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及培育新探

医务人员职业道德及培育新探

【摘要】对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感进行研究,培育医务人员健康、积极的职业道德情感,是医疗实践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包括同情感、关怀感、尊重感和责任感。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培育应从医科院校、社会、医院、医生个体着手,即搭建学校、医院协同教育平台;坚持理智、公正、实事求是的社会舆论导向;完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营造“人道主义”的医院环境;发挥医者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培育

1培育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迫切性

1.1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内涵特征道德情感是人们在处理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时投入并产生进而表现出的一种内心情绪。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感是道德情感在职业中的表现,具体来说指医务人员对医疗活动中医患关系实践的内心情感反应和体验。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感受医学人道主义思想的指导,具有对患者生命尊重和热爱的理性、持久性、目的性的特点[1]。作为一种道德意识,道德情感是激发道德意志和实践道德行为的媒介和纽带。1.2培育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迫切性近年来,医疗领域纠纷多发,医患矛盾冲突加剧升级,并呈上升趋势。医院被“专业医闹”冲击、打砸,医务人员被殴打及杀害的恶性暴力冲突事件已屡见不鲜,医患矛盾步步升级,轰动全国的血案,一次次令人震惊、发人深思。医疗是医患共同体,医疗工作不仅是理性的术,更是人性的情。如何缓解医患关系紧张的局面,破解医疗困境,构建和谐医患共同体,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也需要医务人员重新审视其职业道德情感的定位与价值。有研究指出,医患双方均将医方的语言不当排在了影响医患关系的医方因素的首位[2]。言语的不当必然会影响医患间的沟通,语言往往是情感的反映,畅通医患沟通,培育医务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十分必要。情感是态度和行动的发生器,通过对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培育,可以促使医务人员将职业道德认同转化为职业道德品质和践行职业道德的实践。面对医疗环境的挑战,医务人员只有积极主动培育和践行职业道德情感,才可能真正主导医患关系,实现自我价值,获得社会的尊重和爱戴。

2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结构

指向医患关系和医疗实践行为的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应包括同情感、关怀感、尊重感、责任感。其中,同情感是基础,关怀感是同情感的进一步升华,尊重感是对关怀感的高级的深层次的理性升华,责任感是感性和理性情感的最终升华,起主导职业道德情感的作用。2.1同情心同情是人的天性中根深蒂固的本性。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同情称之为“怜悯”或“体恤”,而将同情扩大为与任何一种人与人之间内心情感的同感或共鸣即广义的同情。正如斯密[3]所说:“当我们亲眼目睹或设身处地地想象到他人的不幸遭遇时所自然产生的情感”,在这种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催化下,人们会产生对悲伤者、受难者、弱者、不幸者诸如救助性、关怀性的道德行为。可见,同情心是医务人员移情患者进而产生对患者的“仁爱”“恻隐”“关照”等医德的心理基础。在传统医德体系中,同情思想受到历代医家推崇并作为行医要则。孙思邈作为我国古代的医学大家,他在其《大医精诚》中对医务人员的同情心作了经典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人所恶见者,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4]这里的恻隐之心、凄怜之心、忧恤之心即同情心,同情心是医务人员在情感上能够与病人融为一体的基础,只有先发“同情心”医务人员才能设身处地想到病人的痛苦和快乐,从而激发其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4]的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行医道德信条。现代医学家汤因比等[5]指出:“医务人员除了是冷静的技术者外,同时也必须是深情的、有同情心的朋友”。今天,随着医疗器械的大量运用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逐渐隔离开来,持有一颗对患者的同情心是有效拉近医患距离的原生动力。2.2关怀感每一个生命都需要关怀,从作为个体的人来讲,每个人的一生中都离不开关怀和被关怀。关怀感是关怀伦理学提倡的一种伦理情感,是基于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属性,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怀。关怀感通俗地讲即为他人他事伤神的情感状态,关怀他人是发自内心的与被关怀者同喜同忧的精神分担。关怀是相互的,医务人员若能对患者给予主动关怀,则患者也会反馈对医务人员的关怀感,因此在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感中关怀感不可或缺。关怀感表达为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疾苦作出关心、牵挂的情感反应。关怀感使医与患建立在一种人性的相互关系上,有利于医患彼此之间的理解和医患关怀共同体的建立。2.3尊重感作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一种表现,尊重不是由他者引起和产生的,它是医疗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是医务人员应该认可、认同的并上升为道德意志的一种理性道德情感。它以他人和“客观”的道德要求、行为规律为对象,既不是对对象的爱好,也不是惧怕,而是对其具有至高无上的纯粹的、无私的甚至神圣和崇敬的感情[6]。尊重感作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理性程度最高的一种,其产生要求道德主体具有高度的道德自觉能力。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对患者的尊重感是叙事医学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尊重感的表达使医务人员得到疾病背后真实的故事,其实质是对关怀感的一种高级的、深层次的、理性的、爱的升华。在医疗实践中尊重感首先表现为尊重患者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神圣不可侵犯,每一个生命的存在都有价值,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每一个生命都需要敬畏,只有心存敬畏生命的道德情感,医者才能给予患者真正人道的关怀;其次,在医疗实践中尊重感表现为医者尊重患者的独立人格,医务人员要认识到医患关系中医务人员和患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这集中体现在医疗的知情同意这一伦理原则中。2.4责任感道德责任感指人们受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所意识到的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他人应自觉承担的、应尽的、应负的道德义务、道德使命及责任。道德责任是个体内在对道德义务认同的情感认识,道德责任强调必须、重在必须。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感是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对患者应自觉承担的关心爱护患者、维护患者利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一种情感,其在医务人员道德情感中起主导作用。医务人员的同情感只有升华为责任感时才能把挽救病人的生命、促进病人的康复视为自己崇高的职责、义不容辞的责任,才能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心投入工作,并能承担起责任风险。由于医务人员职业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医务人员的道德责任感被从古至今的医家所强调。人作为万物之灵,人的生命尤显尊贵,病人对医者托付生命,医者不可不谓责任重大,所以医者最难当,这些无不体现了医者的责任崇高和重大。

3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培育的意义

在医疗实践中,加强对医务人员道德情感培育,有利于塑造医务工作者高尚的道德人格和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情感是促使医务人员将职业道德认同转化为职业道德品质和践行职业道德实践的纽带。同情感能激发医务人员的“仁爱”之心和使命感进而给予患者行动上的关怀;只有具有关怀之心,医务人员才会关注患者的生活质量、权益和需求,才能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只有对患者具有尊重感,医务人员才能处处进行自我调控、自我反省、完善自我,才能有意识地形成优良的人格品质;只有对医疗实践具有崇高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感,才能使医务人员始终保持救死扶伤的天职。

4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培育

4.1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现状按照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内容要求,现实的医患关系、医学实践中,医务人员要做到像爱自己的家人那样爱护病患,关怀病患所急、所痛、所需,全身心为病患服务的职业道德情感。但现实社会中,受社会改革进程的影响,医务人员道德情感表现实际上呈现为多样化和层次性,在职业情感的体验和态度表达上,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使命型,即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这一类型在现实社会中已是凤毛麟角,甚至被视为不合时宜;本分型,即以对得起自己良心为标准,道德情感表现为职业化、庸俗化,而这一类型则在社会中占据主流;功利型,道德情感表现为功利化、市侩化;职业疲惫冷漠型,即道德情感表现为道德情感淡漠、冷漠[7]。这些情感表现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医院和医务人员个体的原因。因此,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培育需要构建医科院校、社会、医院、医生个体合力的培育体系来进行培育。4.2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培育的途径4.2.1搭建学校、医院协同教育平台实践已经证明,古希腊思想家德谟克利特所说“对善的无知是犯错误的原因。”这句话意即美德出于有知,败德出于无知。医务人员只有对医德理论有较高的认知能力,才能对医德的善与恶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为其选择医德行为和内化医德信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具备发自内心地对医德义务的真诚信仰、强烈责任感和执著追求,才能坚持医德认识的正确性,对它坚信不疑,并用其来支配自己的医德行为,才能敢于面对现实,不回避消极现象[8]。因此,在医学教育阶段,不但要让医学生对其职业道德情感的内容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而且还要知道为什么要培育和遵循,在医学生正式从事医学职业之前,必须不断提升医学生对职业道德情感教育的内在需求层次,可分3个阶段来培育:认知、体验、实践。①认知阶段,学校有必要打造一个能够“塑造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打下医德教育知识的基础。该课程群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学伦理学、医学社会学、医学心理学、医学史、卫生法学等课程,其中医学伦理学是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核心课程,发挥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是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基础性、导向性课程。②体验阶段,利用医学见习机会,体验病人的疾苦,反思自身职业道德情感的不足。③实践阶段,利用毕业实习机会,深入医疗实践,践行职业道德情感[9]。只有这样,才能把住医学生医学职业道德情感教育的始点和发源地。4.2.2坚持理智、公正、实事求是的社会舆论导向要发挥社会舆论在培育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中的引导作用。社会舆论媒体要讲真话、实话、对社会有正能量意义的话,减少和消除以偏概全、为赚取眼球和满足猎奇者的好奇心理,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有失公允的报道,对极少数医德败坏者予以恰当地揭露和批评,但要实事求是并注意方法;同时,要肯定、强调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要通过宣传医德模范的力量,端正社会舆论,树立医务人员救死扶伤、奉献社会的白衣天使光辉形象,促使医务人员树立起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对自己所追求和从事的事业热情高涨、信心百倍,从而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使命感。4.2.3完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个体的道德理性、意志和能力是相当有限的,因此,心性伦理必须与制度伦理相结合。所以,政府必须建立起一套统一的、有说服力的、公正权威的、真正能激励医务工作者主动去认知和认同并践行职业道德情感的卫生法律法规体系,来充分体现“德”与“得”,“恶”与“害”的因果关系,即通过对制度伦理的约束来加强对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情感的培育。4.2.4营造“人道主义”的医院环境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实践场所在医院,因此,医院要重视和营造良好的医院环境,即营造“人道主义”的医院环境。从良好职业道德情感环境培育来看,医院要营造同情、关怀、尊重患者及对患者负责的道德情境和环境建设,良好的环境既能服务好患者,也有利于医务人员生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4.2.5发挥医务人员主观能动性医务人员主动的职业道德情感践行是培育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内在的、根本的因素。医务人员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培育职业道德情感的重要性,将同情感、责任感、关怀感、尊重感主动地、有意识地运用到处理医患关系和医疗实践中;其次,医务人员要在医疗实践中不断磨练、纯化、提升、践行自身的职业道德情感,将职业道德情感升华为稳定的职业道德品质,进而转化为职业道德行为。医务工作者有了这种把良好的职业道德践行当作毕生的追求的认识和行动,就会提高行医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乐在其中,并享受职业幸福感,从而建立良好的医患秩序。

参考文献

[1]皮湘林.论医生的道德情感及其培育[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8-9.

[2]焦峰,王晓燕,张建,等.医患沟通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B市5家三甲医院的实地调查[J].中国医院,2011,15(6):20-22.

[3]斯密•亚当,著.道德情操论[M].蒋刘烨,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9.2.

[4]曹志平.中国医学伦理思想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5]汤因比•AJ,池川大作,著.展望二十一世纪一汤因比与池川大作对话录[M].苟春生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5.97.

[6]唐凯麟.伦理学教程[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321.

[7]孙雯波.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情感的现实表现与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92-94.

[8]李恩昌,程乐森,王庆森.打造塑造医学生高尚医德情操的优质课程群—中国医学伦理学与生命伦理学发展研究之四[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25(4):414-417.

[9]齐明,王雄伟.医学生医患关系的处理能力研究———基于医学教育的弥合与选择[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6,33(3):225.

作者:张明霞 李恩昌 谢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