业知识,关注实践中出现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能够尽量多的关注有益于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的知识和信息,用来作为自己教学中的借鉴;能够及时收集学生对自己教学情况的反馈意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通过掌握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进行专业信息与技术更新,结合现代媒体教学环境将最新的知识与案例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积极性。

8.改革考核方法。中职园林专业的考核方法可以在笔试基础之上,增加多媒体考试、实物考试和现场考试等多种形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作者:李正红单位:吉林省城市建设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