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改进策略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改进策略

一、前言

事业单位会计是持续、系统记录事业单位资金信息流的过程,是监督国家资产是否有效、严格执行国家核算标准的会计,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对规范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提升事业单位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以及强化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等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经济、金融新常态背景下,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必须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变化的新要求,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必须保持先进、灵活的工作思想,切实加强和完善会计核算工作以管理好单位财政资金、用好单位财政资金,发挥单位建设资金的最大效益。当前国家财政管理体制不变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面临不差异化的环境需求,我国以往实行收付实现制为主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已经难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需,会计核算的弊端逐步凸显,如会计信息失真、管理意识单薄,国有资产流失严重、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等问题。本文研究中将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对我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析,探索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改进的策略建议。本文研究对提升我国事业单位建设资金使用效率、规范国家财政资金使用、保护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问题

(一)资产管理意识单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十分严重

资产管理意识单薄是主观意识上容易产生懈怠心理,从而给国有资产造成严重的流失。例如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这样一条:“核算事业单位应付、暂收其他单位或个人的各项款项,如应付统筹退休金、存入保证金、租入固定资产的租金”。然而在实行过程中,由于会计核算人员资金管理意识单薄,往往处于维护个人私利或者是事业单位的私利,从而虚假故意隐留部分收入。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必须将该收入例如预算外收入,但是在资金管理意识单薄的情况下非法将其排除与预算外收入,以“其他应付款”挂账。该种非法处理一般被查出,则收入上交;一旦查不出,也就长久留在“其他应付款”中一备事业单位自主使用,这部分国有资产出现了流失。

(二)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重重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过程也存在多种问题,一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不完善,如账簿设计部规范、会计凭证填写不规范、会计处理不及时等;二是事业单位票据报销存在不规范问题,报销凭证内容填写缺失;三是一些事业单位会计从业人员没有依法获取从业资格证书;四是违法设账,随意使用票据;五是会计管理制度不健全。甚至有的单位根本没有指定财务管理制度,而有的事业单位也是为了应付临时检查而设置,制度的保障和规范效应难以发挥出来。

(三)现有的收付实现制度存在多种问题

收付实现制度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础,长久以来我国实施收付实现制度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收付实现制度实施人工成本低、直观性较强,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简单易行等特点。在预算管理中采用收付实现制度满足了会计核算的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现实市场行情出现了新变化,收付实现制度的弊端暴漏出来,收付实现制度将事业单位全部现金支出作为会计核算期的支出,将事业单位的全部收入作为核算期的收入。然而在实际财务处理中,事业单位的某些收入并不是按照月获取的,有时候以年为单位,与之相匹配的支出往往由于多种原因会造成在下年度支付,或者是在当年无法实现全部支付,这就造成年度收支存在的失衡,会计核算期的收支耗费不平衡问题产生。

三、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优化的改进策略

(一)逐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形成一整套科学有效的制度规范

规范、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保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规范化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必须有法可依,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才能保证其执行起来严格化、规范化。因此笔者建议可以建立和完善事业单位财产物资登记盘存制度,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每个事业单位可以有效结合自身的差异化实际情况,选择按照每年、每季度或者是每月的定期阶段进行实地盘存。还可以制定或完善事业单位内部计划的价格制度,当事业单位在进行办公设备、物资材料、存货等销售或购买时,采用定额管理制度或者是计划价格制度。将这些销售或购买的收入或成本在月末实行成本差异分摊处理。

(二)全面实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检查工作

全面实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则是从外因基础上结合内因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有效的监督是外部保障,加强监督有利于对事业单位财政资金规范使用形成外部约束力,从而维护整个财务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全面实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其监督检查的范围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是否严格按照《会计法》等有关规定设立会计账簿;第二,监督检查事业单位会计账簿、凭证、财务报告等相关的会计资料等是否是真实有效的,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行为;第三,监督审查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等;第四,监督检查事业单位从事会计工作的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关的会计从业资格。根据监督检查结果,可以作出如下处理意见:对于检查没有取得相关会计从业资格的工作人员,事业单位要依法组织相关的职业培训,在从业人员依法取得会计职业资格以后才能够继续上岗;对事业单位存在会计账簿设设置、凭证填写不规范等问题,要求事业单位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对于存在会计制度漏洞、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必须限定期限建立起完善而规范的财务管理体制。

(三)实行固定资产管理按企业会计原则计提折旧

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现有的会计制度或准则等均是不计提折旧,例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准则》都是执行上述标准,不计提折旧的规定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报废期限收费标准的制定,更新变卖等带了重重问题。为了实现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可持续化发展,笔者认为我国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当前的有关立法、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经验,从而制定出一个切合实际的固定资产成本核算方法,规避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拆东墙补西墙”的不良处理方式。笔者建议,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购置时,可以不考虑购置资金来源进行列支,采用贷记“银行存款”、借记“固定资产”的资产类科目进行财务处理;而在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则处理为贷记“累计折旧”、借记“事业支出——折旧费”。无论如何,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财务处理上,应该借鉴当前较为成熟的方法进行处理,其处理的原则要遵循“客观性”,即尽可能的全面、真实。科学的反映和核算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增值或保值。

(四)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信息需求等均发生较大的改变。笔者建议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有利于从根本上反映出事业单位资金运行动态变化,这符合我国在会计核算处理中坚持“谨慎性”、“客观性”的原则。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不仅仅要为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审核服务,更要为事业单位债权人、外部投资主体服务,随着当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活动的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一个能反映事业单位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核算方式是极其有必要的。因此,笔者建议我国事业单位逐步引入权责发生制的核算方式,将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纳入工商企业会计制度中去,一方面有利于满足外部投资主体对财务信息的需求,另一方面还增强了事业单位财务信息的对比性,其优势十分明显。

作者:杨忠民 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宁阜新新销售分公司